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内科

科室简介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1959年正式创建,开拓了全中国第一个肿瘤内科,见证了该学科从无到有、从弱小走向成熟壮大的全过程。经历半个多世纪的耕耘,内科从仅有几人的“化学治疗组”,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成熟的精锐队伍,成为我院重点学科。迄今已拥有2位肿瘤内科学院士,国家杰出青年、长江学者、万人青年拔尖人才等人才齐聚,并斩获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为中国肿瘤内科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获得全国乃至全球学术界的认可,是我院肿瘤学连续12年蝉联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行榜及复旦《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榜首的主力军。内科由中国第一位肿瘤内科学院士孙燕教授、以及肿瘤内科的奠基人宋少章、周际昌、储大同、冯奉仪、张湘茹等教授开创,由中国第二位肿瘤内科学院士徐兵河教授、以及石远凯、王金万等教授开疆辟土、发扬广大,直至目前已经过了几代人的传承。目前,内科以王洁主任为领导核心,在黄镜副主任、周爱萍副主任、马飞副主任的共同带领下形成了力量雄厚、结构稳定、团结且富有朝气的队伍。团队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特聘学者1人、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医科院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3人、北京市科技新星等诸多人才,具有正高级职称31人、副高级职称19人,其中长聘准长聘教授6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2人,在诸多重要国家级学术组织中担任主委/会长等核心职务,在全国各地各级肿瘤内科学术及诊疗平台中发挥举足轻重的引领作用。内科致力于引领全国精准规范化诊疗,下设胸部肿瘤、乳腺肿瘤、消化系统肿瘤、头颈部肿瘤和淋巴瘤4大专业组,全年接诊来自全国各地患者约25万人次,住院约5万人次,其中外地患者比例约70%左右。目前,内科在多个瘤种均建立了完整的精准诊疗体系,在基因分型基础上施以个体化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并紧跟学科前沿,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指导全国同行临床实践。多名亚专业专家教授亦作为主笔或主委编写多项国家规范、诊疗指南、专家共识等,规范全国肿瘤诊疗。同时,大内科始终秉承多学科综合治疗理念,依托国家癌症中心外科、放疗科、医技等多个优势学科力量,在多瘤种组成了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team,MDT)团队,在疑难病症和MDT诊治水平方面居于国内前列。同时,科室积极响应国家和医院“互联网+医疗健康”战略规划,定期开展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三环肿瘤医院和桓兴肿瘤医院等多个肿瘤专科医联体的联合远程MDT及教学查房,多点辐射,共同发展,促进全国肿瘤规范化诊疗。内科作为全国第一个率先开展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的学科,亦成为我国最早的GCP基地,现今正领跑全国新药及新技术研究。内科大力开展各种临床研究,包括新药I期临床、国际及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等,目前在研临床研究总计560项,新启动临床研究总计394项,其中研究者发起的研究共192项,为数万名常规治疗失败、后续选择匮乏的患者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帮助和生存获益。牵头多项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III期临床研究成果已在《LancetOncology》《JAMAOncology》等权威肿瘤学杂志发表,改写了国内外指南,推进了全国乃至全球精准诊疗及个体化靶向及免疫治疗的进程。同时,内科擅长于针对临床热点问题开展转化研究,并重视交叉融合及成果转化,诸如以液体活检为基础的精准诊疗具有独树一帜的方向和特色,在国内外均处于引领地位,不少成果已指导国内外临床实践。近5年(2016年-2021年),内科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著439篇,负责国家级课题31项,以及多项省部级、局级以及院校级科研项目,获资助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近5年,共有11项国际指南引用肿瘤内科研究成果,崭露肿瘤内科在全球的声誉及学术权威。此外,大内科凭借其雄厚的人才团队及师资力量,展现出卓越的教学水平。肿瘤内科设立了肿瘤亚专业系列课程、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内科学课程,并编著有十三五规划精品教材《Oncology肿瘤学》、《临床肿瘤学手册》等多部教学力作,并将多学科疑难病例查房以“空中课堂”形式线上线下共同传播,共飨同行。作为肿瘤内科学专科培训基地、北京市联合培养住院医规范化培训基地以及继续教育基地,每年主持多项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培养的研究生、住院医及进修医师遍及全国各地,桃李满天,百花齐放。近5年培养博士研究生29人,包括国家奖学金获得者12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6人;近5年培养进修医师317人,累计培养进修医师千余人,目前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不乏国家级及省级学科带头人。目前,恶性肿瘤的防治已经成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肿瘤内科在恶性肿瘤的全程管理和综合治疗中至关重要。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依托其强大的诊疗能力、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科研产能、斐然的教学水平,引领全国精准诊疗,领跑新药及新技术研究,重视交叉融合及转化研究,学术推广,惠及中外,成果跻身国际之巅;并推进优质医疗资源的全面辐射,亦为全国培养输送了大量肿瘤专科人才。大内科在目前“国内第一、世界一流”的基础上,正在建设并还将建设成为对标“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超一流研究型综合性肿瘤内科,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大医精诚,生命至上。
详情

科室疾病

边志民
副主任医师综合科
三甲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110
去咨询
博士
擅长: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等常见肿瘤的综合治疗,也擅长恶性肠梗阻、恶性胸腹腔积液等合并疾病的治疗,对于放化疗后及靶向和免疫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
邹宝华
主治医师综合科
三甲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160
去咨询
擅长:肺癌、胃癌、肠癌的综合治疗,以及癌性胸腔积液、癌性腹腔积液、肿瘤相关性贫血、肿瘤相关性疼痛、营养不良、恶液质等肿瘤相关症状诊断及治疗。
推荐非本院医生
王芳
副主任医师肿瘤科
三甲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60
去咨询
擅长:应用现代医学与中药外治法相结合治疗癌性疼痛、骨转移性癌痛、癌性胸腹腔积液、肠梗阻等癌性并发症的中西医治疗。中西医治疗骨转移瘤、肺癌、结直肠癌、卵巢癌、乳腺癌、胰腺癌、胃肠癌等。在晚期癌症姑息治疗减轻便秘、疼痛、乏力、消化功能等中西医治疗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对癌性胸腹水的中医治疗有独到的见解,中药提高中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及中医药减轻化疗毒副反应,针灸治疗癌性疼痛。
程志强
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
三甲
中日友好医院
¥300
去挂号
教授
博士
博导
擅长: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直肠癌、肝癌、胃癌、食道癌、肺癌、乳腺癌等常见恶性肿瘤,也擅长溃疡性结肠炎,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腹泻,慢性便秘,失眠,慢性头痛,肝硬化腹水,黄疸,慢性肝炎,脂肪肝,月经不调,以及内科疑难杂症等。
张代钊
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
三甲
中日友好医院
¥800
去挂号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教授
博导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肿瘤及各种内科疑难杂证,尤其是肺癌、肝癌、肠癌、乳腺癌、鼻咽癌、卵巢癌、脑瘤、恶性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特别是对中晚期病人进行辨证治疗,探索出有效防治癌症病人在放化疗中出现毒副反应的中医诊治规律,对预防术后复发和转移有个人独特方剂。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什么是乳头湿疹样癌
2020.12.11
乳头湿疹样癌是一种原位癌,浸润范围较小。其主要表现是乳头有一层湿疹,部分患者有皮肤破损、存在较小凸起,甚至引起小溃疡和皮肤破溃。其主要发生在乳头和乳晕周围,是一种早期恶性肿瘤。 此类恶性肿瘤和乳腺深部恶性肿瘤没有较大关系。湿疹样癌是原位癌的一种,也称为派杰氏病。恶性程度较低,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其发展较慢,较少出现远处转移,所以整体治疗疗效或者预后较好。如果存在乳头湿疹样癌,患者不用担心,其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袁芃主任医师肿瘤内科
10.49万
286
直肠癌转移症状有哪些
2020.03.24
直肠癌早期的转移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直肠癌最容易转移的脏器是肝脏、肺等。如果转移到肝脏,症状明显的会出现上腹部不适、右腹部的胀痛,以及消化不良、腹胀等等。 如果转移到双肺,肺转移瘤刺激可出现咳嗽、咳痰、气短、胸闷,如果转移到胸膜可能会出现胸腔积液,会使患者出现明显的气短和胸闷,如果转移到骨头会出现转移部位的疼痛。 直肠癌比较少见的转移如脑转移等,脑转移可能会出现脑部的胀痛以及意识的改变,如果转移到腹腔内,常会出现腹胀、腹泻或者是便秘。 肠梗阻的早期症状已反复的腹痛,大便不畅,腹胀为代表。因此,直肠癌的转移症状需要结合转移部位综合考虑。
播放语音
张雯副主任医师肿瘤内科
15.79万
61
做免疫组化一定是癌吗
2019.01.07
一般来讲是的,常规肿瘤病理诊断中,少数病例单靠HE染色难以作出明确的形态学诊断。免疫组化在低分化或未分化肿瘤的鉴别诊断时,准确率明显提高可以达到70%。免疫组织化学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2.对某类肿瘤进行进一步的病理分型;3.确定转移性恶性肿瘤的原发部位;4.发现微小转移灶,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包括手术范围的确定。
孙永琨主任医师肿瘤内科
200
50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