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上消化道出血的实验室检查

涂传涛消化科主任医师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三甲全国第93

上消化道出血的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手段,主要包括血常规检查、肾功能检查、特殊生化指标,以及胃镜检查、X线钡剂造影检查等。对于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扫描、胶囊内镜及小肠镜检查等特殊检查方法可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息。

1、血常规检查:血常规在上消化道出血的实验室评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轻度出血时,血常规可能无显著变化,而大量出血时,外周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计数均有下降趋势。连续动态血常规检查对于判断出血状况、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帮助。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检测则有助于诊断因凝血机制障碍引起的出血;

2、肾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中的血尿素氮和肌酐可以在出血后升高,峰值通常出现在20-48小时,之后4天内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如果尿素氮浓度在14.13mmol/L以上,而血肌酐浓度在133mmol/L以下,可能表明上消化道出血量已超过1000ml;

3、其他生化及免疫指标:包括肝功能、乙肝五项、血清蛋白、血清碱性磷酸酶等,有助于诊断肝脏疾病所致的出血。随着出血的增加,粪便隐血试验的阳性反应也会增强;消化道肿瘤标记物如AFP、CEA和CA199等。

4、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是当前诊断上消化道出血原因的首选方法。通过胃镜检查,医生可以直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部到降段的情况,从而判断出血部位、病因和出血情况;

5、影像学检查:X线钡剂造影检查在胃镜普及的情况下逐渐减少,但仍对胃镜检查禁忌症或不适用胃镜的情况提供了一种备选方案,尤其在出血原因不明或病变位于十二指肠降段以下的小肠段时,具有特殊诊断价值。腹部超声、CT或MRI对肝胆胰腺疾病的诊断有帮助。

上消化道出血的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手段丰富多样,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对于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参考资料:[1]景德怀等主编,实用临床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上,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9

2023-12-21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消化内科医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