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囊是大脑中极为关键的结构,处于大脑半球的深部,依据内囊的分区,可分为前肢、膝部和后肢三个部分,其功能主要为运动传导功能、感觉传导功能、视觉和听觉传导功能。
内囊由大量的上、下行纤维密集排列而成的白质区域,其尖端指向内侧,开口朝向外侧,处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内侧紧邻尾状核和背侧丘脑,外侧则与豆状核相邻,上方与侧脑室相邻。
1、内囊前肢:位于尾状核头部与豆状核之间,主要包含额桥束等纤维束,这些纤维束负责将大脑额叶的神经冲动传导至脑桥,进而参与到对肢体运动等功能的调节。
2、内囊膝部:处于内囊的转角处,此处集中皮质核束,该纤维束对于支配头面部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大脑能够精准地控制头面部的表情、咀嚼、吞咽等动作。
3、内囊后肢:位于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其内部的纤维束更为丰富,包含皮质脊髓束、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和听辐射等。
1、运动传导功能:内囊是大脑运动传导通路的环节,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通过内囊,将大脑皮质发出的运动指令迅速、准确地传递到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脑干的躯体运动核,从而控制肢体和头面部的肌肉运动。
2、感觉传导功能:丘脑中央辐射将来自丘脑的各种感觉信息传入内囊后肢,再由内囊传导至大脑皮质的感觉中枢,使得能够感知到身体各个部位的感觉刺激,包括痛觉、温度觉、触觉等。
3、视觉和听觉传导功能:视辐射和听辐射分别负责将视觉和听觉信息从丘脑外侧膝状体和内侧膝状体传导至大脑皮质的视觉中枢和听觉中枢。
1、内囊出血:该区域血管丰富,并且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分出,在受到高血压等因素影响时,血管壁容易受损,进而破裂出血。当内囊出血发生时,大量血液积聚在局部,压迫周围脑组织,患者会迅速出现典型的三偏症状,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
2、内囊梗死:通常是由于供应内囊的血管发生堵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常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使得血管管腔狭窄、血栓形成,最终阻断血流。
3、内囊占位性病变:如肿瘤、囊肿等,会随着病变体积的增大,对周围脑组织产生压迫,肿瘤细胞的浸润和生长破坏正常的神经组织结构,干扰神经传导,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还可能出现与内囊受损相关的神经功能缺损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