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科科室相关科普
手臂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知道吗?
史晓阳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面临手臂粗壮的困扰,这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暗示着身体健康问题。❓那么,手臂粗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遗传因素:基因的力量深刻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形态,这是自然选择和遗传的结果。当家族中普遍存在手臂粗的特质时,这往往意味着遗传因素在起作用。你可能从小就发现自己的手臂比同龄人要粗一些,这并非偶然,而是遗传基因在你身体上的体现。尽管遗传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接受自己,并寻找其他可改善的途径。 🔹饮食习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无处不在,每天多摄入200卡路里的热量,一年下来就可能增加近10斤的体重,其中手臂的脂肪增加尤为明显。因此,控制饮食,选择低脂、高纤维的食物,是减少手臂脂肪的关键。 🔹缺乏运动:现代生活方式让我们越来越少地使用手臂的肌肉,久坐不动使得手臂的血液循环减慢,肌肉逐渐松弛。 🔔要想改善手臂粗的状况,以下几点日常注意事项至关重要: 🔸控制饮食:每日摄入的热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减少肥肉、炸鸡等油腻的食物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坚持锻炼:每周至少进行3次手臂锻炼,如举哑铃、做俯卧撑,每次30-45分钟。 🔸保持良好作息:每晚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减少手臂水肿。 若手臂粗的问题长期无法改善,建议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图片里提及的那几种疾病。评论区的小伙伴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手臂粗的困扰呢?快来分享你们的经验和解决办法吧!🌸
810
2024-09-23
重塑身材,改善肥胖全攻略!
宋建
副主任医师
减重代谢外科
🍗肥胖,简而言之,就是体内脂肪组织过度积累的结果。其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以及心理因素等。另外,肥胖不仅关乎外貌美观,更是许多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乃至某些癌症的潜在风险因素。 面对肥胖,并非束手无策,以下是一些科学有效的改善方法: 🌿合理饮食: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全谷物、瘦肉和低脂乳制品的比例。采用分餐制,控制每餐份量,避免暴饮暴食。同时,注意水分补充,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 🌿规律运动:运动是燃烧卡路里、促进新陈代谢的有效方式。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并结合力量训练以增强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 🌿充足睡眠:睡眠不足会干扰体内激素平衡,影响食欲调控,增加饥饿感和食物摄入量。因此,保持每晚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至关重要。 🌿心理调适:减轻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尝试冥想、瑜伽等放松技巧,或者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以应对因肥胖而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 其实肥胖的改善是一场持久战,需要耐心、毅力和科学的方法。如果上述方法的效果不佳,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具体见图)。 🌈另外,如果觉得有帮助,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但要记住,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环境都是独一无二的,找到适合自己的改善方案才是关键。
503
2024-09-23
医生解答:甲亢查TRAb的意义
樊琳琳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TRAb也叫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在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各种检查项目都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检查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主要用于鉴别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原因。 📌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是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标志性抗体,检测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有助于明确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病因是否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如果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呈阳性,高度提示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引起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其次,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的水平可以反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病情严重程度。📌一般来说,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水平越高,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病情可能越严重。 此外,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还可以用于判断甲亢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在治疗过程中,如果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水平逐渐下降,说明治疗有效。如果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持续阳性或升高,可能提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容易复发。 🔎若诊断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来控制甲亢症状,常见的抗甲状腺药物有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在使用时要遵医嘱。 🔹放射性碘治疗:利用放射性碘被甲状腺摄取后,释放出β射线破坏甲状腺组织,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手术治疗:可在医生建议下通过切除部分或全部甲状腺组织来治疗,适用于甲状腺肿大明显、有压迫症状,或怀疑合并甲状腺癌的患者。 除了遵医嘱进行治疗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详情可戳图片。如果大家对甲亢查TRAb的意义还有更多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357
2024-09-23
钾高是怎么引起的
孙贺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钾高即高钾血症可能由组织损伤、药物因素、库欣综合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醛固酮减少症等原因引起,了解病因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高钾血症,保障身体健康。 1、组织损伤: 如大面积烧伤、挤压伤等。组织损伤后,细胞内的钾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钾升高,横纹肌溶解症也会使大量钾离子进入血液,引起高钾血症。 2、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能导致高钾血症,如保钾利尿剂,长期使用可使钾在体内潴留,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拮抗剂也可能引起高钾血症。 3、库欣综合征: 长期高皮质醇血症可导致低钾性碱中毒,但也可能出现高钾血症,可能与肾脏对钾的排泄异常以及醛固酮分泌相对不足等因素有关,患者常伴有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等表现。 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由于体内代谢紊乱,细胞内钾离子转移至细胞外,同时肾脏排钾减少,可导致高钾血症,患者除了高钾血症外,还会有恶心、呕吐、腹痛、呼吸深快等症状。 5、醛固酮减少症: 醛固酮是一种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具有保钠排钾的作用,当醛固酮分泌减少时,肾脏排钾能力下降,导致钾在体内蓄积,患者可能出现乏力、肌肉无力、心律失常等症状。 对于存在高钾血症风险的人群,应定期监测血钾水平,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在使用可能引起高钾血症的药物时,应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1388
2024-09-23
葡萄糖偏高说明什么问题
孙贺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葡萄糖偏高是指血糖水平高于正常范围,可能原因主要包括饮食习惯不佳、生活方式不好、胰岛素抵抗、激素失调等方面。 1、饮食习惯不佳: 摄入高糖分或高碳水化合物食物过多,如大量食用甜食、糖分和加工食品,可能导致葡萄糖偏高。短期内摄入过多含糖食物,也可能引起血糖暂时升高。 2、生活方式不好: 缺乏运动和身体活动,导致体内血糖无法充分利用,从而引起血糖升高,长期的久坐生活方式也可能与高血糖相关。 3、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的效力降低,身体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减弱导致血糖升高,可能是初期胰岛素抵抗症状,也是2型糖尿病的前期阶段。 4、激素失调: 激素的不平衡也可能导致血糖升高,例如甲状腺功能异常、嗜铬细胞瘤等。 5、应激性高血糖: 精神压力过大、长期熬夜等应激状态也可能引起血糖偏高。 6、糖尿病: 高血糖是糖尿病的主要特征之一,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的分泌或作用受到影响,导致血糖无法被有效利用,从而造成血糖升高。 对于血糖偏高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通过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明确原因。改善饮食习惯,减少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高血糖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糖检查,以及时发现和调整治疗方案。治疗方案需要个体化,患者应遵医嘱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508
2024-09-23
糖尿病的护理问题和诊断措施
孙贺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护理问题涉及多个方面,诊断措施也较为多样,护理重点在于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等。诊断则需综合临床表现、血糖检测等多种方法以明确病情。 1、护理问题 血糖监测:定期测量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以了解血糖控制情况,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饮食管理:指导患者合理控制饮食,遵循低糖、低脂、低盐、高纤维的原则,控制总热量摄入,均衡营养。 运动护理: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帮助控制血糖。 药物护理: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可能因疾病长期困扰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诊断措施 症状观察:留意患者是否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典型症状。 血糖检测:通过血糖仪测量指尖血糖,或抽取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对于血糖值处于临界范围或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可进行此项试验,以明确诊断。 胰岛功能检测:测定胰岛素、C肽水平,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 糖尿病患者在平时应谨遵医嘱,积极治疗,平时要注意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戒烟限酒,忌口含糖量高的食物,要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肾功能、眼底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976
2024-09-23
喝碘131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孙贺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碘131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放射性治疗方法,对身体可能产生多种影响,较轻微的影响包括短暂的胃肠道不适、乏力等;稍重些可能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更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对生殖系统产生一定影响,甚至有诱发白血病等疾病的潜在风险,但较为严重的情况相对少见。 1、胃肠道不适 部分患者在服用碘131后,可能会出现短暂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通常是由于碘131对胃肠道的轻微刺激所致,一般在治疗后的短期内出现,随着身体的代谢和适应,症状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2、乏力和疲劳 碘131进入体内后,会参与代谢过程,可能导致身体出现乏力、疲劳的感觉,多在治疗后的数天至数周内出现,通过适当休息和调整生活节奏,多数患者能够逐渐恢复。 3、甲状腺功能减退 这是碘131治疗后较为常见的长期并发症,碘131会破坏甲状腺组织,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患者可能会出现怕冷、嗜睡、记忆力减退、体重增加等症状。需要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并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以调整药物剂量。 4、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碘131可能会对生殖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对于男性,可能会影响精子的生成和质量;对于女性,可能会影响月经周期和卵子质量,但这种影响通常是暂时的,在治疗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多数能够恢复正常。 但如果是在怀孕期间或计划怀孕的短期内接受碘131治疗,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避孕和备孕。 5、诱发其他疾病的风险 虽然非常罕见,但碘131治疗存在极小的概率诱发白血病、肿瘤等严重疾病。这主要是由于碘131的放射性可能对细胞的DNA造成损伤,增加基因突变和细胞恶变的风险,但发生概率极低,且通常与治疗剂量、个体敏感性等多种因素有关。 接受碘131治疗的患者平时需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饮食上要均衡营养,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血常规等相关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544
2024-09-23
糖高了有哪些症状呢
孙贺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糖高了的症状比较多,典型的症状包括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明确疾病后需要积极进行治疗。 1、多饮: 血糖升高时血液的渗透压会增高,通过下丘脑产生渴觉,促进饮水行为的发生,患者会频繁感到口渴,饮水量明显增加。 2、多食: 由于体内胰岛素不足或作用减弱,导致葡萄糖不能被有效利用,身体细胞缺乏能量,从而刺激中枢引发摄食行为以增加能量摄入。患者会经常感到饥饿,食欲亢进,进食量增加。 3、多尿: 血糖过高可因渗透性利尿使排尿增多,饮水增多也可使排尿增多,患者排尿次数和尿量都会增加,特别是夜尿增多。 4、体重减轻: 尽管患者进食量增加,但由于葡萄糖不能被有效利用,身体只能通过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提供能量导致体重下降。 5、全身疲乏: 血糖升高会导致代谢功能紊乱,可能会引起电解质紊乱,从而会出现全身疲乏和无力等症状。 6、皮肤瘙痒: 血糖过高还可能损伤周围神经,使周围神经感觉异常,而出现瘙痒的症状。 7、视力模糊: 血糖升高时眼睛的晶状体和视网膜可能受到影响,导致视力模糊。 8、伤口不易愈合: 血糖过高引起的蛋白质分解增加、血液循环减慢,都可使伤口不易愈合。 9、皮肤抵抗力减弱: 高血糖患者的皮肤容易出现发痒刺痛、皮肤开裂、冻疮、伤口不易愈合、脚气反复发作等问题。 以上症状并非每个高血糖患者都会出现,且症状的严重程度和表现方式也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如果出现上述症状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血糖检测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糖。
1316
2024-09-23
甲碱和甲亢哪个严重
孙贺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甲减和甲亢都是常见的甲状腺疾病,难以简单地判定哪个更严重,病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疾病的进展程度、患者的个体差异、是否有并发症等。在个别情况下,甲减可能导致严重的代谢紊乱和心血管问题;而甲亢若控制不佳,也会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甲亢危象等。 1、对代谢的影响 甲亢时身体处于高代谢状态,患者会出现怕热、多汗、消瘦、食欲亢进等症状,但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引起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甲减则使代谢减缓,患者会有怕冷、乏力、体重增加、食欲不振等表现,严重的甲减会导致黏液性水肿昏迷,危及生命。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甲亢会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长期的高甲状腺激素水平还可能导致心脏扩大、心房颤动等;甲减则会使心跳减慢、血脂代谢异常,容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玻 3、并发症 甲亢患者如果病情严重,可能会出现甲亢危象,表现为高热、大汗、心率极快、烦躁不安等,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甲减若长期未得到治疗,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导致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还可能影响生殖系统,导致月经紊乱、不孕不育等。 4、治疗难度和预后 甲亢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碘治疗和手术治疗,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药物副作用、病情复发等问题;甲减主要通过补充甲状腺激素治疗,相对来说治疗较为简单,但需要长期服药,并定期复查调整药量。 无论是甲减还是甲亢患者,都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适量运动,增强体质,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压力过大;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1276
2024-09-23
糖耐量受损是什么意思
孙贺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糖耐量受损是指患者的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和糖尿病诊断标准之间的一种状态,提示血糖正在向糖尿病方向逼近,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主要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 1、可能原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会逐渐减少,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也可能增加,从而增加糖耐量受损的风险。 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出现糖耐量受损或糖尿病的可能性会增高。 体型因素:超重或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糖耐量受损或糖尿病。 疾病因素:如脂肪肝代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可能伴随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糖耐量受损的风险。 2、症状表现 多尿: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导致肾脏需要通过排泄更多的尿液来清除过量的葡萄糖。 口渴:高血糖状态导致血液浓度增高,使身体脱水,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进而引起口渴感增强。 疲劳:糖耐量受损时,机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导致身体疲乏。 体重减轻:由于体内胰岛素抵抗,身体无法有效地利用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能量,导致脂肪分解增加,从而出现体重下降的现象。 皮肤瘙痒:当血糖控制不佳时,可能会引发糖尿病性皮肤病,如糖尿病性皮炎,此时炎症因子刺激周围神经,可引起皮肤瘙痒。 3、处理措施 饮食管理:遵循糖尿病的饮食管理原则,尽量避免进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减少进食含淀粉量高的主食,多吃绿叶类蔬菜和含糖量低的水果。 运动治疗:在餐后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慢走、慢跑等,维持血糖处于正常水平,并控制体重。但不要在未进食的情况下进行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现象。 监测血糖:经常监测血糖水平,控制血糖处于稳定状态,防止逐渐发展成糖尿病。 糖耐量受损是糖尿病前期的一种状态,如果不加以干预可能会逐渐发展成糖尿病。对于糖耐量受损的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治疗措施比较重要。
691
2024-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