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肿瘤科
网站导航
胃部肿瘤科切换
简介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胃部肿瘤科成立于2004年,前身是腹部肿瘤科,中国抗癌协会第一任理事长张天泽教授以及中国抗癌协会第三任理事长郝希山院士均是腹部肿瘤科教授。第一任科主任是张天泽教授,第二任科主任是王殿昌教授。

1999年原腹部肿瘤科分成胃肠肿瘤科和肝胆肿瘤科,王家仓教授任胃肠肿瘤科科主任。2004年胃肠肿瘤科分成胃部肿瘤科和结直肠肿瘤科,梁寒教授任胃部肿瘤科科主任。自建立胃部肿瘤科以来,在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形成了以胃癌外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

在胃癌标准手术、局部进展期胃癌的腹腔热灌注化疗、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等方面居全国前列。目前是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单位、中国医师学会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单位、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抗癌协会胃肠间质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自2012年建立胃癌MDT多学科诊治模式,迄今已经组织MDT会诊60余次,会诊疑难病例超过1000例。病人来自全国20余省市。自2007年组织开展天津市胃癌MDT多学科诊治,完成5次。

近年来还组织远程MDT病例讨论20余次。接待外院MDT学习及手术观摩10余次,100余人。是中国抗癌协会胃癌规范培训示范基地。自2012年组织召开中日韩胃癌天津峰会,已经召开4届。召开胃癌天津峰会3届。目前科内共有医师1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0人,在读博士5人,硕士学位1人。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

自2004年建科以来主持各类科研课题20余项,培养研究生30余人,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出版《胃癌》、《胃癌根治手术写真》等专著6部。郝希山院士主持的“全胃切除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我科与北京大学肿瘤等单位合作课题“胃癌综合防治体系关键技术的创建及应用”分别获得2016年中华医学一等奖、国家教育部一等奖和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响应及时

  • 真实医生

  • 不接诊随时退

医生推荐

更多
暂无医生信息
科普内容
更多

胃肠间质瘤的发病率

王宝贵 主任医师 胃部肿瘤科
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占到所有消化道恶性肿瘤的1%-3%。胃肠道间质瘤实际上发病率还是非常低的,就全人群来讲,全球的发病率应该是百万人当中有10-15人可能会发生胃肠道间质瘤。就中国的发病率来讲,似乎比世界平均的水平要高一点,大概每年的发病例数为2-3万例。胃肠道间质瘤实际上好发于中老年人,平均的发病年龄是60岁左右,男女比例为1:1,儿童、青少年非常罕见。另外,胃肠道间质瘤可以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甚至可以发生在胃肠道以外腹腔的其他脏器,但以胃和小肠最为常见,大约能够占到90%。其次就是十二指肠和结直肠的发病率,大概占9%。当然还可以发生在胃肠道以外,比如网膜、肠系膜、腹膜,甚至胰腺、肝脏。胃肠道间质瘤发病率非常低,处于早期阶段肿瘤比较小,也没有特殊症状,临床表现随着肿瘤增大会有一些消化道的症状,比如腹胀不适,甚至消化道出血,或者是便血等一些其他症状。所以说一旦发生腹部不舒服的情况,建议大家及时去医院就诊,尽量做到早诊早治,对于整个肿瘤的治疗效果,有显而易见的作用。
59225 7
2023-01-16

胃间质瘤良恶性标准

王宝贵 主任医师 胃部肿瘤科
实际上,胃肠道间质瘤在临床工作当中,通常不以良恶性来评估,而是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大小,还有核分裂象以及肿瘤是否破裂这四个指标,进行四个维度的评估,主要是评估肿瘤复发的风险度,可以根据前四个指标把肿瘤分成极低危、低危、中危,还有高危4个等级。极低危或者低危的胃肠道间质瘤通常可以理解为良性。如果危险复发程度提高到中高危,可以理解为恶性。具体而言,比较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肿瘤的大小和部位有关系,比如通常肿瘤>10cm的都属于高危患者,肿瘤在2-10cm属于中危或者低危,当然还需要结合肿瘤的核分裂象来判定,还有就是有无破裂,包括肿瘤发生的位置来处理。对于中高危的胃肠道间质瘤,这部分患者实际上在手术之后还需要药物治疗,最主要的药物治疗就是靶向药物。一般来讲,对于中高危的患者,其实要让患者口服靶向药物治疗大概1-5年。而对于极低危或者低危的患者来讲,复发风险相对来讲比较低,一般可以把它当做良性的胃肠道间质瘤来处理,术后不需要做相应的靶向药物治疗,只需要定期复查就可以。
23824 10
2023-01-16

胃肠间质瘤与胃癌的区别

王宝贵 主任医师 胃部肿瘤科
实际上胃肠道间质瘤和胃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肿瘤,胃的恶性肿瘤,胃癌占到90%以上,胃肠道间质瘤仅占胃恶性肿瘤中的5%左右。胃肠道间质瘤可以发生在胃肠道的任何一个部位,主要是在胃和小肠。胃肠道间质瘤和胃癌的主要区别如下:1、组织来源不同:胃癌主要是来自于胃黏膜的上皮细胞,恶性程度也非常高。胃肠道间质瘤主要是来自于胃黏膜下的间叶组织,主要是发生于卡哈尔氏间质细胞的一个基因突变之后才导致的,恶性程度相对较胃癌要低一些;2、临床表现不同:胃癌的临床表现为腹痛、消化道出血,而且进展非常快,患者常常会有消瘦、恶心、呕吐,甚至黑便这些状态。胃肠道间质瘤早期通常没有特别的症状,大多数是通过体检或者是其他的疾病检查时,发现的胃肠肿瘤;3、治疗方式不同:胃癌实际上是以根治性手术,包括围手术期的化疗为主。而胃肠道间质瘤对化疗和放疗都不敏感,手术和靶向药物治疗却是主要的治疗方式;4、预后不同:相比较中晚期胃癌来讲,胃肠道间质瘤预后要好很多,5年生存率也比胃癌要高,尤其是最近20多年来靶向药物的出现,实际上极大提高胃肠道间质瘤,尤其是中高危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而且对于比较晚期的胃肠道间质瘤,也实现了一个比较长期的带瘤生存。
34984 86
2023-01-16

胃肠间质瘤需要做哪些检查

王宝贵 主任医师 胃部肿瘤科
诊断胃肠道间质瘤需要做一些检查项目,包括病理学检查、基因检测,当然还需要其他一些常规检查,具体如下:一、病理学检查:最主要是要确诊胃肠道间质瘤,活检是取得病理检查组织的最可靠的方法,病理学检查的诊断可以准确描述肿瘤的状态,主要是评估核分裂象的状态,对于完整的治疗策略来讲是一个依据;二、基因检测:基因检测的结果对于胃肠道间质瘤来讲非常重要。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讲,选择一个恰当的治疗可起到决定性作用;三、常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这些检查都是对于胃肠道间质瘤整体治疗过程中的影响因素。1、体格检查:包括常规的查体、有无贫血、皮肤白不白、有无压痛,包括有无便血的情况;2、内镜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包括胃镜、肠镜、超声内镜,主要的作用是判断肿瘤的位置、起源,甚至和周围脏器的关系,还包括可以取到活检标本,为病理和基因诊断提供依据;3、影像学检查:包括CT、B超,甚至增强CT,还有核磁,这些检查的目标主要是来判断肿瘤到底发生在哪个部位、哪个器官、肿瘤的大小,还有生长方式,以及和周围器官的关系,包括和血管的关系、有无远处转移,都在胃肠道间质瘤的整体治疗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如果怀疑肝脏上有问题,或者直肠有可能会有间质瘤,那么这时可能要进行核磁检测,更加有助于后续治疗的评估。
41717 53
2023-01-16

胃肠间质瘤基因检测的作用

王宝贵 主任医师 胃部肿瘤科
胃肠道间质瘤目前把它当做是基因突变导致的肿瘤,所以对于胃肠道间质瘤来讲,基因检测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是有两个方面,第一,进一步明确诊断,第二,对于指导后续的靶向药物治疗,并且做预后的评估,这两项最为重要。胃肠道间质瘤主要是由于C-KIT基因或者PDGFRα基因突变导致,大概80%-90%的患者都是这一类型,当然还有这两个基因没有突变,而是其他基因突变,叫做两基因野生型的胃肠道间质瘤。做基因检测可以明确患者的基因突变类型,并根据突变的类型,做到更有针对性的治疗。靶向药物治疗目前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药物治疗的主要手段,靶向药物治疗的选择与基因检测的结果密切相关,根据检测的结果,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选择靶向药物,而对于相应的靶向药物治疗可能会产生一些后续问题,包括是否耐药、用药剂量、治疗时长,都有很大帮助,其目标实际上就是要提高治疗的疗效,降低复发率。基因检测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预后复发,其实判断还是非常大的,相对而言,比如说C-KIT基因突变,或者是野生型突变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预后会比较差,而PDGFRα突变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预后会相对好一点。
15373 60
202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