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科室相关科普
腺样体在鼻子的哪个位置
廖建春
主任医师
耳鼻喉科
腺样体位于鼻咽部的顶壁和后壁交界处,即鼻腔的后部,紧邻软腭的上方,如果出现异常表现,如疼痛、肿胀等,可以前往医院耳鼻喉科就诊,明确诊断。 腺样体由大量的淋巴组织构成,富含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能够识别和消灭进入鼻腔的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从而防止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此外,腺样体还能够分泌一些免疫物质,进一步增强其免疫功能。 腺样体与鼻子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人体的上呼吸道,鼻子是呼吸的主要通道,而腺样体则位于鼻子的后部,对进入鼻子的空气进行过滤和净化,当鼻子受到感染或刺激时,腺样体可能会受到影响,出现肿大或发炎等症状。 腺样体病变主要包括腺样体肥大和腺样体炎,腺样体肥大是指腺样体组织异常增生,导致鼻腔通气受阻,可能出现鼻塞、打鼾等症状。腺样体炎则是腺样体受到感染引发的炎症,可能导致发热、咽喉疼痛等症状,此类病变不仅影响呼吸道的正常功能,还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睡眠质量。 预防腺样体病变的关键在于增强免疫力,避免呼吸道感染,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度运动等,以增强身体素质。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等,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943
2024-06-18
为什么开喉剑喷了反而痛了
廖建春
主任医师
耳鼻喉科
开喉剑是指开喉剑喷雾剂,在用药后反而痛了,可能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如药物刺激黏膜、使用方法不当、药物不耐受、过敏、患有其他疾病,建议积极至医院就诊处理。 1、药物刺激黏膜: 开喉剑喷雾剂中的药物成分可能对口腔、咽喉等部位的黏膜产生刺激作用,尤其是在黏膜已经存在炎症或破损的情况下,会更为明显,导致疼痛感加剧。此时需要使用清水漱口,减少药物在黏膜上的停留时间。 2、使用方法不当: 部分患者可能未按照正确的用药方法进行操作,如用药量过大、用药频率过高等,导致药物对黏膜的刺激作用增强。需要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品说明书上的用药指导进行操作,避免过量使用。 3、药物不耐受: 部分患者可能对此药物中的某些成分存在不耐受的情况,导致使用后产生疼痛感。需要立即停止使用喷雾剂,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其他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 4、过敏: 如果对其中药物存在过敏现象,可出现此类情况,伴有局部瘙痒感等不适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患有其他疾病: 如果患者本身存在其他疾病,如口腔溃疡、咽喉炎等,使用开喉剑喷雾剂时药物可能刺激到病变部位,从而加重疼痛感。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配合医生使用口腔溃疡散、头孢呋辛酯片等。 使用此类药物时应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注意观察自身反应情况,并在必要时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有助于缓解咽喉疼痛和促进康复。
1193
2024-06-18
鼻胆管取出是直接拔出吗
廖建春
主任医师
耳鼻喉科
鼻胆管取出术通常是直接拔除,但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通过严谨细致的操作和护理,可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对于上述情况,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鼻胆管是一种细长而柔软的导管,通过鼻腔、咽喉、食管、胃、十二指肠进入胆道,用于引流胆汁或进行胆道造影等操作。在胆道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减轻胆道压力、缓解胆道梗阻症状,并为后续治疗提供便利。 鼻胆管取出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取出方法。一般医生会使用轻柔的手法,缓慢地将鼻胆管从患者体内拔出。在拔除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如出现疼痛、出血或其他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鼻胆管取出术的操作步骤相对简单,但也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胆道疾病的类型和程度等,确定是否适合进行鼻胆管取出术。 此外,在取出鼻胆管后,医生还需要对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护理,确保患者的恢复和康复。
733
2024-06-18
生理性海水对鼻炎有效果吗
廖建春
主任医师
耳鼻喉科
生理性海水对鼻炎具有一定的辅助改善效果,但是并没有根治鼻炎的效果。鼻炎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需要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使用方法,并遵循医生建议进行综合治疗。 生理性海水是模拟人体自然分泌的液体,渗透压和电解质浓度与人体体液相近,能够温和地清洗鼻腔,去除鼻腔内的分泌物、过敏原、病菌等有害物质,从而改善鼻腔通气,减轻鼻炎症状。生理性海水还能够保持鼻腔湿润,防止鼻腔干燥引起的鼻黏膜损伤。 生理性海水并非对所有类型的鼻炎都有效,对于急性鼻炎生理性海水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帮助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减轻炎症症状。 但对于慢性鼻炎,如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等,单纯使用生理性海水冲洗可能无法达到根治效果。因为慢性鼻炎往往伴随着鼻黏膜的慢性炎症,需要配合局部用药、口服用药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因此,对于患有鼻炎的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并配合医生进行规范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846
2024-06-18
睡觉用嘴巴呼吸怎么回事,怎么办
廖建春
主任医师
耳鼻喉科
睡觉用嘴巴呼吸,可能是肥胖、牙齿排列不整齐、鼻腔不通气、过敏、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情况导致的,具体可以前往医院耳鼻喉科就诊,明确诊断后遵医嘱采取针对性治疗。 1、肥胖: 肥胖者上气道软组织松弛,可能增加呼吸道阻力会有上述表现。此时需要适当减重,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可以减少上气道阻塞。 2、牙齿排列不整齐: 由于牙齿排列问题,嘴巴可能不能完全闭合,导致睡觉时用嘴呼吸。选择到正规的整形机构,通过正畸矫正的方式帮助改善,如果存在骨性的牙齿排列不整齐,可能还需要通过正颌手术的方式进行矫正。 3、鼻腔不通气: 由于鼻腔疾病,如鼻炎、鼻窦炎等,导致鼻腔通气不畅,也可出现此类情况。此时需要配合医生使用阿莫西林胶囊、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等药物改善不适。 4、过敏: 睡觉时接触尘螨、动物皮毛等过敏原,可能导致气道水肿、堵塞,进而有上述症状发生。可根据医生建议使用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药物治疗。 5、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患者上气道肌肉松弛,容易发生塌陷导致气流中断,为了维持呼吸可能会选择用嘴呼吸。建议改变睡眠体位,可以抬高床头并侧位睡眠,同时也需要控制体重。 此外,还可能是鼻中隔偏曲等疾病导致的,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观察自身状况,一旦发现睡觉时经常用嘴呼吸,建议及时就医检查并接受相应治疗。
570
2024-06-18
6岁小儿喉乳头状瘤往肺实质长怎么回事,怎么办
廖建春
主任医师
耳鼻喉科
6岁小儿喉乳头状瘤往肺实质长的原因较多,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还可能是免疫力低下、病毒感染以及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引起。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正确治疗。 1、遗传因素: 部分小儿可能受到遗传因素影响易于出现喉乳头状瘤,而并未进行病情控制影响肺部时,可能出现向肺实质生长。需要遵医嘱进行手术切除,并结合遗传咨询。 2、环境因素: 可能是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会使喉部黏膜受损诱发乳头状瘤。当污染物质进一步影响肺部时,可能会累及肺实质。需改善不良环境,选择空气质量良好的环境生活。 3、免疫力低下: 儿童免疫力下降时,病毒会侵袭喉部黏膜引起喉乳头状瘤,并且会不断蔓延至肺部引起肺实质病变,患者会出现发热、乏力等不适症状。需咨询医生提高免疫力,如进食营养丰富食物,适当进行跳绳、瑜伽等运动。 4、病毒感染: 儿童喉部若感染人乳头瘤病毒,也会引起肿瘤疾病。当病毒进一步侵袭肺部时,可能出现上述情况,患者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需要配合医生进行抗病毒治疗,如阿昔洛韦颗粒、更昔洛韦片等,并且咨询医生进行手术切除、二氧化碳激光切除等方式治疗。 5、慢性炎症刺激: 若长期患有慢性咽喉炎等疾病,可能引起喉部黏膜受损,进而诱发乳头状瘤。当炎症蔓延至肺部时,可能会累及肺实质。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针对炎症进行抗炎治疗,如头孢克洛颗粒、阿莫西林颗粒等,并考虑手术切除。 除上述常见因素外,还可能是先天性因素引起,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咽喉镜或肺部CT等检查,可以更准确判断具体原因。
1318
2024-06-18
掏耳朵有塑料纸的声音怎么回事,怎么办
刘军
主任医师
耳鼻喉科
当掏耳朵时听到塑料纸般的声响,可能是由于耳内异物、耵聍、鼓膜接触所致,但也可能是咽鼓管炎、中耳炎等疾病所致,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前往耳鼻喉科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 1、耳内异物: 耳朵里可能有异物,如头发或小蚊虫等,在耳道里移动时可能会引起响声。如果怀疑有异物,应去医院请医生帮助取出。如果怀疑有异物,不要自行尝试取出,以免造成进一步损伤,应尽快就医。 2、耵聍: 耳道中的耵聍可能较少且呈薄片状,与耳道壁发生粘连。当掏耳朵时,耵聍在耳道壁来回摆动,可能会产生像塑料纸一样的声响。如果没有不适症状,可以暂不处理,但建议多吃坚果类食物,通过咀嚼动作帮助将耵聍排出,同时也可以到医院由医生用专业工具清理。 3、鼓膜接触: 如果掏耳勺触碰到鼓膜,尤其是外耳道较浅或呈S形的情况下,可能会因鼓膜较薄而产生响声。这种情况下应避免进一步掏耳,以免伤及鼓膜。 4、咽鼓管炎: 咽鼓管炎可能导致咽鼓管充血水肿,影响中耳内外压力,形成负压,进而让耳朵发出响声。如果伴有听力减退、发热、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5、中耳炎: 当中耳出现炎症时,也可能导致耳朵发出异常声音,此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查明病因,再进行对应的治疗。 除了以上情况,还可能是神经性耳鸣导致的。建议避免经常性地掏耳朵,以减少对耳道和鼓膜的损伤。
1283
2024-06-18
颌窦是什么部位
刘军
主任医师
耳鼻喉科
颌窦也称为上颌窦,是位于上颌骨内的一对空气充满的腔室,是人体中最大的副鼻窦之一,主要与呼吸系统相关,具有减轻头部重量、参与声音共鸣和过滤空气等功能。如果出现上颌窦症状,应及时就医。 上颌窦位于上颌骨的上方,紧邻鼻腔。通过一个小孔(窦口)与鼻腔相连,允许黏液排出。充满空气的上颌窦有助于减轻头部的重量,使头部更容易移动。上颌窦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声音的共鸣,影响发音质量。上颌窦与鼻腔协同工作,过滤吸入的空气并增加其湿度。 在临床上,上颌窦可能因为感染而发炎,这种情况称为上颌窦炎。患者的症状可能包括面部疼痛、压力感、鼻塞和有时的异味。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X光、CT扫描或MRI,可以帮助诊断是上颌窦的问题。 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解充血剂或其他药物治疗,慢性上颌窦炎可行鼻窦冲洗,对急性上颌窦炎不建议冲洗。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来排出感染病灶或扩大窦口。 患者平时注意鼻腔卫生,尽量避免上呼吸道感染。游泳或跳水时姿势要正确,尽量做到头部露出水面,做好保护措施。严禁烟、酒、辛辣食品。
765
2024-06-18
经常挖耳屎有什么后果
廖建春
主任医师
耳鼻喉科
耳屎即耵聍,经常挖耵聍,可能会引起耳道阻塞、损伤耳道皮肤,还可能会引起听力下降、外耳道炎、中耳炎等后果。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正确治疗。 1、耳道阻塞: 经常用手抠耳朵易将耵聍推入耳道深处,引起耳道狭窄或完全被耳垢堵塞,患者会出现耳鸣、耳聋等不适症状。应定期清洁耳道,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挖。 2、损伤耳道皮肤: 若指甲过于尖锐,在挖耵聍过程中可能会损伤局部皮肤,出现皮肤破损、疼痛甚至出血等症状,可以选择使用碘伏溶液消毒处理,降低感染风险。 3、听力下降: 若耵聍堵塞耳道时,会影响到声音传导引起听力下降。并且长期存在耵聍栓塞时,可能会引起慢性耳部感染,进一步损害听力。 4、外耳道炎: 损伤外耳道皮肤时,会使皮肤抵抗力下降,容易受细菌感染产生炎症,会出现耳朵疼痛、流脓、发热等不适。可遵医嘱口服抗生素药物,如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效果不佳时可通过超短波、红外线等方式治疗。 5、中耳炎: 挖耳朵时用力过大可能会损伤中耳引起中耳感染,患者会出现听力减退、耳鸣等症状。可在医生建议下口服抗生素药物,如头孢克洛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如效果不佳可考虑鼓膜穿刺术等方式改善。 除上述常见后果外,还可能会引起耳膜穿孔等后果。建议患者尽量避免用手挖耵聍,出现异常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
1104
2024-06-18
喉咙撞到会不会有问题
刘军
主任医师
耳鼻喉科
喉咙被撞到可能会引起外伤、肿胀、疼痛、声音变化等不适,但也可能造成呼吸困难的严重问题。大多数轻微的撞击通过休息和适当的自我护理可以恢复,如果出现严重或持续的症状,应及时前往耳鼻喉科就医。 1、外伤: 轻微的撞击可能导致皮肤擦伤或瘀伤。 2、肿胀: 撞击可能导致喉咙组织肿胀,引起不适或吞咽困难。 3、疼痛: 喉咙撞击后可能会出现疼痛感,是由于组织受损或炎症引起。 4、声音变化: 撞击可能影响声带,导致声音嘶哑或变化。 5、呼吸困难: 严重的撞击可能导致气道受阻,引起呼吸困难。 多喝水有助于保持喉咙润滑,减轻不适。在撞击部位进行冷敷有助于减少肿胀和疼痛。建议让受伤的部位得到休息,避免进一步的刺激或损伤。必要时可以服用非处方止痛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以缓解疼痛。患者需要留意任何严重症状的出现,如持续的呼吸困难或声音变化。 在生活中,在进行任何剧烈运动或活动时,注意保护自己的喉咙和其他易受伤部位,以减少受伤的风险。
571
202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