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育行为科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儿童发育行为科

切换
logo

科室简介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发育行为科,1986年建院之始设置儿童心理门诊。针对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发育障碍进行评估、测试、诊断和心理咨询及家长指导,2002年成立河南省儿童心理行为中心。经由原河南省卫生厅批准、依托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成立的儿童发育行为障碍防治的首家专门机构,是河南省开展儿童孤独症(自闭症)、智力障碍(全面发育迟缓)、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抽动障碍、学习障碍(学习困难)、言语语言发育障碍、情绪障碍、睡眠障碍、饮食障碍、身心疾病及常见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等专项咨询、评估、诊断、干预教育训练的医教康相结合的专业科室和综合性康复教育训练基地。2014年成立首家河南省儿童心理行为中心病区—儿童发育行为医学科。一、科室设置:现设置病床225张,分为1个门诊,5个规范化教育干预治疗专业病区和5个训练区。每个病区设置床位45张。一楼门诊位于儿童发育行为医学大楼(南院区22号楼)1楼,5个训练区位于23号楼1楼和26号楼。因为疗效显著,病房常年处于候床加床状态。主任:段桂琴护士长:徐海萍地址:郑州大学三附院(省妇幼)南院区22号楼、25号楼、26号楼及23号楼1楼。二、科室队伍:科室拥有一支由150余名老中青、医教康结合的特有的专业人员组成的队伍,包括医师,护理、心理治疗师(咨询师)、康复治疗师、特教老师等,其中高级职称4人,硕士生导师2人,博士3人,硕士40人、中级以上职称40人。心理治疗师20人,国家二/三心理咨询师近50人。8人是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人员上岗培训省级师资。三、科室在全省的地位、承担的角色:本科室是河南省0-6岁残疾儿童筛查评估中心、河南省孤独症康复质量控制中心、全国自闭症儿童家庭关怀行动自闭症诊断干预培训示范基地、河南省医教康联合研究实践基地。是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自闭症防治专委会、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儿童心理卫生专委会、河南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河南省康复医学会孤独症康复分会、河南省康复医学会出生缺陷防治分会、河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委会、河南省妇幼保协会儿童发育行为专委会等依托单位。作为省级妇幼保健院、河南省儿童心理行为中心及河南省孤独症康复质量控制中心,常年对全省相关儿童发育行为人员进行相关专业技术培训,开展病因学研究,预防和减少各种心理行为疾病患儿发生。同时对婴幼儿进行筛查,及早发现和干预治疗,做到防、治、康一体化,提高河南省儿童孤独症和智力障碍康复教育质量,促进我省儿童发育行为医学水平的发展。四、学术地位:本科室是河南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郑州大学儿童心理行为疾病硕士培养点,河南省儿童发育行为与学习医学重点实验室。2007年被中国残联、河南省残联、郑州市残联确定为“十一五”孤独症定点康复机构。2011年被河南省残联和郑州市残联指定为河南省和郑州市儿童孤独症和智力残疾诊断定点机构。2011年美国中央大学儿童孤独症康复中心与广州中山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牵头制定儿童孤独症诊断评估量表,儿童心理行为中心作为全国十省项目单位之一参加了中国孤独症诊断量表的制定。2012年10月参加国家卫生部妇社司儿童处与中国残联共同组织的“全国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的制定,撰写了“儿童孤独症残疾标准、转诊路径和早期干预”等内容。2014年被中国残联指定为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资助机构。2015年参与撰写了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国残联组织的“孤独症机构准入标准和康复教育从业人员上岗培训执业规范”等内容。2015年至今承办国家残联及省残联12期孤独症康复教育人员上岗培训,对全国12省50家定点机构及河南省各地市的孤独症康复教育人员进行上岗培训。五、技术优势:科室设有儿童孤独症、多动症、言语语言发育障碍、学习困难、智力障碍、抽动障碍、情绪障碍、睡眠障碍、饮食障碍、身心疾病和遗尿症等专科,针对这些疾病按照标准化的门诊和病区诊疗流程,进行评估、诊断及综合性的干预治疗,同时针对家长、教师和相关人员提供咨询和指导,为更多有心理行为疾病的儿童和家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采用业务流程标准化、服务项目标准化方式管理多动症、学习困难、抽动障碍、情绪障碍、睡眠障碍、饮食障碍、身心疾病和遗尿症等儿童心理行为疾病及发育障碍,制定标准化的诊疗流程,包括标准化的专业诊断评估工具、标准化的诊断路径,对患者进行评估诊断及标准化的治疗和随访,使患儿得到有效及时科学的诊治。2002年科室开始在结构化的模式下运用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开展对孤独症、智力障碍和言语语言发育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训练,并逐步形成了心理行为中心所特有的综合康复干预模式(COMPREHENSIVEREHABILITATIONINTERVENTIONMODEL,CRIM),集个别化训练、小组训练、集体训练、家庭干预和融合教育多种模式相结合的形式。根据每个儿童的发展水平,分层次(大中小班)分组别(A-E五个组别)选择个性化的干预目标,课程难度循序渐进,采用有循证支持的科学方法,对孤独症、智力障碍和语言发育障碍儿童开展全方位、科学、个性化综合干预训练。在全省率先构建高质量的学前融合教育,使孤独症、智力障碍和言语语言发育障碍儿童更好融入普通教育。目前科室采用国际通用的专业诊断评估工具,如ADOS、ADI-R、GESELL发育诊断量表、韦氏智力测验、语言发育行为里程碑评估(VB—MAPP)、儿童心理教育评核(PEP-3)、学习能力、执行功能评估、明尼苏达多项个性测验、SCL-90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个性测验等100多项心理诊断评估项目,精准评估诊断,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采用结构化教育(TEACCH)、回合式教学(DTT)、关键性技能干预(PRT)、社交故事、人际关系干预发展训练(RDI)、地板时光、早期介入丹佛模式(ESDM)训练、PEAK、照顾者技能训练项目(CST)、执行功能训练、沙盘游戏治疗等,针对各种儿童心理行为疾病开展精准评估诊断康复教育治疗,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六、成果/创新:科室是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河南省儿童发育行为与学习医学重点实验室。先后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5项,发表论文国际期刊(SCI)30余篇,国家级及核心期刊200余篇。编写著作30余部,带教硕士研究生20名。承担全省医疗系统、残联系统儿童神经发育行为障碍性疾病的进修培训工作。
详情

科室疾病

段桂琴
主任医师儿童心理中心
三甲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博士
教授
擅长:小儿多动症、自闭症、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学习障碍、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孤独症、儿童心理问题、儿童焦虑症。
宋春兰
副主任医师儿童心理中心
三甲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擅长:儿童孤独症(自闭症)、语言发育障碍、智力障碍、多动症、抽动症、学习困难、儿童行为问题、情绪障碍、饮食障碍、营养元素缺乏、遗尿症及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杨艳艳
主治医师儿童发育行为科
三甲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擅长:儿童孤独症(自闭症)、小儿多动症、抽动症、学习困难、语言发育迟缓、智力缺陷、儿童情绪障碍、儿童攻击行为、心理障碍等方面的诊疗及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咨询。
王亚哲
主治医师儿童心理中心
三甲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擅长:能熟练准确地对小儿孤独症、小儿精神发育迟缓、小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小儿学习困难、小儿言语和语言障碍、小儿抽动症、小儿情绪障碍、婴幼儿神经发育异常等儿童发育行为障碍性疾病做出诊断及康复治疗指导。
李正华
主治医师儿童心理中心
三甲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擅长:能熟练解决本专业的疑难问题,如多动症、学习困难、儿童孤独症、言语和语言障碍、抽动症、情绪障碍、儿童不良习惯、婴幼儿神经发育异常、早期教育与脑潜能开发等的诊断和康复治疗。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过敏实际是什么问题,如何预防
2023.10.16
过敏其实是免疫系统对某些东西特别敏感,一碰就会出现各种奇怪的反应,如皮肤发痒、鼻塞、流鼻涕、咳嗽等。过敏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免疫系统会产生一种叫做IgE抗体的物质,这些抗体会结合到体内的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上。当下次再次接触到相同的过敏原时,过敏原与IgE抗体结合,导致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释放出大量的化学物质,如组胺、白三烯等。这些化学物质会引发过敏反应,导致症状的出现。过敏的症状和程度因人而异
刘燕婷主治医师心理营养科
3343
71
adhd是怎么引起的
2023.06.21
adhd是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或者多动综合征,主要由于脑部异常、遗传因素和其他因素引起,是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 1、脑部异常:脑内神经递质浓度的降低,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从而使孩子动作过多。当出现脑组织器质性损害时,也可出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主要是额前叶或尾状核功能障碍。 2、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密切相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的父母童年期有多动历史者较多,同时其同胞兄弟姐妹患病率也较高。 3、其他因素:家长教育方式失当,过多食用人工色素、防腐剂、保鲜剂,环境污染导致的铅、及化学物质中毒等也可诱发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可出现注意力短暂、易随环境转移,玩耍和学习时常心不在焉,做事有始无终,还可伴有兴奋多动、干扰别人活动、缺乏克制力、任性冲动、情绪不稳,甚至神经发育障碍或延迟的情况。 日常要有耐心,避免打骂、呵斥等不良刺激,善于发现患儿优点并给予表扬,提高自信心。引导开展适当的文体活动,克服冲动破坏行为,循序渐进地培养其注意力,提高学习、做事效率。对于攻击行为,应及时制止。室内空气保持新鲜、安静,睡眠前不听刺激性音乐,用温水洗脚,关闭门窗,拉上窗帘,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除心理治疗和教育外,遵医嘱使用神经兴奋剂有效,如盐酸派甲酯片等。注意要从小剂量开始,同时监测患儿症状及药物副作用。
唐勇军副主任医师儿科
6382
86
青春期叛逆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父母该如何正确应对?(内附实用建议及详细案例)
2023.02.09
当孩子说出第一个“不”时,ta的自我意识形成了。美国著名“沟通之父”托马斯·戈登博士认为:青春期孩子反叛的不是其父母,而是父母的权力,以及基于这份权力的言行方式。如果父母从孩子出生起就能更多地用非权力的方法来影响孩子,那么,孩子在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就没什么可反叛的,也就没有了所谓的叛逆期。这解释了为什么到了青春期有的孩子叛逆,有的孩子不叛逆,叛逆真正的源头在于家长,而“青春期”只是这一反应的催化剂。
尹建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青少年情绪
7336
21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