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科室相关科普
感冒引起鼻炎是什么原因,怎么办
王琳
主任医师
耳鼻喉科
感冒引起鼻炎,常见由于环境异常、免疫力降低、病毒感染、过敏反应、鼻窦炎导致,建议积极就医完善检查,明确情况后遵医嘱采取治疗。 1、环境因素: 如果感冒后室内并没有及时通风,长时间处于干燥、寒冷或有大量粉尘的环境中会对鼻腔造成刺激,增加患鼻炎的风险。建议改善居住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湿度适宜,外出时佩戴口罩,可有效预防。 2、免疫力降低: 感冒后集体免疫力降低,此时个体易受到病原体感染导致上呼吸道感染诱发鼻炎。此时应适当运动锻炼、接种疫苗如流行性感冒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可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感冒和鼻炎。 3、病毒感染: 感冒一般是由于流感病毒、腺病毒等侵入呼吸道引起,会导致局部炎症和组织损伤,造成鼻腔黏膜充血水肿,进而出现流涕、打喷嚏等鼻炎症状。针对此类鼻炎,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颗粒、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等可有效治疗。 4、过敏反应: 感冒期间身体免疫力下降,易对空气中的过敏原如花粉、灰尘等产生过敏反应,导致过敏性鼻炎的发生。此时,可以遵医嘱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如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口服溶液等缓解症状。 5、鼻窦炎: 当处于感冒期间时,鼻腔分泌物会增多,若未及时排出可能导致鼻窦堵塞引发鼻炎。应注意保持鼻腔清洁卫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鼻渊通窍颗粒等药物缓解症状。 感冒引起的鼻炎多为急性鼻炎,还可以遵医嘱使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布地奈德鼻喷剂等药物控制鼻腔黏膜炎症,减轻水肿,并且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充足休息,促进病情恢复。
896
2024-06-14
感觉鼻子里有鼻涕又擤不出来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王琳
主任医师
耳鼻喉科
感觉鼻子里有鼻涕又擤不出来,可能属于正常现象,但是也可能由于鼻窦炎、 过敏性鼻炎、干燥性鼻炎、鼻息肉导致,建议积极就医完善检查,遵医嘱进行治疗。 1、正常现象: 如果明确存在感冒,由于致病因子刺激可能会导致鼻黏膜异常增厚,此时会导致上述症状,建议积极遵医嘱使用抗病毒口服液、复方氨酚烷胺片等药物治疗。 2、鼻窦炎: 会导致鼻腔黏膜发炎,产生大量鼻涕,可能较为黏稠难以擤出。此时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专门鼻腔清洗剂清洗鼻腔稀释鼻涕。 3、过敏性鼻炎: 由于过敏原引起的鼻腔黏膜炎症,常见症状包括鼻塞、流涕等,建议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遵医嘱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片、布地奈德鼻喷剂等缓解症状。 4、干燥性鼻炎: 由于鼻腔黏膜干燥、分泌物减少引起,此时虽然鼻涕不多但由于鼻腔干燥,鼻涕容易变得黏稠,难以擤出。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红霉素软膏保持鼻腔湿润,缓解症状。 5、鼻息肉: 由于炎症反复刺激会导致局部赘生物形成,由于赘生物堵塞也会造成上述异常,应采取手术切除息肉治疗。 如果出现上述异常情况,建议就医检查,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1093
2024-06-14
反流性慢性咽炎怎么治
王琳
主任医师
耳鼻喉科
反流性慢性咽炎是由于胃酸反流至咽喉部位,长期刺激咽喉黏膜而引发的慢性炎症,建议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注意饮食、使用药物以及采取物理治疗、手术治疗进行处理,促进恢复,建议积极就医完善检查,明确后遵医嘱处理。 1、调整生活方式: 戒烟、戒酒,注意口腔卫生,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保持口腔清洁。 2、改善饮食: 避免摄入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减少对咽喉黏膜的刺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就餐,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胃部的负担。 3、使用药物: 可以遵医嘱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等,减少胃酸的产生。同时使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如铝碳酸镁咀嚼片、硫糖铝混悬凝胶等减轻胃酸对咽喉黏膜的损害。 4、物理治疗: 通过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吸入糖皮质激素及去痰、稀释痰液的药物,促进咽喉部分泌物的排出,减轻咽喉部黏膜的充血水肿状态,常见包括吸入用盐酸氨溴索溶液、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等。 5、手术治疗: 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进行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等手术治疗,从根本上解决胃酸反流的问题。 反流性慢性咽炎的治疗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促进疾病的康复。
955
2024-06-14
耳后隔几秒刺痛一下怎么缓解
王琳
主任医师
耳鼻喉科
耳后隔几秒刺痛一下的缓解方法应该根据不同原因判断,常见包括心理因素、异物刺激、外伤、毛囊炎、淋巴结肿大,建议积极就医完善检查,遵医嘱处理。 1、心理因素: 如果由于自身心理异常,如过于紧张、焦虑,此时会出现局部异物感,应及时调整心态,通过与他人倾诉转移注意力。 2、异物刺激: 如果由于耳后部位存在蚂蚁或者飞蚊等蚊虫,由于局部刺激会导致上述异常,此时应使用风油精、清凉油等物品外涂驱蚊虫。 3、外伤: 耳后皮肤受到碰撞或摩擦时,可能引起皮下小血管破裂出血,并刺激周围神经产生刺痛感。可以尝试使用热敷或冷敷缓解疼痛,热敷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冷敷能够减轻炎症和肿胀。 4、毛囊炎: 如果由于局部清洁卫生不佳,致使局部出现毛囊炎,也会导致相关不适,建议注意保证局部清洁卫生,避免频繁用手搔抓,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等药物局部擦涂缓解不适。 5、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当身体某处发生感染或炎症时,淋巴结可能会肿大并产生疼痛。此时,耳后淋巴结也可能受到影响,导致刺痛感。此时应避免按压局部,还应使用阿莫西里胶囊、头孢地尼片等药物治疗。 日常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清淡饮食,如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获取专业诊断和治疗建议。
759
2024-06-14
耳朵周围感觉胀胀的是什么原因,怎么办
王琳
主任医师
耳鼻喉科
耳朵周围感觉胀胀的,可能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常见包括精神压力过大、耵聍栓塞、外耳道炎、中耳炎、带状疱疹导致,建议积极就医完善检查,明确情况后遵医嘱处理。 1、精神压力过大: 长时间处于精神紧张、压力大的状态或经常用手抠耳朵,可能导致耳朵周围血液循环不畅或耳部皮肤受损,进而产生胀感。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并避免频繁抠耳朵。 2、耵聍栓塞: 如果由于长期未及时清理耳道内分泌物,此时可能会出现耵聍栓塞诱发上述症状,建议及时至专业医院清理。 3、外耳道炎: 由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常表现为外耳道皮肤水肿、发红、疼痛,可遵医嘱使用盐酸环丙沙星滴耳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药物治疗。 4、中耳炎: 指中耳部位的炎症,常见症状包括耳痛、耳鸣、听力下降以及耳部胀感。建议遵医嘱口服头孢丙烯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药物。 5、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耳周出现带状疱疹,引起耳朵周围疼痛、肿胀。需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及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如阿昔洛韦片、盐酸伐昔洛韦片等。 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日常应保证局部清洁卫生,避免频繁挖耳。
1120
2024-06-14
耳石眩晕症是什么症状
王琳
主任医师
耳鼻喉科
耳石眩晕症一般是指耳石症,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常见症状包括突发性眩晕、眼震、恶心呕吐、听力变化、平衡失调,建议积极至专业医院就诊处理,以免延误治疗。 1、突发性眩晕: 是耳石症最典型的症状,患者在头部位置变动时,如坐卧体位变化、卧位翻身或从睡眠中惊醒时突然出现强烈的旋转性眩晕,但是眩晕的持续时间通常较短,注意防护避免摔倒。 2、眼震: 眩晕发作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眼球震颤,由于内耳中的耳石刺激半规管内的神经细胞引起,通常会随着眩晕的消失而消失。 3、恶心呕吐: 由于强烈的眩晕感,患者可能会伴随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可能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不适感。 4、听力变化: 部分患者在眩晕发作前或发作期间可能会出现听力减退的现象,在间歇期内听力可能会恢复,但再次发作时听力可能会再次下降。 5、平衡失调: 由于眩晕和眼球震颤的影响,患者可能会感到平衡失调和不稳定,可能会导致行走困难,尤其是在头部移动时,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 但是上述症状可能会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可能只会经历其中的部分症状。如果怀疑可能患有耳石症,建议尽快就医,通过专业的检查和诊断确诊,由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
1066
2024-06-14
小孩集体流鼻血怎么回事,怎么办
王琳
主任医师
耳鼻喉科
小孩集体流鼻血的原因较多,如空气干燥、抠鼻孔,还可能是外伤、过敏性鼻炎、鼻腔异物等因素引起。应及时到专业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确处理。 1、空气干燥: 在秋冬季节,由于空气湿度较低,容易使鼻腔黏膜处于干燥状态,进而引发鼻出血,可能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鼻孔出血,出血量一般较少,容易止住。可以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空气湿度,并且鼓励小孩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 2、抠鼻孔: 小孩可能因为好奇或不舒服频繁抠鼻孔,引起鼻黏膜受损出血,出血点较为固定,出血量不多,但可能反复发生。应教育小孩改掉抠鼻孔的不良习惯,出血时轻轻捏住小孩鼻翼两侧进行压迫止血。 3、外伤: 小孩在玩耍或运动时,鼻部可能受到撞击或磕碰引起鼻黏膜或血管破裂出血,出血量可能较多,伴随鼻部疼痛、肿胀等症状。应立即让小孩坐下或躺下,用纸巾或纱布轻轻塞住鼻孔止血。 4、过敏性鼻炎: 小孩接触到过敏原后可能引起过敏性鼻炎,导致鼻黏膜充血、水肿、出血,还可能伴随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应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并且配合医生使用抗过敏药物缓解症状,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等。 5、鼻腔异物: 小孩可能将小石子、玩具零件等异物塞入鼻腔,刺激鼻黏膜导致出血,出血量可能因异物大小和位置而异,还会伴随鼻部不适、疼痛等症状。应切勿自行取出异物,以免加重损伤,并且立即就医由医生使用专业工具取出异物并进行止血处理。 除上述常见因素外,还可能是凝血功能异常等因素引起,小孩集体流鼻血时家长和老师应保持冷静,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应关注小孩日常行为和环境因素,积极预防流鼻血。
880
2024-06-14
耳朵突然肿起来很厚还很痛怎么回事,怎么办
王琳
主任医师
耳鼻喉科
耳朵突然肿起来很厚还很痛,可能是昆虫叮咬、创伤所致,也可能是外耳道炎、中耳炎、过敏等原因所引起,具体可以到医院就诊,给予针对性治疗。 1、昆虫叮咬: 蚊子、蜜蜂等昆虫叮咬耳朵后,可能导致局部炎症反应,进而引起肿胀和疼痛。对于昆虫叮咬引起的肿胀和疼痛,可尝试用冰袋冷敷,以减轻炎症反应,但需注意避免冻伤。 2、创伤: 耳朵受到外力撞击或挤压,可能导致局部组织损伤,进而引发肿胀和疼痛,在急性期可以进行冰敷来缓解肿胀和疼痛。 3、外耳道炎: 耳朵的外部受到炎性感染,可以导致肿胀和疼痛的症状,对此,应保持耳朵外部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物质。如有分泌物,可用棉签轻轻擦拭。 4、中耳炎: 耳朵的内部感染是导致肿胀和疼痛的常见原因,对此,需要遵照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等。 5、过敏: 某些人对某些物质,如化妆品、洗发水、耳环等过敏,接触后可能引发耳朵肿胀和疼痛。如怀疑为过敏所致,应尽快脱离过敏原,并遵医嘱口服抗过敏药物,例如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 此外,全身性疾病,如风湿性疾病、肿瘤等,也可能导致耳朵肿胀和疼痛。患者需要观察耳朵肿胀的程度、颜色、温度等,同时注意是否有分泌物或出血。如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
849
2024-06-14
小孩流鼻血白细胞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王琳
主任医师
耳鼻喉科
小孩流鼻血白细胞高的原因较多,首先需要考虑是鼻腔干燥、鼻部外伤引起,还可能是鼻腔异物、普通感冒、鼻炎等因素引起。建议家长及时带小孩到医院就诊,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正确治疗。 1、鼻腔干燥: 可能是小孩所处的环境过于干燥,容易引起鼻腔干燥,同时接触到过敏物质引起轻度炎症反应导致白细胞轻度升高,会出现流鼻血症状,还可能伴有鼻塞、鼻痒、打喷嚏等症状。应注意保持室内湿度适宜,避免过度使用空调,并且打开加湿器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2、鼻部外伤: 如跌倒、碰撞等,可能会引起鼻黏膜破裂出血,同时外伤引起的炎症反应也可能引起白细胞升高,还会伴随鼻部疼痛、肿胀等症状。轻度外伤可使用碘伏溶液进行消毒处理,并且进行鼻翼压迫或冰敷止血。 3、鼻腔异物: 小孩可能将异物,如小玩具、食物等塞入鼻腔,也会破坏鼻黏膜引起受损出血,异物会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引起白细胞升高,还会伴随鼻塞、呼吸困难等症状。一旦发现鼻腔异物,应立即就医取出。如异物取出后仍有出血或感染症状,需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或抗生素,如头孢克洛颗粒、头孢克肟颗粒等。 4、普通感冒: 因上呼吸道部位黏膜受到致病菌感染,可能会引起鼻黏膜充血、水肿,易于破裂出血,同时感染也会引起白细胞升高,还会伴随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或蓝芩口服液等,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 5、鼻炎: 也可能是鼻腔黏膜受到致病菌侵袭或接触过敏物质引起炎症,也会导致黏膜充血、水肿,容易破裂出血,检查时可以发现白细胞升高,小孩会出现鼻塞、流鼻涕等症状。应积极明确具体过敏原,并且避免再次接触,必要时配合医生使用鼻用激素药物治疗,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等。 除上述常见因素外,还可能是白血病以及鼻咽癌等因素引起,家长应保持冷静并及时就医检查,如鼻内镜或血常规等,医生会根据患儿具体症状和检查结果制定合适治疗方案。
964
2024-06-14
孩子一喝牛奶就爱流鼻血怎么回事,怎么办
王琳
主任医师
耳鼻喉科
孩子一喝牛奶就爱流鼻血的原因较多,如牛奶温度不当、鼻腔干燥,还可能是营养过剩、鼻炎、过敏反应等引起。应及时到专业医院就诊,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正确治疗。 1、牛奶温度不当: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刺激鼻腔黏膜,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出血,出血量较少。应确保牛奶温度适中,避免过冷或过热,同时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缓解不适。 2、鼻腔干燥: 冬季或空调房间内空气干燥,容易导致鼻腔黏膜干燥,喝牛奶时因用力吸气而引发流鼻血,还会伴随鼻腔干燥、疼痛等不适感。应保持室内空气湿度,可使用加湿器。 3、营养过剩: 长期大量饮用牛奶可能导致孩子体内营养过剩,尤其是维生素A过量,可能引起鼻腔黏膜干燥、出血,还会伴随皮肤干燥、脱屑等。应注意积极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牛奶摄入量,增加其他营养素的摄入,必要时进行营养干预。 4、鼻炎: 也可能是孩子本身患鼻炎疾病,炎症会刺激鼻腔黏膜引起出血,可能在喝牛奶时出现,还会伴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鼻用激素药物治疗,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等。 5、过敏反应: 孩子可能对牛奶中的部分蛋白质产生过敏反应,容易引起鼻腔黏膜充血、水肿导致流鼻血,还可能伴随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给孩子喝牛奶,并带孩子就医进行过敏原检测,确诊后应避免接触过敏原。 除上述常见因素外,还可能是鼻窦炎、血液系统疾病等因素引起,家长在发现这一现象时应保持冷静,根据孩子具体情况进行初步判断,并及时就医。
814
2024-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