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中,痛经艾灸选择穴位时不存在最好,可根据不痛的病症选择不同的穴位。常见的穴位有关元穴、气海穴、三阴交穴、血海穴、足三里穴、中极穴等,对缓解痛经能达到较的效果。
关元穴
- 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
- 关元穴是任脉上的重要穴位,艾灸关元穴能培元固本、补益下焦,对于痛经尤其是宫寒引起的痛经有很好的温煦和调理作用。
气海穴
- 位于脐下1.5寸。
- 气海穴是人体生气之海,艾灸气海穴可以调节人体的气机,具有理气活血、暖宫止痛的作用。当气机通畅时,气血能够顺利地到达胞宫,对于因气滞血瘀引起的痛经效果尤为显著,能帮助驱散体内的瘀血和滞气。
三阴交穴
- 处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 三阴交穴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艾灸三阴交穴能够调节三阴经气血,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与女性的生殖和月经密切相关。通过艾灸此穴,可以补气血、调冲任,对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问题有很好的调理效果。
血海穴
- 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 血海穴是治疗血证的要穴,艾灸血海穴能够活血化瘀,对于因瘀血内阻导致的痛经有很好的化瘀止痛作用。
足三里穴
- 在小腿外侧,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艾灸此穴可以扶正固本、调节脾胃功能。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正常,气血充足,能够滋养胞宫,对于气血虚弱型痛经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中极穴
- 位于脐下4寸。
- 中极穴为膀胱募穴,临近胞宫,艾灸中极穴可以调节冲任二脉,温经散寒,对于寒凝胞宫、气血瘀滞引起的痛经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痛经的症状。
艾灸治疗痛经患者注意事项
1、艾灸前准备:需保持平和心态,穿着宽松衣物,便于艾灸操作,清洗并消毒艾灸部位,确保皮肤清洁无污垢,同时告知医师个人健康状况,包括过敏史、出血倾向等,以便医师调整艾灸方案,避免风险。
2、艾灸后的护理:艾灸后注意保暖,避免受寒,以免影响艾灸效果。观察艾灸部位,如有红肿、疼痛、瘙痒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避免感染或过敏。还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出汗过多,影响艾灸部位的恢复。
参考资料:
[1]刘常胜, 冯玉山, 何孟泽. 针刺结合艾灸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 2017, 9(13):40-41.
[2]陈金水.中医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