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素萍的科普
什么是脂肪肝
冯素萍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脂肪肝是指由各种因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正常人体肝组织中含有少量的脂肪,如甘油三酯、磷脂、糖脂和胆固醇等,如果脂肪蓄积太多,超过肝重量的5%,或在组织学上肝细胞30%以上有脂肪变性,即可称为脂肪肝。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是21世纪全球重要的健康公共问题之一。
16.79万
31
2018-05-08
脂肪肝如何预防
冯素萍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预防脂肪肝发生的方法主要包括: 1、控制饮食:合理的饮食结构对清除肝内脂肪有一定的帮助,禁止暴饮暴食,控制热量,避免高脂肪的食物; 2、加强运动: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进行锻炼,消耗体内的脂肪,建议运动30min以上,选择中度程度的运动方式,如慢跑、快走、羽毛球等; 3、注意营养:日常多食用高维生素、高蛋白的食物等,注意营养的摄入。
17.71万
506
2018-05-08
酒精性脂肪肝如何检查
冯素萍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酒精性脂肪肝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 1、血常规:确定是否存在贫血、血小板减少等; 2、肝功能:了解胆红素排泄能力、白蛋白状况等; 3、凝血功能:反映肝脏近期的重要指标; 4、肿瘤标志物检查:排除肝癌情况; 5、病毒检查:排除合并病毒性肝炎; 6、彩超、CT检查:了解程度,有无占位、肿瘤等情况; 7、肝脏穿刺:肝活检化验,确定病灶。
8.66万
488
2018-05-08
药物性肝损伤有哪些类型
冯素萍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药物性肝损伤的类型包括: 1、肝细胞型:检测可发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明显升高,病情较重,死亡率达12%以上; 2、胆汁淤积型:肝细胞胆红素排泄能力受损、小胆管受损,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胆汁酸、黄疸升高,死亡率达7%; 3、混合型:既有肝细胞的损伤,又有肝细胞与胆管胆红素排泄的能力受损,预后较好,死亡率仅2%左右。
10.26万
52
2018-05-08
哪些人容易患脂肪肝
冯素萍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易患脂肪肝的人群主要包括: 1、暴饮暴食者:营养过剩,热量过高引起脂肪肝; 2、高脂血症者:血脂长期积聚,沉积肝内者; 3、肥胖者:脂肪过多,转化代谢过程中积聚肝内; 4、糖尿病者:胰岛素减少,脂肪类代谢发生紊乱; 5、营养不良者:长期节食减肥或饥饿造成营养不良者; 6、药物损伤者:长期食用对肝脏有影响的药物,引起脂肪肝。
15.30万
113
2018-05-08
脂肪肝吃些什么好
冯素萍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脂肪肝的饮食建议注意如下几点: 1、低热量、低脂肪饮食:注意尽量少食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如肥肉、油炸鸡腿等食物; 2、高蛋白、高纤维饮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早餐要吃好,晚餐少食,多食用鸡蛋、牛奶、水果等高蛋白、高纤维食物; 3、低糖饮食:尽量避免食用含糖量较高的饮料、甜食、水果等,防止转化为脂肪酸,形成脂肪肝。
13.77万
397
2018-05-08
药物性肝损伤做什么特异性检查
冯素萍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药物性肝损伤需要做的特异性检查主要包括: 1、血常规的嗜酸细胞:嗜酸细胞增高,可提示药物性的过敏反应或其它过敏反应; 2、肝功能:结合谷丙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及其比值进行分析; 3、凝血功能:肝脏变化的最直接证据,了解肝脏变化; 4、电解质:药物性肝损伤可造成电解质的紊乱,低钾、低钠、低钙; 5、肾功能、超声、CT检查等:为排除性诊断; 6、肝穿刺:是药物性肝损伤诊断的金标准。
16.71万
378
2018-05-08
脂肪肝的检查有哪些
冯素萍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脂肪肝的检查主要包括: 1、血液检查:血常规检查可发现是否有贫血、嗜酸细胞增高、血小板减少等; 2、肝功能检查:检查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等; 3、凝血功能检查:确定肝脏损伤程度; 4、彩超:脂肪肝程度判断,是否存在肝硬化的腹水情况等; 5、CT:确定是否存在占位、肝硬化,以及有无腹水、肿瘤等。
10.37万
467
2018-05-08
脂肪肝能治愈吗
冯素萍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单纯性的脂肪肝,通过运动、饮食结构的调整等可以完全治愈;脂肪性肝炎时,除了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外,需要积极采用药物进行保肝治疗,如多烯磷脂酰胆碱、甘草甜素、维生素E等,可将肝功能转化为正常;脂肪性肝硬化时,肝脏纤维组织增生,结构发生变化,甚至肝衰竭,只能通过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无法得到治愈。 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以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19.13万
217
2018-05-08
酒精性脂肪肝的危害有哪些
冯素萍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酒精性脂肪肝的危害主要包括: 1、酒精性脑病:肝细胞、脑细胞受损,引起酒精性脑病; 2、酒精中毒性心肌病:心肌损伤,导致中毒性心肌病,严重可造成心衰; 3、酒精性胰腺炎:血脂升高、小血管病变,引起酒精性胰腺炎; 4、低蛋白血症:抵抗力下降,导致肺部、泌尿系统的感染等; 5、神经系统损伤:腿麻、视物不清; 6、电解质紊乱:长期饮酒,饮食少或不进食,导致电解质紊乱。
11.04万
253
2018-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