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

科室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注重内涵建设,重视人才培养,逐渐发展成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学科。科室目前有医护人员12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2名,护理人员2名。博士4名,硕士6名。博导1名,硕导1名。儿科为国家名老中医王素梅教授传承工作站。学科带头人崔霞教授为全国第四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八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世界中联儿保专委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世界中联儿童医药健康产品产业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北京中医药学会第十一届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多动抽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中医药学会外治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外治疗法学组副组长,北京中医妇幼保健专家智库指导专家,朝阳区育星工程指导专家,中国中药协会中医药适宜技术专业委员会“仁医工程”特聘专家等。刘慧兰入选第二届仲景书院国医传人,张雯为大学青年名中医培养对象,儿科是一个人心向学,充满爱心,愿为儿童健康事业努力奋进的团队。儿科始终坚持中西合璧,强化中医优势病种,突出中医特色,内服外治相结合的诊治思路,以“防治并重”,“康养为主”为理念,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赢得家长的广泛信任。儿科除优效解决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咽炎、腺样体肥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消化系统疾病如呕吐、腹痛、胃炎、厌食、积滞、腹泻、便秘等常见病、多发病外,进一步促进学科分化,提升诊疗能力,先后开设了抽动、多动、自闭专病门诊,睡眠障碍门诊,生长发育门诊,过敏性疾病门诊等。诊治日渐增多的神经精神类疾病如多发性抽动症、儿童多动症、睡眠障碍、自闭症、内分泌疾病如生长矮小、性早熟、小儿肥胖、代谢综合征、过敏性疾病如鼻炎、哮喘、湿疹、荨麻疹、过敏性腹泻、过敏性紫癜等,基于现代医学的诊断,从中医药角度辨治上述病种,应用内服外治相结合的手段。基于“良医不废外治”的理念,儿科开展了十余项中医适宜技术如推拿、针刺(刺络、揿针)、刮痧、拔罐、灸治(雷火灸、百笑灸)、中药药浴、中药雾化、薰治、芳香疗法、穴位贴敷、耳穴压豆等,并开设了小儿推拿外治门诊,小儿斜颈门诊。在对慢性病的管理中,重视“康养结合,家庭参与”,将《易筋经》导引法、感觉统合训练、运动饮食指导等引入相关疾病的治疗。编写并出版了《实用儿科常见病中医外治法》。并积极开展了上述外治方法的临床科学研究,如雷火灸在腹痛、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等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刺络放血治疗外感发热、小儿厌食的临床疗效评价,揿针干预治疗抽动障碍、偏矮身材的探索性研究,推拿治疗单症状遗尿的临床疗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研究。儿科能够开展多动、抽动、感觉统合、儿童气质、记忆力等系列儿童神经心理测试,以及超声骨密度、肺功能检测,骨龄判定等,为儿童行为学干预和饮食喂养提供指导。儿科在科研和教学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近年来获国家级课题2项,北京市课题4项,北京中医药大学青年教师课题7项,先后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SCI论文7篇。承担省部级及校级教育课题3项,并先后有5位老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比赛中获奖,发表教育论文5篇。
详情

科室疾病

专家科普

小儿多动症是什么意思
2020.12.28
小儿多动症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此疾病为慢性神经精神障碍,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与孩子脑发育功能有关。此病临床有三个核心症状,即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具体如下: 1、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现为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涣散。比如学龄儿童在上课时容易分神、走思; 2、多动:主要表现为与患儿发育水平不相称的多动,孩子表现为持久动作过多、精力旺盛,上课表现为不安分、躁动,甚至在课堂上走动,均为多动表现; 3、冲动:主要表现为孩子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容易与同龄小伙伴发生争执,甚至做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事情。
崔霞主任医师儿科
10.88万
6
孩子肚胀怎么推拿
2020.12.18
孩子出现腹胀的时候,做小儿推拿还比较有用。怎么推拿,既然是腹部出现胀气,所以这时候一定要以腹部穴位为主,这时就要用到摩腹。对于腹胀的孩子主要是顺时针方向的摩腹,沿着胃肠蠕动的方向进行腹部按摩。对于腹胀的孩子,肚脐周围有天枢穴,可以给他揉揉天枢,同时揉揉中脘、气海,理理气。除了腹部的穴位以外,还可以选择手上的穴位,比如清补脾、清大肠、运八卦。最后,后背的位置配合着揉脾俞,最后再捏积,就能有效缓解腹胀的情况。
张雯副主任医师儿科
7.74万
75
让孩子“饿一饿”健康饮食远离矮小长得高
2024.04.09
养脾胃最好的方法,就一个字“饿”,“饿一饿”孩子也长得更高。但“饿”不是真的让孩子饿肚子,而是要少吃、会吃,让孩子的身体能够接受的饮食状态,孩子才能不积食、少生病,长个子、长肉。1、晚上要饿一饿:晚餐不要给孩子吃难消化的食物,像肉类这些高蛋白的食物。两岁以后,要戒掉睡觉前的奶,睡觉前1-2个小时,除了水,其他的就不要再给孩子吃了;2、减少伤害脾胃的行为: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以及寒凉伤脾的食物,要少吃或者不吃,这些食物吃得多了,积食、便秘、内热上火、睡不安稳、口臭就找上来了;3、积食预防:若孩子积食,可以给孩子按揉足三里,或者是用中药穴位贴,贴中脘、足三里这些穴位,便秘可以做推拿、摩腹、清大肠,或者是在用中药贴,贴在大肠俞等穴位。复诊过一个孩子,之前是因为积食,我的方法只用了1周,积食就消了,排便也正常。晚上睡得好,脸上就会有光泽。
邱丽漪主任医师儿科
11.77万
79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