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科科室相关科普
止痛药能吃2颗吗
何亮亮
副主任医师
疼痛科
不同止痛药物用药剂量可能不同,有的止痛药可以吃2片,有的不能。临床使用的镇痛药物有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片、洛索洛芬钠片、氨酚曲马多片、盐酸吗啡片、氨基比林咖啡因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卡马西平片等。 1、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 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神经痛、痛经等,其用药剂量为成人1次1片。若持续发热或疼痛,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2、布洛芬片: 布洛芬片可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等,1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用药剂量为1次2片,而12岁以下儿童需要根据体重选择剂量。若持续疼痛或发热,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24小时不超过4次。 3、洛索洛芬钠片: 洛索洛芬钠片可用于手术后、外伤后及拔牙后的镇痛消炎,以及急性上呼吸道炎症的解热镇痛,慢性炎症疼痛的成人1次1片,一日3次,急性炎症疼痛患者顿服1-2片,可根据年龄、症状适当增减,一日最大剂量不超过3片。 4、氨酚曲马多片: 氨酚曲马多片用于中度至重度急性疼痛的短期治疗(不得超过5天),成人和超过16岁的儿童可以根据止痛的需要,每4-6小时服用1-2片,每天最多不得超过6片,尚无本品用于儿童(16岁以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资料,自身有疾病者需要遵医嘱用药。 5、盐酸吗啡片: 盐酸吗啡片适用于其他镇痛药无效的急性剧痛,如严重创伤、战伤、烧伤、晚期癌症等疼痛,此药物有不同的规格,对于每片30mg的盐酸吗啡片,成人常用量为一次1/6-1/3片,一日1/3-2片,极量为一次1片,一日不得超过3片加1/3的量。 6、氨基比林咖啡因片: 氨基比林咖啡因片用于缓解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热、头痛等症状,通常一次1-2片,每日3次,也可遵医嘱调整剂量。 7、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能够缓解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以及脊柱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急性发作期或持续性的关节肿痛症状,推荐剂量通常为一日1次,每次1片,最大剂量为2片。 8、卡马西平片: 卡马西平片主要用于治疗癫痫、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发作等,镇痛使用时开始一次1片,一日2次,第二日后每隔一日增加1-2片,直到疼痛缓解,维持量每日4-8片,分次服用,最高量每日不超过12片。 除上述药物外,还有塞来昔布胶囊、吲哚美辛片等。建议患者出现以上药物适应证时,及时去医院疼痛科就诊,完善核磁共振、X线、CT检查等。在治疗期间注意自身变化,出现不适及时告知医生,另外对药物过敏的患者禁止使用,以免出现过敏症状。
2140
58
2024-06-21
西药最强最快的疼痛止痛药
樊肖冲
主任医师
疼痛科
并没有最强最快的西药疼痛止痛药,因为止痛是一个过程,和患者的疼痛耐受值以及病因有一定关系,常见西医止痛药有去痛片、对乙酰氨基酚片以及布洛芬片等。 1、去痛片: 去痛片中含有苯巴比妥、氨基比林、咖啡因以及非那西丁等药物成分,对于轻度发热引发的中轻度疼痛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中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能抑制下视丘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恢复体温调节中枢感受神经元的正常反应,起退热作用,还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起镇痛作用,如果对该药物过敏,需要避免服用。 2、对乙酰氨基酚片: 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等,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起到解热镇痛及抗炎作用。由于长期用药对于肝肾功能会造成影响,因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对本品过敏者也禁用。 3、布洛芬片: 主要成分为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片功效相似,可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等,也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起到解热镇痛及抗炎作用。一般需注意对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禁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对阿司匹林过敏的哮喘患者禁用。 4、其他药物: 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塞来昔布胶囊、保泰松片等非甾体抗炎药,以及中枢性止痛药,如卡马西平片、加巴喷丁胶囊等,还有麻醉性止痛药如盐酸吗啡片、盐酸哌替啶片等,对于止痛都有效果,但麻醉性止痛药有一定成瘾性。 出现疼痛症状后需要尽快前往医院内科就诊,进行血常规检查等明确情况,不要在医生没有指导前私自使用止痛药物,以免影响自身健康。
3704
477
2024-06-19
如何止痛
樊肖冲
主任医师
疼痛科
患者出现疼痛不适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止痛,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及时采取相关治疗方式。 一、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 如布洛芬缓释胶囊、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肾上腺素合成,从而起到止痛的功效。 2、中枢镇痛药: 如盐酸曲马多注射液等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神经元突触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从而影响痛觉传递,产生镇痛作用。 3、麻醉止痛药: 如盐酸吗啡片、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等药物,主要通过抑制伤害性刺激,引起背角神经元放电,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4、解痉止痛类: 如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等药物,主要通过扩张血管、解除痉挛性收缩,改善微循环,从而起到止痛的功效。 二、物理治疗: 是应用自然界和人工的物理能量,防治病残的方法,常见治疗方法有超声波、磁疗法、光电治疗、蜡疗等,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营养,提高细胞组织活力,缓解患者疼痛的情况。 三、手术治疗: 通过手术的方式,切除局部压迫神经的组织,达到止痛的目的,临床上常见于椎间孔镜技术、脊髓电刺激植入术、射频疗法、针刀治疗、膝关节腔注射疗法等。 四、其他方面: 1、按摩推拿: 通过刺激人体的经脉、穴位,比如合谷穴、后溪穴等,从而使疼痛消失。 2、神经阻滞治疗: 通过向神经内注射药物,主要包括酯类和酰胺类,阻止神经的传导功能,起到止痛的功效。 如果患者出现疼痛情况,具体的止痛方法还需去医院疼痛科就诊,由医生进行视诊、触诊、血常规、血沉等检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4306
324
2024-06-19
止疼药的副作用
樊肖冲
主任医师
疼痛科
止疼药的副作用通常表现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建议发生疼痛的患者,在医生正确指导下使用止疼药,避免私自服用药物而影响自身健康。 1、消化系统: 止疼药通常是指能缓解疼痛的药物,长期使用止疼药可能对胃黏膜造成刺激,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上腹不适、饱胀、嗳气、食欲减退等副作用,严重时可能诱发胃溃疡、胃出血等危险情况。 2、神经系统: 可能会对神经中枢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使患者出现头晕、麻木、嗜睡、失眠、头痛、感觉异常等症状,少数患者还会出现上瘾情况,出现震颤、多动、兴奋、幻觉等症状。 3、心血管系统: 止疼药可能导致患者的血压升高或降低,进而使患者出现心动过缓或过速、心悸等副作用。 4、呼吸系统: 止疼药物可能还会对呼吸系统造成一定的抑制作用,导致患者服用后出现呼吸频率减慢、胸闷、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等不良反应。 5、泌尿系统: 止疼药可能对患者的泌尿系统产生副作用,多数可表现为尿蛋白、排尿困难、尿频等症状。 6、其他: 若对于止疼药的药物成分过敏,就可能会使患者的皮肤出现皮疹,瘙痒、红肿等症状。如果一次性使用剂量较大的 止疼药,可能 出现急性中毒,表现为 体温下降、 呼吸 抑制、瞳孔 缩小、血压下降等,甚至危及生命。 建议在使用止疼药前,询问医生该药物是否适合自己使用。若因错误使用止疼药导致呼吸困难、头晕等情况发生,建议及时前往医院急诊或疼痛科就诊,配合医生进行听诊、血常规等检查后,尽快采取吸氧、洗胃等方式进行治疗,缓解不适症状的同时,将药物成分尽快排出体外。
3710
245
2024-06-17
止痛药的副作用
樊肖冲
主任医师
疼痛科
止痛药的副作用可表现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等方面,建议在医生正确指导下使用止痛药,避免私自服用。 1、消化系统: 长期使用止痛药会对胃黏膜造成一定的刺激,从而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饱胀、嗳气、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属于常见副作用,严重时可能还会诱发胃溃疡、胃出血等情况,但通常不常见。 2、神经系统: 患者长期使用止痛药可能会对神经中枢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出现头晕、嗜睡、失眠、头痛等症状,属于常见副作用,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震颤、多动、兴奋、感觉异常、幻觉等不常见副作用。此外,长期服用止痛药,还可能会让患者对药物产生依赖。 3、心血管系统: 止痛药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血压升高或降低,进而使患者出现心动过缓或过速,以及心悸等心血管系统症状,但通常不常见。 4、呼吸系统: 止痛药可能还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抑制,导致患者出现呼吸频率减慢、胸闷等常见不良反应,严重时也可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等不常见症状。 5、泌尿系统: 止痛药可能会加重肾脏排泄负担,损伤肾脏,患者可出现尿蛋白增多、排尿困难、尿频等症状,但通常不常见。 6、皮肤: 若对于止痛药的药物成分过敏,可能会使患者的皮肤出现皮疹、瘙痒、红肿等症状,属于过敏常见症状,但也会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等不常见症状。 在使用止痛药前应询问医生,若因错误使用止痛药而导致呼吸困难、头晕等情况发生,建议及时前往医院急诊科就诊,配合医生进行血常规等检查后,尽快采取吸氧、洗胃等方式进行治疗,促进药物成分排出体外。
3582
375
2024-06-17
止痛药有哪些
樊肖冲
主任医师
疼痛科
止痛药主要有非甾体抗炎药、中枢性止痛药、麻醉性止痛药、解痉止痛药等种类。这些药物建议在医生的诊断和指导下使用,避免因私自服用出现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 1、非甾体抗炎药: 常见的非甾体抗炎药主要有布洛芬缓释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该类药物多用于缓解牙痛、头痛、颈肩腰腿痛等疼痛情况。 2、中枢性止痛药: 常见的中枢止痛药主要有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卡马西平缓释片(II)等,多用于缓解中等程度的急性疼痛如神经痛,也可用于缓解手术后的局部疼痛。 3、麻醉性止痛药: 常见的麻醉性止痛药主要有盐酸吗啡注射液、盐酸哌替啶片等,该类药物的镇痛作用较强,并且具有一定的成瘾性,一般应用于麻醉手术前。 4、解痉止痛药: 常见的解痉止痛药主要有溴丙胺太林片、颠茄片等,多用于缓解胃肠、泌尿道、胆道等部位的疼痛,使用后可以缓解这些部位的平滑肌痉挛,进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5、 其他止痛药: 另外,还有抗抑郁类止痛药,代表药物有盐酸阿米替林片等,适合精神类疾病患者止痛时应用,以及抗焦虑类止痛药,常见的如地西泮片,主要作用是缓解肌肉紧张情况,可用于治疗头痛伴有焦虑、紧张等症状的患者。 若日常生活中,错误使用了止痛药,可能会出现呕吐、腹泻、乏力等不适症状。若身体某些部位,如腿部出现关节疼痛症状,应前往医院疼痛科等科室就诊,配合医生进行X射线等检查,明确具体原因并遵医嘱规范用药治疗。
3202
122
2024-06-17
布洛芬和双氯芬酸钠哪个止痛效果好
樊肖冲
主任医师
疼痛科
布洛芬和双氯芬酸钠均为非甾体类抗炎药,除适用范围略有不同外,止痛效果、作用机制相似,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时可以遵医嘱选用合适的药物,但不可同时服用这两种药物。 布洛芬有片剂、缓释片、缓释胶囊以及混悬液等剂型,主要成分为布洛芬,应用后能够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起到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偏头痛、牙痛、神经痛、痛经等,还可治疗感冒所致的发热。双氯芬酸钠常见为胶囊剂,同样可以抑制前列腺素的转化、合成,进而止痛、退热等,常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炎及各种原因所致的发热。 两种药物均能起到较好的止痛效果,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但由于两者作用机制、治疗目的等都基本相同,一起服用可能会加大药效,甚至出现毒副作用,因此只选择一种即可。 布洛芬、双氯芬酸钠服用后都可能对胃肠道黏膜产生刺激,出现恶心、腹痛、反酸等不适,故可遵医嘱饭后服用,以减轻刺激。应用后如果止痛效果不佳,也不可以擅自增加药量或联用药物,需到医院疼痛科就诊,遵医嘱更换其他药物,尽可能减轻机体不适。
3814
107
2024-06-14
止痛针的副作用
樊肖冲
主任医师
疼痛科
止痛针的副作用,有可能会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和神经系统症状,并且还有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打止痛针之后的副作用也存在差异。 1、胃肠功能紊乱: 通过注射止痛针能够有效减轻疼痛症状,但注射完之后可能会出现腹部不适症状,比如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反酸等,若长时间大剂量应用止痛针,容易出现消化性溃疡、胃肠道穿孔等损伤。 2、神经系统症状: 部分人在注射止痛针之后,止痛药物可刺激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可能会对神经造成刺激作用,会出现头晕、头痛、耳鸣、失眠,并且还伴有精神兴奋等症状。 3、过敏反应: 如果自身是属于过敏体质,在使用药物之后还有可能会发生过敏情况,可能会导致皮肤上起红疹,出现瘙痒、红肿、烧灼感等现象。 4、肝肾功能损害: 止痛针注射后,一般需要通过肝、肾代谢,患者可能会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的现象,可表现为转氨酶增高,以及肌酐、尿素氮增高。 5、其他副作用: 长期注射止痛针可能会出现成瘾性,也可能会导致患者对该药产生耐药性,即镇痛效果会随着肌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患者出现上述不良反应时,需要到医院疼痛科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视诊、血常规检查,并配合医生应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锻炼,能够转移疼痛的注意力,避免长时间使用止痛针。
3678
348
2024-06-14
止痛药可以持续多久
何亮亮
副主任医师
疼痛科
由于止痛药的剂型不同、给药方式不同以及个人体质不同,止痛药的持续时间会存在一定差距,止痛药往往可分为非甾体抗炎药、注射型麻醉类止痛药、阿片类止痛药、中成类止痛药等,其具体药物也会有一定时间差别。 1、非甾体抗炎药: 临床上止痛药有口服剂,比如布洛芬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此类止痛药为非甾体抗炎药物,能够起到解热镇痛的作用,用药后可以治疗患者各部位疼痛症状,同时也可以改善患者的发烧症状,一般非缓释剂类药物,可以持续4-6个小时,缓释剂类药物会作用时间长一些,有时可持续12小时。 2、注射型麻醉类止痛药: 比如盐酸曲马多氯化钠注射液、盐酸吗啡注射液等,此类药物起效时间短,通常5-15分钟起效,吸收完全。止痛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大约在12个小时以上,用药之后能够起到强效的镇痛作用。 3、阿片类止痛药: 比如芬太尼透皮贴剂、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等,可以通过阿片受体激动作用,使得中枢特异性受体相互作,能够缓解疼痛。对于芬太尼透皮贴剂,可持续止痛72小时左右,而盐酸哌替啶注射液,大多可以持续6-8个小时,而且也与用药剂量有关,如果剂量较小,间隔用药时间会缩短。 4、中成类止痛药: 如复方三七胶囊、元胡止痛胶囊等,此类药物活血止痛,起效较慢,通常作用时间约4-6小时,适宜存在血瘀患者使用。 对于部分患者在使用止痛药治疗疾病时,会出现不良反应,比如恶心、呕吐、头晕、腹泻、身体乏力等症状。如果患者在使用止痛药出现了严重不适,还需及时停药,改用其他药物治疗。
2201
145
2024-06-14
止痛片能维持几个小时
樊肖冲
主任医师
疼痛科
止痛片药物种类、剂型较多,不同的止痛片所维持的时间会有一定差异,多数情况下可维持在4-8小时,部分药物最长可维持12小时。 1、维持4-8小时: 常见药物包括活血止痛片、元胡止痛片等,通过服用止痛片类药物,能够减轻机体疼痛不适症状。需要注意中成药物药效作用时间相对缩短,有可能不足4小时;而西药如布洛芬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通常作用时间会有所延长,尤其是吸收较为耗时,甚至可能维持8小时左右。 2、持续12小时: 对于缓释片类西药,如布洛芬缓释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缓释效果较强,此药效作用时间较长,一般会持续12小时左右。 对于止痛药物的应用,建议需要听从医生指导,不要自己盲目用药,也不要随意地增减药物剂量,以免会产生药物副作用,甚至还有可能会影响到治疗效果。除止痛片剂型外,也有胶囊剂、注射剂、贴敷剂等,维持止痛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需结合自身病情,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止痛药物进行治疗。 在用药治疗期间需要注意合理饮食,尽量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物药效。如果在服用药物之后出现了不良反应,则需要及时停止用药,严重时还需服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减少对机体产生的损害。
3544
273
2024-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