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的科普
治疗肺癌药物有哪些
李博
副主任医师
放疗科
治疗肺癌的药物从大的分类上说,可以分为常规化疗药物和靶向治疗药物。常规化疗药物中,铂类、紫杉类、长春碱类、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等都是肺癌的常用药物。临床医生根据肺癌的具体病理类型,选择不同药物的组合组成联合化疗方案。联合化疗方案不仅可以发挥每一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治疗后产生耐药的可能性,同时还可以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对于小细胞肺癌,顺铂、依托泊苷是最常用的化疗方案,有效率30%-50%。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腺癌主要选择培美曲赛、顺铂方案,鳞癌主要选择吉西他滨、顺铂方案,一般有效率30%。靶向药物是相对于传统化疗药物而言,这些药物针对肺癌细胞的特定遗传学异常,从而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目前靶向药物主要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对于伴有EGFR突变的患者可以选用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对于伴有T790M突变者,可以选择奥西替尼,对于伴有ALK突变者,可以选择克唑替尼。此外还有抗血管生成的贝伐单抗、用于免疫治疗的PD1\/PDL1单克隆抗体等。
播放语音
5.72万
58
2019-06-22
和肺癌患者一起吃饭会传染吗
李博
副主任医师
放疗科
和肺癌患者一起吃饭是不会传染肺癌的。肺癌并不是传染性疾病,并不像平常所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肺结核、百日咳等,通过与患者的密切接触,特别是当患者打喷嚏或在咳嗽过程中产生带有病菌的飞沫,造成密切接触者的患病。同时肺癌也不像肝炎,通过接触患者接触过的食物或者盛放食物的器皿而患病,或者由患病的母亲传染给胎儿,或者通过性接触传染给伴侣。但是如果输入了肺癌患者的血液制品,是有可能罹患肺癌的。因为理论上讲肺炎患者的血液系统中有循环的肿瘤细胞,这些细胞有可能通过输血进入另外一个人的体内并形成肿瘤,但这种情况发生极为罕见。
播放语音
13.02万
63
2019-06-22
肺癌后背痛的范围在哪
李博
副主任医师
放疗科
肺癌患者常常伴有背部疼痛,引起背部疼痛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一种是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如果肿瘤转移至胸椎,常常伴有背部正中部位的疼痛。这种疼痛往往定位准确,而且疼痛的范围以转移的椎骨为中心,并伴有局部的压痛。如果肿瘤对椎体侵蚀破坏严重,还可以造成椎体的病理性骨折,严重者可导致截瘫。此外,由于椎骨周围有神经根出入,这个部位的骨转移还可以压迫这些神经引起疼痛,这种疼痛有时定位并不准确,范围往往比较弥散。如果出现肋骨的转移,这时候疼痛部位往往位于胸壁的侧方,并且会随着呼吸、咳嗽等动作引起疼痛的加剧,患者往往不敢深呼吸,或者不敢咳嗽。同时由于肋骨周围有肋间神经,伴有肋骨转移者常常出现类似肋间神经痛的表现,可表现为皮肤的感觉异常,或者烧灼样的疼痛,局部的轻轻触碰就会导致疼痛的明显加重。临床上应该根据不同的疼痛类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通过合理的安排各种治疗手段,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症状并减轻患者的痛苦。
播放语音
2.27万
89
2019-06-22
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多久
李博
副主任医师
放疗科
骨髓抑制是化疗后常见的副作用,表现为血常规中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任意一项或几项的下降。对于常规化疗而言,骨髓抑制会出现在,首次用药后的7-10天左右的时间,并在10-14天左右降至骨髓抑制的最低点,随后会逐步恢复。对于接受多疗程化疗的患者,很多患者会随着化疗周期数的增多,出现骨髓抑制程度加深,恢复延迟的现象此外。如果在骨髓抑制期并发了感染等情况,也会造成骨髓抑制恢复延迟。为了尽快促进骨髓恢复,保证化疗周期的按时进行,并减少因骨髓抑制所导致的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对于化疗期间出现的骨髓抑制,应给予积极处理。骨髓抑制较轻的患者,可以考虑口服促造血药物。如果骨髓抑制明显,则应该给予皮下注射促造血药物应用,甚至配合血制品的输注。对于接受骨髓移植,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骨髓抑制的时间更长。
播放语音
5.99万
94
2018-08-09
乳腺癌化疗痛苦吗
李博
副主任医师
放疗科
化疗是乳腺癌治疗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目前研究已经证明,对于伴有高危因素的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可以降低疾病的复发风险。而对于晚期患者,化疗也能够达到延缓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的目的。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是乳腺癌化疗最常用的药物。蒽环类药物主要包括阿霉素和表阿霉素,主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此外,脱发也比较常见。目前临床上在化疗之前,都会常规给予镇吐药物,因此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都较以前有很大的改善。对于骨髓抑制,在治疗期间需要监测血常规变化,根据结果给予促造血药物,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顺利完成治疗。脱发的副作用也是可逆的,在结束治疗后一段时间,就会长出新的头发,部分患者化疗后的发质要明显好于化疗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蒽环类药物具有心脏毒性,特别是累积用量达到一定水平的患者,以及本身伴有心脏问题的患者,出现的几率会增加,因此用药前以及用药期间,都要监测心功能。紫杉类药物主要包括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主要副作用是过敏反应,以及外周神经毒性。由于已经认识到了这类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因此在治疗前,都会预防性的给予抗过敏药物,目前发生过敏的几率已经大大下降。但是外周神经毒性还是会在一部分患者中出现,表现为手指、脚趾的麻木。但这些副作用大部分也是可逆的,在停止用药后6个月,大部分患者都会恢复。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很多药物也可以用于乳腺癌的化疗,在有经验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化疗,都是安全可行的。
播放语音
10.78万
82
2018-08-09
肺癌化疗后能活多久
李博
副主任医师
放疗科
肺癌主要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对于小细胞肺癌而言,全身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如果患者在诊断小细胞肺癌时,临床分期为局限期,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在20%左右,而对于诊断时,分期为广泛期的患者,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小于5%。非小细胞肺癌包含了多种病理类型,主要有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而言,临床分期为Ⅰ期-ⅢA期的患者,首选手术治疗。而对于诊断时为ⅢB期和Ⅳ期的患者,则以全身化疗为主。目前还有一些靶向药物也属于全身治疗的范畴,但是是有别于常规的化疗的。ⅢB期和Ⅳ期的患者属于临床上所说的晚期患者,这部分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到5%。近些年来得益于一些新的药物进入临床,一些特定人群的预后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例如在靶向药物问世之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有10个月左右。目前应用靶向药物治疗之后,伴有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已经突破3年。因此,要判断一个肺癌患者治疗后的存活时间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播放语音
10.16万
86
2018-08-07
肺部瘤能活多久
李博
副主任医师
放疗科
临床上用于评估肿瘤患者治疗效果或者预后的指标,叫5年生存率,也就是一组病情相似的肿瘤患者,在治疗后继续追踪他们的后续情况,当到达5年的时候计算还有多少的患者仍然存活。不同疾病的5年生存率是不尽相同的,即使是对于原发肺部的肿瘤,也就是常说的肺癌,不同的病理类型和分期,5年的生存率也是有差别的。肺癌一般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种。对于小细胞肺癌而言,诊断时为局限期的患者,5年生存率在20%左右,广泛期患者5年的生存率不到5%。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而言,Ⅰ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70%左右,Ⅱ期大概是30%-50%。ⅢA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是15%-20%,而ⅢB期和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小于5%。近些年来得益于一些新的药物进入临床一些特定人群的预后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例如在靶向药物问世之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有10个月左右。目前应用靶向治疗药物之后,伴有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已经突破了3年。
播放语音
10.93万
94
2018-08-07
化疗后骨髓抑制是什么意思
李博
副主任医师
放疗科
骨髓是人体重要的造血器官,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在内的多种血细胞,其发育成熟都是在骨髓内完成的。而这些细胞对化疗药物是非常敏感的,经常在化疗之后出现细胞成分的损伤,从而表现为外周血象当中,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成分或多种成分的减少。 对于这种临床情况,我们称之为骨髓抑制。如果在这个时期进行骨髓穿刺,可以看到骨髓增生的减低,同时外周血象也可以看到各种血细胞成分的减少。此时患者由于不同血细胞成分的减少,会伴有相应的症状。 比如白细胞减少,会导致患者感染的风险增高,贫血会导致患者对活动的耐力下降,而血小板的减少使患者出血的倾向增加,因此在这一时期医生需要密切监测外周血象的变化,根据不同的指标给予相应的处理,使患者能够平稳度过骨髓抑制期,为下一周期的治疗做好准备。
播放语音
11.49万
66
2018-04-13
放疗30次与25次区别
李博
副主任医师
放疗科
放疗的次数首先是跟放疗的方案有关,不同肿瘤之间的放疗方案是存在区别的,因此放疗次数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对于乳腺癌的术后辅助放疗而言,一般的照射剂量是50GY,如果按每次分割是2GY计算,它的照射次数就应该是25次。而对于胶质瘤而言,一般的照射剂量是55-60GY。如果按单次分割剂量是1.8GY或者是2GY来进行计算,它的照射次数就是30次。除此之外,对于同一种肿瘤而言,照射的剂量也是有一个范围的区间的,因此在范围区间内进行计量的调整,可能也会造成一个次数上的区别。对有些肿瘤而言,在完成了既定的方案内治疗之后,如果患者的耐受性良好,同时对于受照射的组织计量还有调整的空间的情况下,有可能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再增加几次照射。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更大限度地提高局部的肿瘤的控制效果。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也会有照射次数上的区别。
播放语音
13.22万
59
2018-04-13
化疗间隔多久做一次
李博
副主任医师
放疗科
化疗的间隔与化疗方案相关,不同的化疗方案,化疗间隔是不同的。实体瘤绝大部分化疗方案的化疗间隔是21天,而血液病的方案绝大多数是28天1周期,还有的化疗方案间隔时间更长,可能是6周或者8周。化疗间隔的计算主要是这样进行的,如果本次化疗的第1天用药是本周一,对于21天1个间隔的化疗方案,下次的用药时间就是第4周的星期一。虽然化疗方案的间隔是21天,但并不是这21天当中每天都有化疗药物应用,绝大部分方案的化疗应用的天数只是其中的开头几天。也有一些化疗方案,药物是持续应用的,比方说一些小分子的靶向药物,一个疗程也是21天,但是这21天当中,每天都是用药的。因此具体的化疗疗程还要根据疾病以及制定的方案来最后确定。
播放语音
18.45万
52
2018-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