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内科
网站导航
简介

1959年,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正式创建,开拓了全中国第一个肿瘤内科,见证了该学科从无到有、从弱小走向成熟壮大的全过程。经历半个多世纪的耕耘,内科从仅有几人的“化学治疗组”,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成熟的精锐队伍,成为我院重点学科,迄今已拥有2位肿瘤内科学院士,国家杰出青年、长江学者、万人青年拔尖人才等人才齐聚,并斩获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为中国肿瘤内科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获得全国乃至全球学术界的认可,是我院肿瘤学连续12年蝉联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行榜及复旦《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榜首的主力军。内科由中国第一位肿瘤内科学院士孙燕教授、以及肿瘤内科的奠基人宋少章、周际昌、储大同、冯奉仪、张湘茹等教授开创,由中国第二位肿瘤内科学院士徐兵河教授、以及石远凯、王金万等教授开疆辟土、发扬广大,直至目前已经过了几代人的传承。目前,内科以王洁主任为领导核心,在黄镜副主任、周爱萍副主任、马飞副主任的共同带领下形成了力量雄厚、结构稳定、团结且富有朝气的队伍。团队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特聘学者1人、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医科院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3人、北京市科技新星等诸多人才,具有正高级职称31人、副高级职称19人,其中长聘准长聘教授6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2人,在诸多重要国家级学术组织中担任主委/会长等核心职务,在全国各地各级肿瘤内科学术及诊疗平台中发挥举足轻重的引领作用。内科致力于引领全国精准规范化诊疗,下设胸部肿瘤、乳腺肿瘤、消化系统肿瘤、头颈部肿瘤和淋巴瘤4大专业组,全年接诊来自全国各地患者约25万人次,住院约5万人次,其中外地患者比例约70%左右。目前,内科在多个瘤种均建立了完整的精准诊疗体系,在基因分型基础上施以个体化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并紧跟学科前沿,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指导全国同行临床实践。多名亚专业专家教授亦作为主笔或主委编写多项国家规范、诊疗指南、专家共识等,规范全国肿瘤诊疗。同时,大内科始终秉承多学科综合治疗理念,依托国家癌症中心外科、放疗科、医技等多个优势学科力量,在多瘤种组成了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team,MDT)团队,在疑难病症和MDT诊治水平方面居于国内前列。同时,科室积极响应国家和医院“互联网+医疗健康”战略规划,定期开展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三环肿瘤医院和桓兴肿瘤医院等多个肿瘤专科医联体的联合远程MDT及教学查房,多点辐射,共同发展,促进全国肿瘤规范化诊疗。

内科作为全国第一个率先开展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的学科,亦成为我国最早的GCP基地,现今正领跑全国新药及新技术研究。内科大力开展各种临床研究,包括新药I期临床、国际及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等,目前在研临床研究总计560项,新启动临床研究总计394项,其中研究者发起的研究共192项,为数万名常规治疗失败、后续选择匮乏的患者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帮助和生存获益。牵头多项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III期临床研究成果已在《LancetOncology》《JAMAOncology》等权威肿瘤学杂志发表,改写了国内外指南,推进了全国乃至全球精准诊疗及个体化靶向及免疫治疗的进程。

同时,内科擅长于针对临床热点问题开展转化研究,并重视交叉融合及成果转化,诸如以液体活检为基础的精准诊疗具有独树一帜的方向和特色,在国内外均处于引领地位,不少成果已指导国内外临床实践。近5年(2016年-2021年),内科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著439篇,负责国家级课题31项,以及多项省部级、局级以及院校级科研项目,获资助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近5年,共有11项国际指南引用我科研究成果,崭露我科在全球的声誉及学术权威。

此外,大内科凭借其雄厚的人才团队及师资力量,展现出卓越的教学水平。我科设立了肿瘤亚专业系列课程、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内科学课程,并编著有十三五规划精品教材《Oncology肿瘤学》、《临床肿瘤学手册》等多部教学力作,并将多学科疑难病例查房以“空中课堂”形式线上线下共同传播,共飨同行。作为肿瘤内科学专科培训基地、北京市联合培养住院医规范化培训基地以及继续教育基地,每年主持多项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培养的研究生、住院医及进修医师遍及全国各地,桃李满天,百花齐放。近5年培养博士研究生29人,包括国家奖学金获得者12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6人;近5年培养进修医师317人,累计培养进修医师千余人,目前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不乏国家级及省级学科带头人。

目前,恶性肿瘤的防治已经成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肿瘤内科在恶性肿瘤的全程管理和综合治疗中至关重要。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依托其强大的诊疗能力、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科研产能、斐然的教学水平,引领全国精准诊疗,领跑新药及新技术研究,重视交叉融合及转化研究,学术推广,惠及中外,成果跻身国际之巅;并推进优质医疗资源的全面辐射,亦为全国培养输送了大量肿瘤专科人才。大内科在目前“国内第一、世界一流”的基础上,正在建设并还将建设成为对标“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超一流研究型综合性肿瘤内科,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大医精诚,生命至上。

  • 响应及时

  • 真实医生

  • 不接诊随时退

医生推荐

更多
暂无医生信息
科普内容
更多

什么是乳头湿疹样癌

袁芃 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
乳头湿疹样癌是一种原位癌,浸润范围较小。其主要表现是乳头有一层湿疹,部分患者有皮肤破损、存在较小凸起,甚至引起小溃疡和皮肤破溃。其主要发生在乳头和乳晕周围,是一种早期恶性肿瘤。此类恶性肿瘤和乳腺深部恶性肿瘤没有较大关系。湿疹样癌是原位癌的一种,也称为派杰氏病。恶性程度较低,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其发展较慢,较少出现远处转移,所以整体治疗疗效或者预后较好。如果存在乳头湿疹样癌,患者不用担心,其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39638 286
2020-12-11

乳癌手肿是不是转移了

袁芃 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
乳腺癌患者手肿主要见于同侧肢体,比如左侧乳腺癌手术,左上肢出现水肿,此时分为两种情况,具体如下:1、术后并发症:手术时会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甚至术后还需要进行放疗,可能导致淋巴回流不畅,出现上肢肿胀,尤其是先出现手部肿胀,甚至发展到上肢、肩部。此类肿胀并非肿瘤转移征象,而是术后后遗症;2、术后腋窝淋巴结转移:压迫上肢淋巴管,此时也会出现手肿,需要进行区分,患者需要先进行腋窝淋巴结超声,检查其是否存在转移。
47919 464
2020-12-11

炎性乳癌怎么治疗

袁芃 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
如果炎性乳癌进行全乳房切除术,效果并不理想,通常容易复发和转移。所以炎性乳腺癌在全世界公认的治疗方式是先进行全身治疗,即先进行化疗,将肿块缩小以后,再进行手术治疗,可减少其未来复发和转移的概率。炎性乳癌不同于其它乳腺恶性肿瘤,从表现上进行观察,其如同乳腺发炎,表现为红、肿、热、痛,和普通乳腺癌不同。此时寻找乳腺肿块较为困难,通常是弥漫型肿瘤。公认的治疗方式已经在各个指南、行业规定中做出规定。所以如果是炎性乳癌,需要先进行全身治疗,然后以手术作为其主要治疗方式。
49078 404
2020-12-11

湿疹样乳癌怎么治疗

袁芃 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
湿疹样乳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其预后较好,属于原位癌,侵袭到其它组织的可能性较小。即便如此,其治疗仍是以手术作为主要方式。手术可以采用全乳房切除术加腋窝淋巴结活检或者清扫,如选择一些较可能出现的转移淋巴结先将其取出,观察其有无转移。这种转移风险较低,因为湿疹样乳癌是一种原位癌,预后较好,即便是反复出现皮肤破溃、瘙痒、渗液症状,也较少出现远处转移。但此时不排除合并其它乳腺恶性肿瘤可能。此外还可以进行保乳手术,即切除恶性肿块。如果肿瘤已经切除干净,完全可以进行保乳切除,但是保乳以后需要进行乳腺放疗。
37253 257
2020-12-11

右乳占位几级是癌

袁芃 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
乳腺癌存在对称性,因为乳腺对称,所以左右乳腺癌变的病理分级相同。乳腺占位从超声判断上分为6级:1级是良性肿瘤;2级虽然是增生性疾病,但是基本没有恶性可能性;3级有2%的几率是恶性肿瘤,所以多数情况下需要观察,但是不作为手术主要的治疗方式;4级分为4A,4B和4C,从4A发生恶性肿瘤或者是恶性的可能性是2%-30%,4B时这种比例会增加到30%-60%,4C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在60%以上;如果到5级,此时恶性肿瘤基本在90%以上;而6级是经过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所以要根据不同分级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活检,或者只进行观察即可。
29580 446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