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内科科室相关科普
医生解答:正常人需不需要能补血红蛋白肽?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今天来聊聊,正常人需不需要能补血红蛋白肽这个话题。其实啊,虽然血红蛋白肽确实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对于饮食均衡、身体健康的正常人来说,并不需要额外补充哦。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已经包含了足够的蛋白质和其他必需营养,过量摄入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所以,除非有特殊营养需求,否则从我们医生的专业角度来讲,不建议随意补充。 👏说到血红蛋白肽,可能有些人不太了解,它其实是从血红蛋白里提取的一种肽类物质。这种成分在医疗上挺有用的,比如治贫血或者做成药物,但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它。 对于那些身体特别虚弱、营养跟不上,或者饮食有特殊要求的人来说,血红蛋白肽就可以作为一种额外的蛋白质补给。像刚康复的病人或者训练很辛苦的运动员,他们可能就需要这个来帮助身体恢复。 🙆但是,对于我们大多数吃得比较均衡、健康的人来说,其实不需要特别补充血红蛋白肽,因为我们平时吃的食物里的蛋白质就已经足够了。 而且,随便吃这个还可能有点风险,比如吃太多了可能会导致体内铁太多,特别是那些本来就容易铁过多的人,就更得小心了。 所以要不要补充血红蛋白肽,还得看你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最好还是听听医生的建议。 🍝我们得知道,有些食物是补血红蛋白的宝藏,其实补血红蛋白就是要补铁,多吃铁含量高的食物就行啦!(具体可以戳图) ✨所以想要预防贫血,就得多吃点上面这些富含铁的食物。同时还要避免可能会引起贫血的原因,我放在图片里了。如果你还有什么想分享的经验,可以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哦!
823
2024-06-07
孕妇贫血吃什么药?快来看看吧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作为医生,我深知孕妇贫血的严重性,这不仅会影响孕妇自身的健康,还可能对胎儿的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希望大家赶紧服用药物来改善症状。 👶孕妇贫血可以服用硫酸亚铁口服液或葡萄糖酸锌亚铁口服液来做改善,这两种药物当中的铁元素含量是比较高的,在服用药物之后可以达到快速补铁的效果,可以有效提高血红蛋白的水平。不仅能改善贫血所引起的面色苍白和四肢乏力的症状,也有助于增强自身的自护能力,促进宝宝的生长。 另外,孕妇在妊娠期间也需要定期到医院做检查,这样才可以了解贫血的程度,也方便医生提供治疗方案。 📍要注意,孕妇贫血不仅要通过药物来做调理,还需要配合日常调理的方法来做改善,才能帮助身体尽快恢复: 1️⃣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孕妇是为特殊群体,所以我建议孕妇以食物调整为主,可以选择吃猪瘦肉和牛肉、猪肝、鸡肝等食物,这些食物都属于铁的良好来源,每天可以适量吃些。 2️⃣保证充足睡眠:在贫血之后会引起四肢乏力的现象,所以还需要多注意休息,每天的睡眠时间要保证在8个小时以上,晚上10点之前准时入睡,避免熬夜。 3️⃣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孕妇也可以适当做一些散步或者是孕妇瑜伽,每天可以锻炼半个小时,可以达到改善体质的效果,而且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提高身体对铁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如果出现贫血症状,一定要注意护理,具体措施我放在图片啦。 如果你有同样的经历,不妨来试一试我的这些小方法,或许对你的症状也有帮助,在看完我的文章之后,记得给我点点关注哦,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832
2024-06-07
镰状红细胞贫血基因诊断
郑永江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镰状红细胞贫血的基因可以用分子生物学的方式进行检测。镰状红细胞贫血是遗传因素导致,属于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父母有携带相关致病基因时,都有可能遗传给下一代。 镰状红细胞贫血又称血红蛋白S病,是基因变异导致的一种疾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血红蛋白病。镰状红细胞是由β-珠蛋白基因第7个密码子上腺嘌呤变异为胸腺嘧啶所致,使极性谷氨酸变成了非极性缬氨酸,从而导致机体呈现溶血性贫血、炎症状态。 所以,镰状红细胞贫血的基因诊断以肽链分析,或基因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检测方式,发现β珠蛋白链第6位谷氨酸被缬氨酸替代,为疾病诊断的可靠依据。镰状红细胞贫血多于2岁之前发病,表现为严重的慢性溶血性贫血,以及不同部位的疼痛、慢性缺血导致的多器官受损、腿部慢性溃疡及阴茎持续勃起等,而黄疸、肝脾肿大等临床表现也作为疾病的诊断依据。 镰状红细胞贫血的患者应该及时去医院的血液内科就诊,进行血常规检查、红细胞镰变试验、骨髓检查等,如果确诊为镰状红细胞贫血,一般可以遵医嘱使用羟基脲片、叶酸片、双香豆素片等药物治疗。
4682
211
2024-06-07
D-二聚体高说明什么
蒋铁斌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D-二聚体高,可能是女性处于妊娠状态的表现,也可能是提示体内有血栓形成,或者出血性疾病、感染、肿瘤等因素导致。患者需要注意排查具体原因,结合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1、妊娠: 妊娠期女性血液含量会大量增加,并且伴随凝血因子的增加,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可激发纤溶系统导致D-二聚体升高。此时孕妇无需特殊药物治疗,建议适当下床活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2、血栓形成: D-二聚体是血栓降解过程中的产物,如果体内出现血栓,纤溶系统会被激活去溶解体内的血栓,在血栓溶解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代谢产物,比如D-二聚体。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梗死、心肌梗死等相关疾病,都可以引起D-二聚体的升高。如果是上述疾病引起,可能需要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利伐沙班片等抗凝的药物,还可能需要使用注射用尿激酶等溶栓的药物进行治疗。 3、出血性疾病: 人体内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同时存在,当体内出血的时候会伴随有凝血机制的激活,导致血栓形成,达到止血的作用。血栓形成后同样会启动纤溶系统,去溶解体内的血栓,此时也会出现D-二聚体的升高,一般包括白血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过敏性紫癜等疾病。患者若存在出血性疾病,可以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4、感染: 比如肺炎、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等感染性疾病。炎症可刺激各组织充血、水肿,也可能会诱发出血倾向,导致凝血系统激活,引起D-二聚体升高。若是由于感染引起的D-二聚体升高,患者需要积极抗感染治疗,比如遵医嘱使用盐酸莫西沙星片、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等药物。 5、肿瘤: 比如肺癌、肝癌等患者可能在化疗中导致释放促凝物质,进一步激发了纤维蛋白原系统,导致D-二聚体升高。一般可以使用抗凝药物治疗,如华法林钠片等预防出血,同时患者应针对肿瘤进行治疗,比如进行手术切除以及相应的放疗、化疗等。 D-二聚体的升高可能见于多种原因,需要患者和医生仔细评估后进行处理。D-二聚体高的患者建议及时就诊于血液内科,通过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综合判断引起升高的原因。
4702
16
2024-06-07
血小板低到20能活多久
蒋玲
副主任医师
血液科
血小板低到20也就是患者血小板计数低到20×10^9/L,可能不影响寿命,也可能在几天或者几年内死亡。患者能活多久取决于是否有出血以及出血的部位,还跟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关。 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属于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会有自发性出血的风险,即在没有任何外伤的情况下,在休息时也可能出现突然出血。如果患者没有发生出血,或者仅表现为鼻子、皮肤、牙齿等身体表浅部位的出血,则生命不会受到很大影响,积极输注血小板后可以一直存活下去。但是如果出现胃肠道、肝脾等内脏器官出血,在抢救不及时或者抢救无效时,可能在1周之内死亡,但抢救以及治疗及时,患者也能够生存下来。如果已经出现颅内出血,尤其是延髓、脑干等部位的出血,则生存概率很低,快者在数小时之内可能会死于脑疝、呼吸心跳骤停等并发症。 另外,患者的生存期与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也有很大关系,如果是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恶性血液肿瘤引起,大部分患者即使不出现出血并发症,如果不及时治疗,也可能会在2年之内死于肿瘤本身,少数患者治疗效果好,能活过5年,此时一旦出现大量出血,患者的预后很差,可能会在几天内死亡。如果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良性血液病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在不出血且治疗效果好时,患者的生存期不受很大影响,一般能存活10年,甚至几十年。 患者出现血小板降低时,应及时前往医院血液内科就诊,通过血常规检查、血涂片检查,以及血小板及凝血功能试验等明确病因,然后进行及时治疗,比如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等。
4316
53
2024-06-07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什么突变
蒋铁斌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一般是基因突变,属于一种隐性遗传性的贫血性疾病,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如应用羟基脲片、头孢氨苄胶囊等药物,不建议自行用药。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通常是由于体内血红蛋白的β链中的第六位氨基酸、谷氨酸被缬氨酸所代替,属于一对性状的基因突变造成,会导致体内的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气的能力。血红蛋白突变后会导致纤维状晶体沉淀,可形成镰刀状的血红蛋白,使体内的红细胞呈弯曲的镰刀状,所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容易出现溶血,而且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粘滞性大,不易通过毛细血管,还会容易在毛细血管壁部位出现嵌顿和阻塞,导致身体出现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出现组织缺氧的现象。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患者可出现头晕、乏力、发育迟缓、巩膜黄染、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慢性溶血性贫血等问题,需要及时到医院血液科就诊,采取血常规等检查明确诊断。如果自身贫血程度较严重,出现全身乏力症状,需要通过输血的方式治疗。
3226
301
2024-06-07
贫血时常会感到心跳气促
蒋铁斌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贫血时常会感到心跳气促,主要是因为贫血导致心脏、肺脏供血不足,进而出现缺血、缺氧,导致心脏、肺脏功能减弱,代偿性频率增加,进而出现心跳加快、气促,需要通过食物、药物等方式补充血容量,改善贫血。 缺铁、红细胞损伤过多、红细胞生成不足等情况可能会导致贫血,贫血患者血液运输氧气、能量的功能减退,可能会出现心脏、肺脏缺血、缺氧,进而感到心跳气促。除此之外,还有可能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进而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常伴有面色发白、四肢活动耐力下降、四肢冰凉等症状。 贫血患者可以适量进食鸭血、动物肝脏、菠菜、红枣等含铁丰富的食物,有利于改善贫血症状,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叶酸片、维生素B12片、琥珀酸亚铁颗粒、阿胶补血膏等药物进行治疗,有利于改善贫血。如果患者贫血比较严重,失血过多,还需要通过输入红细胞、补充造血因子等方式改善贫血。 针对于贫血患者而言,可以到医院血液内科就诊,通过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查明原因,并积极进行治疗。如果存在贫血并且未进行积极治疗,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心室扩大等情况,不利于身体健康。
3400
258
2024-06-07
白细胞低到多少是白血病
姜志平
副主任医师
血液科
白细胞数量与白血病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并不能说白细胞低到多少是白血病。一般来说,多数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水平会升高,但也有部分患者为低增生性白血病,其白细胞数量常会减少。 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而引起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包括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其中急性白血病包括白细胞增多型白血病和白细胞不增多型白血病。如果是白细胞增多型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计数通常超过10×10^9/L,如果是白细胞不增多型白血病,则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甚至会低于1.0×10^9/L,患者的血涂片可见不同数量的原始细胞和未成熟细胞,但在中性白细胞增多症患者的血涂片上很难找到原始细胞。此外,如果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常超过20×10^9/L,最高可达100×10^9/L以上,血涂片中粒细胞明显增多。如果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可超过10×10^9/L,主要特点是淋巴细胞不断增多,淋巴细胞比例≥50%,淋巴细胞绝对计数>5×10^9/L。 怀疑自身出现白血病时,需去往医院的血液内科就诊,进行血常规、骨髓活检、血生化等检查,以明确诊断。患者确诊后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血浆、纤维蛋白原等血制品治疗,也可使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等药物治疗,并辅以化疗和放疗等治疗措施。
4250
461
2024-06-07
贫血吃什么补血最快
刘海波
副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临床上没有贫血患者吃什么最快补血的方法,贫血患者可以通过服用药物补血,也可以通过食物辅助补血,还可以输血治疗。 1、药物补血: 临床上常见的贫血是缺铁性贫血,主要是由于体内铁元素缺乏引起,患者可以遵医嘱应用药物治疗,常见的药物有硫酸亚铁片、富马酸亚铁颗粒等,如果是巨幼细胞性贫血,通常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2和叶酸导致,患者需要遵医嘱使用维生素B12片、叶酸片等进行治疗。 2、食物辅助补血: 缺铁导致的贫血患者,可以吃大枣、菠菜、动物肝脏等含铁元素量比较丰富的食物,能够起到补铁作用,如果是由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导致,平时也可以多吃菠菜、青菜、白菜以及瘦肉、动物肝脏等食物。 3、输血治疗: 如果出现严重的贫血,如出现突然的晕倒、昏迷等症状时,则需要立即进行输血治疗。 出现贫血时,建议患者到医院的血液内科就诊,进行血常规检查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需要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避免突然改变体位,以免发生晕厥现象,还要保持规律、良好的作息时间。
4676
314
2024-06-07
红细胞分布宽度偏低是什么意思
刘海波
副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红细胞分布宽度偏低有可能是非疾病性原因,如剧烈运动、发育不完善等导致的,也可能是疾病性原因,如贫血、中毒等导致。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指血液循环中红细胞大小的变异性,此数值偏低是由于红细胞的大小比较一致,一般在血常规检查中可以体现。 一、非疾病性原因: 1、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之后,由于需要供氧,红细胞数量增加,并且大小比较一致,会导致红细胞分布宽度偏低。 2、发育不完善: 六个月以前的婴儿本身红细胞大小就比较一致,会出现此类情况,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二、疾病性原因: 1、贫血: 如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铁幼粒细胞性贫血,贫血情况下,红细胞数量一般会减少,也会造成红细胞大小趋于一致,导致红细胞分布宽度偏低,患者通常伴有皮肤黏膜苍白、心悸、胸闷等症状。另外,如果长期使用双香豆素片,也有可能造成贫血,出现红细胞分布偏低的现象。 2、中毒: 如铅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也会引发此种症状。铅中毒会造成全身溶血性疾病,引发比较严重的红细胞破坏,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从而降低红细胞分布宽度,一般患者会有腹部绞痛、反应迟钝的症状。一氧化碳中毒会使一氧化碳和氧结合,导致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增加,使其分布变密,大小都变得比较小,从而降低了红细胞分布宽度,一般患者会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如若发现此现象,建议日常多食用富含铁、补血的食物,如紫米饭、红枣等,并遵医嘱到医院血液内科复查血常规,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如果复查结果仍然偏低,可以进一步行外周血涂片检查、骨髓检查等,明确病因再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如口服硫酸亚铁片、右旋糖酐铁片等,或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
3146
28
2024-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