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疝外科科室相关科普
毛细血管引起的出血
张天华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毛细血管引起的出血是一个相对常见的症状,形成原因复杂多样,涉及多种生理和病理因素,比如外伤、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等方面,治疗方法有局部压迫止血、冷敷与热敷等。 1、常见的原因 外伤:外力撞击、抓伤、摩擦等可能直接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出血通常伴有局部疼痛、肿胀和皮肤颜色青紫等现象。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弹性下降、脆性增加,使得毛细血管在血压波动时容易发生破裂出血。 凝血功能障碍:某些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会影响凝血机制的正常运作,导致毛细血管出血难以自行停止。 感染: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损伤毛细血管壁,使通透性增加,进而引发出血。 维生素缺乏:维生素、维生素等对于维持血管壁的稳定性至关重要,缺乏维生素时,毛细血管壁可能变得脆弱,易于破裂出血,身体机能下降,血管壁弹性降低,变得脆弱,也容易导致毛细血管出血,遵医嘱用药 过敏反应:身体对某些物质过敏时,可能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出血。 2、治疗方法 局部压迫止血:对于轻微的毛细血管出血,可以采用局部压迫止血的方法。使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球直接按压在出血部位,保持一定的压力,持续数分钟至十几分钟,直至出血停止。这种方法通过压迫血管,减少血液流出,促进血液凝固。冷敷与热敷 冷敷与热敷:在出血初期,可以使用冷敷的方法。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出血部位,每次冷敷15-20分钟,间隔一段时间后可再次冷敷。冷敷有助于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渗出,缓解肿胀和疼痛。如果皮肤完整,为皮下毛细血管出血,局部会形成瘀点、瘀斑,此时可以改用热敷。使用温热的毛巾敷在出血部位,有助于促进瘀血吸收。 使用止血药:可遵医嘱使用具有止血作用的药物进行,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帮助身体恢复正常的凝血功能,减少毛细血管出血的发生,遵医嘱用药 毛细血管出血虽然常见但不容忽视,了解常见原因、症状表现和处理方法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护身体免受外伤、保持血压稳定、补充必要的维生素等,以预防毛细血管出血的发生。
786
2024-10-31
毛细血管爱出血怎么办
张天华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毛细血管爱出血可采取多种措施应对,如改善饮食结构、避免外力刺激并控制血压稳定,经常无故出血需就医检查治疗,从血液检查到针对性治疗保障血管正常功能。 1、改善饮食结构: 增加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K的食物摄入,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毛细血管壁的韧性,像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等都是很好的来源。维生素K对凝血因子的合成有重要作用,可从菠菜、西兰花等食物中获取,保证营养均衡,为血管健康提供物质基础。 2、避免外力刺激: 日常生活中要防止对身体的碰撞、挤压等,在进行体力劳动或运动时要注意动作幅度,避免剧烈摩擦皮肤。对于皮肤较为脆弱的部位,如脸部、手臂等,更要小心保护,防止因轻微外力就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3、控制血压稳定: 高血压患者血管压力大,容易使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应定期测量血压,遵循医生的建议服用降压药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减少血管因过高压力而受损出血的风险。 4、就医检查治疗: 如果经常出现无明显诱因的毛细血管出血,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血液检查,包括血小板数量、凝血功能等方面的检测。如果是血液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引起的,应接受专业的药物治疗或其他相应的治疗手段。 如果毛细血管爱出血,不要自行使用止血药物,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产品。如果正在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及时告知医生。出现出血情况时,可先采用局部压迫止血的方法。若出血频繁、出血量较大或压迫止血无效,应立即就医,积极配合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工作。
564
2024-10-30
大蒜可以消除血管里边的斑块吗
张天华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大蒜含有多种成分,抗氧化和抗炎特性可能对血管健康有积极影响,但不等同于能消除血管斑块。相关研究虽发现食用大蒜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有关,但不能证明可消除斑块。与现代医学治疗手段相比,大蒜在消除血管斑块方面效果有限。 大蒜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如大蒜素等,大蒜素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特性。从理论上讲,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减少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而炎症反应在血管斑块的形成过程中起到推动作用,所以大蒜的这些特性可能对血管健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并不等同于直接消除血管内的斑块。 长期食用大蒜可能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降低存在关联,但研究大多是基于观察性研究,不能确凿地证明大蒜能够消除血管内已经形成的斑块。还没有足够的临床证据表明大蒜单独使用就可以溶解或消除血管斑块。 在现代医学中,对于血管内斑块的治疗有一系列成熟的方法。对于轻度斑块,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戒烟限酒等,控制血脂、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对于严重的斑块,可能需要药物治疗,甚至在必要时进行介入手术或外科手术干预。大蒜的作用与之相比,其效果显得非常有限。 如果担心血管内有斑块,不要单纯依赖大蒜来解决问题,应先就医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管检查,确定斑块的情况。在饮食方面大蒜可以作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但要适量食用,过量食用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等问题。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控制体重等对血管健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已经确诊血管内有斑块,要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952
2024-10-30
血管斑块如何消除
张天华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血管斑块,特别是动脉内的斑块,是随着年龄增长和多种生理、病理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面消除。 1、药物治疗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调脂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他汀类药物可以稳定斑块,防止进一步增大,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逆转斑块,药物治疗需要遵医嘱。 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防止血小板在斑块部位聚集,从而预防血栓的形成。血栓是导致血管狭窄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抗血小板药物在血管斑块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物理治疗 电子波治疗:通过特定的电子波频率作用于血管,可以促进血管内壁的修复和炎症的消退,从而有助于斑块的稳定。 支架治疗:对于血管狭窄程度较高、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考虑在狭窄部位植入支架。支架可以撑开血管,恢复血流,并减少斑块对血管的压迫。但支架治疗并不能直接消除斑块,而是通过改善血流来减轻斑块对血管的影响。 3、手术治疗 内膜剥脱术:通过外科手术切开血管,剥离并取出硬化斑块,适用于斑块较大、位置较浅的患者。 斑块旋切术:利用特殊的旋切装置,通过导管将斑块剥离并带出体外,该方法创伤较小,适用于斑块较小、位置较深的患者。 吸烟和饮酒都会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患者应严格戒烟,限制酒精的摄入。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积极配合治疗,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934
2024-10-30
血管有斑块如何消除
宋超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血管中的斑块,通常是由于动脉硬化而形成的脂质沉积,消除血管斑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比如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面。 1、改善生活方式 调整饮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甜点等。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的比例,有助于降低血脂和血糖水平。 适量运动: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控制体重,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减缓斑块的形成和发展。 戒烟限酒: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斑块的形成。而过量饮酒也不利于血管健康,应适量饮酒或戒酒。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功能。 2、药物治疗 他汀类药物:这类药物能降低胆固醇水平,稳定斑块,减少斑块破裂的风险。 抗血小板药物:这些药物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从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降压药和降糖药: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还需要积极控制血压、血糖,使用相应的降压药、降糖药。 3、手术治疗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适用于颈动脉狭窄严重的患者,通过切除增厚的颈动脉内膜和斑块,恢复血管通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用于治疗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通过移植血管绕过狭窄部位,改善心肌供血。 介入治疗:包括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血管成形术是通过球囊扩张狭窄的血管,使血流恢复,支架置入术则是在扩张后的血管部位放置支架,支撑血管壁,保持血管通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4、中医调理 中药调理: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活血化瘀、祛痰化湿的方剂。 针灸推拿: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也有助于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对改善血管功能有一定的帮助。 5、定期复查 定期复查对于监测血管斑块的变化至关重要。患者应遵医嘱定期进行血管超声、CT血管造影等检查,了解斑块的大小、形态、稳定性等情况。根据复查结果,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持之以恒地进行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定期进行体检和复查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些方式,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750
2024-10-30
小腿血栓有什么症状
宋超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小腿血栓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且可能因血栓的类型动脉血栓或静脉血栓和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主要症状有疼痛、肿胀、皮肤温度和颜色改变等方面。 1、疼痛 疼痛是小腿血栓最常见的症状,患者通常会感到小腿部位出现持续性的疼痛,这种疼痛可能在行走、站立或活动时加重,休息时也可能持续存在。疼痛的原因主要是血栓堵塞血管,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刺激疼痛感受器。 2、肿胀 血栓阻碍血液的回流,使得血液在小腿部位积聚,从而导致肿胀。肿胀通常从脚踝开始,逐渐向上蔓延至小腿。患者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小腿比平时粗了一圈,皮肤紧绷,甚至可能出现发亮的情况。用手指按压肿胀部位,会出现凹陷,且凹陷恢复缓慢。 3、皮肤温度和颜色改变 由于血液流动受阻,小腿部位的血液循环不良,皮肤温度可能会降低,感觉发凉。如果血栓引起炎症反应,皮肤温度可能会升高,出现发热的情况。血栓还可能导致皮肤颜色改变,如苍白、青紫或发红,这是由于局部组织缺血严重或血液淤积所致。 4、感觉异常 患者可能会感到小腿部位出现麻木、刺痛或瘙痒等感觉异常。是因为血栓影响了神经的血液供应,导致神经功能受损。感觉异常可能会在行走或活动时加重,休息时也可能持续存在。 5、活动受限 小腿血栓严重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活动受限的情况。由于疼痛、肿胀和感觉异常,患者可能无法正常行走、站立或进行其他活动。活动受限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小腿血栓的症状多种多样,且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并接受针对性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也是预防小腿血栓的重要措施。
901
2024-10-29
下肢静脉栓塞症状
宋超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下肢静脉栓塞的症状可以因栓塞的位置和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主要症状包括肿胀、疼痛与压痛、活动障碍、皮肤改变等多个方面。 1、肿胀 下肢静脉栓塞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下肢肿胀,尤其是踝部和小腿部位的水肿。当髂-股静脉急性血栓形成时,可能会引起下肢的明显肿胀。肿胀可能呈筒状,伴有疼痛,行走时加剧。远端可能有压迹,皮肤可能呈现浅灰紫色,浅静脉扩张明显。 2、疼痛与压痛 下肢浅静脉血栓形成时会出现局部疼痛,而髂-股静脉急性血栓形成则可能引起病侧髂窝、股三角区的疼痛和压痛。股静脉血栓形成可引起大腿肿痛,小腿部深静脉血栓形成则可能出现小腿剧痛。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时,股三角区、腘窝以及小腿肌层会出现压痛。 3、活动障碍 下肢静脉栓塞可能导致下肢乏力,甚至出现活动障碍。严重者可能影响行走活动,患肢不能着地。 4、皮肤改变 发生静脉血栓的患肢可能出现肤色改变,色素沉着。若出现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小腿或足背可呈现青紫色,足靴区可能出现脱屑、湿疹样变和溃疡等变化。 5、皮温改变 急性血栓形成时,局部皮肤温度可能升高,随着病程的持续发展,患肢皮肤温度可能明显降低。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
1358
2024-10-29
血管狭窄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宋超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血管狭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原因可以归纳为多个方面,包括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处理。 1、先天性因素 先天性发育异常:部分人群在出生时即存在血管结构异常,如血管壁薄弱、血管管径过小等,先天性因素使得血管在后天更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狭窄。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某些血管狭窄疾病中也起到一定作用,如某些遗传性疾病可能导致血管壁结构或功能的异常,从而增加血管狭窄的风险。 2、后天性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狭窄的主要原因。由于长期的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导致血管内皮受损,胆固醇等脂质在血管壁内沉积,形成粥样斑块。随着斑块的逐渐增大,血管管腔逐渐狭窄。一过程可能持续十几年或数十年,是一个慢性累积的过程。 血管炎症:血管炎症也是导致血管狭窄的重要原因。炎症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导致血管壁结构和功能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血管炎等,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血管壁,可能发生血管炎症和狭窄。 血栓形成: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等成分在血管内凝结形成血栓,可阻塞血管或使血管腔变窄。血栓形成可能与血液高凝状态、血流缓慢等因素有关。长期卧床、下肢骨折后的患者,由于下肢活动减少,血液流动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导致血管狭窄。 血管狭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血管狭窄,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以减少血管狭窄的发生。
554
2024-10-29
下肢动脉硬化怎么治
宋超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下肢动脉硬化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处理。 1、一般治疗 饮食调整: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 适量运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改善下肢血液循环,缓解症状。但需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损伤。 2、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从而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降脂药物:具有降低血脂、稳定斑块的作用,有助于延缓下肢动脉硬化的进展。 扩张血管药物:能够扩张下肢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缺血症状。 3、手术治疗 内膜剥脱术:适用于较短距离的下肢动脉闭塞病变者,通过手术剥除病变段下肢动脉增厚的内膜、粥样斑块及继发血栓,恢复血流。难以保持血管长期通畅,容易出现再次狭窄闭塞。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通过皮肤穿刺插入球囊导管至动脉狭窄段,再以适当压力使球囊膨胀,扩大病变管腔,恢复血流。结合支架应用,可以提高远期通畅率。主要用于治疗股动脉及其远侧动脉单个甚至多处狭窄或闭塞。 旁路转流术:采用自体静脉或人工血管,将闭塞段近、远端之间血管连接,作搭桥转流避开狭窄部位血管。常用于股-腘动脉严重闭塞者,但手术较为复杂,疗效根据病人严重情况各有不同。 下肢动脉硬化的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是基础,手术治疗则是针对严重病变的重要手段,患者还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心态,以促进病情的恢复和稳定。
1405
2024-10-29
血栓是怎么形成的
宋超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血栓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比如血液流速缓慢、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聚集等多个方面。 1、主要原因 血液流速缓慢:长时间不活动,如久坐、久卧、长途旅行或手术后卧床等,都会导致血液流动速度变慢。在流速缓慢的血管中,血小板等凝血因子更容易附着在血管壁上,逐渐形成血栓。 血液高凝状态:某些疾病或状态,如恶性肿瘤、妊娠、产后、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等,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液更容易凝固,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损伤因素可能包括创伤、手术、感染、炎症、化学物质刺激等。内皮损伤后,内皮下的胶原暴露,激活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启动凝血过程。 2、次要原因 血小板聚集:损伤的血管内膜会引起血小板黏附并聚集,血小板释放聚集素及其他活性物质,进一步促进血小板聚集。 凝血因子激活:损伤的血管内膜还会激活凝血因子,如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在一系列酶促反应的作用下,形成凝血酶。 凝血酶形成:能将溶解在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形成血栓的主要成分。纤维蛋白在损伤血管内膜处聚集,最终造成部分或完全阻塞血管,导致血液循环的障碍。 血栓形成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为了预防血栓的形成,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对于已经形成的血栓,需要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869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