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输血科
福建省立医院

检验科、输血科

切换
logo

科室简介

福建省立医院检验科成立于1947年,目前有工作人员55名,其中高级职称14名,中级职称26名;博士4名,硕士9名。检验科设门诊检验专业组、急诊检验专业组、生化组、临检组、免疫组、微生物组、分子生物学组、产前诊断专业组共8个专业组。检验科配备有与专业设置、工作需求相适应的仪器、设备。检验科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坚持以“及时准确、服务至上”为质量方针,于2013年7月顺利通过了CNAS组织的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检验科是国家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近年已为福建省培养7名检验医师。检验科积极参与全国高等学校医学检验专业教育改革教材编写工作,积极参与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工作。承担福建医科大学《临床检验基础》、《临床实验室管理学》、《实验诊断学》(省立临床学院、海外学院)和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临床生物化学》的教学课程,承担福建医科大学技术、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实习带教工作。近五年检验科接受基层医疗机构进修人员30多名。检验科作为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硕士培养点,共培养硕士生几十名。近5年来,申请并获得国家、省、厅科研基金课题几十项,在SCI与国内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参与编写了《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纤维化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等教材和专著。福建省立医院输血科是保障全院2500张床位及省急救中心临床用血的重要医技科室,年供血量约360万毫升。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0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6人,博士1人。拥有2台西班牙Diana全血动配血仪和1台美国强生ORTHO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配备了德国德科干式融浆机、恒温循环血浆解冻箱、恒温摆动血小板保存箱、血库专用冰箱以及显微镜和低温离心机等先进仪器设备。科室设置规范,空间布局合理,设有血型鉴定室、交叉配血室、储血室、电脑室及会议室等区域,面积达200余平方米。输血科在我省率先开展了微柱凝胶血型鉴定、凝聚胺配血技术、抗体筛检及疑难血型鉴定等技术。ABO血型和RhD血型检测是目前全省唯一通过ISO15189认可的临床输血检测项目。参加全国及全省输血室间质控活动成绩优异,2007年起至今保持100%合格。科室多年来配合临床完成了大量的外科手术、内科血液病及各科室的急救输血,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输血工作经验。科室积极协助临床医师,倡导成分输血和自体血回输,目前全院成分输血率达100%、自体血回输率超过30%,有效地保障了临床安全、合理用血,2012年被评为院级先进科室。输血科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和省血液中心协作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2006年至今,多次被评为“全省无偿献血先进单位”;2013年,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特别奖”,是福建省唯一获该项表彰的先进集体。输血科常年承担福建医科大学检验系实习生及各地医院进修人员的带教任务,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科室。
详情

专家科普

血浆丙酮酸偏高的饮食护理
2023.07.27
血浆丙酮酸偏高的患者应均衡饮食。维生素B1缺乏症的患者注意饮食中补充维生素B1,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注意调整糖类、蛋白质、脂肪等的比例,少食多餐,保持血糖平稳。心力衰竭患者应清淡饮食,限制脂肪、食盐的摄入量。腹泻患者应食用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血浆丙酮酸偏高的患者饮食宜忌如下: 1、维生素B1缺乏症的患者宜食用粗加工的谷类、杂粮,少食用精加工食品,多食用瘦肉、动物内脏、豆类等食物,淘米次数不宜过多; 2、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避免高糖饮食,宜食用一些粗粮,使血糖减少波动; 3、心衰患者应限制水和钠盐的摄入量,以免出现或加重水肿; 4、肝损伤患者应避免油腻食物的摄入,日常饮食以清淡和优质蛋白类食物为主。
钟堃副研究员检验科
10.34万
452
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的饮食护理
2023.07.27
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提示不适合该移植物或调整自身免疫正常后方可移植,因此,患者无需调整既有饮食原则,依照原有健康饮食习惯即可。 肾移植患者多处于肾病终末期,饮食需遵循个体化原则,总体上,应低盐、限钾、限磷、限制蛋白质、保证充足热量摄入等;肝移植患者多处于急性、慢性肝病终末期,应注意严格戒酒,避免硬食、油腻食物,有效控制蛋白摄入;心脏移植患者多处于终末期心脏病,饮食中应限制热量供给,降低肥胖者的体重,减轻心脏负担;胰腺移植患者多处于胰腺癌晚期,应选择富含营养、易消化、少刺激性、低脂肪的饮食,避免暴饮暴食;肺移植患者多处于肺病终末期,应注意饮食调理,补充高能量、高蛋白,严禁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章迪副主任医师检验科
1.97万
247
血清蛋白电泳检查报告异常是怎么回事
2023.07.25
血清蛋白电泳检查异常可能是以下原因导致: 1.低蛋白血症:报告表现为总蛋白减少,白蛋白显著减少,β-球蛋白部分减少或升高,提示可能是低蛋白血症。 2.肾病综合征:报告表现为白蛋白显著减少,α2-球蛋白明显增加,β球蛋白及γ-球蛋白亦可能下降,提示可能是肾病综合征。 3.急性肝炎:报告表现为α2-球蛋白及白蛋白降低,特别是乙型肝炎,α2-球蛋白可显著降低,提示急性肝炎。 4.肝硬化:α2-球蛋白及白蛋白降低的同时,伴有γ-球蛋白增加,提示可能是肝硬化。 5.急性炎症:表现为α1球蛋白及α2-球蛋白增加,白蛋白减少,提示可能是急性感染、心肌梗塞、血栓形成、恶性肿瘤、休克等。 6.慢性炎症:表现为α1球蛋白和α2-球蛋白增加,γ-球蛋白增加,白蛋白降低,提示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 7.M蛋白高峰:表现为γ-球蛋白区带位置多出现狭窄,在M蛋白带区出现狭窄的高峰(M带),血清中正常的γ-球蛋白几乎消失。提示可能是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H链病。 8.高脂血症:表现为β球蛋白或α2-球蛋白增加,提示可能是高脂血症。
贾玫主任医师检验科
4704
82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