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科室相关科普
闭眼睛两边太阳穴都疼怎么回事,怎么办
王薇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闭眼睛两边太阳穴都疼一般与视疲劳、受寒、不良情绪、睡眠不足,以及偏头痛等情况有关,应通过闭眼休息或根据医生建议服用消炎药等方式改善症状,具体应前往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等科室咨询医生。 1、视疲劳: 长时间打游戏、看书,容易导致眼部过于疲劳,引起眼部疼痛、发干等现象,闭眼睛时此类不适感可以波及太阳穴,日常可以做眼保健操。 2、受寒: 闭眼时此部位受到冷风吹,可能会导致此类症状,建议用热毛巾热敷局部皮肤。 3、不良情绪: 如果在此时过于焦虑、激动,可能会刺激颅内神经兴奋,继而会引起该类现象,应缓慢深呼吸,也可以听音乐调整心态。 4、睡眠不足: 近日频繁熬夜,睡眠时间过少,大脑没有得到足够休息,也可以出现这类情况,应及时卧床休息。 5、偏头痛: 考虑为遗传、内分泌紊乱等因素引起的,闭目时疾病发作,可以导致头痛、食欲减退等症状,这种不适感可以波及两边太阳穴,应配合医生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布洛芬片等药物。 此外,也不排除与上呼吸道感染、三叉神经痛、紧张性头痛、高血压、焦虑症等疾病有关。患者应保持作息规律,不建议长时间吸烟、喝酒。
918
2024-06-20
褪黑素胶囊好还是片剂好
王薇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褪黑素胶囊以及片剂的功效是相同的,均比较好,属于两种不同的剂型,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服用方式以及吸收效率,可就医咨询医生。 褪黑素胶囊由于其密封性,通常能够更好地保护药物成分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确保药效的稳定。此外,胶囊剂型在胃肠道中的溶解相对较慢,可能有助于延长药效的持续时间,从而为使用人群提供更稳定的睡眠支持。 相比之下,片剂形式的褪黑素具有携带方便、服用简单的特点。片剂通常能够更快地在胃中崩解,促使药物成分能更迅速地释放并被吸收。其快速起效的特性,对于需要快速入睡的使用人群而言,可能更具有吸引力。 但无论是选择胶囊还是片剂,需要的人群都应注意产品的质量和来源。优质的褪黑素产品应标明纯度、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信息,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此外,在使用褪黑素方面应遵循医嘱或产品说明,避免过量服用。 综上所述,褪黑素胶囊与片剂并无绝对的好坏之分,选择在于个人的使用需求和偏好。在选择时,应考虑自身的睡眠状况、服用习惯以及对药效持续时间的期望。另外需要注意,无论选择何种剂型的褪黑素,都应谨遵医嘱,确保产品的安全性以及合规性,以保障自身的健康。
1084
2024-06-20
思诺思与佐匹克隆的区别
王薇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思诺思常指酒石酸唑吡坦片,此药与佐匹克隆的区别一般包括性状、组成成分,以及适用人群、价格、副作用等方面,患者应前往神经内科咨询专业医生。 1、性状: 酒石酸唑吡坦片一般为片状制剂,佐匹克隆既包含片状制剂,也包含胶囊制剂。 2、组成成分: 酒石酸唑吡坦片的主要成分一般是酒石酸唑吡坦,佐匹克隆内的成分通常为右佐匹克隆。 3、适用人群: 在临床上,酒石酸唑吡坦片可以用于失眠症的短期治疗,佐匹克隆可以改善失眠。 4、价格: 多数情况下,一盒酒石酸唑吡坦片的价格为20-50元,佐匹克隆的价格通常是15-80元/盒 5、副作用: 部分患者服用酒石酸唑吡坦片后,可能会引起头晕、头痛、嗜睡等现象,一些患者口服佐匹克隆后可能会导致味觉异常、神经痛等情况。 此外,还可能包括半衰期、禁忌人群等方面的区别。患者用药期间应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如果用药后身体存在明显不适现象,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告知医生。同时还需要保持良好情绪,继而有助于身体好转。
1239
2024-06-20
左侧椎动脉血流反向怎么治疗
王薇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左侧椎动脉血流反向的治疗需要针对原因进行处理,常见原因有血管发育异常、先天性畸形、椎管狭窄,以及骨质增生、颈椎病等。建议前往医院就诊,明确自身情况后进行相应处理。 1、血管发育异常: 血管发育异常可能导致左侧椎动脉血流反向,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采用血管成形术或血管支架植入等方法来修复血管结构,帮助恢复正常血流。 2、先天性畸形: 先天性畸形是左侧椎动脉血流反向的少见原因,但也需要重视。对于先天性畸形导致的血流异常,患者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来矫正畸形结构,从而恢复正常的血流。 3、椎管狭窄: 椎管狭窄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脊柱退行性变。此类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和营养神经药物进行治疗,如吲哚美辛胶囊、布洛芬片、甲钴胺片、谷维素片等,必要时也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处理。 4、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可能导致椎动脉受到压迫,进而出现血流反向的情况。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软骨保护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如美洛昔康片、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等,必要时也需要进行手术处理。 5、颈椎病: 与颈椎退变有关,可能导致左侧椎动脉血流反向。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改善症状,也可通过牵引、按摩等方式缓解不适,对于严重的颈椎病,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来解除颈椎对椎动脉的压迫。 此外,上述情况还可能由于椎间盘突出等因素导致。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过度用力等动作,以减少对椎动脉的压迫和损伤。
1256
2024-06-20
吊眼风的最佳治疗时期,别错过!
曲延民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吊眼风只是一种民间的“俗称”,但在医学当中称为面瘫。即面部表情变得僵硬,眼睛不能完全闭合,嘴角下垂。(面瘫的症状整理在图片了~)大家都知道它有一个最佳的治疗时期,那么究竟是什么时候呢? 当然,对于面瘫这种疾病,真的需要强调“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的原则。在病情初期就及时发现并开始治疗,能够大大地提升康复效果。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面瘫发生后的最初一到两周,堪称治疗的“黄金时期”。这段时间内,如果能够得到专业医生的及时诊断与正确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症状都会改善,甚至有可能完全恢复。(面瘫的治疗放图片啦~) ❓在面瘫患者治疗的最佳时期内,都应该进行哪些护理呢? 🌱保持面部的温暖:面瘫患者往往对温度比较敏感,尤其是冷风的刺激。所以,出门时最好戴上口罩、围巾等,保护好面部。 🌱注意饮食:面瘫患者的咀嚼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所以食物要尽量选择易咀嚼、易消化的,如小米粥、软面条等。对于肉类也尽量增加烹饪时间,让肉质更加软烂、易嚼。 🌱简单面部锻炼:比如可以尝试做一些面部表情的动作,如皱眉、微笑、闭眼等,虽然刚开始可能会有些困难,但坚持下来,对恢复是有帮助的。可以先从微笑开始,每天练习5-10分钟。 🌾当然,除了以上的日常护理,最重要的还是要及时来医院。面瘫虽然看似简单,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留下一些后遗症,比如面部的肌肉萎缩、变形等。可能有些人还是对面瘫有些疑问的地方,没关系,我在评论区等着大家来提问。
538
2024-06-19
一文告诉你倍他司汀和氟桂利嗪的区别
吴元波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当头晕、头痛等脑部不适困扰着你时,你是否曾在倍他司汀和氟桂利嗪之间犹豫不决?倍他司汀和氟桂利嗪这两种药虽说都是治疗头晕的好药,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别那可真是大不一样哦。 🔍它们究竟有啥区别? ✅成分不同:倍他司汀是个血管扩张药,就像给血管疏通一样,让血液流得更顺畅。而氟桂利嗪则是个钙离子拮抗剂,专门对付脑血管痉挛,让病人的头不再晕得那么厉害。 ✅治疗疾病不同:倍他司汀可是个多面手,不仅能治美尼尔氏综合征、血管性头痛,我还经常用这个药来对付脑动脉硬化。就连高血压引起的直立性眩晕、耳鸣,它也能帮上忙。而氟桂利嗪则更专注于治疗椎动脉缺血、脑血栓形成后引起的头痛。当然它也能治偏头痛,还能预防脑供血不足哦! 说到头晕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种经历。突然感觉头重脚轻,整个世界都在旋转,那滋味可真不好受。 🔔 分享小妙招,让你轻松应对头晕 ✅立刻坐卧休息:当发现自己头晕的时候,千万别逞强,赶紧找个地方坐下来休息一会儿。这时候喝点40℃左右的温水也是个好办法,水能暖胃热身,对缓解头晕挺有帮助的。要是没休息好,一个不小心跌倒了,那岂不是更麻烦?我叮嘱这位患者可不能这样子哦~ ✅吃营养早餐:很多病人因为忙或者懒,经常忽略了这一餐。低血糖是头晕的一个常见原因,所以养成吃早餐的习惯很重要。可以吃点全麦面包、鸡蛋、牛奶等。 ✅有氧运动:这时候可以尝试调整一下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每天睡足8个小时。同时适当做些有氧运动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比如慢跑、快走等,能让大脑得到更多的氧气和营养。 ❤️头晕虽然是个小毛病,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试试上面这些小妙招,可能会很有帮助的哦!如果还有什么想说的、想问的,可以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哦!
939
2024-06-19
喝酒后头不晕不疼
王薇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喝酒后头不晕不疼,可能是酒精耐受度高、饮酒量适中、酒精代谢能力强、饮酒时摄入食物、个体差异等原因导致,与多种因素有关,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1、酒精耐受度高: 个别人群由于体质特殊,对酒精的耐受度较高,饮酒后不容易出现头晕、头疼等不适感,可能与个体的遗传、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此类人群饮酒时仍需注意适量,避免过量饮酒带来的其他健康风险。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助于维持和提高身体对酒精的耐受度。 2、饮酒量适中: 适量的饮酒通常不会导致明显的头晕、头疼等症状。建议继续保持适量饮酒的习惯,避免过量饮酒。同时,注意饮酒的速度和节奏,不要空腹饮酒,以减少对身体的刺激和损伤。 3、酒精代谢能力强: 部分人体内酒精代谢酶的活性较高,能够较快地将酒精分解为无害物质排出体外,从而减少了酒精对身体的刺激和损伤。对于这类人群,虽然酒精代谢能力较强,但仍需注意饮酒量的控制。此外,适当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例如瘦肉、蛋类、奶类等,有助于促进酒精的代谢。 4、饮酒时摄入食物: 在饮酒的同时摄入食物,尤其是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食物,可以减缓酒精的吸收速度,降低血液中酒精的浓度,从而减轻头晕、头疼等症状。建议在饮酒前或饮酒过程中适量摄入食物,特别是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不仅可以减缓酒精的吸收,还有助于保护胃黏膜,减少酒精对胃的刺激。 5、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体质和反应都存在差异,有些人可能对酒精的反应较为迟钝或不明显,因此不容易出现头晕、头疼等症状。仍需注意饮酒量的控制,避免长期大量饮酒带来的潜在健康风险。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和稳定。 无论何种原因,都应保持适量饮酒的习惯,避免过量饮酒带来的健康风险。如果出现任何不适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1446
2024-06-19
癫痫一直重复一个刻板行为
王薇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癫痫患者一直重复一个刻板行为,主要是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也可能是因为病灶部位影响、心理因素、生活习惯与环境因素、药物副作用或不当使用引起,建议及时前往医院进行针对性治疗。 1、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 癫痫的本质是大脑的神经元异常放电。这种异常放电会干扰正常的脑功能,导致患者出现重复、刻板的动作或行为。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癫痫药物,例如苯妥英钠片、卡马西平胶囊、丙戊酸钠片等,以控制癫痫发作,减少重复行为的发生。 2、病灶部位影响: 癫痫病灶所在的部位可能影响到控制某种行为或动作的神经通路,从而导致该行为或动作的重复出现。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以考虑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切除病灶或阻断异常放电的传播路径,可以达到治疗癫痫的目的。 3、心理因素: 癫痫患者可能因疾病带来的压力、焦虑等心理因素,出现重复行为。这些心理因素加重癫痫症状,形成恶性循环。患者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减少重复行为的发生。 4、生活习惯与环境因素: 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也可能诱发癫痫的发作,包括作息不规律、过度疲劳、情绪波动、饮食不当等。患者应注意改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同时,合理饮食,避免摄入可能诱发癫痫的食物和药物。 5、药物副作用或不当使用: 抗癫痫药物虽然可以有效控制癫痫发作,但也可能带来副作用,例如认知障碍、行为异常等。此外,患者如果未遵医嘱按时服药或擅自更改药物剂量,也可能导致癫痫症状的加重。在服药期间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服药,不得擅自停药或更改药物剂量。同时,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如果出现药物副作用,应及时向医生反映,寻求解决方案。 癫痫患者一直重复一个刻板行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心理治疗等多方面手段,共同控制癫痫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也是预防癫痫发作的重要措施。
805
2024-06-19
癫痫看书最多能看多久
王薇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对于癫痫患者,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看书时间限制。每个癫痫患者的具体情况都是不同的,包括病情的严重程度、发作的频率以及发作的类型等。建议患者每次看书的时间不应过长,以避免因过度疲劳而引发癫痫发作。 患者在看书时,应尽量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避免看过于刺激或情感波动较大的内容。同时,保持舒适的阅读姿势和适宜的阅读环境也很重要,有助于减少读书带来的身体和心理压力。 此外,癫痫患者在看书过程中,如果出现任何不适或异常感觉,应立即停止看书并寻求医生的帮助。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看书建议和治疗方案。 需要强调的是,癫痫患者并非不能读书,而是需要更加注意读书的方式和时间。通过合理的安排和注意,患者仍然可以享受读书的乐趣,同时保持身体健康。
586
2024-06-19
癫痫发作的时候喉咙有咕噜噜
王薇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癫痫发作时,患者喉咙发出咕噜噜的声音,可能是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喉痉挛,声带异常活动,粉尘、烟雾等环境刺激,药物副作用或不当使用。 1、呼吸道分泌物增加: 癫痫发作时,患者可能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这些分泌物在喉咙中积聚,产生咕噜噜的声音。建议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发作频繁,可考虑使用祛痰药例如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复方甘草片等帮助清除痰液。 2、喉痉挛: 是喉部肌肉反射性痉挛收缩,可能导致声带内收,声门部分或完全关闭,进而引起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产生咕噜噜的声音。应避免刺激因素,例如辛辣食物和熬夜。在发作期间,可采取体位引流或吸痰术等方法缓解呼吸困难。 3、声带异常活动: 癫痫发作可能导致声带出现异常活动,表现为有节律的异常放电和闭合功能差,从而产生咕噜噜的声音。建议遵医嘱使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进行缓解。 4、粉尘、烟雾等环境刺激: 环境中的粉尘、烟雾等物质可能刺激癫痫患者的呼吸道,诱发癫痫发作,并导致喉咙发出咕噜噜的声音。患者应远离含有粉尘、烟雾等刺激性物质的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若无法避免,可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 5、药物副作用或不当使用: 某些抗癫痫药物可能导致喉咙不适或痰液增加的副作用,进而产生咕噜噜的声音。同时,不当使用药物也可能加重症状。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按时服药,不得擅自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若出现药物副作用,应及时向医生反映,寻求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应保持警惕,观察症状变化,并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也是预防癫痫发作的重要措施。
762
202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