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网站导航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三甲
传染病
医保定点
复旦排名  |  全国第93名

营养不足导致的营养不良有哪些类型

涂传涛 主任医师 消化科
因营养不足导致的营养不良主要可以分为干瘦型或单纯饥饿型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型或急性内脏蛋白消耗型营养不良、混合型营养不良三类。1、干瘦型或单纯饥饿型营养不良:是指单纯由于能量摄入不足而导致的营养不良,常见于慢性疾病或长期饥饿的患者,表现为严重的脂肪、肌肉消耗,营养评定可见患者的皮褶厚度和上臂围减少,以及躯体和内脏肌肉量减小,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浓度可显著降低。此类型如果发生于婴幼儿,则可以导致婴儿生长发育迟缓;2、低蛋白血症型或急性内脏蛋白消耗型营养不良:常见于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创伤和感染等应激状态下的患者,通常伴有血浆白蛋白值明显下降、淋巴细胞计数下降等明显的生化指标异常。患者内脏蛋白质的含量迅速下降,表现为毛发易脱落、水肿及伤口愈合延迟等;3、混合型营养不良:由于蛋白质和能量摄入均不足所致,是最严重的一类营养不良,常见于晚期肿瘤和消化道瘘等患者。这类患者在原本能量储备少的基础上,在应激状态下可发生体内蛋白急剧消耗,导致营养不良。此类情况极易发生感染和伤口不愈等并发症,病情危重且死亡率高。参考资料:[1]吴东波等主编,现代老年病防治学下,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9
3344 79
2023-12-21

幽门螺杆菌检查特点

涂传涛 主任医师 消化科
幽门螺杆菌检测应列为胃十二指肠疾病或健康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因为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将决定治疗方案的选择。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方法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大类,其中侵入性检查需要使用胃镜获取胃黏膜活组织进行检测,主要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查和幽门螺杆菌培养。非侵入性检测则主要有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及血清学检查。快速尿素酶试验是侵入性检查的首选方法,操作简便且费用低,组织学检查可直接观察到幽门螺杆菌,与快速尿素酶试验结合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然而,幽门螺杆菌培养技术要求较高,主要用于科研。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具有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不需要胃镜检查,非常适合用于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复查的首选方法,具体诊断应由专业医生进行。如果有任何关于消化性溃疡或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症状或疑虑,建议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参考资料:[1]景德怀等主编,实用临床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上,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9
3791 51
2023-12-21

右旋木糖试验的临床意义

涂传涛 主任医师 消化科
右旋木糖试验通常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具体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判断。如果有相关症状,建议咨询医生以获取专业诊断和治疗建议。1、对于小肠黏膜病变患者,例如乳糜泻或热带口炎性腹泻患者,尿内右旋木糖排泄量会明显减少,表明右旋木糖试验可以作为小肠黏膜病变的检测指标之一;2、尿内右旋木糖排泄量减少,还见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综合征和短肠综合征。前者是由于细菌摄入糖所致,后者则是由于内容物转运过快和肠吸收面积减少所致,表明右旋木糖试验可以检测小肠的功能状况;3、对于胰腺功能不全患者,右旋木糖吸收能力仍然正常。这一发现表明胰腺功能不全与右旋木糖的吸收无直接关联。4、细胞外液容量增加,如腹水或肾功能衰竭患者,尿内右旋木糖排出量也会减少,表明右旋木糖试验的结果受到全身液体平衡和肾功能的影响。参考资料:[1]景德怀等主编,实用临床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上,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9
3227 142
2023-12-21

右旋木糖试验的步骤

涂传涛 主任医师 消化科
右旋木糖试验是一项用于评估小肠黏膜上皮功能的检测方法,通过观察患者对右旋木糖的吸收情况来了解小肠的吸收能力。右旋木糖属于戊糖类,容易在正常人的小肠上段被吸收。尽管其吸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与整个小肠黏膜上皮功能密切相关。右旋木糖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并通过肾脏进行排泄,步骤如下。1、早晨空腹状态下,患者排尿并空腹服用25克右旋木糖粉溶解于250毫升开水中,随后再饮用250毫升清水。在患者服糖后5小时内收集尿液,记录尿液总量,并测定尿液中右旋木糖的含量;2、正常情况下,5小时尿液中右旋木糖排出量应大于29.97毫摩尔。这个数值反映了正常的小肠吸收功能,对评估小肠的黏膜上皮功能具有参考价值。通过右旋木糖试验,医生可以了解患者小肠的吸收情况,从而判断小肠黏膜上皮功能的正常性。这一检测方法对于发现小肠吸收障碍和黏膜上皮功能异常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参考资料:[1]景德怀等主编,实用临床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上,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9
4252 141
2023-12-21

慢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有哪些

涂传涛 主任医师 消化科
慢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有治疗胆道疾病、戒酒等。注意治疗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1、治疗胆道疾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以解除胆道疾病对胰腺的影响。2、戒酒:长期饮酒是引起慢性胰腺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戒酒是治疗慢性胰腺炎的重要措施之一。3、镇痛:可以使用长效抗胆碱能药物或一般止痛药来缓解疼痛,但要注意防止药物成瘾。对于疼痛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腹腔神经丛封闭治疗。4、饮食疗法:少食多餐,选择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脂的饮食,并控制糖的摄入,以符合糖尿病的饮食要求。5、补充胰酶:对于消化不良、脂肪泻等患者,适当补充外源性胰酶制剂可以缓解症状。6、控制糖尿病:对于伴有糖尿病的慢性胰腺炎患者,需要控制饮食并采用胰岛素替代疗法来控制血糖。7、营养支持:长期慢性胰腺炎患者常常伴有营养不良,因此需要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根据情况给予肠外和(或)肠内营养支持。参考资料:施宝民,艾开兴主编.老年普通外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1
4638 249
2023-12-21

内镜检查分类

涂传涛 主任医师 消化科
内镜检查是消化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分为普通内镜、放大内镜、染色内镜、共聚焦纤维内镜、超声内镜等。1、普通内镜:通过普通胃内镜可以发现早期胃癌,鉴别良性恶性溃疡,确定胃癌的类型和病灶浸润的范围。胃镜检查结合活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胃癌最可靠的特殊检查;2、放大内镜:放大内镜可将图像放大几十倍,便于专家观察黏膜微细结构,以判断病变的良恶性、组织学类型以及病变的深度和范围;具体诊断应由专业医生进行。如果有任何关于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或疑虑,建议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参考资料:[1]景德怀等主编,实用临床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上,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9
4848 279
2023-12-21

呕吐患者的诊断

涂传涛 主任医师 消化科
对于呕吐患者的诊断通常可以从呕吐的频率和性质、伴随症状、病因分析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对于出现呕吐症状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详细的病史和症状描述,以协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1、呕吐的频率和性质:呕吐食物、痰涎、水液等不同情况的表现,如频繁呕吐、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情况;2、伴随症状:呕吐患者可能伴随脱水、腹部不适、恶心、纳呆、泛酸、嗜杂食等症状;3、病因分析:了解呕吐起病的方式,是突然发作还是缓慢出现,常有先恶心欲吐之感。同时需要注意与气味、饮食、情绪、温度等因素的关联,以及是否有服用化学药物或误食毒物等导致的情况。参考资料:[1]朱曙光等主编.现代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M].2018
3254 93
2023-12-21

上消化道异物内镜治疗的禁忌证

涂传涛 主任医师 消化科
上消化道异物内镜治疗的禁忌证为已引起消化道穿孔、重要器官疾病或无法耐受的患者、严重食管静脉曲张、食管病理性狭窄和贲门失弛缓症、异物已经穿出消化道外、胃内巨大异物。1、已引起消化道穿孔:如果异物已经导致消化道穿孔,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此时不适合尝试内镜取异物;2、重要器官疾病或无法耐受的患者:对于存在心脏、脑、肺等重要器官疾病或无法耐受和配合胃镜检查的患者,内镜取异物属于禁忌证;3、严重食管静脉曲张、食管病理性狭窄和贲门失弛缓症:根据异物的大小、质地、部位以及估计取出时可能导致损坏食管的情况,对于这些病变患者内镜取异物也属于禁忌证;4、异物已经穿出消化道外:如果估计异物可能已经全部或部分穿出消化道外,不宜在内镜下尝试取异物;5、胃内巨大异物:对于一些胃内巨大异物(如胃石),如果估计不能通过贲门取出,不应强行使用器械进行取出,以免在食管和狭窄部位发生梗阻、嵌顿和黏膜损伤。参考资料:[1]朱曙光等主编.现代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M].2018
3122 295
2023-12-21

上消化道异物内镜治疗的适应证

涂传涛 主任医师 消化科
上消化道异物内镜治疗的适应证包括自然排出困难的异物、急诊情况、小异物和胃内结石、食物团块、吻合口残留缝线、吻合钉等。1、自然排出困难的异物:对于无法自然排出的上消化道异物,如锐利异物、有毒性异物等,需要进行内镜下试取;2、急诊情况:对于尖锐异物、大于2cm的非尖锐异物、含毒性异物等,如发夹、骨刺等,在确定没有穿孔的情况下,应进行急诊胃镜检查并取出,以避免对消化道黏膜造成损伤、中毒、出血等严重后果;3、小异物和胃内结石、食物团块:对于不能确保安全排出消化道的小异物和胃内结石、食物团块等,也应尽早行胃镜取出,以免进入小肠失去胃镜取出机会;4、吻合口残留缝线、吻合钉:对于吻合口残留缝线、吻合钉等异物,不管有无明显症状,发现后应尽早内镜拆除。参考资料:[1]朱曙光等主编.现代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M].2018
3142 260
2023-12-21

上消化道出血的实验室检查

涂传涛 主任医师 消化科
上消化道出血的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手段,主要包括血常规检查、肾功能检查、特殊生化指标,以及胃镜检查、X线钡剂造影检查等。对于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扫描、胶囊内镜及小肠镜检查等特殊检查方法可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息。1、血常规检查:血常规在上消化道出血的实验室评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轻度出血时,血常规可能无显著变化,而大量出血时,外周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计数均有下降趋势。连续动态血常规检查对于判断出血状况、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帮助。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检测则有助于诊断因凝血机制障碍引起的出血;2、肾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中的血尿素氮和肌酐可以在出血后升高,峰值通常出现在20-48小时,之后4天内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如果尿素氮浓度在14.13mmol/L以上,而血肌酐浓度在133mmol/L以下,可能表明上消化道出血量已超过1000ml;3、其他生化及免疫指标:包括肝功能、乙肝五项、血清蛋白、血清碱性磷酸酶等,有助于诊断肝脏疾病所致的出血。随着出血的增加,粪便隐血试验的阳性反应也会增强;消化道肿瘤标记物如AFP、CEA和CA199等。4、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是当前诊断上消化道出血原因的首选方法。通过胃镜检查,医生可以直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部到降段的情况,从而判断出血部位、病因和出血情况;5、影像学检查:X线钡剂造影检查在胃镜普及的情况下逐渐减少,但仍对胃镜检查禁忌症或不适用胃镜的情况提供了一种备选方案,尤其在出血原因不明或病变位于十二指肠降段以下的小肠段时,具有特殊诊断价值。腹部超声、CT或MRI对肝胆胰腺疾病的诊断有帮助。上消化道出血的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手段丰富多样,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对于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参考资料:[1]景德怀等主编,实用临床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上,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9
3373 56
2023-12-21
正在加载
没有更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