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血管病科科室相关科普
血管狭窄吃什么药
兰勇
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血管狭窄可能由动脉硬化、血管痉挛、动脉炎、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脑血栓等多种因素引起。针对不同病因,药物治疗方案也各有侧重,建议及时前往医院血管外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改善血管药物、抗炎药物、抗血栓药物等。 1、动脉硬化 长期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导致血管壁硬化,进而导致管腔狭窄。对于这类患者,阿托伐他汀钙片和阿司匹林片是常用的治疗药物。阿托伐他汀钙片能够降低血脂水平,改善动脉硬化,而阿司匹林片则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 2、血管痉挛 脑部血管受刺激后发生异常收缩,导致血管狭窄,进而使脑部供血不足。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片、硝苯地平控释片是常用的治疗药物,这些药物能够选择性地作用于脑组织和脑血管,缓解血管痉挛,改善脑部供血; 3、动脉炎 因动脉壁发生炎症,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针对动脉炎,糖皮质激素是常用的治疗药物,如醋酸泼尼松片、醋酸地塞米松片等。这些药物能够控制炎症,减轻免疫反应,从而缓解脑血管狭窄的症状; 4、先天性脑血管畸形 由于脑血管发育异常,导致先天性脑血管畸形。此情况由于药物无法根治,通常首选手术治疗。但在手术前或手术后,也可使用血管扩张药物,如硝苯地平缓释片来缓解大脑缺血症状; 5、脑血栓 多因血管内壁受损或血液黏稠度增加,导致血栓堵塞血管,进而导致血管狭窄。此情况常用的药物包括利伐沙班片和阿司匹林片,利伐沙班片能预防血栓形成,而阿司匹林片则可以降低致死致残率,减少复发风险。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随访也非常重要。
4644
2024-05-21
血浆D-二聚体高是什么意思
兰勇
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血浆D-二聚体高通常指的是体内D-二聚体的水平超出了正常范围,可能是妊娠、剧烈运动、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创伤性大出血等原因导致的,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1、妊娠 孕妇体内的D-二聚体水平通常会比非孕期的女性要高,这是由于孕期血液系统发生变化,以适应胎儿的生长发育和分娩的需要。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需特殊治疗; 2、剧烈运动 进行打篮球、跑步等剧烈运动后,可能会激活体内的凝血和纤溶系统,从而引起D-二聚体水平暂时升高,这种情况下休息后D-二聚体水平通常会恢复正常。 3、深静脉血栓形成 当血栓形成并开始溶解时,D-二聚体作为纤维蛋白降解的最终产物,其水平会上升,这通常与血流淤滞、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有关,建议遵医嘱使用华法林钠片、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等抗凝药物治疗; 4、肺栓塞 通常是由来自静脉系统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造成的,这些血栓到达肺部并阻塞血管时,会使肺部组织受损伤,从而导致D-二聚体水平升高。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射用尿激酶、注射用重组链激酶等药物治疗; 5、创伤性大出血 当身体受到创伤性大出血时,机体为了止血,纤维蛋白会被纤溶酶分解,产生D-二聚体等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因此创伤性大出血会导致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建议遵医嘱给予患者输血、补液等治疗,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往往反映了体内存在高凝状态以及纤维蛋白纤溶的亢进。日常可遵医嘱进行散步、慢跑等适当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但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激活凝血系统,导致D-二聚体水平进一步升高。
4164
2024-05-21
血管狭窄锻炼70%变50%吗
兰勇
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血管狭窄锻炼后从70%变50%的几率比较小,并非通过单纯的锻炼就能实现,需要综合多方面的治疗措施和生活方式的调整。针对血管狭窄,患者需要在血管外科的医生指导下进行严格的药物治疗,这是改善血管狭窄程度的基础。 部分患者可能会遵医嘱进行冠脉介入手术治疗,但并不能认为手术后就不需要再吃药,或者看到病情好转就自行停药,但这是不正确的,长期不规律的药物治疗会增加心梗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锻炼在血管狭窄的治疗中通常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疏通血管,并不能直接治疗血管狭窄,因此一般不能单纯通过锻炼使血管狭窄从70%变50%。且锻炼时应避免过度劳累或造成身体负荷过大,以免诱发心绞痛等不适症状。 此外,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改善血管狭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患者应戒烟限酒,保持均衡的饮食,控制体重,以维护血管的健康。需要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同时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坚持治疗,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4273
2024-05-21
静脉炎十大特效药
兰勇
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临床上不存在静脉炎十大特效药这个说法,治疗静脉炎的常用药物包括抗生素类药物、抗凝药物、溶栓药物、止痛药物、营养神经药物等。建议静脉炎患者及时就诊,遵医嘱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1、抗生素类药物 该类药物在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静脉炎中起着关键作用,常用的治疗静脉炎的抗生素药物有头孢拉定胶囊、罗红霉素胶囊等,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或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2、抗凝药物 用于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形成,有助于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和进展。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钠片、低分子肝素注射液等。治疗期间需要定期监测凝血指标,调整药物剂量,以维持适当的抗凝状态; 3、溶栓药物 用于溶解静脉炎患者已形成的血栓,有助于恢复受影响血管的通畅性,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注射用尿激酶和注射用重组链激酶等; 4、止痛药物 止痛药物可以缓解静脉炎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常用的止痛药物包括布洛芬片等; 5、营养神经药物 静脉炎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导致患者出现疼痛、麻木等症状。此时可以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维生素B12片、甲钴胺片等药物来帮助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 静脉炎患者应多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尽量将患肢抬高,有助于减轻静脉压力和促进血液循环。
3463
2024-05-21
脚踝软组织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的原因和治疗
兰勇
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脚踝周围软组织未见明显异常密度通常表示该部位在影像学检查中未发现明显的病变或损伤,一般意味着脚踝周围的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结构在影像上看起来是正常的,没有出现骨折、脱位、炎症或其他实质性的损伤。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仍需注意保持适度运动、注意休息、避免受伤、定期检查、加强自我保健意识等。 1、保持适度运动 适度的运动有助于维持脚踝周围软组织的健康,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建议选择低强度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等,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使用脚踝; 2、注意休息 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可能会对脚踝造成一定的负担,因此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适时休息。在休息时,可以将脚踝抬高,以减轻肿胀和不适感; 3、避免受伤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脚踝受到外伤,如扭伤、撞击等。在进行体育活动或户外活动时,建议穿着合适的运动鞋,以降低受伤的风险; 4、定期检查 即使脚踝周围软组织未见明显异常,也应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病变或损伤; 5、加强自我保健意识 了解脚踝周围软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正确的保护方法和预防措施,这有助于降低脚踝受伤的风险并提高生活质量。 如果脚踝出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或者对脚踝的健康状况有任何疑虑,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医生会根据症状和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3959
2024-05-21
D-二聚体高是怎么回事
兰勇
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D-二聚体高通常表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这可能是由于生理性因素、肝硬化、急性冠脉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恶性肿瘤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1、生理性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D-二聚体可能会呈现生理性增高,这通常是由于身体自然衰老过程中血液凝固和纤溶系统的变化所致。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也有助于维持血液系统的健康; 2、肝硬化 肝硬化可能导致D-二聚体水平升高,这是因为肝脏在凝血和纤溶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肝脏功能受损会影响这些过程的正常进行,建议遵医嘱使用双环醇片、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等药物治疗肝硬化; 3、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可能会轻度增高,这可能与心脏血管内的血栓形成和纤溶系统的激活有关。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方法包括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以抑制血小板聚集; 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凝血障碍,其特征是在小血管内广泛形成微血栓,这会导致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治疗方法可能包括遵医嘱使用氨甲苯酸注射液、华法林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恶性肿瘤 某些恶性肿瘤,如卵巢癌、肺癌等,可能导致D-二聚体水平升高。这可能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过程中激活凝血和纤溶系统有关,治疗通常包括遵医嘱采取手术、化疗、放疗等多种手段。 D-二聚体高的人群日常应避免辛辣、油腻饮食,如辣椒、胡椒、洋葱等,以免对消化系统造成刺激,加重血液高凝状态。此时可以进行适当地散步等轻度运动,但要避免做剧烈运动以及重体力劳动,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3926
2024-05-21
血管钙化是怎么回事
兰勇
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血管钙化的成因复杂多样,涉及环境因素、年龄因素、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遗传因素、疾病因素等,建议及时前往医院血管外科就诊。 1、环境因素 长期暴露于污染的环境中,摄入过多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都可能对血管造成损伤,促进血管钙化的发生; 2、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血管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血管壁弹性下降,血管内膜变得粗糙,使得钙质更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积。因此,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血管钙化的情况; 3、不良生活习惯 如长期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等,也会对血管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这些习惯会导致血管内壁受损,增加血管钙化的风险; 4、遗传因素 在血管钙化的发病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一些特定的基因变异会增加血管钙化的风险。这些基因可能涉及血管壁细胞的代谢、炎症反应等多个方面; 5、疾病因素 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是导致血管钙化的重要因素。这些疾病会损害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和炎症反应,进而促进钙盐在血管壁上的沉积。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年1-2次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慢性疾病,以降低血管钙化的风险。
4460
2024-05-21
血管脆是什么原因
兰勇
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血管脆主要是生理现象、不良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饮酒、血小板缺乏等因素引起,具体可前往医院就诊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1、生理现象 小孩年龄比较小,血管的弹力纤维比较少、胶原组织缺乏,这时就会导致血管脆性增加。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随着年龄增大可自行改善; 2、不良饮食 如果饮食缺乏相关营养物质,维生素以及钙类食物摄入不足,可能会导致血管黏膜受损,使血管变脆。建议患者均衡饮食,多吃瘦肉、牛肉、鸡蛋、牛奶,还有新鲜蔬菜、水果等; 3、缺乏运动 患者平常很少锻炼,长时间缺乏运动锻炼可导致血管萎缩,甚至失去弹性,而血管变脆。建议患者加强运动锻炼,可选择跑步、散步、骑自行车、爬山等; 4、吸烟饮酒 如果患者长时间抽烟和饮酒,可刺激血管导致硬化。此时血管会慢慢失去弹性,表现为变脆、变薄的情况。建议患者尽早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血小板缺乏 患者血小板缺乏,凝血机能存在障碍,可导致血管脆性增加,这时可出现皮肤瘀斑、瘀点、鼻出血等,甚至导致消化道出血,建议遵医嘱选择免疫抑制剂、血小板输注等。 除以上原因外,还有可能是高血压、糖尿病等。如果患者平常经常出现皮肤瘀斑、牙龈出血、贫血等症状,需要怀疑血管脆性增加的可能。生活中注意避免磕碰,皮肤瘀斑可用热水袋热敷,牙龈出血可使用冰袋冰敷,贫血可选择猪肝等含铁丰富的食物。
3617
2024-05-21
颈静脉孔位于颅中窝吗
宋超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颈静脉孔不位于颅中窝,而是位于颅后窝,建议出现不适症状后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 颅后窝位于颅底的后部,是三个颅窝中最大和最深的一个,它主要由枕骨和颞骨岩部的后上面组成,中央有枕骨大孔,颈静脉孔位于枕骨大孔两侧,是枕骨与颞骨岩部交界处的一个不规则孔。 因此,颈静脉孔并不位于颅中窝,而是起自颅后窝通向前外下方的骨性通道,与颈静脉管并行,二者以纤维或骨桥连接,共同构成孔内神经和血管的分隔。 颈静脉孔是神经和血管进出颅腔的重要通道,其中穿过的结构包括迷走神经、副神经、舌咽神经等,这些神经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现代医学成像技术下,如高分辨率CT(HRCT)和磁共振成像(MRI)可以清晰显示颈静脉孔及其周围结构,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891
2024-05-20
颈动脉斑块3个月后是否会消失
宋超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颈动脉斑块在3个月后是否会消失,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斑块较小,治疗及时有效,可能会消失。如果斑块较大,则很难消除。 如果颈动脉斑块较小,且病情较轻,通过积极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如降低血压、血脂,抗血小板凝集,以及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增加运动等,斑块有可能在3个月后得到明显的改善甚至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病情已经完全治愈,患者仍需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定期进行复查以监测斑块的变化。 如果颈动脉斑块较大,且已经造成血管阻塞或狭窄,应积极治疗,治疗的主要目标是稳定斑块,防止其进一步增大或脱落,同时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消失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患者不应该期望通过短期的治疗就能使斑块完全消失。相反,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坚持长期的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并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3635
202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