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内科科室相关科普
乙肝病毒定量<1.00e+02,意味着什么?
颜炳柱
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乙肝病毒定量是一个临床上很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反映了患者体内病毒的活跃程度和传染性。当检验报告单上看到“&lt;1.00e+02”这样的数值时,它其实在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 那么,这个数值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接下来,一起揭开乙肝病毒定量的神秘面纱,探讨乙肝患者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肝脏健康。 📍指标意义: 1️⃣病毒复制相对不活跃:当乙肝病毒定量较低时,比如&lt;1.00e+02,通常表示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活动相对不活跃,这意味着病毒的传染性也相对较低。 2️⃣病情可能相对稳定:乙肝病毒定量是评估乙肝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当数值较低时,可能意味着患者的病情相对稳定,没有明显的病毒复制和肝损伤。 🚨当然,这也只是一个大致的解读,具体情况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肝功能检查等其他指标来综合判断。 对于乙肝患者来说,除了用药治疗之外,平时也要注意保护好肝脏的健康,提几点建议: 1️⃣少熬夜,多睡觉:晚上是肝脏排毒和修复的好时机,建议大家尽量别熬夜,最好是11点前睡觉,让肝脏好好休息。 2️⃣别贪杯,少喝酒:酒喝多了伤肝,患者最好戒酒,如果非得喝,那就尽量少喝点。 3️⃣吃得健康,少吃油腻: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炸、高脂肪的食物,这样肝脏的负担会想迪欧轻一些。 4️⃣保持好心情,别老生气:生气伤肝,遇到事情要冷静,别动不动就发火。 其实无论乙肝病毒定量是多少,乙肝患者都应该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管理。 💕同时,也要注意预防乙肝的传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而关于如何预防乙肝传播,我也整理在图片里了,大家可以去看看,如果还有任何疑问的话,都可以在下面留言咨询~
522
2024-06-20
抗结核抗体结果解析:阴性好还是阳性好?
邬喆斌
副主任医师
感染性疾病科
🔍 在健康检查时,有时会碰到一些令人困惑的名词和指标,比如“抗结核抗体”,它的检查结果往往就标注阳性或阴性,那到底哪一种才是“好结果”呢? 其实,抗结核抗体只能告诉我们是否感染过结核菌,但无法准确判断目前是否存在感染、感染的严重程度,因此无法界定阳性和阴性的好与坏。 📌从是否患病的角度来看,阴性通常意味着体内没有结核感染,这当然是好结果,但并不代表完全安全。因为仅凭此项结果无法明确判断患者的病情,有时体内即使有结核感染,抗体也可能是阴性的。 而阳性结果则意味着体内存在结核感染,或者曾经感染过结核菌。但阳性结果并不一定都是坏事,比如,如果你曾经接种过结核疫苗,或者以前得过结核病但已经治愈,抗体也会是阳性的,这说明你的身体已经有了抵抗结核感染的能力。没看懂的朋友可以查看图片,更一目了然 🌱因此,单纯看抗结核抗体结果是阳性/阴性,不能断定好坏,我们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来综合判断,并采取相关措施。 ✅ 观察自身症状:如抗结核抗体结果阳性,且出现疲乏、无力、疼痛、咳嗽、咳痰等症状,则可能正处于结核菌感染的状态。 ✅ 完善其他检查:比如,你可以做结核菌素试验、γ干扰素释放试验、胸部CT检查等,这些都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病情,详细原因、检查目的可见图片。 ✅ 服用抗结核药物:如果抗结核抗体结果阳性,经其他检查诊断存在结合结核菌感染,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按时服用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抗结核药。 总之,在理解抗结核抗体这一检查结果时,我们不应简单地将阳性和阴性视为“好”与“坏”的标签。期待大家在理解这一知识点后,都能有所收获和启示,也欢迎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和经验~🌷
428
2024-06-20
狂犬疫苗时效
赵旭
副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狂犬病疫苗时效为6个月,如果接种狂犬病疫苗之后,超过半年的时间再次被咬伤或抓伤,需要重新进行疫苗的注射。 狂犬病疫苗主要用于预防狂犬病,当被携带狂犬病毒的猫、狗等动物咬伤或抓伤之后,狂犬病毒可能会通过伤口进入人体内,可在人体内潜伏一段时间。如果不注射狂犬病疫苗,一旦狂犬病毒发作诱发狂犬病,没有特效药物能够治愈,死亡率大概在100%。因此为了避免诱发狂犬病,被小动物咬伤或抓伤之后出现皮损,通常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其维持效果为6个月。 由于狂犬病疫苗抗体的效果会逐渐下降,如果接种狂犬病疫苗已经超过6个月,不小心又被小动物抓伤或咬伤,不能确定是否已经被感染,也需要重新接种狂犬病疫苗。接种疫苗的时候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不能随意更改时间,只有体内抗体浓度达到一定的程度后,才能起到预防的作用。 若被小动物抓伤或咬伤后患者皮肤出现破损,可及时到医院的急诊科就诊,完善视诊、触诊等检查,医生会用碘伏对伤口部位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伤口内有致病菌,影响伤口愈合,同时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接种狂犬病疫苗以及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3172
245
2024-06-20
谷氨酰转肽酶600别灰心,积极治疗可恢复!
邬喆斌
副主任医师
感染性疾病科
🔍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常常熬夜、饮酒,这些不良习惯都可能让肝脏承受压力。而当肝脏受损或发生炎症时,谷氨酰转肽酶(GGT)的数值也会随之升高。所以,谷氨酰转肽酶数值的高低,常常是我们判断肝脏健康状况的一个指标。 谷氨酰转肽酶的正常参考值为男性11-50U/L,女性7-32U/L,当谷氨酰转肽酶的数值升高,甚至高达600U/L时,这提示肝脏可能出现了某种问题,可能是炎症、脂肪肝,但别慌!这种情况下是可以恢复的! 🌺但要恢复正常的GGT数值,得找到导致它升高的原因,这时候就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指标来进行分析了,别害怕,不复杂,大家可以参考图中的检查项目,遵医嘱进行。 找出原因之后,就是针对原因进行治疗和调整,比如,如果是脂肪肝引起的,就要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减轻体重;如果是肝炎,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等专业治疗(详见图)。 🔔 当然,除了专业治疗,平时的生活中也应该做出一些努力,来帮助降低GGT数值呢? ✅ 戒酒是降低GGT数值的关键:酒精是肝脏的主要“敌人”之一,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肝脏脂肪堆积,进而引发脂肪肝和其他肝脏疾病。因此,对于长期饮酒的关注,建议首要目标是戒酒。 ✅ 控制体重和脂肪摄入:肥胖和脂肪肝是GGT数值升高的常见原因。如果你属于超重、肥胖人群,需要尽快减轻体重和降低体脂含量。要减少油炸、高糖食品的摄入,同时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慢跑等,有助于燃烧脂肪,改善肝脏功能。 ✅ 谨慎用药:一些药物,如四环素、氯霉素、吲哚美辛等,容易对肝脏产生负面影响,影响GGT数值的恢复。因此,在用药时,务必咨询我们医生或药师,了解药物对肝脏的潜在风险。 大家是否曾有过谷氨酰转肽酶的经历呢?又是如何发现并处理的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
925
2024-06-20
尼美舒利颗粒能退烧吗
赵旭
副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尼美舒利颗粒通常能退烧,但是生活中患者在应用药物时,应在医生指导下结合个人病情与体质选择合适剂量进行服用,用药期间也应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 尼美舒利颗粒属于非甾体抗炎药,主要成分为尼美舒利。该药物可以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白细胞的介质释放和多形核白细胞的氧化反应,降低此类物质对体温中枢的刺激,从而达到较好的消炎、解热镇痛作用,属于临床常用的退烧药。但其并不能去除病因,临床还需配合其他药物使用,如感染引起的配合使用头孢克洛颗粒、甲硝唑片等杀菌药物。 临床上尼美舒利颗粒可被应用于慢性关节炎症,如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等,还有手术和急性创伤后的疼痛和炎症、耳鼻咽部炎症引起的疼痛、痛经,以及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等症状的治疗,且尼美舒利颗粒药物发挥作用较快、生物利用度较高。 一般体温在38.5℃以下时,可选择干净毛巾包裹冰袋,冷敷额头或腋下部位,以促进局部毛细血管的收缩,达到辅助降温的作用,暂不使用药物。但如果体温在38.5℃以上,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尼美舒颗粒进行退热治疗,但已知对尼美舒利或本品中任何成分过敏者、严重凝血障碍者、严重心衰患者、严重肾功能损害患者、肝功能损害患者需禁用本药。 建议出现发热、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上呼吸道感染现象的患者,可去往医院的感染内科就诊,完善血常规、X线等检查,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3944
112
2024-06-20
肝五项几个阳性最好
蒋卫民
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肝五项一般指乙肝五项检查,其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单项阳性最好,提示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存在免疫力,身体正在康复。 乙肝五项检查是临床上最简单、最实用的评估机体是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化验检查,检查项目包括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如果乙肝五项检查中只有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其他四项均为阴性,则属于最好的情况,提示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产生免疫力,可能是机体接种过乙肝疫苗,也可能是曾经隐性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但机体免疫系统已经将乙肝病毒完全清除,也可能处于乙型肝炎恢复期。 如果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三项阳性,说明是乙肝小三阳患者,提示有急性或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乙肝病毒复制弱或不复制,但仍可能有传染性。若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核心抗体三项阳性,说明是乙肝大三阳患者,提示有急性或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如果进行乙肝五项检查发现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则建议及时到肝病科进一步检查肝功能,以明确是否存在肝功能受损的情况以及受损的程度,并遵医嘱积极治疗,比如使用替比夫定片、恩替卡韦片、拉米夫定替诺福韦片等药物。
4702
425
2024-06-2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严重吗
高世成
主任医师
感染科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否严重,需要根据病情的治疗情况和改善情况来判断。如果没有严重的并发症,一般经过积极的治疗,疾病就可痊愈,此时并不严重。如果发病后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出现严重并发症,此时就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比较严重。 1、不严重的情况: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是EB病毒感染导致的,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或唾液传播,会导致患者出现持续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等情况。早期出现症状后,还没有发生并发症,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通常可以达到有效改善疾病的效果,是可以治愈的,这种情况下一般不严重。 2、严重的情况: 如果患者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情况后,自身免疫力比较低下,也没有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就有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肝功能受损,疾病逐渐发展,就可能会出现脾破裂、溶血性贫血、气道梗阻、肝炎、脑膜炎以及心肌炎等多种并发症,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甚至还可能会危及生命安全,这种情况是比较严重的。 为了促进身体恢复,一般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后,应及时到医院感染内科就诊,进行血常规、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和EB病毒抗体等检查,之后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治疗期间要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劳累,进食清淡、易消化且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小米粥等,有助于疾病恢复。
4132
294
2024-06-20
狂犬疫苗接种期间可以吃醋吗
高世成
主任医师
感染科
一般情况下,狂犬疫苗接种期间可以吃醋,但对醋过敏的人群,或者接种疫苗后出现过敏反应的人群,通常不可以吃醋,以免加重不适症状。 醋本身属于一种调味品,如果打完狂犬疫苗后,身体没有出现过敏反应,如起红疹、浑身瘙痒等,本身对醋不过敏,一般可以正常吃醋,并不会导致接种者身体出现不良症状,不会影响抗体的产生,也不会影响疫苗的接种效果。 如果打完狂犬疫苗后,人们出现不良反应,如接种部位皮肤瘙痒、起皮疹、有硬结,以及发烧、腹痛等症状,或者本身就对醋存在过敏的情况,则不可以吃醋,以免加重不良反应,或者是引起过敏。 接种狂犬疫苗后,人们要注意调整饮食,尽量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小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浓茶、咖啡等,还要做好接种部位的清洁工作。如果接种后不注意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导致针眼处感染,出现红肿、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前往医院的普通内科或感染科就诊,完善视诊、血常规检查等明确诊断。
3770
408
2024-06-20
狂犬疫苗打多了有什么危害
高世成
主任医师
感染科
狂犬疫苗打多了不会有太大危害,但一般无需频繁打狂犬疫苗,建议接种前先咨询医生。部分患者受体质影响,可能出现过敏反应、注射部位感染、皮下硬结等异常现象,进而危害身体健康。 狂犬疫苗的主要作用是刺激身体免疫系统,产生抗狂犬病病毒的抗体,一般不会对身体其他器官产生作用,副作用较少,打多了也不会产生较大危害,无需过于担心。如果在1年内全程接种狂犬疫苗,再被可疑动物咬伤,可以在第1、4天各打一次疫苗。3年内进行全程免疫且完成加强免疫,再被可疑动物咬伤时,需在当天、第3天各打一次疫苗。 1、过敏反应: 狂犬疫苗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性抗体,就是因为疫苗具有免疫原性,部分患者可能在首次接种或接种过多后,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诱发过敏反应,出现皮疹、皮肤瘙痒、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等症状,需立即到急诊科抢救,由医生注射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并进行吸氧或气管插管治疗,控制过敏症状并预防过敏性休克。 2、注射部位感染: 注射狂犬疫苗的次数过多时,注射部位反复受损,局部软组织损伤,发生感染的几率增加,可能出现红肿、发热、疼痛、渗液等。对此可遵医嘱用碘伏消毒,避免抓挠、沾水等。体温未超过38.5℃时可以通过温水擦拭、喝温水等方式降温,超过38.5℃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等控制体温。 3、皮下硬结: 随着患者打狂犬疫苗的次数增多,药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作用增强,有可能诱发无菌性炎症,引起皮下硬结,大多难以消除,但一般无需手术,注意观察并避免再度刺激即可。 建议按照正规程序接种狂犬疫苗,不能随意增加注射次数或注射剂量,患者可以到感染内科、急诊科、免疫接种科等科室就诊,遵医嘱完成疫苗接种。打完疫苗后不可以吃辛辣刺激、易致敏的食物,也不宜剧烈运动、熬夜、饮酒等,以免引发机体不适。
4876
215
2024-06-20
隔离期间发烧
颜炳柱
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隔离期间患者出现发热,应该及时进行处理。首先是要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其次应该排除感冒、扁桃体炎。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如果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密切接触史,需要进行隔离观察。如果患者在隔离观察期间出现发热,首先应该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以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 如果患者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可以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针对病毒性感染,应该遵医嘱给予广谱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片。如果患者体温超过38.5℃,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退热药物,如布洛芬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 2、感冒: 如果未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以进行血常规检查,可能是由于在隔离期间受凉而导致感冒,进而引起发热。如果体温没有超过38.5℃,可以进行物理降温,嘱患者多饮水。如果体温超过38.5℃,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退热药物,如布洛芬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 3、扁桃体炎: 是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患者可以出现发热的症状,通常为细菌性感染所致,可以配合医生给予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分散片、阿莫西林胶囊等进行治疗。 隔离期间发热的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同时注意多进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如猕猴桃、橙子、菠菜、胡萝卜等。
2014
38
202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