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科科室相关科普
突然变得很能吃?这是怎么回事呢
史晓阳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 突然变得很能吃是怎么回事,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原因可能有这些: 👉正常生长发育:处于生长发育期时,身体对各种营养素、微量元素、维生素的需求是直线上升的,这是正常生理现象。 👉妊娠:孕妇在怀孕期间,由于体内激素的变化和胎儿的营养需求,饭量会明显增大,这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糖尿病:如果不仅饭量大增,还伴有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那可要小心了!这可能是糖尿病的征兆。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会让身体代谢变得快,系统兴奋性增高,容易出现多食消瘦等症状。 🙌如果出现很能吃的情况,你可以怎么做? ✅如果刚好是在生长发育期,应该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蛋、奶等。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如苹果、橙子、菠菜等。 ✅如孕妇在怀孕期间,应该增加营养摄入,如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红肉、绿叶蔬菜)以预防贫血。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酸奶、小鱼干)以促进胎儿骨骼发育。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导致血糖升高。身体无法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从而产生饥饿感导致饭量增加。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是关键,需要遵医嘱服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等。 ✅甲亢患者应该及时就医,遵医嘱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等。同时保持低碘饮食,避免食用海带、紫菜等富含碘的食物。 ✨饭量变大不一定是坏事,但也得看具体情况,发现异常得及时就医治疗。如果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547
2024-06-14
中枢性甲减
何红晖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中枢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指中枢系统发生病理改变,如垂体腺瘤、颅脑外伤等,导致的甲状腺功能减退,也称为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中枢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主要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足,以及脑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不足,以代谢率减低和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为主要表现,典型症状为畏寒、乏力、手足肿胀感、嗜睡、记亿力减退、少汗、关节疼痛、体重增加、便秘、女性月经紊乱,或者月经过多、不孕。 中枢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需要进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如遵医嘱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另外还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果存在占位性病变,需要及时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然后根据病理结果选择放疗、化疗。如果是下丘脑、垂体器质性损伤,除了进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还需要进行营养神经治疗,如甲钴胺片等。 患有中枢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患者,日常生活中应忌食辣椒、生姜等辛辣、刺激的食物。患者还应遵医嘱前往医院的内分泌科,进行血常规、甲功五项等相关检查,了解自身疾病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随时调整药物的剂量,进行治疗。
4422
485
2024-06-14
糖尿病能吃八宝粥吗
刘泽灏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如果糖尿病患者可以稳定控制血糖水平,一般能适当吃八宝粥,但如果无法有效控制体内血糖水平,则不能吃八宝粥,避免影响疾病的控制,不利于身体健康。 八宝粥是由多种粗粮制作而成,如桂圆、莲子、粳米、绿豆等,具有比较高的营养价值。如果糖尿病患者能够遵医嘱规律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等药物治疗,并且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将血糖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也就是空腹血糖在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一般能适当吃八宝粥,可以将八宝粥代替主食,以免导致总摄入量过多。适当喝八宝粥可以帮助身体补充膳食纤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多种营养物质,而且不会影响疾病的治疗。另外,由于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临床表现的代谢性疾病,所以需要控制体内血糖水平,如果患者通过应用药物不能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则不能吃八宝粥,因为八宝粥中含有葡萄干、白砂糖等含糖量高、热量高的食物,吃了之后可能会导致体内血糖水平增高,影响疾病的控制。 如果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重减轻等表现,应高度重视,考虑是否为糖尿病导致,建议及时到医院内分泌科进行血糖测定、血常规检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明确诊断。在生活中需注意合理膳食,少吃蛋糕、饼干、雪糕等含糖量高的食物,以免导致体内血糖升高,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
3170
436
2024-06-14
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
刘媛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比较多,常见的如足部皮肤改变、足部感觉障碍、行动障碍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积极控制体内血糖水平,可有效避免糖尿病足情况加重。 1、足部皮肤改变: 血糖如果控制不好,有可能会出现微血管病变,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会出现循环障碍,导致皮肤组织出现变性或者坏死,继而引起足部皮肤干燥、发凉、皮肤变色为紫红色或黑色等。并且因局部循环不畅,还可伴随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者消失的情况。 2、足部感觉障碍: 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遵医嘱治疗,或者治疗的效果不理想,可能会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由于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主要表现在肢体远端,容易出现足部麻木、瘙痒、刺痛,或者感觉丧失等症状。 3、行动障碍: 因足部血液循环不畅,下肢供血不足,可使患者有下肢乏力,以及间歇性跛行的情况发生,严重时还会出现小腿抽搐疼痛的表现。 4、其他表现: 当糖尿病情况控制不理想,并且逐渐加重时,还容易导致足部神经系统出现异常,出现足部肌肉萎缩,引起弓形足等畸形的表现。 糖尿病足患者需要积极控制血糖,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等降糖药物治疗,也可以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控制病情。如果糖尿病足患者的症状比较严重,已经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还应遵医嘱进行手术治疗。
3650
157
2024-06-14
测血糖的注意事项
刘泽灏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在测血糖时要注意部分情况禁食、禁水,消毒,常见注意事项还有记录数值,以及其他注意事项。测血糖是糖尿病筛查及治疗的重要部分。测血糖可分为检测指尖末梢血糖和静脉血糖两种,通常检测静脉血糖准确性更高一些,但相对检测不方便,多用于糖尿病的诊断与鉴别。检测指尖末梢血糖具有检测方便的特点,多用于血糖的一般监测。 1、部分情况禁食、禁水: 如果所测血糖为空腹血糖,此时为了避免饮食等因素影响,多需要采血前一天晚上10点至采血前一段时间内禁食、禁水,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消毒: 检测指尖末梢血糖前,血糖仪调整校正码后,采血手指需要使用酒精消毒,避免用碘伏等消毒液消毒,以防碘伏与血糖试纸产生反应,对血糖监测结果造成影响。此外,为了避免酒精、组织液稀释的影响,需要待酒精自然干燥后再进行采血,采血过程中避免用力挤压针孔附近皮肤取血。检测指尖末梢血糖采血后的针孔需用无菌棉签压迫片刻,尽量避免短期内沾水,以防引起感染。 3、记录数值: 对于存在糖尿病的患者,所监测的血糖数值需要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以方便对比。 4、其他注意事项: 测血糖前一天应避免节食,以防测得的血糖无法反映患者真实情况。同时,抽血前应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患者也不可私自停用控制血糖的药物,以免化验结果不准确或者加重患者病情。对于空腹血糖,建议早上8点起床后检测,而且检测前需空腹8小时左右。若是想要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需从进食第一口饭开始计时。对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检测次数可适当增加。 如果血糖频繁超出达标范围,患者应及时到内分泌科就诊,完善体格检查、血糖测定、尿糖测定等明确诊断,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698
215
2024-06-14
为什么喝水越喝越口干
刘泽灏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喝水越喝越口干可能是非疾病因素导致,也可能是糖尿病、干燥综合征、高钙血症、尿崩症等原因引起,需要根据具体的症状表现以及检查,由专业医生进行判断。 一、非疾病因素: 如果白天吃的东西过咸或者饮水太少,还有经常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都可能会导致身体处于缺水状态,从而有可能会出现一直喝水却缓解不了,导致口干的症状,这种情况一般建议及时补充水分即可缓解。 二、疾病因素: 1、糖尿病: 糖尿病通常是由于遗传、免疫机制异常等原因导致,会有典型多尿、多饮、多食等症状,出现上述症状,还会有皮肤瘙痒等。建议及时对血糖进行监测,如果已经明确为糖尿病,需要及时通过药物治疗的方式控制血糖,改善此类症状,比如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片、格列美脲片等。 2、干燥综合征: 此类疾病多由于身体免疫力低下或遗传因素、病毒感染等引起,常见症状包括口干舌燥。此时通过喝水的方法并不能达到有效缓解,就会有上述症状,还会有眼干、皮肤干燥等。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泼尼松片、复方氯丙那林溴己新片等药物刺激唾液腺的分泌,改善相关症状。 3、高钙血症: 通常是由于激素紊乱、甲亢、肿瘤等原因导致,可表现为口干、口渴的症状,单纯喝水难以得到缓解,还会有多尿、疲倦等。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塞膦酸钠片、阿仑膦酸钠片等药物帮助治疗。 4、尿崩症: 主要是由于身体缺乏抗利尿激素导致,当缺乏严重时容易导致人体的肾脏吸收水分的能力下降,此时喝水后会以尿液的形式直接排出,不会存留于体内,很快就会口渴,出现此类情况,还会有恶心、皮肤干燥等。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射用醋酸去氨加压素、氢氯噻嗪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出现喝水越喝越口干的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内分泌科、肾内科等相关科室就诊,完善腺体功能检查、血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后由专业医生进行治疗。
3184
313
2024-06-14
血钙正常值
刘泽灏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血钙的正常值为2.25-2.58mmol/L,人体可通过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等激素,维持血液中钙离子的水平,当血钙水平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时,可诊断为高钙血症或低钙血症。 1、高钙血症: 当血钙浓度超过2.58mmol/L时,被称作高钙血症,常见原因包括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骨转移等。患者可以通过多喝水或使用呋塞米片、托拉塞米片、布美他尼片等利尿剂,能够促进钙离子排泄,也可静脉滴注氯化钠注射液扩容。 如果血钙浓度超过3.50mmol/L,即高钙危象,患者需输入大量氯化钠注射液增加尿钙排泄,并使用双磷酸盐类药物、降钙素药物以减少骨的重吸收,如阿仑膦酸钠片、鲑降钙素注射液等。 2、低钙血症: 当血钙浓度低于2.25mmol/L时,被称作低钙血症,可能是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维生素D代谢障碍、肾功能衰竭等因素导致,患者可出现肌肉痉挛、手足抽搐、感觉异常、心律失常、癫痫等症状。 建议低钙血症的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枸橼酸钙片、骨化三醇软胶囊等药物缓解,对于合并低镁血症的患者,还需补充镁以纠正低血镁,如口服铝碳酸镁颗粒等,如果出现抽搐等急症现象,则需静脉输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等药物治疗。 建议血钙水平异常的患者到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完善甲状旁腺激素、血钙水平、血磷水平、肾功能、彩超、心电图等检查明确自身情况。
4168
399
2024-06-14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谢艳红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是发病年龄不同、发病病因不同、遗传背景不同,以及并发症、临床治疗不同,而且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引起的症状也存在差异。 1、发病年龄不同: 1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年龄多见于青少年,也可见于任何年龄段。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的年龄相对比较偏大,一般40-50岁的人比较多见,但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2型糖尿病有年轻化的发病趋势,很多人在30-40岁也会出现2型糖尿病。 2、发病病因不同: 1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细胞遭到破坏,使胰岛素分泌不足诱发的疾病,2型糖尿病可能是多种原因导致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人体不能够有效地利用胰岛素,从而出现血糖水平的持续升高。 3、遗传背景不同: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都有一定的遗传背景,都可以遗传,但是2型糖尿病的遗传背景会更强,更加容易被遗传。 4、并发症、临床治疗不同: 1型糖尿病容易并发酮症酸中毒,治疗上通常主要依赖胰岛素,而2型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比较少见,治疗上一般不可以依赖胰岛素。 5、症状不同: 1型糖尿病是胰岛素绝对缺乏的糖尿病,吃任何含糖食物都会引起血糖升高,1型糖尿病的患者出现口干、多饮、多尿的症状比较明显。2型糖尿病本身有一定的胰岛功能,也存在胰岛素抵抗,进食后可能并不会引起血糖明显增高的情况,而且也不会出现口干加重等表现。 如果存在1型糖尿病或者2型糖尿病,需要及时到医院内分泌科就诊,通过血糖检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方式明确诊断,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需要避免吃太多高糖食物,如蛋糕等,以免影响血糖的控制。
3402
284
2024-06-14
糖尿病牙龈出血的危害
谢艳红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糖尿病患者出现牙龈出血,需要根据其原因来分析危害,常见原因包括血管病变、代谢紊乱,以及牙结石、牙周炎等,多会导致牙周溢脓、牙齿松动等危害。 1、血管病变: 血液中的葡萄糖可以使机体正常运转,如果机体中葡萄糖含量低,会影响机体的正常运转,葡萄糖含量过高时则可能会导致动脉硬化、血管变脆,出现刷牙时,牙龈出血的现象,也可能会出现头晕、胸闷、胸痛,以及糖尿病足等危害。 2、代谢紊乱: 如果糖尿病患者在平时不注意饮食和用药治疗,可能会引起血糖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容易导致代谢紊乱,出现机体修复功能下降的情况,进食或刷牙时,牙龈部位受到刺激可能会导致出血的现象。此时止血比较困难,也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危害。 3、牙结石: 多是由于糖尿病患者不注意口腔卫生导致,比如饭后没有及时漱口,以及没有早晚刷牙的良好习惯等,容易引起牙菌斑形成,牙菌斑长期附着在牙齿表面会导致牙结石,可长期刺激牙龈导致出血的情况,会出现牙龈萎缩、口臭、牙齿松动、牙槽骨吸收等危害。 4、牙周炎: 如果糖尿病患者存在牙菌斑、牙石、创伤性咬合、食物嵌塞等情况,会刺激牙周组织出现局部炎症,并且体内血糖处于较高的状态,会加重炎症反应,出现牙龈出血,可引起口臭、牙周袋、牙周溢脓、牙齿松动等危害。 糖尿病患者出现牙龈出血的情况时,建议到正规医院的内分泌科或口腔科就诊,可完善血糖检测、口腔探诊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遵医嘱进行治疗,比如使用阿卡波糖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等降糖药物控制血糖。若存在牙结石,则可以通过超声波洗牙的方法进行治疗,而合并牙周炎者,则可通过牙周手术进行治疗。
3566
379
2024-06-14
免疫力低下的表现症状
刘泽灏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免疫力低下的表现症状,主要有易受感染、胃肠道功能下降,以及内分泌紊乱、过敏、易患肿瘤等。建议积极进行改善,避免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1、易受感染: 免疫力低下可能是先天性因素和后天不良的生活习惯,身体的各项功能受到刺激所造成。免疫力低下人群,不能有效抵抗病原体的侵袭,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出现频繁感冒、扁桃体炎、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情况。 2、胃肠道功能下降: 免疫力低下人群,胃肠道黏膜也会变得异常敏感,食物进入胃肠中,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紊乱,出现腹胀、剧烈腹痛、频繁腹泻等症状。 3、内分泌紊乱: 免疫力低下人群,容易诱发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内分泌疾病,对于女性来说,可能会出现月经不调。 4、过敏: 免疫力低下人群,局部皮肤也会变得敏感,在接触到花粉、海鲜等物质时,进入表皮组织内部,可诱发过敏反应,表现为全身长红点、瘙痒等不良症状。 5、易患肿瘤: 由于身体免疫力低下,机体没有办法对体内的肿瘤细胞进行免疫,此时容易罹患肿瘤性疾病。 6、其他表现: 免疫力低下可导致身体机能下降,此时会经常感觉到身体疲惫、四肢乏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经常犯困等。此外,免疫力低下人群身体机能下降,如果遭受外伤,可能伤口愈合较慢。 建议在平时生活中多注意锻炼,进而提高身体免疫,也要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比如新鲜蔬菜、水果,以及牛肉、鸡蛋、牛奶等,禁烟酒。如果身体有任何不适,建议及时前往医院的普通内科就诊,通过血常规等检查明确。
3378
63
2024-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