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华医生主页
网站导航
百强名医
黄建华
  • 主任医师
  • 血管外科
  • 昨日浏览
  • 总浏览
  • 湖南综合医院第1名
  • |
  • 全国综合医院第15名
专业擅长 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动静脉瘘、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静脉曲张等血管疾病的腔内治疗。
医生简介 黄建华,男,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动静脉瘘、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静脉曲张等血管疾病的腔内治疗。1979年考入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1984年校际交流分配到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院,从事普通外科18年。1991年师从著名的外科专家吕新生教授硕士研究生毕业;1999年博士研究生毕业。1997年晋升为副教授,2002年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2002起在汤恢焕教授的指引下开始血管外科生涯,从师我国著名血管外科专家、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血管外科学组组长王玉琦教授,著名的血管外科前辈陈福真教授和符伟国教授,回院后开展了大量的血管外科新技术,组建了湖南湘雅血管外科中心和湘雅医院血管外科。开展的许多新医疗技术填补了院内和省内空白,尤其在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外伤性动静脉瘘,动脉硬化闭塞症等血管疾病的腔内治疗深有造诣。较早在国内开展了下肢静脉曲张的腔内激光治疗和腔内射频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能开展各种血管外科常规手术,尤其对复杂的动脉瘤,腹膜后肿瘤以及各种血管意外损伤的处理相当娴熟,曾成功地救治过许多危重的血管损伤患者。担任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血管并发症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专业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外科委员会血管肿瘤学组副主委;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周围血管病管理分会副会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管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血管器械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管外科专委会并发症学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外科分会血栓与抗凝学组常委;湖南省医学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主委;湖南省医院协会血管病诊疗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患者好评
更多
匿名患者
[非常满意]
2023-05-18
恪守医德,严谨治病。精通医学,关爱患者!湘雅医院的黄建华医生堪称良医!
匿名患者
[非常满意]
2023-05-14
很感谢黄医生的治疗,复查的时候身体好了很多,指标也正常了,很开心!
匿名患者
[非常满意]
2023-05-12
细心诊断,用心开药,具有精湛的技术,黄医生真是病人的救星!

黄建华的科普

更多

动脉那里有红红的

动脉因为含氧量比较高,所以颜色发红,是正常情况,但在皮肤表面不会呈现出红色。因此,动脉皮肤外观发红,多考虑是疾病所致,可能与外伤、局部皮肤炎症、大动脉炎等有关,建议及时治疗。1、外伤:撞击、挤压等导致局部受损,比如表皮软组织挫伤后发红发肿,或是皮肤小血管破裂导致皮下淤血,也可出现上述情况,有自发痛。症状较轻,可待其自行恢复。症状较重,则需就医处理,由专业医生局部涂药,如扶他林软膏等,或是淤血引流、加压包扎,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2、局部皮肤炎症:局部组织被细菌侵袭,导致炎症时,患者会出现皮肤红肿、疼痛等不适,严重者还伴有化脓现象,可遵医嘱口服头孢克肟分散片、阿奇霉素分散片等消炎药物治疗,化脓症状严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局部用碘伏消毒,必要时切开引流;3、大动脉炎:与遗传、免疫等因素有关,受累的血管内膜增厚,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少数患者因炎症破坏动脉壁中层、弹力纤维及平滑肌,可出现扩张、发红等症状,患者会有头痛、头晕等不适,可遵医嘱给予醋酸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亦可联合复方环磷酰胺片、硫唑嘌呤片等免疫抑制剂治疗。此外,局部动脉血栓发生时,也可能会导致上述症状。为避免疾病对身体影响加重,需要及时就医查明具体原因,并配合医生治疗,以免增加治疗难度。
4402
2023-05-08

左下腹部表面有血管

左下腹部表面有血管,可能皮肤白皙引起,也可能是生理表现、腹部静脉曲张等情况。此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明确病因后采取合适措施进行治疗。1、皮肤白皙:如果先天皮肤较为白皙、纤薄,右下腹部可以隐约显示出血管,此种情况不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不用进行特殊处理;2、生理现象:在进行体力劳动或是运动健身后,肌肉充血明显,此时易引起静脉血液瘀滞,从而出现腹部血管明显的表现。如果是此种情况,不用过度担心,休息一会后症状自然消失;3、腹部静脉曲张:可能是患有肝硬化等疾病,导致门静脉高压,腹部因此出现静脉曲张表现。如果是此种情况,需要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常见的药物有恩替卡韦片等。另外,出现此种症状还可能与其他一些情况相关,如布加综合征等,需要与上述情况进行鉴别。
3900
2023-05-08

腿上血管有硬块

腿上血管有硬块主要是外伤、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等原因导致,可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不建议自行用药。1、外伤:如果腿部受到撞击等外伤,可导致局部软组织、血管损伤,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由于局部肿胀比较硬,触摸时误以为是血管有硬块,受伤24小时内患者可进行冷敷,能够促进局部血管收缩,24小时后改为热敷。2、静脉炎:主要是静脉输入强刺激性、高浓度药物或浅表静脉曲张、血液淤滞等原因导致,可直接导致局部红肿、疼痛,可触及痛性索状硬条或串珠样结节,患者可遵医嘱应用肝素钠注射液等药物治疗,平时避免久坐、久卧、长期站立。3、下肢静脉曲张:主要是由于静脉血液淤滞、回流不畅、静脉管壁薄弱、瓣膜功能障碍等因素,导致静脉内压增高,从而引起静脉壁扩张,出现不规则膨出和扭曲,下肢可出现青筋凸起、沉重、乏力感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应用马栗种子提取物片、七叶皂苷钠片等药物治疗,也可进行静脉腔内射频治疗。除了以上原因外,血管瘤、静脉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皮下组织肿瘤等,都有可能导致该症状,建议患者平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可适当按摩下肢,促进血液循环。
3715
2023-05-06

血管瘤一直没变大也没变小

血管瘤一直没变大也没变小,可能是增长比较缓慢,也可能是处于间断生长的结果。血管瘤是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的血管源性肿瘤,属于良性肿瘤。1、增长比较缓慢:血管瘤通常发生在儿童时期,在生后3个月时瘤体生长速度比较快,可形成草莓样斑块。然后会进入缓慢生长的阶段,此阶段一般是在生后3-9月时,少数人群可能会持续到1岁以后,此时瘤体增长速度比较慢,可能无法细微地观察到变化,通常无需处理。2、间断生长:血管瘤在整个疾病的过程中,瘤体并非一直在生长,可能会出现间断生长的情况,即一段时间内瘤体大小不发生变化,此时也建议临床观察即可,因为血管瘤的体积未发生明显改变,且未造成不适症状时,如果贸然治疗可能会刺激血管瘤突变。血管瘤的瘤体最终会在数年后逐渐消失。但如果是未经治疗而逐渐消失时,可能在局部出现瘢痕、萎缩、皮肤松弛等情况。如果瘤体已经严重影响美观,可以通过激光治疗进行改善,治疗效果不佳时,也可以直接通过手术切除进行治疗。
3072
2023-05-05

双下肢静脉血流缓慢

双下肢静脉血流缓慢主要考虑与长期卧床、高血压、血管内皮损伤、下肢静脉曲张等因素有关,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1、长期卧床:如果患者长时间卧床不进行活动,可直接导致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慢,长期滞留在下肢静脉中。建议患者适当站立、活动等改善不适症状,平时避免久坐、久站。2、高血压:主要是遗传因素、年龄、肥胖等原因导致,血压增高可导致血管阻力增大,血管中心的血流速度较快,而接近血管壁的血流速度则较慢,患者还可出现头晕、头痛、疲劳、心悸等症状。可遵医嘱应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盐酸普萘洛尔片等降压药物治疗。3、血管内皮损伤:可能是挤压伤、穿透伤等原因导致血管发生开放性或闭合性损伤,血管壁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受损部位出现血流异常,可导致肢体远端血供障碍,出现血流减慢、肢体远端苍白、疼痛、麻木、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症状。需要及时在医生操作下进行血管修复及移植,出现失血性休克应考虑进行输血。4、下肢静脉曲张:主要是静脉血液淤滞、回流不畅、静脉管壁薄弱、瓣膜功能障碍等因素,导致静脉内压增高,从而引起静脉壁扩张、变形不规则膨出和扭曲。瓣膜功能损伤后,容易导致下肢血液回流缓慢,伴有小腿部酸胀、轻度肿胀、沉重、乏力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应用地奥司明片、迈之灵片等药物治疗,也可在医生操作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除了上述情况以外,高凝血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也可导致该症状出现,建议患者避免长时间站立和坐着,避免过度行走,休息时尽量抬高患肢,能够促进静脉回流。
4020
2023-05-05
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医生名片
黄建华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管外科
黄建华医生名片,扫码随时随地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