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洛平医生
已实名认证
李洛平心理咨询师焦虑
综合心理学、中医理论和方法,从身心两方面,较快处理抑郁、焦虑、恐惧等等身心状态问题;在长期的心理心理咨询实践中,总结亲密关系中的12项要素,能够准确找到问题症结改善亲密关系。
李洛平,中国教育学会学习能力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MBA;高级心理保健师;高级催眠治疗师;系统排列导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学习问题专家。2003—2005年,高级心理学访问学者,师从著名应用心理学家、博士生导师郑日昌老师。在此期间打下扎实的心理 学基础理论,系统研究认识学派、行为学派、人本学派、精神分析学派等。师从国内外心理大家学习,短期焦点咨询、叙事治疗、团体辅导、催眠治疗、高效能父母、心理剧、NLP简快疗法、NLP教练技术、NAL神经链调整术、家庭系统排列、意象对话技术。
关注
昨日浏览
总浏览
李洛平医生的问诊服务
在线问诊1010元/50分钟
通过图文/电话/视频在线问医生
去问诊
近期18人咨询预约挂号
暂未开通挂号服务
挂号指引
极速问诊
根据病情智能推荐医生
去问诊
全国医生随机分配李洛平的预约挂号
- 本出诊医院平台无号,请通过医院官方渠道挂号。
1.
公众号: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搜索“有来心理诊室”进行预约;
2.
电话:可拨打4006678535进行咨询;
3.
现场:可通过人工窗口或院内自助机进行预约挂号。
李洛平医生未在本平台开通挂号服务
向您推荐所在医院官方挂号方式
挂号方式可能会存在更新不及时 具体以医院官方渠道为准
挂号方式可能会存在更新不及时 具体以医院官方渠道为准
李洛平同科室医生
李洛平医生共发布了10篇科普内容
中学生人际关系的障碍与改善
2023.07.29
在长期的心理咨询工作中,中学生是一个常见的群体。总结中学生常见的问题,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人际关系问题,二是学习问题,三是情绪问题,四是行为问题,五是心理障碍。而这些问题,在追根溯源时,往往和人际关系有关系。为此,在这里对中学生的人际关系进行探索,分别就人际关系的影响与根源,改善人际关系的价值和意义,改善人际关系的途径与方法进行初步讨论。以期能对中学生,家长,老师以及与中学生相关的工作者有所启发。
中学生人际关系的障碍与影响
这里所说的人际关系包括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恋爱关系,亲子关系。每一种关系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情绪,身体,学习,进而产生不良甚至极端的行为,如果不及时重视,进行恰当的支持帮助,其影响是深刻地,长远的,破坏性的。
一天下午,一位母亲带着一个满脸委屈和不满的初二学生(A同学,为了后面好就此案例进行讨论,这里称呼这位学生A同学)来到咨询室。妈妈讲,孩子因为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批评,孩子已经一周没有上学,情绪一直很激烈,对老师的批评觉得很委屈,觉得老师太武断,没有把事情搞清楚,就武断的认为是自己的错,不能接受。再加上,回到家里,爸爸又教训了一番,“你这样的态度,将来到社会上,工作中也行不通!老师就是老师,在家里要听家长的,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这使得本来就觉得委屈的学生,更是把一口气堵在胸中,心情狂躁,身体也十分难受。家长一下子慌了,赶紧到医院就医,医院也没有什么有效办法,建议进行心理咨询。类似的情况在咨询室里经常遇到,可以看到,不和谐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状态,进而影响学习,如果长时间和老师关系紧张,也会产生厌学,进一步泛化到厌恶,恐惧走进校园。
另一个案例是,B同学住校,同宿舍还与三位室友,但是另外三个同学在班里比较活跃,是班干部,而自己很难融入他们,在很多观念上,习惯上都很不同,比如晚上自己想早睡,而他们却要玩游戏,很晚才睡,这些都让自己心理很不爽。后来,因为一件小事的误会,大闹一场,还惊动了宿管和老师,觉得他们就是故意给自己过不去。当时,差点找到“武器”教训他们!这事三天了,自己很难过,无心上课,作业也拉下了不少。一想到以后还要很长时间面对他们,浑身都难受。
C同学初二之前学习很好,从初二下学期开始成绩持续下滑,现在高一,开始厌烦学习,注意力很难集中,近期还患了中度焦虑,开始吃药。原来,两年前失恋了,从此之后自己的身心状态,学习成绩都每况愈下。
从大量的案例可以看出,失衡的关系,短期会影响情绪,影响学习,长期会影响身心健康,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一个人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幸福。
影响人际关系的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
是什么因素影响着学生的人际关系?归纳起来不外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来自老师,家长,同学朋友。
在师生关系中,老师是师生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前文提到的A同学,就是因为老师没有调查清楚事情的真相,就从道德层面批评A同学,加之,家长又没有能够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使得A同学情绪激烈、持续,近乎崩溃。可见,老师和家长在处理师生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如果老师和家长能够关注到学生这个“人”,而不是只关注学习,不是只关注事情本身的对与错,而是以尊重,信任为前提进行交流沟通,很多师生关系问题就能够较快得到处理和改善。
但是,对中学生来讲,不能把责任都推给老师和家长,因为,毕竟面对老师同样的言语,不同的同学会有不同的反应,不同的对待。如何能够在老师误解,甚至粗暴的言语中保持平常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会因为老师和家长的原因影响自己的心情,才是我们要达到境界。
在同学关系中,要更多地从我做起,积极主动地建立维护同学关系,遇事多从自己找原因,至少我们可以让自己不沉浸在不良情绪当中。只有这样,我们才是自己心情的决定者,成为一个心灵自由的人。
也就是说,对于同学来讲,遇到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危机,要能够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思维逻辑,接纳对方的认识局限,以有利于自己改善心情,维持关系为目的,捡视自己的思维方式,情绪习惯等内在原因,不断自我成长。
改善人际关系的价值与意义
也许有的同学会说,我不太在乎这些关系,我只要独善其身,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听起来似乎也可以,而事实是,这些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心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学习。相反,改善这些人际关系,一方面在关系中满足我们被关心,被理解,被接纳,倍尊重,被信任,被欣赏的基本心理需求,同时也是我们获得社会支持的基本前提,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亲子关系,我们不仅缺失归属感,也会失去生存发展所必需的社会支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我们对人生有一个良好的体验,有利于建立乐观,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可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当下来讲,有利于良好的身心状态,从而有利于学习;也有利于满足我们基本的心理需求,有利于获得良好生存与发展的社会支持。就长远来讲,有利于建立决定快乐人生,幸福人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改善人际关系的路径与方法
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什么?人际关系的本质就是需求的满足!当两个人能够彼此满足需求时,关系就好。满足程度越高,关系就越好!而需求的满足也正是爱的本质!所以,可以说,建立和维护关系的能力就是爱的能力!
前文提到的A,B,C三位同学遇到的关系问题,该如何修复被破坏的关系呢?
对于同学来说,需要做三件事。第一,首先平复自己的情绪,如果自己做不到,就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因为只有平静下来,才能够看到关系中双方的真实情况,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去看待彼此的动机,思想逻辑和行为目的。第二,在理性状态下,换位思考,理解对方,接纳对方的局限,调低对对方的期待。第三,为了自己,主动和对方沟通,达成相互理解,彼此接纳,修复关系。甚至可以把关系提升到,更加彼此理解,尊重,信任的关系层次。第四步,如果我们做不到以上三点,可能是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情绪习惯,行为习惯,而这些是深藏在潜意识当中的,需要专业心理咨询助力我们进行心理成长。
和宿舍同学闹矛盾的B同学,在咨询室平复了情绪后,当即就表示,自己要和室友和好,也能够看到室友的友好,也看到了自己的冲动和极端,原本很紧张,很敌对的状态一下就松了下来,柔了下来。后来反馈,已经与室友和好,感觉在学校也不那么压抑了。
对于老师来讲,首先要建立育人的观念,真正以人为本,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呵护他们的心理需求。事实上,当一个老师真正做到这一点后,师生关系好,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会更好,自然学习成绩也会提高,放眼看看所有的优秀教师无不如此。也就是先育人后教书,成绩自然不会差;只教书,不育人,既失去了学生的爱戴,也很难收获好的班级学习成绩。
对于家长来讲,当孩子面临关系危机时,不能责怪孩子,更不能打击。而是要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接纳他的想法,待他情绪平稳后,和他一道去客观理性地去处理关系。
从更深层次上讲,一个人和自己关系,决定了他和外界的人、事、物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个人和自己关系好了,才能够和他人的关系好。而一个人和自己的关系,往往来自于和父母的关系。
简而言之,如果父母是恰当地爱孩子,尊重孩子,信任孩子,那么孩子也会很好的爱自己,尊重自己,信任自己,从而也能够较好的关爱他人,尊重他人,信任他人,自然和他人的关系就好。所以,当孩子总是不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亲密关系时,父母要重新评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必要时可以需求专业帮助,弥补孩子的心灵缺失,塑造健全人格,利用好孩子建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把孩子塑造成自爱、自尊、自信的人,具有快乐,幸福心理基因的人。
(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5763
29
童年心理阴影的困扰与对策
2023.07.10
你有童年阴影吗?你的童年经历对你的现在有影响吗?
在18年的心理咨询实践中,在探索来访者的心理困扰,人际关系障碍,或者是行为方面的困难的根源时,绝大多数都会追溯到童年的经历所留下的印记。为了表达方便,我们就按照大众的说法,姑且称它为“童年阴影”吧。之所以这样说,是不想让“童年阴影”在你的心里留下“阴影”!我更喜欢用“童年印记”这个中性的词。
无论是从来访者那里,还是对身边人的观察了解,都表明一个事实,那就是,童年阴影对我们的影响是长远的,深刻的和广泛的。由于它太普遍,以至于让我们很难发现它的影响,除非我们用心去觉察她,发现她。
在如此繁忙的今天,有必要去觉察她,发现她吗?
请注意!我这里用的是“她”,而不是“它”,因为“她”影响着我们的心情,关系,和能力的发挥,影响着我们的快乐感和幸福感。所以就当然有必要去发现她,了解她,转化她,运用她,让她为我们的人生增添幸福,而不是成为困扰!对!要化阴影为光明,化障碍为资源!
概括起来,童年阴影的影响,从个别到一般,从严重到微弱,会有五大类的影响。第一类,为心理疾病(也是为了表述方便,现实中,我们是不会这样表述的)。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等各类神经症。第二类是人格障碍。如表演型人格,讨好型人格,自恋型人格,强迫性人格,依赖性人格,偏执型人格,回避型人格,边缘型人格,反社会人格等等。第三类是认知性障碍。例如,觉得人人都不可信,总是保持警惕,提防他人;还有一种是,不配得意识,觉得自己没有资格,表现为对自己“舍不得”;另一类想法是,“我不行!我没有能力”,这样的认知就严重限制了自身潜能的发挥,自我的发展;甚至觉得人生很迷茫,找不到人生的意义。等等。第四类是行为障碍。例如,习惯性指责别人,张口就是他人的不对;不会拒绝他人不合理的要求,难为自己;拖延,懒惰;工作狂,洁癖;社交恐惧;恋物癖等等。第五类是身体不适。例如心里原因造成的驼背,心因性胃痛、拉肚、口吃等等。其影响的广泛性使我们无法穷尽列举。当然,不是这些症状都是因为童年阴影,但这些状况多数情况下和童年阴影有关系。
那么,什么是童年阴影?
为了看到他的全貌,我们从多个维度审视她。
按性质来分。可以分成伤害性阴影、褒奖性阴影和混合型阴影。
伤害性阴影是指否定性语言,攻击性语言,身体暴力等伤害性行为所造成的心理阴影,伤害性阴影的后果多数会使人们自卑,胆小,仇视,暴力,偏执,悲观,抑郁,强迫,焦虑,恐惧,讨好等,自我价值感低。例如,L女士,30岁,有一个哥哥,比自己大六岁,哥哥由于从小被父母娇惯,是一个爱面子,自我为中心的人,原本应该对妹妹呵护有加,可是由于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对妹妹呵护的少,要求的多。在L女士的记忆中,年少时,哥哥总是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这样造成哥哥从外面一回到家里,自己就紧张,生怕自己干的活,让哥哥不满意,得到哥哥的训斥。时间长了,L女士就养成了一种习惯,特别爱干净,爱操心,有客人来到家里,自己总是怕对客人照顾不周(在哥哥的严格要求下,形成了习惯),显的过分热情,甚至让客人有些不自在。但语言上却很苛刻(从哥哥那里学来的),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其实内心中是讨好他人,期望得到他人的认可。L女士同时也表现出容易焦虑,悲观,抑郁,这都是童年和少年时期常有的心理体验。童年的烙印充斥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方方面面。
褒奖性阴影是指被非理性宠爱,保护,赞美,娇惯等,褒奖性阴影的后果往往是自大,自负,自我为中心,脆弱,自恋,输不起,脾气大等等。W女士是家里四个孩子中唯一的一个女孩,从小被视为掌上明珠,备受宠爱。她的困扰是,自己特别希望成为所有人的焦点,看到别人比自己好,心理就很难受,为了成为焦点中心人物,自己总是夸大自己的优点,为了美化自己,会编造一些谎言,甚至也会编造一些谎话诋毁他人。自己也知道这样很不好,已经影响到自己的人际关系,可是就是没办法改变。W女士在备受关注和褒奖的童年生活中,塑造了这种表演型人格。
混合型阴影是指伤害和褒奖性都有的阴影。混合型阴影是现代年轻人身上经常表现的情况,因为现代的家长,一方面物质上尽可能给孩子最好的,过度的满足,而心理上又由于客观上没时间,或认识上的不足,导致孩子心理上的满足缺失较多。所以导致很多孩子既自负又自卑,自负和自卑都是不自信的表现。表现在,有一点成绩和进步,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当遇到一点困难和不如意时,就容易悲观,慵懒,甚至觉得没有希望。P先生就经常在这两者之间来回摇摆。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很困惑。
按行成过程来分,可以分为突发性阴影和继发性阴影。突发性阴影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所造成的阴影,比如重要他人的离去,家庭环境的变化,身体重大疾病,校园暴力等。突发性阴影多为伤害性阴影。由于她明显,所以容易被发现。狭义的童年多指这种情况。继发性阴影是指童年的日常生活中,家长或看护人持续性的否定性语言,非理性褒奖语言,迁就性行为所造成阴影。由于她融入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隐蔽性,不容易被发现。
按产生的后果分,可以分为心理性阴影、行为性阴影和身体性阴影。心理性阴影,如前文所列的心理疾病,人格障碍,认知障碍。行为阴影如前文所讲的行为障碍。身体性阴影如前文所讲心因性驼背、胃痛、拉肚等等。当然,身心是一体的,相互影响的,心理活动产生行为,所以往往其后果表现会同时体现自身体,心理和行为方面。
可以看出,童年阴影对我们身心健康和行为习惯的影响是深刻地、长远地、广泛地,最终影响我们的生活,工作,人生!所以了解童年阴影,疗愈童年创伤,是关系到人生成败、幸福与否的大事,不可不察啊!
那么,怎么去发现是否用童年阴影呢?
由于其影响广泛,尽管以上举了很多例子,也无法穷尽所有。有没有简单的办法,去发现自己是不是受到童年阴影的制约呢?
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就是,你看看自己是不是常态化的心情平静,愉悦,头脑清醒,思维敏捷,身体灵活健康,充满活力,常常能够心想事成,充满自信!如果回答是肯定的,恭喜你!如果回答是“否”,就有必要去探索一下自己是否收到童年阴影的影响,进一步转化她。化障碍为资源,化腐朽为神奇,升级自己的人生剧本,演绎一个精彩的人生!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完成一次个人成长,重塑心灵,完善人格。
关键是,该如何做呢?
先看看童年阴影是怎样影响我们的,这里用一个案例来说明。来访者Z女士,是一位来自其他城市的女生,刚刚大学毕业。来访的原因是被医院诊断为中度抑郁。当她走进咨询室时,站到我面前的她,略微驼背,脸色有点黄,眼神有点躲闪,同时也有点期待(动力很重要)。诉说症状表现在失眠,胃口不好,有一种无力感,什么都不想做,也不知道怎么办,甚至有闪念过自杀。这是典型的抑郁症状,无力,无助,无趣,无望。当进一步了解成长经历时,知道在她6岁时父母离婚,她跟着母亲,后来母亲再婚,继父对她还可以,但自己总觉得那不是自己家,尤其是家里后来又有了妹妹,妈妈也没有精力照顾到自己,有一种被遗忘的感觉,有几次自己偷偷联系爸爸,爸爸也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家,爸爸也只能在她联系时陪陪她,给一点零花钱。从此,她觉得自己无家可归,心灵无家可归!原本爱说爱笑的她慢慢沉默不语,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好在学习还不错,一路顺利升学,大学毕业了,面临就业,她突然感到渺茫,甚至感到人生没有意义,加上就业不象以前考试升学那么单一,就业要面临很多因素,众多公司,不停地笔试,面试,没有以往升学那么顺利,本来就对自己评价不高的她开始焦虑,抑郁。再次感觉到自己被抛弃,被社会抛弃,长期压抑的悲伤,愤怒一下子爆发,开始脾气大,后来脾气也没了,开始无力,无助,抑郁了。
可以说,所有的心理问题,归根结底是和自己的关系不好,就是不够自信,不够自信的根源是不自爱,或者不会自爱,不自爱的根源是不够自尊,不自尊就是说“我不重要”!不够自尊、自爱、自信是怎么形成的,很大程度上和童年经历有关!这位女生就是由于父母的离异,导致自己没有家的感觉,感觉到被抛弃,感觉到自己不重要,从此笑容没了。自己的内心独白是:我不够好,我不重要。本能地去创造自我价值,努力学习,努力地活着!但由于没有足够的家庭心理支持,面临就业的压力时,终于消耗掉原本不够的心理能量,抑郁也就自然到来。
也就是说,童年的经历建立了我们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和自己的关系会反映(投射)到自己和外面世界的人,事,物的关系上。当自己和自己的关系不好时,我们和外面人、事、物的关系就会出问题。
好消息是,经过7次的咨询,这位女孩早已走上了工作岗位。随着咨询的进行,久违的笑容又回来了,腰背也挺直了。当咨询结束时,看到她轻盈的步伐,和远去的背影,我也感到了欣慰。后来,她还写了一份心理咨询攻略,发到了网上。
童年阴影如何消除与转化?
总结我个人的咨询经验,归纳为“五个步骤,三个维度,六面方面”。五个步骤,分别为:第一步,了解症状和诱发事件,并进行当下身心状态诊断和调整,制定咨询计划。第一步一般第一次就可完成。咨询结束时,来访者会感到心理状态的改善。第二步,消除诱发事件的影响。就是在想起那些事不会再难受,不再过不去。第三步,呵护内在小孩。回溯到过去,直至童年,处理过往创伤性事件(当然包含童年阴影),消除不良影响,转化为资源,变废为宝。比如,把恐惧心理转化为风险意识,把强迫心理转化为严肃认真等等。第四步,改善和内在父母的关系,连通来自父母的爱的能量,这是我们深层心理能量的源泉。第五步,和自己和解,学会爱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一个自爱,自尊,自信的自己必然也是自强,负责人的自己。这样的自己,拿得起,放得下!怎么会不快乐,不幸福呢?
三个维度,就是心理维度,身体维度和习惯维度。
心理维度包括意识(认知,想法)和潜意识两个方面。就是在意识层面,重新审视我们的想法是不是合理,有利,改变那些非理性、限制性信念。在潜意识层面消除与转化童年阴影和过往心结。
身体维度包括生活方式和能量(精气神)提升。生活方式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比如,如果总是熬夜,睡不好,会容易产生烦躁,焦虑情绪。所以要调整说方式,简单来说就是要吃好饭,睡好觉,活动好。另外,通过一套立竿见影的能量提升方法,快速改善身体状态,进而改善心理状态。因为身体和心理是一体两面,相互影响。
习惯维度包过建立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就是把建立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植入潜意识,成为习惯。习惯决定命运!
具体如何操作呢?
一般认为,我们的想法,产生了我们的行为,可是为什么有很多时候,我们想得很好,却做不到呢?不能够知行合一呢?那是因为,通常情况下,决定我们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的是潜意识,潜意识不容易被觉察到,但她却比意识的力量大很多倍,主宰这我们的情绪,人格,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进而主宰着我们的命运。而童年阴影就存储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所以,消除童年阴影,主要就是要在潜意识层面进行工作,就是咨询师带着爱,通过催眠,意象对话,系统排列等心理学技术,消除童年阴影,使得虽然发生在童年的事没有改变,但那些事情对我们的影响却发生了改变,变消极影响为积极影响。
前文中的Z女士,在催眠状态下她看到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内在小孩),哭的很伤心,面对父母两个怒目相对,相互指责,自己很害怕,很无助,不知所措。这个小女孩的感觉其实一直在她的潜意识当中,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她的心情。随着这个小女孩被关注,被呵护,被支持,获得了心理能量,现实中的Z女士也慢慢开心,有活力,在不知不觉中也变得有力量,有勇气,有信心。
也就是说,通过改变意识层面的想法,改变潜意识层面的影响,同时在身体层面加强这种改变(以为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的,精气神足的时候,我们更容易有信心),最终把这种改变植入到潜意识,形成新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这样,我们就完成了心灵的重生,人生的剧本得到了升级。
来吧,让我们告别童年阴影,做心灵的主人,命运的主宰!
(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6765
89
人格决定命运,如何塑造人格?
2023.04.20
人的命,天注定?还是我命由我,不由天?到底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我们的命运是由我们的一个个行为产生的结果构成的,行为是由我们的思想意识推动的,还有一个比思想意识更大力量的潜意识推动的。当我们的思想意识(意志力)足够强大(大过潜意识)时,思想就起主导作用,一般情况下,我们的行为更多的是受潜意识(思维习惯,行为习惯,情绪)支配。而一个人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情绪模式,关系模式等等,就构成了一个人的人格。所以,简单来讲,人格决定了命运。
人格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对外部世界的人,事,物的认识和判断,以及做出反应的总和。外部世界和人的内心世界都是复杂的,所以人格的构成是十分复杂的。考察人格的维度有很多,目前常用的人格测试量表有MBTI,卡特尔16PF,埃克森EPQ,九型人格,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不同量表的区别在于,考察的维度各不相同,不做细致探讨。
这里主要讨论的是人格是怎样决定了我们的命运?人格是怎样形成?我们怎样可以重新塑造人格?从而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人格是千差万别的,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人格,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在健全人格和障碍人格之间,有无数种人格表现。为了方便,我们就障碍型人格和健全型人格做一讨论。
所谓障碍性人格,就是这样的人格,使得我们的心灵不能自由,行为不能自由,好像一个牢笼,把我们禁锢在里面,也就把我们的命运禁锢在里面。常见的障碍性人格有表演型人格,自恋型人格,强迫型人格,依赖型人格,回避型人格,情感性人格,边缘型人格,分裂型人格,偏执型人格,冲动型人格,反社会人格,被动攻击型人格。
表演型人格表现为:如果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将感到不适;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性引诱以及夸张的行为特点;情绪多变;情感多变感情丰富;说话方式给人印象深刻但内容空洞;展现出戏剧化、夸张的情绪表达。总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如果没有得到赞赏,就会很失落,甚至怀有敌意。行为上,利用他人达到自己的目的,任性,说谎,哄骗他人达到自己的目的。他的心情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无法自己掌控。其人格资源是个人发展动力较强。
自恋型人格是极端自恋的结果,自恋是一种正常情况,甚至是自信的基础,但自恋如果变得过度极端,就会呈现病态。表现在过度以自我为中心,夸大了自我价值。其关注的焦点和表演型人格一样,在自己身上。但不同的是自恋型人格没有过分追求他人的认可,对其他人没有伤害性,不会像表演型人格那样撒谎、欺骗,他只是在幻想中主观的认为自己很不错,很有优秀。自恋型人格由于对自己估计过高,容易挫败,不容易建立真诚的、稳定的人际关系。其人格资源是乐观。
强迫型人格表现为:过分追求秩序和完美,缺少灵活性,原则性强,灵活性差。常有不安全感,做事谨慎,对细节和规则过分关注。如果担任领导职务,容易事必躬亲,事无巨细。强迫性人格容易发展出强迫症状。其人格资源是认真负责,容易创造精品。
依赖型人格以过分依赖为特征,表现为缺乏独立性,对自己的能力、价值感到不足,只有依附于他人才获得安全感,深怕被人遗弃。在分离、分手时容易产生被毁灭和无助的体验。其人格资源是容易对他人产生信任,容易建立关系。
回避型人格表现为害怕被批评、否定与拒绝,害怕不被喜欢,所以不原与人打交道,往往慢热,人际交往中往往被动。工作中也很难主动承担任务,多数是被动听从安排,避免犯错。即使能力较强,也较难充分发挥,行动力不能持续,大多表现为推推动动,不推不动的行为习惯。其人格资源是风险意识强,能够充分考虑事务中不利的一面,从而避免之。
情感型人格表现为抑郁型人格、情绪高涨型人格,环性人格。抑郁型人格表现为精神不振,少言寡语,过分担忧,容易发怒自感负担沉重,有一种无力感。情绪高涨型人格则表现为另一个极端,总是精神亢奋,盲目乐观,做事想当然,草率行事,有始无终。环型人格则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在抑郁与高涨之间不断切换。其人格资源是敏感性强,感受性强,从事艺术类工作容易出成果。
边缘型人格表现为不稳定的情绪,不稳定的自我意象,不稳定的人际关系和明显的冲动性。有一种空虚感和孤独感。在压力条件下,容易紧张,焦虑,惊恐,愤怒甚至绝望。注意力很难集中,做事有始无终很难成功。边缘型人格由于自身能量不聚焦,所以很难发挥自身潜能。
分裂型人格表现为思维混乱,判断能力底下,情绪不稳定,几乎没有可以获得快乐的体验,感情冷漠,对批评与表扬无动于衷,偏爱单独行动,不能与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严重障碍了自我潜能的发掘和发挥。
偏执型人格表现为固执,敏感多疑,过分警觉,自我评价过高,拒绝批评,害怕失败和挫折,如受到质疑容易狡辩,甚至表现出攻击和好斗。其人格资源是做事容易坚持。
被动攻击型人格的特点是攻击性强,但极具隐蔽性,内心怀有敌意,但并不明确表现出来,也不容易被意识到,而是以一种消极被动的方式呈现,如推诿敷衍,不合作,拖延,爱抱怨,消极抵抗等。
冲动型人格表现在常因微小的精神刺激而爆发非常强烈的愤怒和冲动,自己无法控制。情感和行为的暴烈程度与精神刺激不相称。心理根源是自尊心过强,其人格资源可能是自我要求也比较高。
反社会人格表现为高度的攻击性,无羞耻感,行为的无计划性,社会适应不良。其人格资源是有一定能量,如果能够把能量转化为积极行为,也会产生价值。
与以上所列举的障碍型人格相反的是健全的人格,健全人格所表现出的是,情绪稳定,自信,敢于自我批评,对人友好真诚,精神独立,面对压力和困难能够理性应对,智商,情商,都比较高。能够拿得起,放得下,在顺境时不自满,逆境时,不沮丧。人格健全的人,一定能够体验到快乐,获得幸福,无论何时何地。
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人格的形成和生物学意义上的遗传有关,也和心理学意义上的成长经历有关。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格是自我认知,环境判断和核心价值三者相比较所产生的反应。一个人人格的形成,主要在婴儿,儿童和少年时期,我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说人的早起经历对人的人格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成年时期的经历也对人格变化有影响作用的,不同的职业会有各自特有的人格特征,就是这样的体现。这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人格是可以自我塑造的。过去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发展越来越充分的今天,本性(人格)不再难移。
自我评价的核心内容是:自我价值感。包括,我是不是好的?我是不是重要的?我是不是有能力的?也就是我的自信心,自尊心,爱心的多少。
环境判断的核心内容是:环境的安全性。环境是友好的还危险的?
核心价值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换句话说,什么是我最缺乏的?是安全感?还是价值感?
如果自我评价是价值感充足,环境判断是总体是安全的,不安全因素是可控的,核心价值在于追求心灵自由与生命力的不断增长。这样的人就是人格健全的人!健全的人格当然会带来快乐幸福的人生。充满爱的家庭,会爱的家庭培育的孩子就更容易人格健全。
相反,障碍型人格在自我评价,环境判断,核心价值三个方面的回答是有缺陷的。
表演型人格的核心价值是,我必须得到所有人的赞赏。自我评价是我要保持良好的形象,或者我还不够好。环境判断:友好的,是可操纵的。表演型人格的形成可能三种情况,一种是儿童少年时期,父母或抚养人的非理性过度夸赞,使当事人形成一种对赞美,关注和欣赏的依赖。另一种是在儿童少年时期被忽略,当事人要通过好的表现,甚至是虚假的表现获得关注和肯定,从而形成一种表演型习惯。也有可能是家里就有这样的人,无形中被模仿,形成了这样的人格。
自恋型人格的核心价值是我很在乎自己好不好。自我评价:我是非常好的。环境判断:环境友好。这样的人格形成往往是被非理性过度夸赞导致,使得当事人不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从客观评价自己。
强迫型人格的核心价值是,我不够好,但我必须好,百分百完美。自我评价:我有一定的能力,环境判断:不友好,但可操纵。强迫型人格的形成往往来自儿同少年时期的压力,要求严苛的家庭,往往培养出这样的人格类型。由过去的被人强迫,学会了自己强迫自己。
依赖型人格的核心价值是,我是重要的。我自我评价是我没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环境判断是友好,且可依靠。这样的人格形成往往是家长过度呵护,使当事人还处在小孩的心理年龄。没有发展出自我独立能力。
偏执型人格的核心价值是我必须是有能力的!自我评价是我是有能力的,我害怕我能力不足。环境判断是不友好,不可信。偏执型人格的形成多数是不被家长信任,甚至贬低,导致孩子的一种自我保护和自我捍卫。
回避型人格的核心价值是我要绝对安全。自我评价是我没有能力应对环境的威胁。环境判断是不友好,有危险。回避型人格的形成一种是家长的不断暗示,经常听到家长说:“我家还自己不爱讲话,胆小”。另一种情况是不在父母身边,没有得到足够的爱,支持,寄人篱下所造成的。总之,在成长阶段没有获得足够的肯定与鼓励。
情感性人格的核心价值是我很在乎我是不是好的,有能力的。自我评价往往是我不够好,环境判断是不友好。这种人的格的形成往往是不被接纳,不被肯定的成长环境中养成的。
边缘型人格的核心价值是,我是重要的,我害怕被人看不起,我必须是最好的,最重要的,超自尊。自我评价是,我是重要的,环境判断是,不友好。形成这种人格主要是两种,一种是成长过程中不被尊重,一种是过度被宠爱,现在的孩子经常被宠上天,尤其是爷爷奶奶隔代养育时,非常容易被过度尊重,在家里爷爷是孙子,孙子是爷爷。
分裂型人格的核心价值已经缺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自我评价是没有价值,环境判断是不友好。这样人格形成是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关注,没有获得相应的权力,在多次努力获得关注和权力都失败后的一种反应。一个没有爱的家庭,或者爱扭曲的家庭容易塑造这样的人格。
冲动型人格的核心价值是我是重要的,我害怕不被尊重。自我评价是我很重要。环境判断是,不友好,或者是太友好,我可以无所顾忌。这样的人格形成原因是在成长过程中,要么被压抑,要么被娇惯。
被动攻击型人格的核心价值是我还重要的,自我评价是我没有能力得到尊重,环境评价是不友好。所以我采取隐蔽的方式获得我的权益,获得重要感。这样的人格行为往往是家庭氛围不宽松,自己的需求没有被重视,但也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
反社会人格的核心价值是我是重要的,我最在乎是否安全。自我评价是,我有能力应对环境威胁,环境判断是,这个世界很危险。这种人格往往在高压下,暴力下形成,极大地不安全感,造成敌对的人格特征。
如何避免障碍性人格的形成?
一句话,就是要有好的成长环境,作为家长,“学会爱”,是一门必修课。如果家长的一言一行都让孩子感受到被爱,被尊重,被信任,同时也能够及时修正孩子的不当思想和言行,这样的爱才是恰当的,不多不少的,不偏不倚的。这样孩子也必然是自爱,自尊,自信的!人格自然也是健全的。
如何矫正障碍型人格?
这是一项工程,需要下大决心,大功夫!因为需要把过去缺失的关注、尊重、接纳、信任,欣赏都补足,需要时间,也需要相应的条件。可以进行长程个体或团体心理咨询,完成系统的个人成长,在咨询师完全理解,接纳,尊重的安全环境下,不断消除过去的创伤,不断注入爱的能量,不断增加心理能量,获得自信,自尊,培养自爱的能力。人格重新被塑造不是难题。
对于多数普通人来说,如何完善人格?
可以说,大多数人都有人格的某些缺陷,比如有的人不爱讲话,有的人不够大方,有的人害怕人际交往,有的人比较莽撞,有的人比较较真等等。能不能克服这些限制呢?当然能!
一个人是多面的,也可以说,一个人是有很多子人格的。而且这些子人格都是成对存在的,比如,一个不爱说话的人,在一定的情形下或一定的环境中,却表现得特别能讲。好像存在一个不爱讲话的子人格,也存在特别能讲的子人格。一个人表现得不爱讲话,只是因为不爱讲话的这个子人格总是走在前台,爱讲话的子人格总是躲在后台。只要让能讲的这个子人格走上前台,这个人就像变了个人一样。如果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地让这两个子人格出场,我们不就改变了吗?我们一个人,就像一个团队,有很多个子人格构成,勇敢的,谨慎地;大方的,节约的;严肃的,轻松的;利他的,自私的;自律的,自由的等等。我们之所以不自由,是因为有些子人格没有被重视,没有被肯定。如果我们重视,尊重,相信每一个子人格,就像我们发挥团队中每一个人的优势,我们的人格就健全了!我们的心灵也就自由了。
具体怎么做呢?因为人格是在潜意识层面的,所以我们就要在潜意识层面工作,在潜意识状态下抚平创伤,唤醒被遗忘的子人格。等把所有被被压抑,被遗忘的,被抛弃的子人格都唤醒了,我们就成为了人格健全的人,成为心灵自由的人!
一位男士,因为和爱人闹矛盾,前来咨询,经了解,主要原因是这位男士的依恋模式是焦虑型的,就是特别怕失去关系,特别怕在关系中被忽视,所以就在很多方面对爱人有所控制,这让爱人有点喘不过气来,甚至到了要离婚的地步。原来,这位先生的原生家庭里,父母离婚,自己在外婆家度过了小学,初中就住校,总有一种被遗忘的感觉,特别渴望能有一个温暖的家。也就是说,在他的子人格中,有一个怕被遗弃的小孩,在潜意识状态下,当这个小孩被关注,被呵护,被肯定,并慢慢长大时,他也没有那么需要抓住妻子了,妻子也感到了轻松,被尊重。三个月后,反馈来消息说,他们现在很甜蜜,很和谐,很轻松。
亲爱的朋友,人格决定命运,让我们一起来塑造健全人格,掌握自己命运吧!
(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7017
58
如果您的问题未能解决,您还可以选择:
三甲医生
极速问诊
3万名三甲名医
7*24小时极速响应
1对1
找专家
心理咨询科专家
对症找医专科专治
全国心理咨询科可咨询医生
更多- 0~50元
- 50~100元
- 100~200元
- 大于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