中医康复科

科室简介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康复科(原中医康复科)成立于2001年,2018年始独立设置。2017年获批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2018年获批辽宁省中医临床重点专科(脑病科),2010年获批辽宁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康复医学),为大连市医保康复定点单位,大连市儿童康复(脑瘫)定点单位。技术特色科室以神经康复、骨关节康复为主要学科发展方向。运用现代康复医学技术,结合传统康复治疗手段开展多个病种康复治疗。多人于国内康复医学专科排名前列的综合性医院学习,康复临床经验丰富,掌握多种康复医学相关技术。与中英再生医学应用研究中心联合开展的干细胞移植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慢性脊髓损伤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19年获院医疗质量管理先进科室。人才培养科室重视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现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1人。其中国家级人才1人,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1人。硕士生导师1人,培养硕士研究生11人。教学工作科室重视教学工作、教学项目申报和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工作成果显著。获辽宁省本科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主持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1项,大连医科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项,发表教学论文6篇。每年完成大连医科大学康复医学理论教学近200学时。按期参加国家及省级等师资培训,2019年获院规培师资技能大赛第一名,2017年获院优秀住培基地,完全满足康复住培基地师资需求,每年完成康复治疗专业、运动康复专业实习带教工作。科研工作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制定科研方向,注重基础与临床研究,注重临床研究转化。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1项,大连市科研计划项目1项,大连市科协智库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省级科研课题12项,市级科研课题8项。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等规划教材4部,主编、副主编、参编专著7部,参编指南、专家共识2部,参译英文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3篇。专家团队专业背景完善,涵盖康复医学、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学等多个领域,多人次担任国家、省、市医学会学术任职,多人次担任期刊编委,3人担任大连市劳动能力鉴定专家。学科带头人刘勇,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疼痛康复专委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疼痛康复专委会常务理事,辽宁省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常委,辽宁省医用高压氧质控中心辽南培训基地执行主任,大连市医学会物理与康复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大连市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大连市中医药学会中医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大连市软组织疼痛研究会副理事长兼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系统疾病的中医药防治与康复;高压氧医学基础与临床研究。担任《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通讯编委,《广东医学》杂志审稿专家,《临床与病理杂志》杂志中青年编委及审稿专家,人民卫生出版社中文版翻译委员会委员。朱芳,主任医师,教授,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大连市软组织疼痛研究会常务理事、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大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会员。擅长肝胆脾胃病、心脑病、风湿痹症、肿瘤的辨证治疗与防治康复。《中医杂志》、《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循经刮痧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体会》在第四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学术论坛大会上,获华人医家卓越成就奖,传记收录于《中国名医大典》。宫晓洋,医学博士在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辽宁省中医药学会综合医院中医药建设专委会委员,大连市劳动能力鉴定专家,大连肿瘤学会委员,大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大连市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为神经系统疾病的中医药防治与康复。针药并用治疗内科杂病、风湿痹病及治未病。曾获辽宁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滋补脾阴方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的系列研究;个人排名:第五)。参与多项国家及省市级课题,发表论文数篇。陈静,医学博士在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辽宁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委会委员,大连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委员,大连市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委员兼秘书。研究方向为骨骼肌肉系统、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物理因子的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主持校级教改项目1项,参编人卫版“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副主编及参编著作3部,发表国家级期刊论文数篇。未来发展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到来及全社会对于康复理念认识的逐步提升,康复医学已成为极具发展前景的临床专科。中医康复科将不忘初心、不辱使命,有信心、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引领区域康复专科发展,促进整体医疗体制改革的快速发展和稳步提升,积极推进优质康复医疗资源下沉,为全民健康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做出更大的贡献。
详情

科室疾病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缓解姨妈痛的穴位
2023.11.13
姨妈指月经,缓解月经疼痛的穴位,也就是治疗痛经的穴位,首先在腰骶部的肾俞,气海腧,大肠俞,以及骶椎的上髎、中髎、次髎、下髎,统称为八髎穴。 第二部分是腹部的天枢、气海、关元,再有小腿内侧缘外踝上3寸的三阴交穴位。最后还可以配合手部的合谷穴治疗月经疼痛,也就是痛经。 综上疗效比较显著,按摩缓解疼痛,一定要注意手法轻柔和缓,先让病人俯卧,按摩完背部的穴位,再按桡腹部的穴位,最后按腿部以及手上的穴位等。具体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操作。
王丽主任医师推拿科
4586
96
鼻子不通气按摩哪个穴位
2023.11.13
鼻子不通可以按摩面部的印堂穴、迎香穴、上迎香穴以及手部合谷穴,还有手腕处的列缺穴,以及头顶的百会穴、通天穴。 这些穴位都有很好的通窍的作用,可以治疗外感引起的鼻塞不通、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除了按摩以外,还可以针刺或者艾灸。按摩的时候,每个穴位每次可以按摩5-10min,每天1次,注意手法不能太重。 着凉受寒往往会引起感冒,导致鼻黏膜的水肿,从而出现鼻塞等症状,因此要注意平时多运动锻炼,增强体质。 饮食方面,患者也应当注意尽量少吃寒凉生冷的食物,避免感冒。如果鼻塞不通,通过按摩不能缓解,可以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袁叶副主任医师推拿科
4022
126
头晕按摩哪个穴位最有效
2023.10.25
中医认为,头晕需要具体辨证分型,然后决定按摩的穴位。除了辨证分型外,也有几个常规的穴位选取,主要是以头面部的穴位为主。 如印堂(两眉之间)、神庭穴、百会穴、四神聪和太阳穴。一种手法叫开天门、推坎宫,对于头晕的缓解也有好处。 在后边的话,最常用的穴位是风池穴。另外,可以用双手的五指从前往后梳理头发,也能缓解头晕。除了头面部的综合选取穴位外,需要辨证分型。 如果患者是肝阳上亢、血压较高、容易生气,可以按三阴交、太冲。如果是气血虚弱、面黄肌瘦、没有力气,可以点足三里穴、血海、关元。 如果是因为颈肩部的不舒服引起的头晕,还可以点按肩井穴、天宗穴,以及颈肩部的肌肉按压,都有一定的帮助。 总之,头晕患者需要具体辨证分型,并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按摩。除了常规的头部和面部穴位外,还应根据不同的病症类型点按相应的穴位。
王宾副主任医师推拿疼痛科
4402
62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