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祖贵医生主页
网站导航
已实名认证

执业证编号 1105******6376

百强名医
彭祖贵
  • 副主任医师
  • 心理卫生中心
  • 昨日浏览
  • 总浏览
  • 四川综合医院第1名
  • |
  • 全国综合医院第2名
专业擅长 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的诊断与治疗。
医生简介 彭祖贵,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从事精神医学的临床诊疗,教学与科研工作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擅长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的诊断与治疗。曾担任卫生部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试题开发专家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社会心理干预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康复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委员。参编教科书多部,参与过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参与国家级精神药物新药临床试验研究二十多项。
患者好评
更多
匿名患者
[非常满意]
躁狂症
2022-11-22
按照彭祖贵医生的药吃了一个月,目前病情稳定,注意力和记忆力有所提高,并且在家也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了,对于情绪的控制也好了很多,虽然有的时候还是控制不住的烦躁,但已经比之前好很多了。感谢命运让我遇到了彭医生,等我病好了准备去找工作,恢复正常人的生活。
匿名患者
[满意]
双相情感障碍
2022-11-21
我在15年受到比较重大事件的刺激,导致一直心情不佳,想要自杀,还会觉得有人跟踪自己,要伤害自己的情况。目前在彭医生的指导下已经治疗了4个月,一天服药两次,睡眠良好,抑郁与躁狂的不良情绪已经大大缓解,感谢彭医生,相信我坚持用药,症状就会有所改善。
匿名患者
[非常满意]
抑郁症
2022-11-19
两年前就认识彭医生了,可以说彭医生是我生病后遇到的一束光,两年后我再找彭医生问诊,他依然和当初一样尽职尽责,二话不说为我后续的药物治疗给出新的服用方法,最新给我开的药效果也很明显,现在我感觉自己的心情很舒畅,并没有之前那么焦虑的情况,后续的治疗还需要彭医生的指导才行。

彭祖贵的科普

为什么女性容易患情感障碍?

抑郁症和其他情绪障碍往往缺乏一个明确的原因。目前我国已确诊的抑郁症患者约有三千万,成年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比例约为2:1,若女性遭遇过创伤,事后得到创伤症候群的几率也比男性多两倍。理论分析第一,生物学因素,男女有别。抑郁症的遗传度约为30%-40%,女性的遗传风险高于男性。在女性激素变动的关键时期,包括青春早期至中期以及绝经期女性群体均出现抑郁风险的显著增高,特别是月经期、怀孕期、分娩期、哺乳期、更年期、绝经期等阶段,女性的激素水平变化比较明显。月经前期激素变化频繁,有些女性对此很敏感,由此导致大约2%-10%的女性患有经前综合症,有可能是经前综合症本身,或者经前综合症带来的情绪变化可能最终造成抑郁症。产后的半年内,大约有10%-15%的女性有抑郁症状,怀孕期间更高。第二,男女在心理因素上不同。一般认为,女孩比男孩早熟几岁,也确实如此从儿童早期开始,女孩调控注意及抑制冲动的能力强于男孩。女生如果缺乏积极情感及外向程度较低,与抑郁风险升高是相关的。第三,经济情况。固定的经济收入是抑郁症的保护性因素,进入成年期后,有固定收入的全职工作可降低焦虑抑郁症的风险,而全职太太在家养育孩子的工作则无保护效应,女性往往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所以得到的保护效应有限。第四,遭遇暴力的风险。WHO估计,世界范围内有30%的女性是丈夫躯体及性暴力和冷暴力的受害者。来自配偶的暴力同样予产期抑郁密切相关。特别是一些落后的农村地区,重男轻女,女性生下女孩子后,家中会有遭到歧视或虐待,这都导致女性抑郁症。现在这个社会离不开女性的温柔与美丽,家庭离不开母亲与妻子的呵护与陪伴。现代生活中,女性承载着诸多压力,传递着人类的母性文化,值得每一个男性的尊重与保护。
3273 74
2022-12-30

青少年为什么容易愤怒?

愤怒是一种自然的情感,所有年龄段的人都会有经历。到了青春期的孩子,由于荷尔蒙波动,总会有逆反现象的存在。很多家长将青少年的青春期看作成了噩梦期,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控制与自我意识发生碰撞,会很自然地产生愤怒的情绪。愤怒具有延展的特性,一个人产生了愤怒情绪,就一定会带来相应的行为,大致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内向型的愤怒,更多是攻击自身,一种愤怒走向心理,攻击人精神层面。“我真是太笨,太傻”,对自己过分贬低,失去信心,会步入抑郁的深渊。另一种愤怒走向躯体,这些孩子无论说什么,做什么,父母都会在一旁制止,让他们觉得自己说什么都不算,于是把愤怒转向躯体,发生自残的行为。向外的愤怒是对外界发泄。如向老师、父母等权威人物释放自己的愤怒,是一种反抗压迫的表现,你越批评,他越叛逆。另一种对象可能是弱小群体,比如瘦弱的同学,年纪小的玩伴,这是青少年逆来顺受的表现。在父母、老师或者打不过的人物面前产生的愤怒,通过打得过的人全发泄掉。青少年的成长历程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只有懂得好好回应孩子情绪的父母,才能让孩子从中习得处理情绪的最佳方式。
4313 86
2022-12-30

孤独症就是个性孤独吗?

对于孤独症,我们容易按照字面理解,孤独症表示一个人很孤独或者自闭。当医生提到孩子可能患有孤独症的时候,有家长反驳,“不可能,她有两个兄弟姐妹,家里很热闹,怎么可能孤独?”1、自闭症孤独症也被称为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如果缺乏早期和系统的干预,患者会无法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2、社交交流障碍孤独症的主要核心症状有社交交流障碍,与人眼神交流少,说话晚。大人拿着玩具逗孩子,孩子可能会盯着玩具,却很少看大人说话完或语言表达能力差,不愿与人交往,或者通过打人表示友好,无法融入集体。3、局限的兴趣,刻板与重复的行为模式对一些单调或者有某种特征的事物表现出痴迷。很多孩子会重复做,是把玩具按照固定的顺序,颜色,大小等排列,还有一些刻板的动作,比如反复的玩手,凝视某处等。对于孤独症的治疗,教育训练是目前唯一的方法,发现越早,干预越早,神经可塑性越强,效果也会越好。家长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孩子进行训练,除了专业机构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外。家长也要接受相关的知识培训,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训练,希望每个孩子都免遭疾病的痛苦,更希望不幸患病的孩子能被早发现,及时得到科学的治疗。
4040 273
2022-12-30

最伤孩子的十句话你说过吗?

有很多家长朋友都向我反应过一个问题:孩子很不喜欢和我说话,即使想和孩子聊天,孩子都会不耐烦。最伤孩子的十句话你说过吗1、你怎么这么笨?2、我怎么会生了你这样的人?3、你是错的,我才是对的。4、你能够有点出息吗?5、我当初就不应该生你下来。6、在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7、真没用,有什么好哭的?8、我早就和你说过了,活该。9、我这样做是为了你好。10、你看,别人多优秀。很多家长都说希望和孩子可以好好相处,希望孩子有什么都可以和自己沟通。虽然平时很啰嗦,但是是对孩子好的。很多家长都想为孩子做加法,认为孩子做的越多收获才越多。但是我希望家长朋友能够理解的是,孩子是活在当下的,他需要讲当下的情绪表现出来,而不是我要为以后的某个时候做准备。孩子需要的是3点:1.被看见:孩子有时候希望自己的价值被看见。比如,孩子画画很好,每天都会用一部分时间来画画,把画的好的画送给你。但是有的家长的反应却是,画画有什么用,还不如多看点书,反问孩子,作业写完了吗?书复习了吗?很多家长都会否定孩子自己觉得没用的,忽略了孩子的感受。2.有价值:很多家长往往会以自己过来人的身份来教育孩子,你不行,你不对,得按我的来,现在孩子和家长的矛盾已经很明显,孩子想要的你根本不给,而家长自己也很累。3.我很重要:尊重孩子的选择。有的家长会说,孩子就是喜欢和我对着干,扫地不好好扫,作业不好好做!为什么家长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家长有时候会潜意识的将成年人的思维放在孩子身上,自己上班这么累,回来还要做饭,孩子就学习这一点事都做不好,否定孩子的能力。孩子的思维是跳跃的,是需要得到认可和奖励的,孩子根本没有意识去故意气你,他就是在做自己。其实是可以和孩子好好商量应该怎么做,你也进步,他也成长。当一个家里,不再控制,是爱和理解,每个人努力做好自己。位孩子做的是创造条件,接受他的现在和未来。
4994 277
2022-12-30

恐惧型依恋者的六个迹象

你身边是否存在这样一种人,TA希望能接近潜在的依恋对象。当那些人靠得太近,他们会变得非常不舒服,并想要退出这种关系。当察觉到对方离开,他就变得焦虑、肝肠寸断。他传达给别人的信息仿佛是,我喜欢你,但你离我远点。一些工作模型表明,恐惧型依恋,更可能陷入虐待关系与较高的边缘人格障碍解疑症状,孤独抑郁风险。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恐惧依恋者的特征。特征一,情绪和行为不稳定且不可预测,他们没有对亲密关系的应对方式,既想接近又害怕亲密,常常让对方迷惑不解。特征二,对重要人的理想化和愤怒,恐惧依恋的成年人会防御性的组织行为,为了不被拒绝,宁愿孤独地过日子,以尽量减少被拒绝的痛苦。特征三,拥有极度情绪化的关系,很难从愤怒中平静下来,或容易感受到强烈的被排斥感,无法应对情绪上的压倒性来袭时,可能会做出一些破坏人际关系的行为。特征四,它可能有很多的性伴侣。他们渴望爱,却害怕亲密。偶然的性关系可以让他们增加了亲密度,逃离可能导致抑郁的想法,也能让他们在感情上保持距离特征。特征五,更易出现攻击和控制行为特征六,缺乏自尊,有强烈的拒绝恐惧。若身边遇到这样的人,要注意及时帮助纾解。
4675 52
2022-12-30
正在加载
没有更多啦
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医生名片
彭祖贵
副主任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
彭祖贵医生名片,扫码随时随地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