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科

科室简介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创建于1989年,35年前率先在国内开设疼痛门诊与病房,经过科室四代医护人员努力拼搏,现已发展成为国家卫健委首批“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单位”、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疼痛病诊疗专项能力提升项目(重庆)培训基地”、国家疼痛医疗质控中心首批哨点医院,原卫生部首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重庆市卫健委“疼痛治疗中心”“巾帼文明岗”,重庆市“疼痛专科护士培训基地”,“重庆市疼痛专科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常委单位、重庆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委单位等。2020年首届南京疼痛科指数“全国疼痛科临床声誉排行榜”位列19名。经过35年发展,疼痛科现开放床位30张,有医务人员22人,其中正高3人、副高2人、硕士生导师3人、博士3人、硕士6人。拥有射频仪、臭氧仪、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脊柱内镜手术系统、彩超仪、定量温度觉检测仪等疼痛诊疗先进设备。已形成以疑难、危重疼痛疾病为主,以神经阻滞、微创治疗为核心的阶梯化、规范化、综合性慢痛诊治体系,在PCA技术、超声引导下精准神经阻滞/毁损技术、射频技术、低温等离子技术、三叉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脊髓电刺激植入神经调控技术、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镇痛技术等多项疼痛微创介入核心技术上领先西部。年门诊患者1.5万人次,住院患者近千人次,疑难危重症率达70%以上,医疗质量名列医院前茅。三十余年来,承担重医大多专业、多层次《疼痛诊疗学》、《疼痛疾病规范化诊治与预防》、《疼痛护理学》等在校教学以及本科生、研究生、规培生、留学生、进修生、全科医生、临床药师等临床实习教学任务二十多年,培养各类学生五千余名,培养疼痛专业研究生十余名。发表教学论文多篇,多次荣获第一临床学院“在校教学”“毕业实习教学”一、二、三等奖(集体),获重庆医科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多名教师多次荣获“优秀教师”、“教书育人优秀奖”及“学生喜爱教师”称号。同时,成功举办疼痛继教班及学术会议30余次,培训各类医务人员上万名,已成为重庆市及西部地区疼痛医学高级人才培训基地。科室高度重视科研与学术交流工作,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专著10部,主研各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参编《疼痛疾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指南)》、《中国疼痛科疾病诊疗规范》及《中国疼痛科核心诊疗技术培训教程》十余部等,参加多项全国多中心临床课题的研究,获国家专利8项,获市卫生局科技成果奖。已成为西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疼痛专科之一。杨晓秋、石英两位教授先后荣获中国女医师协会疼痛分会第一届、第二届“最美女医师”称号,杨晓秋教授荣获第四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第一批全国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传承应用项目传承人、中国女医师协会疼痛分会首届“最美女医师”、重医一院“学习钱惪好医生”称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疼痛科三十余年持之以恒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疼痛疾病科普知识宣教工作。科室已先后数次应邀在CCTV-2、CQTV-2等健康栏目开设疼痛诊疗专题讲座,编写印制了多版疼痛科普手册并发放了数万册。坚持二十余年走基层,已深入重庆市30余个区县医院送医送技术,同时不遗余力推广重庆市卫健委卫生适宜技术“疼痛疾病规范化诊治与预防”,指导帮扶区县医院疼痛科开展疼痛诊疗工作及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有力地推动了重庆疼痛学科的发展。此外,还积极参加了中国女医师协会疼痛专委会“健康中国万里行”活动,足迹遍及云、贵、川、渝、藏、鄂等中西部地区,深受广大基层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喜爱并获得广泛赞誉。
详情

科室疾病

杨晓秋
主任医师疼痛科
三甲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西南专科声誉疼痛科第2名
擅长:慢性肌肉骨骼疼痛、带状疱疹性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癌痛等疑难危重疼痛疾病诊治及射频、臭氧、脊髓电刺激、鞘内药物输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毁损、低温等离子等多项疼痛疾病微创介入核心技术并领先西部。
石英
主任医师疼痛科
三甲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博士
西南专科声誉疼痛科第2名
擅长:急慢性疼痛性疾病的诊治,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糖尿病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三叉神经痛、癌性疼痛等。
周泽军
副主任医师疼痛科
三甲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副教授
西南专科声誉疼痛科第2名
擅长:颈椎病、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椎源性疼痛和慢性骨关节疼痛、舌咽神经、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癌性疼痛等慢性顽固性疼痛疾病及疑难、危重疼痛疾病的诊治。
李秀英
副主任医师疼痛科
三甲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副教授
西南专科声誉疼痛科第2名
擅长:慢性疼痛的诊治及处理,从事疼痛门诊、疼痛病房诊治工作。疼痛治疗的基础研究、临床麻醉。
左蕾
主治医师疼痛科
三甲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博士
西南专科声誉疼痛科第2名
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骨关节炎引起的肌肉骨骼疼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及癌性疼痛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脑出血1到15分级
2024.04.29
脑出血的等级划分是根据出血量进行划分,一般分为15个等级,每出血3ml为1个等级。但是注意的是如果出血量达到9级,即出血量达到25ml时,属于有风险的情况。但是如果刚开始出血量便达到9级,提示风险性比较大。一般大脑半球出血量在30ml,小脑半球出血量在10ml,脑干出血量在5ml时,便为手术适应证。之所以对脑出血进行等级划分,除便于辨别病情情况外还便于医生向患者家属告知病人的病情情况。因为多数人对脑出血不是很清楚,通过对其进行等级划分可以简单明了地向患者家属阐述患者的病情。如果脑出血比较多,等级比较高,说明病情比较重。因为脑出血量过多时会在脑内形成许多血团,血团会压迫神经组织。如果压迫到重要的神经组织会产生神经功能的缺损,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意识紊乱,甚至会危及生命。
赖光辉主任医师疼痛科
13.96万
79
缓解喝酒睡醒后头疼的小妙招
2024.04.29
缓解喝酒睡醒后头疼的小妙招,具体如下:1、自我按摩:喝酒睡醒了产生的头疼,可通过自我按摩的方式来缓解。此外,可按压自己的太阳穴,还可按压颈后部的风池穴。可通过按摩头面部的穴位,来缓解喝酒睡醒后头疼的症状;2、颈后部热敷:此时也可适当热敷一下自己的颈后部。因为喝酒睡醒后的头疼,通常是因为喝了酒以后,酒精入血引起头面部血管异常扩张,而扩张以后,造成头面部代谢废物堆积、二氧化碳的蓄积,包括血管的异常扩张都引起头疼。因此,喝酒后因为血管异常扩张、代谢废物的堆积导致的头疼。此时可通过按摩穴位,如太阳穴 、风池穴,以及热敷颈后部改善头面部血液循环,从而加快头面部代谢废物排出,可能都能很好缓解。此外,也要避免过度饮酒而引起饮酒后头疼。
李娟红主任医师疼痛科
12.69万
77
汉桃叶片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怎么样
2023.12.26
在疼痛门诊有部分患者使用汉桃叶片治疗三叉神经痛,因为汉桃叶片具有舒筋活络、祛风胜湿的功能,在三叉神经痛早期有一定的效果。但三叉神经痛本身并没有自愈性,或自愈、自限性的可能性大概在百分之零点几,就是大概一千人有一个患者不用治愈就会好转,这种发生比率非常少。在发作三叉神经痛的早期,可以用改善循环类、活血化瘀类、祛风胜湿类等中成药去缓解症状。但是缓解症状一定需要科学、客观、理性、规范的治疗方法。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药物治疗,主要是抗惊厥类或抗癫痫类药物,比如卡马西平、加巴喷丁、普瑞巴林这类药物使用。还包括使用止痛类药物,神经阻滞或微创介入治疗。通过这些方法,几乎能够控制很多三叉神经痛的症状。
郭向飞副主任医师疼痛科
15.28万
19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