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本科室共收录19位医生
科室介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是卫生部直属的、国内著名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临床、教学和科研一体的新兴学科之一。1982年在卓大宏教授倡导下成立康复医学科及康复医学教研室,是在国内医科院校及其附属医院率先建立起来的现代康复医学学科。1983年被批准为卫生部首批康复医学培训基地。1987年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被确定为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合作中心,并续聘至今。2012年成为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脑卒中康复治疗技术培训基地及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013年底经国家卫计委评审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是广东省唯一获此项目的康复医学科。

科室拥有一支高素质、老中青结合的优秀医疗技术队伍。现有医师14人、治疗师30人、研究员2人和护理人员32人,医生、治疗师、护士、研究人员的配备能充分满足学科工作和发展需要。

临床工作

科室坚持“技术精湛、服务优良、设备完善、管理现代,发挥团队优势、以早期急性期和疑难重症康复为重点”的理念,以“国内一流、融汇国际”为发展目标,确定以脑卒中综合康复、神经变性性疾病康复、重症及ICU康复、脊柱相关及骨关节康复、心肺康复为重点,以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语言病理学和义肢矫形专业作为临床发展方向,在国家级区域性康复医学诊疗中心,并在国际有一定影响力。是国家级康复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率先并连续多次举办重症及ICU康复的培训。

康复科病区共有开放床位80张,年门诊量3万多人次,年住院病人千余人次,病人来自于广东省及国内多个省份和港澳台及东南亚等地区。学科建立了良好的复杂疑难病征康复的诊疗和院内外会诊机制,有多学科良好的协作平台,在处理复杂疑难病例、大型手术后病例的早期康复方面有突出表现。

在积极开展常规临床康复功能评定和治疗项目过程,以创新思维推动新科技转化应用,建立新的诊断、评定和治疗技术,如三维运动学动力学及表面肌电同步检测分析、听觉反馈扰动技术、超声肌肉肌腱形态评估技术、视听觉综合提示虚拟步态训练系统、持续θ爆发式刺激脑功能修复技术等,使本学科康复医学诊疗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教学工作

1982年成立康复医学教研室,在国内医学院校首先开设临床医学专业的《康复医学》选修课,并编写了国内第一部《康复医学》本科教材。1987和1988年在国内率先探索试行康复治疗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历教育。2003年,中山大学康复治疗学系成立,按国际物理治疗联盟指导和要求培养四年制本科康复治疗学(物理治疗专业方向)学士。目前有省级精品课程《康复医学》,校级精品课程《骨骼肌肉物理治疗学》、《治疗性运动》。2012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康复教育学术大会全国康复治疗技能大赛上,康复治疗学系2009年级同学取得物理治疗专业组第一名,作业治疗专业组第二的优异成绩。

高层人才培养体系完善。1985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被批准为国内第一批康复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单位并招生。2003年成为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及博士后工作站。2012年获批广东省教育厅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同年,中山大学与纽约大学合作开设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现康复医学科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8人。已毕业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38人,研究生毕业后均分配在重点大学附属医院或其它三甲医院,在单位逐渐成为学科带头人和专业骨干。与纽约大学、RUSH大学等大学建立合作关系,选派研究生到这些大学联合培养。

从1990年起,由当时的中山医科大学统一部署、统一制定培训方案、考核办法和规章制度,我学科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1997年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批准为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本科室主持拟定广东省康复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2006年:卫生部首批康复医学科专科医师培训示范基地。近三年培养康复医学科专科医师毕业并获得注册资格8人,培养合格率100%。

同时,每年从全国各地招收进修生20余名,并举办2期以上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班。数十年来,为全国各地医院培养了大量的康复医学高级人才,是国内最重要的康复医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科室擅长
脊髓损伤
颅脑损伤
颈椎病
脊柱侧弯
乙脑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交通性脑积水
出血性脑卒中
手外伤
椎动脉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
脊柱裂
脊柱转移瘤
脊髓型颈椎病
脑中风后遗症
脑出血后遗症
脑梗塞后遗症
腰腿痛
混合型颈椎病
化脓性脑室炎
高位瘫痪
继发性骨关节炎
颈椎劳损
下颌骨骨折
下颌骨髁突骨折
胸段脊髓损伤
原发性骨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