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

科室简介

检验科现有面积2142平方米,是集临床检验、实验教学、检验咨询、科研技术平台等多功能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生物安全Ⅱ级实验科室。科室下设设临床生化检验室(ClinicalChemistry)、临床血液和体液检验室(ClinicalHemotologyandBodyFluid)、临床免疫检验室(ClinicalImmunology)、临床微生物检验室(ClinicalMicrobiology)、临床分子诊断室(ClinicalMolecularDiagnosis)和门诊检验室(OutpatientLaboratory)等专业实验室。科室现有固定资产1700多万,拥有诸多国内外先进检测设备与实验仪器,各专业设置齐全,除了配备有生化、免疫、血液、体液、微生物等常规临床检验设备外,拥有雅培C16O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雅培I4000/I2000SR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SysmexXT4000i血球分析仪、Sysmex5100/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DA7600基因实时荧光检测仪、SysmexUF1000i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流水线、BD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血栓弹力图设备、法国Sebia蛋白电泳仪、OLYMPUS超高倍显微镜、质谱仪等现代化的实验分析设备。作为省属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现代化医学检验实验室,我科一贯秉承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坚持执行严密的质量控制措施,保证每一份检验报告结果真实精确。除了每日科室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外,还参加了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湖北省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被湖北省临床检验中心评为“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最佳实验室”,多次被评为湖北省质量控制优秀实验室。目前,检验科现有工作人员34人,硕士生导师1人、博士1人、硕士6人、本科26人,拥有高级职称6人(正高1人、副高5人)、中级职称16人、初级职称及以下共12人,武汉市中青年骨干2名,担负着我院及湖北中医药大学、江汉大学等部分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及实验教学任务。并承担了湖北省自然科研基金1项,湖北省卫生厅青年人才基金1项,一般项目1项,输血专项1项,近五年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十余篇。检验科将坚持以临床和病人的需要为发展导向,以IS015189:2012的国家实验室质量体系为发展目标,不断提升检验质量和服务质量。保证检验工作的公正性,为病人和临床医师提供科学、准确、客观及时的检测报告。电话:027-83745701
详情

科室疾病

专家科普

血浆丙酮酸偏高的饮食护理
2023.07.27
血浆丙酮酸偏高的患者应均衡饮食。维生素B1缺乏症的患者注意饮食中补充维生素B1,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注意调整糖类、蛋白质、脂肪等的比例,少食多餐,保持血糖平稳。心力衰竭患者应清淡饮食,限制脂肪、食盐的摄入量。腹泻患者应食用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血浆丙酮酸偏高的患者饮食宜忌如下: 1、维生素B1缺乏症的患者宜食用粗加工的谷类、杂粮,少食用精加工食品,多食用瘦肉、动物内脏、豆类等食物,淘米次数不宜过多; 2、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避免高糖饮食,宜食用一些粗粮,使血糖减少波动; 3、心衰患者应限制水和钠盐的摄入量,以免出现或加重水肿; 4、肝损伤患者应避免油腻食物的摄入,日常饮食以清淡和优质蛋白类食物为主。
钟堃副研究员检验科
10.34万
452
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的饮食护理
2023.07.27
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提示不适合该移植物或调整自身免疫正常后方可移植,因此,患者无需调整既有饮食原则,依照原有健康饮食习惯即可。 肾移植患者多处于肾病终末期,饮食需遵循个体化原则,总体上,应低盐、限钾、限磷、限制蛋白质、保证充足热量摄入等;肝移植患者多处于急性、慢性肝病终末期,应注意严格戒酒,避免硬食、油腻食物,有效控制蛋白摄入;心脏移植患者多处于终末期心脏病,饮食中应限制热量供给,降低肥胖者的体重,减轻心脏负担;胰腺移植患者多处于胰腺癌晚期,应选择富含营养、易消化、少刺激性、低脂肪的饮食,避免暴饮暴食;肺移植患者多处于肺病终末期,应注意饮食调理,补充高能量、高蛋白,严禁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章迪副主任医师检验科
1.97万
247
血清蛋白电泳检查报告异常是怎么回事
2023.07.25
血清蛋白电泳检查异常可能是以下原因导致: 1.低蛋白血症:报告表现为总蛋白减少,白蛋白显著减少,β-球蛋白部分减少或升高,提示可能是低蛋白血症。 2.肾病综合征:报告表现为白蛋白显著减少,α2-球蛋白明显增加,β球蛋白及γ-球蛋白亦可能下降,提示可能是肾病综合征。 3.急性肝炎:报告表现为α2-球蛋白及白蛋白降低,特别是乙型肝炎,α2-球蛋白可显著降低,提示急性肝炎。 4.肝硬化:α2-球蛋白及白蛋白降低的同时,伴有γ-球蛋白增加,提示可能是肝硬化。 5.急性炎症:表现为α1球蛋白及α2-球蛋白增加,白蛋白减少,提示可能是急性感染、心肌梗塞、血栓形成、恶性肿瘤、休克等。 6.慢性炎症:表现为α1球蛋白和α2-球蛋白增加,γ-球蛋白增加,白蛋白降低,提示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 7.M蛋白高峰:表现为γ-球蛋白区带位置多出现狭窄,在M蛋白带区出现狭窄的高峰(M带),血清中正常的γ-球蛋白几乎消失。提示可能是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H链病。 8.高脂血症:表现为β球蛋白或α2-球蛋白增加,提示可能是高脂血症。
贾玫主任医师检验科
4704
82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