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科室相关科普
脑袋开颅手术后,昏迷时长揭秘!
焦红亮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脑部开颅手术,是不是一听起来就觉得很恐怖?也就是在脑部切一个创口,然后切除病灶,对机体损伤比较大,而且在做手术的时候可能会损伤局部脑神经,所以会导致出现昏迷的情况。 而昏迷的时间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手术前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手术过程中是否出现并发症等。 ❗一般来说,大部分病人在开颅手术后会在麻醉药物的作用下进入一段时间的昏迷状态,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病人会在手术后的几个小时内逐渐从昏迷状态中苏醒过来。 但是对于病情较重的病人,或者手术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昏迷时间就可能会相对较长,可能会昏迷3-7天,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时候可能就需要通过一些方法来促进病人的苏醒(方法我放在图片里了,有需要的可以去看一看)。 不过,在刚刚醒过来的时候,病人可能会感到头晕、乏力,甚至有一些认知上的障碍,这是因为在手术过程中,大脑可能受到了一定的损伤或刺激,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恢复,下面这些也是帮助大脑恢复的方法,比如: 🌈确保病人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休息是身体恢复的基础,因此病人在刚刚醒过来的时候要避免过度劳累,给身体充分的恢复时间。 🌈合理饮食 对于恢复意识和身体功能至关重要,建议病人可以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这些食物有助于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促进神经系统的修复和功能的恢复。 🌈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状态 家属应给予病人足够的关心和支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康复过程,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和挫折。 🌈早期进行康复训练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功能训练、认知功能训练等,这样可以刺激神经功能,促进身体功能恢复。 🌿总之,每个人开颅手术后的昏迷时间都是不一样的,但我会竭尽全力为病人提供最好的治疗和护理,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如果还有什么疑问的话,也可以在下面给我留言哦。
750
2024-06-21
硬膜下血肿与硬膜外血肿的鉴别
赵杰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硬膜下血肿和硬膜外血肿的鉴别点包括影像表现不同、临床表现不同、出血范围不同,以及发病机制不同、出血血管不同、治疗方式不同等,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1、影像表现不同: 临床上多通过头部CT检查来发现有无硬膜下血肿和硬膜外血肿,而硬膜下血肿在头部CT检查时候表现为新月形、半月形甚至梭形。而硬膜外血肿则表现为多表现为骨板下呈凸透镜样的高密度影。 2、临床表现不同: 硬膜外血肿会表现为昏迷—清醒—再昏迷,中间清醒期是患者在遭受脑外伤时处于昏迷,但不久之后意识障碍会好转甚至完全清醒,继而再度昏迷。而硬膜下血肿患者随着血肿量的增加,在受伤后一般没有清醒期,通常意识障碍会逐渐加重。 3、出血范围不同: 硬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内板和硬脑膜之间。而硬膜下血肿则是指血肿位于硬膜下和蛛网膜上之间,手术过程中可以通过血肿位置进行鉴别。 4、发病机制不同: 硬膜外血肿多是外力导致硬膜上的大脑中动脉破裂出血后所引起的疾病。而硬膜下血肿则通常是由于头部碰撞硬物,导致静脉性血管破裂引起。 5、出血血管不同: 硬膜外血肿是脑膜中动脉、静脉窦、板障、脑膜中静脉出血,硬膜下血肿是桥静脉断裂。 6、治疗方式不同: 硬膜外血肿通常需要紧急手术治疗。而对于出血量比较小的硬膜下血肿,可以通过保守治疗促进血液吸收,但如果是紧急血肿,也需要进行开颅手术来清除血肿。 不论是出现硬膜下血肿还是硬膜外血肿,都需要及时到医院神经外科就诊,进行脑部核磁共振等检查,明确诊断。另外,在生活中外出、骑车时需要保护好头部,避免受伤。
3684
305
2024-06-21
开颅手术后头盖骨怎么办
赵杰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头盖骨又叫颅骨,开颅手术后,颅骨要根据患者头颅损伤情况以及选择的手术等,考虑是在手术期间立刻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并进行固定,还是先不将颅骨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术后3个月左右再考虑进行颅骨修补的手术。 一般针对于大部分的颅骨肿瘤的切除手术,开颅后将肿瘤切除后,原来打开的颅骨可以回纳到当初的位置,然后再进行固定,从而使其逐渐生长愈合。但是颅骨的愈合方式主要是膜化成骨,愈合速度相对于普通骨折,比如上肢骨折要慢,因此恢复时间比较长。 而对于颅骨粉碎性骨折,由于颅骨粉碎,会导致颅骨可能无法回纳到原来的位置,也难以固定。还有进行去骨瓣减压手术的时候,由于颅内压力升高,需要将一部分颅骨的骨瓣打开,这种情况下颅骨不能够自行恢复到原来的位置,需要考虑以后二期进行颅骨修补。一般是根据缺损的部位定制相应形状的钛网进行修补,以起到恢复颅骨完整性的作用。 如果出现严重的头部损伤,一般建议立即到正规医院的神经外科就诊,并遵医嘱进行头颅CT检查、头颅核磁共振检查等,从而明确具体病情,再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具体的治疗方法,术后视情况修复。
4338
39
2024-06-21
为什么撞到头会起包
赵杰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撞到头会起包,可能是由软组织水肿、淤血积存、炎症反应、骨折等引起的。如果患者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现象,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积极处理,避免影响疾病恢复。 1、软组织水肿: 患者头部受到碰撞后,导致局部皮肤、血管等组织发生异常,而头部皮肤较薄,使皮下软组织水肿,从而出现头会起包的情况,伴有疼痛、出血等症状。 2、淤血积存: 患者头部受到撞击后,导致皮肤下血管破裂、出血,而皮肤没有伤口,血液无法流出,淤积在局部难以消散就会出现血肿,表现为起包症状,此时包里面主要成分是淤血。 3、炎症反应: 患者撞到头后没有及时处理的情况下,容易使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经破裂的皮肤侵入引起感染,导致局部产生炎症反应,炎症刺激产生脓肿,从而出现头会起包的情况,此时内容物主要为炎性脓液。 4、骨折: 如果撞到头的力度很大,会导致颅骨出现骨裂,甚至骨折,颅骨破裂出现碎片,脱离了原本的位置突出于头皮,也会出现此类情况,凸起的包为颅骨组织。 出现上述症状,患者需要到医院神经内科就诊,进行头颅CT和MRI检查,同时检查血压、心率,轻微撞伤可在48小时内冷敷止血、镇痛,48小时后热敷促进血液流通,帮助血肿消散。如果检查发现存在炎症,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罗红霉素胶囊治疗。针对骨裂、骨折患者需要卧床静养,骨折严重或出现粉碎性骨折时应尽快手术清理碎片,然后进行缝合修补。
3768
371
2024-06-21
左额叶脑出血头冒汗
赵杰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左额叶脑出血、头冒汗的原因较多,可能是由于脑出血导致体温调节中枢损伤、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异常、感染等原因造成,患者需要进行详细鉴别后再予以针对性治疗。 一、原因: 1、体温调节中枢损伤: 左额叶脑出血量相对比较大时,可能会损伤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系统,调节体温的功能受到损害,人体接收到错误信号需要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从而会引发头冒汗的症状。 2、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异常: 如果出血累及大脑内神经束,可能会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异常等情况,进而引发患者出现头冒汗的症状。 3、感染: 当左额叶脑出血合并其他感染,如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等感染时,人体体温会升高而出现发热,在发热时的体温下降期人体会对体温进行调节出现出汗排热的情况,患者也会出现头冒汗的症状,还可能伴有尿频、尿急、咳嗽等不适。 二、处理: 1、家庭护理: 当患者出汗后需要卧床休息,并保持情绪稳定,可通过使用温水擦浴、冷敷额头等方法进行缓解。还需要注意及时更换衣物以及床单等物品,以免大量出汗滋生细菌等危害,同时注意皮肤卫生预防,以免长期卧床而出现褥疮。 2、药物处理: 需要遵医嘱使用谷维素片、奥拉西坦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当患者出现感染后,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等抗生素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此外,左额叶脑出血头冒汗引起原因比较多,患者应积极进行规范治疗,饮食方面可适当多摄入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对于病情的控制很有利。
4414
159
2024-06-21
脑子里有肿瘤会有什么症状
赵杰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脑子里有肿瘤可能会有头痛、肢体活动障碍、记忆力下降、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等症状。建议发现脑部出现肿瘤后,或以下症状持续存在时,需要引起重视,积极处理。 1、头痛: 由于颅内空间有限,因此随着脑子里面肿瘤的生长,会使患者的颅内压力增加,高颅压使患者出现头痛症状,并且头痛症状会逐渐加重。此外,高颅压还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视力下降、头晕、听力下降等症状。 2、肢体活动障碍: 由于肿瘤生长过程中会破坏正常的脑组织,而当颅内控制肢体运动的脑组织被破坏后,就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严重时可能还会出现偏瘫、全身瘫痪的危险。 3、记忆力下降: 若肿瘤生长过程中破坏了脑组织中的海马体,就会导致患者的记忆力严重下降,部分患者还会有智力下降的情况。 4、癫痫发作: 由于肿瘤在脑组织内属于破坏性生长,因此随着脑肿瘤的增大,会引起脑组织异常放电,这些异常放电就可能使患者癫痫发作,出现面部疼痛、肢体抽搐等症状。 5、意识障碍: 当脑肿瘤因治疗不及时而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就会造成脑组织广泛损伤进而引起意识障碍,出现嗅觉减退、昏迷等症状,严重时可能还会出现呼吸暂停、休克等危险。 此外,除上述常见症状外,如果肿瘤逐渐增大压迫局部神经,会有视力、视野障碍,以及眼睑下垂、面部感觉减退等,累及语言中枢,会有失语表现。建议出现上述不适症状的患者,及时到医院神经外科、肿瘤科等相关科室就诊,配合医生进行头部CT、头部核磁共振等检查后,明确诊断。
3972
116
2024-06-21
女性突然晕倒查出脑膜瘤,保守治疗还是开颅手术
焦红亮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之前有一则女性在公共场所突然晕倒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经过医生的紧急检查和诊断,该女性被确诊为脑膜瘤。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疾病,多数患者及其家属可能陷入了艰难的抉择,究竟是选择保守治疗还是进行开颅手术? 🌼脑膜瘤,作为颅内肿瘤的一种,其生长位置和性质决定了治疗方案的多样性。 ✨在治疗脑膜瘤时,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身体状况、肿瘤大小、位置及生长速度等因素,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那么,在哪些情况下应该选择保守治疗? 🌼肿瘤较小且生长缓慢:对于体积小、生长缓慢的脑膜瘤,且患者无明显症状时,医生通常会建议保守治疗,通过定期观察、影像学检查等方式监测肿瘤的生长情况。 🌼高龄或身体状况较差:对于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开颅手术风险较高,此时医生可能会推荐保守治疗,以减轻患者的身体负担。 🌼患者意愿:如果患者在充分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后,坚持选择保守治疗,医生也会尊重患者的意愿,但会进行充分的告知和解释。 🌈那么,在哪些情况下需要果断手术呢? ✅肿瘤较大或生长迅速:当脑膜瘤体积较大、生长迅速,或已经引起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时,手术治疗成为首选。 通过开颅手术,医生可以直接切除肿瘤,减轻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缓解患者症状。 ✅肿瘤位置特殊:对于生长在脑干、小脑等重要部位的脑膜瘤,由于其位置特殊,保守治疗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此时,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当然了,选对治疗方法很重要。如果最终选择手术切除,我在图片中也总结了一些做开颅手术后的护理注意事项,需要的自取。 💌如果还有疑问的话,就在评论区说一说吧,我们可以一起研究研究。
696
2024-06-20
头小脸小,发育不良的警示?
焦红亮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家长们可能都会比较关心孩子的发育问题,而当孩子出现头小脸小的情况时,家长就开始怀疑是不是发育不良导致的? 🙋这里我得说一下啊,孩子的头小脸小并不一定就是发育不良的表现。 🚩在很多情况下,这可能与遗传有关,也就是说,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头小脸小,那么孩子也可能会遗传到这种外貌特征。 ✨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头围和面部大小虽然偏小,但通常都在正常范围内,也不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但是,如果孩子的头小脸小确实是发育不良导致的,那就需要家长格外注意了。 ✨一般来说,孩子的头围增长速度是有一定规律的,如果孩子的头围增长速度明显慢于同龄孩子,或者头围大小明显小于正常值,并且存在智力、身材等方面的异与同龄孩子,那就需要警惕发育不良的可能了。 🙌除了观察头围,我这里还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简单判断孩子是否发育不良,相关方法内容都放在图里了。 ⭕如果孩子确实存在发育不良的情况,以下是一些护理建议: ✅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孩子存在发育不良的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我们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帮助孩子尽快恢复健康。 ✅均衡饮食: 营养不良是导致发育不良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家长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均衡。多给孩子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蛋、奶、新鲜蔬菜水果等。 ✅适度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增强身体素质。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户外运动或体育活动,如跑步、游泳、篮球等。 ✅关注心理健康: 发育不良的孩子可能会面临一些心理压力和困难,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或兴趣小组,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感谢大家的阅读和支持!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和启示。 💗记得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和经验哦!点赞和收藏也是对我的最大支持!
852
2024-06-20
脑恶性肿瘤能治好吗
焦红亮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如果脑恶性肿瘤在早期发现,及时进行治疗,则有可能治好。但如果病症比较严重,比如癌症出现转移,一般不能治好。出现脑恶性肿瘤时,建议及时在医生帮助下明确病情。 脑恶性肿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可能与遗传、电离辐射、免疫因素或者基因突变等因素有关,由于恶性肿瘤的性质,会比较容易侵犯周围重要的血管、神经以及脑组织,可导致患者颅内压升高,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癫痫或者视神经乳头水肿等症状。 如果脑恶性肿瘤在早期被发现,此时肿瘤比较小、对周围组织侵犯比较少、没有出现远处转移的现象,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在术后做好日常护理,可能不会出现复发的情况,所以有可能会治好。如果在发现脑恶性肿瘤后没有及时治疗,或者已经到中晚期,肿瘤扩散和转移的面积比较大,单纯进行手术切除并不能将癌细胞完全消除,还需要结合放化疗治疗,此时一般不能治好。但是患者不要灰心和放弃,配合医生积极治疗,能够控制病情发展。 脑恶性肿瘤的患者可及时到医院神经外科就诊,完善神经检查、头部CT扫描、MRI检查等,并遵医嘱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使身体得到有效休息,对于身体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4226
398
2024-06-20
脑出血后昏迷几天
赵杰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脑出血后昏迷的天数因个体的差异是不固定的,具体以患者出血部位以及出血量有关。患者昏迷期间若病情控制良好,意识状态才会逐渐好转,在3个月内甚至几周的时间内便能恢复;若患者昏迷期间病情加重,没有度过危险期,甚至会危及生命。 一、出血部位: 1、基底节区出血: 是脑出血最常见部位,在昏迷期间需积极配合治疗,降低颅内压,改善脑水肿症状,进行2周左右的科学治疗大多数患者即可清醒。 2、脑干出血: 多为脑桥出血,情况相对其它出血部位也较严重。昏迷期间应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呼吸道的通畅,在经过科学的规范治疗后,2-3周是可以清醒的。但需要注意在危险期时,部分患者易在48h内死亡,导致持续昏迷无法清醒。 3、脑叶出血: 慢性高血压为其主要病因,该部位出血后在临床多表现为意识障碍,出现昏迷的情况相对较少。 二、出血量: 1、大量出血: 在30ml左右,患者进入深昏迷,光反应消失,肢体刺激无反应,若在3个月内仍未清醒,则可能会成为植物人,持续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2、中量出血: 在10-30ml,患者会突然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伴随意识障碍甚至浅昏迷,部分患者会出现全身性抽搐,患者可能会在3-6个月左右清醒。 3、小量出血: 10ml左右,患者可表现为单一的某一症状或体征,可能伴有昏迷症状,但由于出血量较少,可在1-3天左右清醒。 由于出血部位的不同,疾病的发展程度也是不同的。如脑干出血>5ml时,易在48h内死亡。无论出血量多少都会对大脑造成损伤,因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病情控制良好的情况下,注重其日常生活护理,采取舒适体位,勤翻身拍背,以预防坠积性肺炎发生,时刻关注生命体征,进行营养补充治疗,保证水、电解质平衡。
4814
85
202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