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内科科室相关科普
下肢浮肿原来是这个原因?一文告诉你该怎么办
於文丽
主任医师
肾病内科
⏳突然发现鞋子变得紧绷,或者裤腿感觉有些紧,甚至一按腿部就留下一个小坑,这可能是最近站得太久,或者走路太多了。 但如果发现这种浮肿持续不退,甚至越来越严重,那么,这可能是身体在告诉大家:可能需要关注一下肾脏了。 没错,下肢浮肿,这个看似平常的症状,有时却可能是肾炎的征兆。肾炎,简单来说,就是肾脏发炎了。肾脏是体内的一个“净化器”,负责过滤血液,排除废物和多余的水分。但当发炎时,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导致水分在体内滞留,进而引发下肢浮肿。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像肝硬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心脏衰竭之类的病也可能导致下肢浮肿。所以一旦感觉身体不舒服,尽可能早点来医院看看什么情况。 🔔 那么,肾炎出现浮肿平时要注意什么 🔺严格限制水的摄入:得了肾病出现下肢浮肿后,要坚持记录每天的尿量和摄水量,根据尿量来决定喝水量的多少(建议摄入水量比前一天的尿量多500ml)。 🔺严格限制盐的摄入:得了肾炎要记得控制盐的摄入!每天吃的盐不要超过3克,少吃火腿、腌鱼、辣条、火锅等等! 🍖补充蛋白质:肾功能正常的朋友,每天建议摄入0.8g/kg的蛋白质(比如100斤的人一天吃40g蛋白质)。而如果肾功能有问题,就要控制在0.6-0.8g/kg。要以奶、蛋、瘦肉这些优质动物蛋白为主。 此外,必要的时候要遵医嘱用药治疗,比如氢氯噻嗪片、螺内酯片等,有助于快速恢复。图中整理了各种水肿的特点,大家可以试着自己鉴别一下。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有什么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818
2024-06-21
肾脏保卫战,痛风肾如何治疗?
於文丽
主任医师
肾病内科
😫痛风肾,说到这个,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疼痛难忍的痛风发作,以及那个让人闻风丧胆的“肾”字。这也是许多痛风患者所担忧的问题之一,也可以称之为痛风性肾病。其实吧,这也就是高尿酸血症导致的肾脏损害,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个慢慢发展的过程。那到底怎么样呢? 🔶痛风石与肾脏的恩怨 痛风是由于尿酸过多,尿酸盐晶体在关节、肾脏等处扎根,痛风肾病就是这些石头在肾脏里捣乱,严重时会影响肾功能,从而使得患者出现腰疼、蛋白尿和高血压等症状,这些都是痛风肾发出的警告信号。 👏那么,面对痛风肾,这些治疗方案快收藏! ✅降尿酸:选用合适的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使尿酸水平达标,减少尿酸盐结晶的形成和沉积。 ✅碱化尿液:通过药物让尿液变“碱”,如碳酸氢钠、乙酰唑胺,减少尿酸盐在尿液中的溶解度,从而减少肾结石的形成。 ✅血压、血糖控制:确保血压、血糖平稳,减少对肾脏的进一步伤害。 ✅生活方式调整:坚决戒酒,执行严格的低嘌呤饮食,多喝水,适量运动,减轻体重,降低尿酸生成。 ​如果要是上述方法都不行,痛风肾已经发展到了肾结石、肾积水等严重阶段,那就得靠外科的手术来解决了。像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经皮肾镜碎石术等都是常用的手术方式,它们能快速清除体内的结石,恢复肾脏的正常功能。 🤳此外,预防痛风肾的一些措施,放在图片里了,可以看看哦。只要严格执行治疗计划,大多数痛风肾患者的病情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生活质量也能大大改善。 那么今天的内容就到这儿啦!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对于痛风肾还有什么疑问或者经验分享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
868
2024-06-21
尿潜血(+++)可以不治疗吗?医生这样说!
於文丽
主任医师
肾病内科
💁尿潜血(+++),就是你在尿液检查中发现了大量的红细胞。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因为红细胞的出现往往与一些健康问题有关,比如泌尿系统的炎症、结石甚至是肿瘤等。 问题来了,发现尿潜血(+++)后,我们能不能选择不治疗呢?答案当然是:不可以! 🔍针对这种情况,究竟应该怎么办?其实得根据具体的原因来作出相应的处理。 ✅ 膀胱发炎了 这个病会让人老是想上厕所,尿急、尿痛,感觉特别不舒服。而且尿里还会有少量的脓细胞和红细胞,这就是尿潜血(+++)的原因。这是由于细菌等微生物侵犯尿道组织,逐渐上行侵袭膀胱所导致的。 得了膀胱炎,得赶紧来医院,根据尿培养结果选择适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医生可能会开一些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盐酸环丙沙星片、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胶囊这样的药。平时应该保持个人卫生,每天清洗会阴部,洗完之后用棉柔巾擦干。 ✅ 肾里面长结石了 肾结石也是导致尿潜血(+++)的常见原因,得了肾结石,可能会觉得腰疼、肚子疼,有时候还会恶心、呕吐。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结石可能会越变越大,引发更多的并发症。 所以,最好还是赶紧来医院处理。如果结石比较小,可以通过一些比较一般的方式来处理,比如每天保证2000mL以上的饮水量,并遵医嘱服用肾石通颗粒等排石药物。而如果结石较大或无法通过保守方法排出,可能就得进行超声体外碎石,甚至接受微创手术取石。 💬尿潜血(+++)是一个需要我们重视的健康问题。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认为不治疗也没关系。。如果大家还有疑问的话,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509
2024-06-21
肾小球肾炎怎么办?别怕!看这里!
於文丽
主任医师
肾病内科
📍肾小球肾炎是我们科室的常见病,简单来说就是肾小球这个肾脏里的“小零件”出了问题,导致肾脏的过滤功能不正常。血液里的蛋白质、红细胞等不该跑出来的东西可能就会漏到尿液里,引起一系列的症状。 ⭕肾小球肾炎可能与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有关系,如果被诊断为肾小球肾炎,可以通过下列的一些措施来进行护理和治疗。 🥦饮食调理很重要 低盐饮食:每天盐的摄入量控制在3-5克,少吃咸菜、腌制品。 优质蛋白质:可以选择瘦肉、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但要注意适量。 💊药物治疗是关键 肾小球肾炎的患者经常会出现水肿,所以需要遵医嘱使用消除水肿的利尿剂,将身体的多余水分排出去,如呋塞米片、氢氯噻嗪片。 患者还会有高血压,需要控制血压,遵医嘱使用普利类、沙坦类的降压药,如盐酸贝那普利片、缬沙坦片等,这是比较常用的。 除此以外,换着还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甲泼尼龙片,以及免疫抑制剂,像环孢素软胶囊、环磷酰胺片等。 一定要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不要自己随便增减剂量或停药,擅自停药可能会导致病情反复。 ⏳定期检查不能忘 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做肾功能、电解质检查,及时掌握身体状况。平时可以记录一下自己尿了多少、尿的颜色,有变化及时告诉医生。 💛总之,得了肾小球肾炎不要怕,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注意日常生活的调养,大多数患者的病情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希望这篇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如果还有其他疑问,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422
2024-06-21
尿隐血+-是什么意思
於文丽
主任医师
肾病内科
尿隐血(+-)表示潜血弱阳性,提示尿中可能存在血细胞,但血细胞存在个数较少。尿隐血(+-)可能与运动性血尿有关,还可能是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结石、泌尿系统肿瘤等原因引起。 1、运动性血尿: 在剧烈运动时肾脏收到强烈震荡或打击,就可能发生血管破裂,出现运动性血尿,导致尿隐血(+-),建议患者立即中止运动,多休息,此时患者症状较轻,一般3-7天可自行好转。 2、泌尿系统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以细菌感染居多,炎症因子会刺激尿道的局部组织黏膜,从而损伤尿道造成尿隐血(+-)。对于泌尿系统感染,可以采取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片、诺氟沙星片等抗生素。 3、泌尿系统结石: 泌尿系统结石是因为有多种因素如饮食因素、水质因素、感染因素等在泌尿系统中形成结石,结石嵌顿或移动都可能损伤黏膜造成尿隐血(+-)。如果结石<0.6cm,可以尝试多饮水将结石排出体外,如果>0.6cm可以考虑冲击波碎石,>1.5cm则需要通过手术取出结石。 4、泌尿系统肿瘤: 泌尿系统肿瘤形成会压迫血管造成血管破裂或者肿瘤侵犯组织较深导致血管破裂,出现血尿。可以采取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等进行治疗。 如果患者尿常规检查提示尿隐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完善彩超、CT等相关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之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4792
331
2024-06-21
早上起来水肿是什么原因
杨世峰
副主任医师
肾脏内科
早上起来水肿多考虑是非疾病因素引起的,也不排除是疾病因素引起的,比如肾脏疾病、心脏疾病、肝脏疾病等。如果同时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建议积极选择诱因,并进行处理。 一、非疾病因素: 如果前一天晚上,尤其是睡前喝了大量水,由于没有排尿和运动少,水分无法消耗,会在体内大量停留,并且在皮下软组织聚积,会导致此类现象发生。如果没有其他不适症状,不需要处理,注意在睡前减少饮水量即可。 二、疾病因素: 1、肾脏疾病: 比如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等,均会导致肾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也会随之下降,所以肾脏会无法正常代谢体内的水分,夜间代谢减慢,多余的水分会大量积累,出现上述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片、呋塞米片等药物治疗。 2、心脏疾病: 如果自身患有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炎等,均会导致心脏功能异常,无法正常收缩和舒张,也会影响到机体的血液循环,夜间当机体血液循环变差时,会导致静脉血压升高,使液体从血管壁中渗出,从而导致早上起来水肿。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片、三磷酸腺苷二钠片等药物治疗。 3、肝脏疾病: 比如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也会导致肝脏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进一步导致体内白蛋白降低,从而使体内胶体渗透压降低,出现上述异常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水飞蓟宾胶囊、双环醇片、恩替卡韦分散片等药物治疗。 4、其他疾病: 如果自身患有其他疾病,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则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机体的新陈代谢减慢,也会引起黏膜性水肿,可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等药物。另外,还有外伤、夜间蚊虫叮咬也会导致局部血管出血,血管通透性增高,使局部皮肤出现水肿,可以使用冰袋或冰毛巾对局部进行冷敷处理。 在平时可通过适当运动的方式来促进代谢,减轻水肿。如果是长期水肿或睡前没有大量喝水也出现水肿,则考虑为疾病因素,建议到医院肾内科等科室就诊,完善肾功能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心电图等项目帮助明确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4256
427
2024-06-21
尿肌酐30000umol正常吗
於文丽
主任医师
肾病内科
尿肌酐30000μmol/L属于异常范围,高于正常值,是不正常的。尿肌酐增加表明肾脏代谢废物的能力增加,或体内产生的肌酐增加,常见于生理性增高,或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糖尿病、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等疾病导致的病理性增高。 1、生理性增高: 喝水少、剧烈运动、饥饿等因素,可能会导致生理性尿肌酐升高,属于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不要太过担心,可以通过多喝水、适当锻炼、定期吃三餐等方式来调整。 2、巨人症、肢端肥大症: 是垂体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内分泌代谢紊乱,可导致尿肌酐增高。如果疾病发生在青春期骨骼发育停止之前,就可能会导致巨人症。如果发生在青春期后,骨骼已经闭合,则在成人中主要表现为四肢、内脏和扁平骨骼增大。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药物治疗,也可以选择放射治疗或手术治疗改善病情。 3、糖尿病: 遗传、环境、自身代谢异常等因素可引发糖尿病,使尿肌酐异常升高。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罗格列酮钠片、盐酸吡格列酮片等药物治疗,也可以选择注射胰岛素治疗。 4、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如果甲状腺自身免疫功能受损、分泌不足或缺乏分泌,就可能导致尿肌酐异常升高。若发病始于胎儿或新生儿期,则通常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障碍为特征,称为克汀病,成人会出现全身代谢减少、细胞间粘多糖沉积等表现。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等药物治疗,需要从小剂量开始,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逐步将剂量设定在适当水平。 此外,如果患者存在明显的感染、肾脏损伤,此时由于体内钠代谢率增加,所以尿肌酐也会随之增加。患者应及时去医院肾内科查明病因,及早遵医嘱进行治疗,控制尿肌酐值。建议患者不要过度担心,应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判断,以免延误治疗。
4336
46
2024-06-21
下肢水肿,尿色加深
杨世峰
副主任医师
肾脏内科
下肢水肿、尿色加深,可能是肾脏疾病或肝脏疾病引起的症状,患者可能还伴有血尿、蛋白尿、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还会危及生命,所以建议及时诊断后进行治疗。 1、肾脏疾病: 比如肾小球肾炎、肾衰竭等,可影响到肾功能,使肾脏的过滤功能严重受损,水分无法及时排出时会形成水钠潴留,导致下肢水肿,尿液中水分变少会浓缩,继而变为深黄色,而病变导致肾脏血管破裂出血,会使尿液颜色变为红色,患者还会出现蛋白尿、眼睑浮肿等症状。对于肾小球肾炎的患者来说,可遵医嘱应用环磷酰胺片、泼尼松龙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肾衰竭的患者,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有条件的患者也可以进行肾移植。 2、肝脏疾病: 例如肝硬化、肝癌等,可能会导致体内胆红素因为无法被代谢而出现堆积,由于无法正常合成蛋白,而引起低蛋白血症,造成尿液加深以及下肢水肿的情况,患者可能还伴有肝区疼痛、恶心、呕吐、乏力、身体消瘦、皮肤黄染等症状。对于肝硬化的患者,可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例如使用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利福昔明片等药物。对于肝癌患者应进行手术治疗,例如肝部分切除术,并辅以化疗和放疗,对于不能采取切除手术的患者,有合适的肝源时可以考虑进行肝移植。 出现下肢水肿、尿色加深等异常表现时,建议患者去往医院的肾内科或肝病科就诊,通过肾功能、肝功能、尿常规等检查明确具体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防止病变加重。
4972
466
2024-06-21
左肾囊肿伴壁钙化可以自动消除吗
杨世峰
副主任医师
肾脏内科
左肾囊肿伴壁钙化不能自动消除,出现此种情况后,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的肾内科就诊,以明确是否需要配合医生通过用药、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促进病情恢复。 左肾囊肿伴壁钙化通常由于囊肿形成的时间较长,或出现过炎症反应所引起,少数情况下也可能与出现癌变有关。如不进行介入治疗,仅凭机体的免疫功能,无法将囊肿吸收,也不可以将钙化排出,所以不可以自动消失。 虽然该病不可以自愈,但若患者无自觉不适症状,通常表明囊肿及钙化范围较小,且处于疾病初期,一般无需特殊治疗,遵医嘱定期复查即可。但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囊肿以及钙化部位逐渐增大,会对局部造成压迫,还可能会导致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出现异常,增加癌变风险,进而使患者出现腰腹疼痛,以及血尿、蛋白尿等症状,此种情况下则需及时治疗。 对于存在感染的患者,可遵医嘱应用青霉素V钾片、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若囊肿体积较大,或存在恶变倾向,可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治疗,将病变部位切除。
3342
335
2024-06-21
为什么最近喝很少的水尿量很多
杨世峰
副主任医师
肾脏内科
最近喝很少的水尿量很多可能是其他食物摄入多或体液消耗少导致,也可能是药物刺激、尿路感染、急性肾损伤、尿崩症等原因引起,患者需要去医院就诊,查明原因后进行针对性处理。 1、其他食物摄入多: 虽然喝水少,但是西瓜、苹果、橘子、冰激凌等水分含量大的食物摄入过多,也会导致每日水分摄入总量过多,进而导致尿量增多。另外,喝咖啡、茶比较多也会导致尿量增多,这类饮品有一定的利尿效果,调整饮食后症状会改善。 2、体液消耗少: 比如此前每日运动量大,摄入的水分会经过汗液被排出体外,而最近运动量较少,出汗较少,体内的水分也会代谢成尿液,导致尿量变多,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3、药物刺激: 如果患者存在疾病,服用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片、呋塞米片等,也会导致尿量增多,因为这类药物服用之后能够促进尿液排泄,停药后可自行改善。 4、尿路感染: 通常是由于不注意个人卫生,导致病原体感染尿路引起,常见有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炎症会刺激肾脏、膀胱或者尿道,导致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所以患者会出现尿量增多的现象。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如使用左氧氟沙星片、盐酸环丙沙星片等药物。 5、急性肾损伤: 感染、尿路梗阻、外伤等都可引起急性肾损伤,可以造成肾小管损伤,肾小球滤过功能也会下降,肾小管不能重新吸收,导致患者出现尿量增多的现象,伴随腰腹部疼痛、血尿等。需要通过服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抗感染药物,或进行手术疏通梗阻、修复损伤等改善症状。 6、尿崩症: 主要与抗利尿激素缺乏或不敏感有关,患有尿崩症之后分泌的抗尿激素会减少,容易造成肾小管的再吸收能力出现障碍,从而引起患者尿液增多的情况。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醋酸去氨加压素等药物,日常饮食减少蛋白质的摄入,以改善病情。 出现上述情况,如果不伴有其他不适,不需要处理,调整饮食结构和活动量即可。如果伴有其他不适,则需要到医院肾内科、泌尿科进行尿常规、B超等检查,明确病因并治疗。
4882
214
2024-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