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ICU(MICU):拥有一支素质优良、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相互配合默契的医护团队,同时拥有先进的ICU专用医疗监护设备和仪器,为广东省高水平重点专科。科室现有在编医护人员39人,其中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6人,护理师25人,护士5人。学科现有病床14张。
MICU收治的患者为内科各专科重症患者,广泛覆盖呼吸系统常见及疑难危重疾病,包括急性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重症支气管哮喘、严重肺部感染性疾病、肺部肿瘤、严重肺间质疾病、肺泡蛋白沉着症、胸膜疾病、大面积肺栓塞疾病等;脓毒血症,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胰腺炎合并ARDS/或急性心功能不全、各种原因引起的肝昏迷;各种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中毒;肝/肾移植后肺部严重感染或CMV合并ARDS;皮肌炎肌无力呼吸肌麻痹、SLE肺浸润、血管炎严重低氧血症;血液病、脑血管病变合并心衰和严重肺部感染等。
MICU对于重症患者严密、动态、准确的监测与及时、高效的治疗,尤其在呼吸道管理与机械通气、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血流动力学管理、氧代谢管理、COPD急性加重及各种呼吸衰竭的治疗方面处于国内前列。MICU拥有国内先进的医疗监护设备和仪器。尤其擅长对各种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各类休克、各种严重中毒等危重病情的监护、抢救、治疗与护理。能熟练地进行各种动、静脉穿刺插管,快速熟练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
对插管困难经纤维支气管镜插管和纤维支气管镜深部吸痰、肺泡灌洗术;能熟练地应用各种有创或无创的机械通气技术进行治疗。针对低心排量患者开展有创动脉血压、CVP监测,熟练运用PICCO监测多种血流动力学参数。熟练开展ECMO技术,对重症肺炎、重症心肌炎的治疗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外科ICU:现固定床位11张,主要从事各手术科室(肝脏外科、骨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脑血管外科、血管外科、妇产科等)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工作。整个病区采用德国进口净化机组,空气洁净度具有万级层流水平,全年空气湿度维持在40%~60%,温度维持在20~28℃之间,可有效地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外科ICU投资数千万元,采用世界一流仪器设备,11张床均为电动床,其中两张床可自动称重,每张床都配有循环充气的高级防褥疮气垫、进口多功能心电监护设备、呼吸机及液体输入泵系统。另外,ICU还配备自动血气分析仪、床旁血滤仪、全自动12导联心电图机、电除颤仪、床旁X光机、纤维支气管镜、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无创心排量检测仪、肺部振动治疗仪、保温毯、降温机等先进设施。
环境优美、温馨、宽敞的ICU病房设有中央供气、供氧、负压吸引及不间断供电设施。护士站设置的中心监护仪与各病房床旁监护仪相连接,可有效做到实时监控、信息互联,护士站中央对讲器可与病房内医护人员随时交流。为了减轻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缓解压力,病房以粉色为主色调,并安装了背景音乐系统。
外科ICU不仅配备有最先进的医疗监测仪器和治疗支持设备,更拥有一支知识全面、技术精湛和经验丰富的医护队伍,这支年富力强的队伍,承担着全院手术科室危重病患者的救治及大型手术围手术期的监护工作。开展的特色技术,如人工肝支持系统、呼吸支持系统、ECOMO等,进一步提高重要脏器的监测与支持水平,巩固专科优势。
重症医学科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加强初级人员的技能培训,开展床边带教,专业轮转,严格执行危重病讨论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确保医疗质量、医疗安全。重症医学科建立资源整合信息平台,综合调配人员及设备,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发挥最大效益。成立危重病抢救治疗小组,建立相关制度,制订疑难病例及危重病联合讨论制度,负责全院危重病的会诊及救治,推动医院危重病医学的发展。
重症医学科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承担国际合作项目,参与国际性临床试验研究;积极参加全国及省市重症学会组织的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大力宣传专科建设成果,提高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度。我院重症医学科与与各联盟成员单位实现“共建、共享、共赢”,优势互补,建立一套有效的转诊机制,完善治疗—长期护理服务链,建立基层服务、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形成覆盖我省部分基层医院患者急、慢、疑、难、重症的分级诊疗体系,极大地改善区域医疗诊疗水平,改善患者就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