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孟超医生
吴孟超主任医师肝胆外科
三甲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1. 院士
肝胆疾病的各种外科手术治疗,尤其肝癌、肝血管瘤等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
吴孟超 男,主任医师,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肝脏外科学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国际外科学会会员和国际肝胆胰协会会员,兼任中华医学会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德医学协会副理事长、第九届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黄家驷外科学》第七版主编等职。曾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癌症基金会副主席,军队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中日消化道外科学会中方主席等学术职务。 肝脏疾病特别是肝癌,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我国是肝癌高发的国家,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全球每年新增的肝癌病人,约43%发生在我国大陆。由于肝癌难发现、难治疗、发展快、复发多,已成为影响我国人民生存的第二大肿瘤杀手;同时我国有庞大的肝癌高危人群,即1.2亿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因此,肝癌的防治工作一直是我国医学界面临的重大难题。我国的肝脏外科起步较晚,五十年代肝脏手术尚属探索阶段,而肝癌的防治研究处于空白状态。 吴孟超院士是我国肝脏外科的主要创始人。他从1956年起从事肝脏外科事业。为了建立肝脏外科的基础,他进行了肝脏解剖的研究,在建立人体肝脏灌注腐蚀模型并进行详尽观察研究和外科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五叶四段”的解剖学理论;为了解决肝脏手术出血这一重要难题,在动物实验和临床探索的基础上,建立了“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的肝脏止血技术;为了掌握肝脏术后生化代谢的改变以降低手术死亡率,通过临床和肝脏生化研究发现了“正常和肝硬化肝脏术后生化代谢规律”,并据此提出了纠正肝癌术后常见的致命性生化代谢紊乱的新策略;为了进一步扩大肝脏外科手术适应症,提高肝脏外科治疗水平,他率先成功施行了以中肝叶切除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手术。以上述工作为基础,建立了独具特色的我国肝脏外科理论和技术体系,创立了我国肝脏外科的学科体系,并使之逐步发展、成熟、壮大。 吴孟超院士是国际肝癌研究的重要开拓者。他针对肝癌发现时晚期多、巨大且不能切除者居多的特点,提出巨大肝癌先经综合治疗,待肿瘤缩小后再行手术切除,即“二期手术”的概念,为晚期肝癌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针对肝癌手术后复发多,但又缺乏有效治疗的特点,率先提出“肝癌复发再手术”的观点,显著延长了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针对我国肝癌合并肝硬化多,术后极易导致肝功能衰竭的特点,提出肝癌的局部根治性治疗策略,使肝癌外科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有机统一。上述研究使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由60-70年代的16.0%,上升到80年代的30.6%、90年代的48.6%、本世纪以来的53.2%,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肝脏外科事业。为了提高我国肝脏外科的科学研究水平,使肝脏外科事业持续、深入的发展,吴孟超院士组建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脏外科专业研究所,牵头指导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研究工作,研制了细胞融合和双特异性单抗修饰两项肿瘤疫苗,发明了携带抗癌基因的增殖性病毒载体等,研究结果发表于 Science、Nature Med、Hepatology、Oncogene、Cancer Research、Gastroenterology等学术刊物。 吴孟超院士是肝脏外科事业的重要推动者。他从事肝脏外科领域研究五十多年来,获国家、军队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4项,出版《腹部外科手术学图谱》、《肝脏外科学》等专著18部,在国内外知名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所领导的学科规模从一个“三人研究小组”发展到目前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和肝胆外科研究所,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胆疾病诊疗中心和科研基地。通过他和同行们的共同努力,推动了国内外肝脏外科的发展,多数肝癌外科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原创于我国,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和诊治水平居国际领先地位。1994年获全国“侨界十杰”荣誉称号、陈家庚医学科学奖、何梁何利医学基金奖。1996年2月,为表彰他的突出成就,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授予他“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2006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自为他颁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1年5月,吴孟超院士获得小行星命名。2012年2月,吴孟超院士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感动中国组委员会授予他的颁奖辞是:“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关注
昨日浏览
总浏览
纠错

吴孟超医生的问诊服务

预约挂号
暂未开通挂号服务
挂号指引
极速问诊
根据病情智能推荐医生
去问诊
全国医生随机分配
吴孟超的预约挂号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第一执业
吴孟超医生最新的出诊信息请参照医院官网
吴孟超的挂号方式
1.
微信:关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掌上服务号”或“上海健康云”公众号预约;
2.
电话:拨打021-81875114,按提示预约;
3.
现场:人工窗口或医院内自助机。
吴孟超医生未在本平台开通挂号服务 向您推荐所在医院官方挂号方式
挂号方式可能会存在更新不及时 具体以医院官方渠道为准
吴孟超同科室医生

肝胆外科相关科普

医生本人未创作科普,推荐医生同科室相关内容
小腿肌肉酸痛是怎么回事
2024.06.14
小腿肌肉酸痛,可能是非疾病因素所导致,如乳酸堆积、温度变化等,也可能是疾病因素所导致,如外伤、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关节病变、骨囊肿、低钙血症、下肢静脉曲张等。 一、非疾病因素: 1、乳酸堆积: 如果近期进行剧烈运动,会导致局部的代谢产物增多而产生乳酸堆积,从而使小腿肌肉出现酸痛,此时一般可通过减少活动,或者用手按摩、热敷等方式进行缓解。 2、温度变化: 当外界温度突然下降时,会使局部肌肉受到寒冷刺激,肌肉发生痉挛而导致肌肉酸痛,也可能是受到外力压迫导致,如果没有其他症状,一般不需要进行治疗,可通过提高环境温度、解除压迫等方式改善症状。 二、疾病因素: 1、外伤: 如果患者的小腿肌肉或周围筋膜组织受到外伤,可能引起局部组织损伤,从而出现酸痛的症状,此时需保持休息,可以遵医嘱使用云南白药气雾剂、正红花油等具有活血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 2、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般是由于损伤积累、遗传、腰椎间盘退变、腰椎发育异常等原因所导致,当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到支配小腿肌肉的神经时,可能出现小腿肌肉酸痛的症状。通常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缓解疼痛,还可遵医嘱进行手术治疗,如半椎板切除术、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等。 3、下肢关节病变: 如膝关节炎、肌筋膜炎等,由于炎性因子刺激周围组织,可导致关节存在疼痛,周围的肌肉就会持续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去保护关节,容易引起肌肉痉挛,长时间如此可能会导致小腿肌肉酸痛。此时患者通常需要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4、骨囊肿: 多与创伤性血肿、外伤等因素有关,发病时会使血管出现堵塞,从而会使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导致局部缺血,小腿肌肉由于缺少血液供应,可出现局部酸痛。通常患者可在医生操作下进行手术治疗,如激素注射疗法、钻孔引流疗法等。 5、低钙血症: 可能由于偏食、营养不良等导致钙离子摄入不足,当血液中缺少钙离子时,神经的兴奋性增高,肌肉容易兴奋,从而造成肌肉痉挛,导致局部肌肉酸痛。一般可通过遵医嘱服用葡萄糖酸钙片、碳酸钙D3片等药物补充钙质。 6、下肢静脉曲张: 多由于先天性血管壁膜薄弱,或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血液长久蓄积等情况下破坏静脉瓣膜,导致静脉压过高而形成静脉曲张。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等因素可以诱发,可导致局部血流减慢,从而会使局部缺血,导致小腿肌肉出现酸痛,还可能伴随局部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患肢使用医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以改善血液流动,还可进行手术治疗,如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 7、其他原因: 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症、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也容易导致小腿肌肉酸痛,如腰椎滑脱症的患者,可能因腰椎压迫支配小腿肌肉的神经而引起肌肉酸痛,需要通过手术将腰椎复位,以免对神经持续造成压迫而引起神经不可逆损伤。 造成小腿肌肉酸痛的原因有很多,若症状一直持续,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普外科就诊,进行视诊、下肢血管B超、X线等检查,确诊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久坐、久站。
刘宝胤副主任医师
4458
105
总胆汁酸高的症状
2024.06.14
总胆汁酸高的症状包括消化道症状,以及皮肤黄染、皮肤瘙痒等症状。总胆汁酸是在肝脏内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分泌到胆囊的一种有机酸,是胆固醇分解代谢的产物,是唯一能够同时反映肝脏合成代谢、摄取分泌、肝细胞受损等状态的指标,在健康人血清中含量较低。 肝胆发生病变会引起总胆汁酸高,由于食物需要通过肝脏进行代谢,如果肝胆发生病变,代谢功能下降时就会导致消化不良、胃酸增多。当胃肠道受胃酸刺激,就会引起恶心、呕吐症状,消化不良引起胃肠道蠕动异常,甚至痉挛,患者还可能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且食物无法正常消化,堆积在胃肠道内,就会出现腹胀、食欲不振、全身乏力、消瘦、精神差的情况,严重时还可引起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 总胆汁酸高一般是肝胆病变引起,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外胆管结石、胆囊炎、肝癌等,病变导致肝细胞受损,会引起胆汁淤积,从而引起皮肤黄染、瘙痒的情况。若不及时治疗,还可导致牙龈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寒战高热等现象。另外患者的小便还会减少、小便颜色也会加深。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肝胆外科就诊,进行肝功能检查等相关检查确定自身情况,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如口服水飞蓟宾胶囊、护肝片等药物。
陈志强副主任医师
4924
78
胆红素偏高怎么调理
2024.06.14
胆红素偏高时需要根据具体原因进行调理,常见原因包括梗阻因素、肝脏疾病、溶血因素等,常见调理方法包括使用药物、手术治疗等。不建议患者自己盲目使用药物,以免使用不当导致情况加重。 1、梗阻因素: 比如肝内外胆管结石、胰头肿瘤、十二指肠壶腹周围肿瘤等疾病,导致肝内外胆管出现梗阻,会导致总胆汁酸的排出出现障碍,会出现胆红素升高的情况。如果是肝内外胆管结石引起,可以在胆道镜下取出结石,如果是胰头肿瘤或者十二指肠壶腹周围肿瘤等导致,建议通过手术进行切除肿瘤治疗,促进肝内外胆管的通畅,降低胆红素。 2、肝脏疾病: 存在肝脏疾病时,会导致肝脏细胞以及功能受损,分解胆红素能力降低,从而导致胆红素增高。如果是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肝脏疾病,导致的肝细胞受损,建议使用恩替卡韦胶囊、泛昔洛韦片等药物治疗,如果出现肝衰竭的情况,可通过暂时性人工肝治疗,或通过肝移植手术进行治疗。 3、溶血因素: 可能是药物或者输血等导致身体过敏,体内的红细胞破碎超过肝脏分解的能力,可引起胆红素偏高的情况。如果是药物因素导致,建议及时停止药物的使用,如果是输血导致,建议进行抗过敏治疗,如使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等药物。 如果出现胆红素偏高的情况,建议去医院肝胆外科就诊,通过CT、磁共振等相关检查明确原因,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胆红素偏高时,建议调整饮食生活习惯,保证营养充足、均衡,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萝卜、花菜、苹果、山楂等,还可以吃蛋白质高的食物,如牛肉、猪肉、鸡蛋、豆浆等,提高身体免疫力。另外,建议不熬夜、戒烟酒,保持乐观心态,以及适量运动。
李功权主任医师
4932
189
如果您的问题未能解决,您还可以选择:
三甲医生

极速问诊

3万名三甲名医
7*24小时极速响应
1对1

找专家

肝胆外科专家
对症找医专科专治

全国肝胆外科可咨询医生

更多
  • 0~50元
  • 50~100元
  • 100~200元
  • 大于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