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科科室相关科普
乙肝疫苗下午打可以吗?医生来回答!
邬喆斌
副主任医师
感染性疾病科
💉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乙肝疫苗作为预防乙型肝炎的关键措施,更是备受关注。但许多人在接种疫苗时,会纠结于接种的时间,好像大家都是上午去医院打乙肝疫苗,不知道下午打是不是也可以呢? 👉要明确的是,乙肝疫苗的接种时间并没有严格的规定,无论是上午打还是下午打,都不会影响疫苗的效果。乙肝疫苗的接种主要是通过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乙肝病毒的抗体,从而达到预防乙肝的目的。而这个过程与接种的时间并没有直接关系,并不是说上午打就有预防效果,下午打就没有了。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会纠结于接种的时间呢? 😂这可能是因为大部分人都是选择上午去医院打乙肝疫苗,如果自己下午去打,显得好像很独特。除此之外,还可能是接种的时间与自己的行程安排有冲突。 另外,在打乙肝疫苗之前呢,还有一些事情需要注意。 🔸过敏史要牢记:如果知道自己对乙肝疫苗里的任何成分,包括那些辅料过敏,那最好不要冒险接种了。 🔸生病时要小心:如果最近得了什么急性病,或者有严重的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突然发作、正在发热,或者癫痫、神经系统疾病还没控制好,那最好等身体恢复后再考虑接种乙肝疫苗。 🔸合理饮食很重要:在接种乙肝疫苗之前,记得要管住嘴!尽量不要吃那些重口味的食物,比如辣椒、油炸食品。还有,不要喝酒、喝浓茶或咖啡。清淡点,多喝点白开水,这样身体状态会更好,疫苗效果也会更佳。 另外图片中还有一些关于乙肝疫苗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大家也要记得查看。看完觉得有用的话,别忘了点赞、转发给身边的人~
890
2024-06-26
结核性胸膜炎多久能干活?医生的实用建议
毕蔓茹
副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结核性胸膜炎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胸膜炎症,不仅影响呼吸,还可能带来一系列的身体不适。这种病症的治疗和恢复往往需要耐心和时间,因为它不仅涉及到结核杆菌的杀灭,还包括胸膜的修复和整体免疫力的提升。结核性胸膜炎多久可以上班,是许多患者关心的话题。 ✨结核性胸膜炎多久可以上班,这其实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决定,但通常情况下,多数患者可在3-6个月左右恢复,当然,还是得在确定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身体得到充分恢复后,才能考虑回到工作岗位。 😊如果已经按照医生的建议,积极接受了治疗(详见图),并且已经完成了足够的疗程,结核病灶得到了明显的吸收,胸膜炎也有所改善,同时没有咳嗽、咳痰等症状,就可以考虑回到工作岗位上了。 😲如果虽然接受了3-6个月的治疗,但病情并未得到明显改善,仍然有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我一般建议患者暂时不要急于回到工作岗位。因为在这个阶段,身体抵抗力较差,结核杆菌仍然活跃,可能影响工作效率,并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如果想要尽早恢复工作,咱们还是需要尽早康复,除了专业治疗外,还可以通过一些日常调理来帮助恢复。 🌿适当的运动: 患者可以选择散步、慢跑、瑜伽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运动强度和时间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来确定,一般建议每周进行3-5次,每次20-30分钟。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 🌿 充足的休息: 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晚至少7-8小时。同时,在恢复工作后也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另外我还想给大家一些建议,就是恢复工作得循序渐进,具体方法可见图哦~ 以上就是我对于结核性胸膜炎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尽我所能为你解答。同时,也希望大家能早日康复,回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去!
470
2024-06-26
瞅一瞅:严重肝病时氨清除不足的主要原因
邬喆斌
副主任医师
感染性疾病科
在肝病患者的治疗中,有个挺棘手的问题就是“氨清除不足”。特别是病情严重的时候,这个问题就更突出了。 💪肝脏在我们身体里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就包括清除体内的氨。正常情况下,肝脏通过一种叫做“鸟氨酸循环”和“谷氨酰胺合成”的方式,把氨转化成尿素或者其他形式,然后排出体外,这样体内的氨就能保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但当肝病严重的时候,这个平衡就被打破了,氨清除不足的问题就出现了。 ✨ 具体来说,严重肝病时氨清除不足主要有两个原因: 👉肝细胞受损: 肝细胞负责降解体内的氨,是当肝细胞受到严重损害时,其降解氨的能力就会大大降低。比如肝硬化这样的严重肝病,肝细胞会大量死亡,导致那些负责合成尿素和谷氨酰胺的数量减少,而另一种酶(谷氨酰胺酶)却变得特别活跃。这样一来,氨就不能正常地被转化成尿素排出体外,而是在体内堆积起来。 👉 肠道吸收的氨增多: 在严重肝病时,患者的肠道菌群会失去平衡,有害的细菌(比如大肠杆菌和厌氧菌)会增多。这些细菌会分解蛋白质,产生更多的氨。另外,上消化道出血、吃太多高蛋白食物、便秘等也会让肠道吸收更多的氨。这些氨进入血液后,会让肝脏的负担更重,进一步加剧氨清除不足的问题。 👏为了让大家更明白这个问题,我特意做了两张表格。第一张表格会告诉大家为什么会出现氨清除不足,以及它对患者的影响;第二张表格则会告诉大家我们是怎么治疗的,以及治疗的效果如何。希望大家看了之后能更了解这个问题。 最后,大家不要忘记点赞和收藏哦~~
895
2024-06-26
腺病毒感染后会二次感染吗?怎么应对?
陈立艳
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在医学领域中,腺病毒感染一直备受关注。这种病毒不仅传播迅速,而且其感染后可能带来的症状,如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肺炎等,都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如果已经感染过腺病毒,那么是否还会面临着二次感染的风险呢? 要明确一点:腺病毒是存在二次感染的可能性的。这主要是因为腺病毒拥有多达35个血清型,不同血清型之间的病毒并没有交叉免疫力。也就是说,即使你曾经感染过某一类型的腺病毒并康复,也并不代表你对其他类型的腺病毒就有了免疫力。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对腺病毒就束手无策。虽然存在二次感染的风险,但也并非没有应对之策 ✔️ 想要远离腺病毒的侵扰,加强个人卫生是关键 要做到勤洗手。手是接触外界环境最多的部位,也是最容易携带病毒的部位。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手部的清洁,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或者使用酒精类免洗洗手液进行手部消毒。 ✔️ 佩戴口罩也是必不可少的防护措施 特别是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商场、车站等,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降低飞沫传播的风险,保护呼吸道健康。 ✔️ 接种疫苗是预防腺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 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针对特定型别腺病毒的免疫应答,提供保护,适宜人群通常为高风险群体或有特殊需求者。 PS:给大家分析了腺病毒二次感染的症状,这是挺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大家判断自己的情况。如果有需要,可以看看图片的内容。💬要是还有不懂的,就评论区说出来吧。
523
2024-06-26
陈旧性肺结核:体检无法避开,但并不影响结果
毕蔓茹
副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体检是了解自己健康状况的重要途径,也是入职和一些社会活动的必要项目。然而,对于既往有过肺结核病史的人群,在肺结核治愈后,一些患者的肺部可能会留下一些“疤痕”,这些疤痕在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CT、胸部X线)上会显示出来,在临床上称为“陈旧性肺结核”。 胸片或CT检查作为体检的常规项目,能够清晰地显示肺部的情况。即使肺结核已经治愈多年,但肺部留下的疤痕仍然会被这些检查设备捕捉到,是没有办法避开的,所以无法给大家提供避开肺结核的方法~ 😊但其实,陈旧性肺结核是不会影响日常的体检的,包括入职体检等,可以正常通过。这是因为,陈旧性肺结核只是对过去曾经患过肺结核,但已经治愈或自愈后所留下的肺部病灶的一种描述。 这些疤痕并不会影响自身肺功能,也不具备传染性,因此无需过分担心,不会导致体检不通过。不清楚体检不合格内容的朋友可以看图。 👇不过,也有陈旧性肺结核复发的病例,因此,患者要做好以下预防复发的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保持适当的体重,每周增加2-3次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避免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接触:减少感染的风险,特别是在封闭、拥挤的环境中。 ✨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每天通风1-2次,每次1-2小时,避免长时间处于污染严重的环境中。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损害肺部健康,增加复发的风险。 另外还要提醒大家,即使已经治愈,也应每年定期进行胸部X线或CT检查,以及时发现任何异常,另外,图中还有关于陈旧性肺结核的表现分析,大家可以看看,如果出现类似情况,及时治疗。 💬大家在体检时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是如何处理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您的经验和观点!
420
2024-06-26
乙肝表面抗原定量小于0.05ng/mL啥意思
毕蔓茹
副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当谈论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小于0.05ng/mL时,需要先了解这一数值在乙肝病毒感染诊断中的重要性。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一个关键标志物,其存在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而定量检测则为我们提供了更为精确的信息,有助于了解体内乙肝病毒的活跃程度和感染状态。 💫 当乙肝表面抗原定量小于0.05ng/mL时,这个数值意味着什么呢? 从医学角度来看,这个极低的数值通常表示患者血液中乙肝表面抗原的浓度非常低,几乎达到了检测不到的程度,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两种主要的情况: 🔎患者可能从未感染过乙肝病毒。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体内没有产生HBsAg,因此检测到的数值非常低。这当然是一个好消息,意味着患者没有受到乙肝病毒的威胁。 🔎患者可能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而在感染乙肝病毒后,患者的体内会产生HBsAg,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和治疗的进行,病毒可能会被逐渐清除或控制。在这个过程中,HBsAg的水平也会逐渐降低。当HBsAg定量小于0.05ng/mL时,可能意味着病毒已经被完全清除或控制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 💮但无论有没有感染乙肝病毒,都建议大家每年检查一次乙肝,并且在日常注意防护,具体的我放在图片里啦,大家可以自取。如果还有什么想要问的问题,可以在评论区进行留言提问。
864
2024-06-25
风疹病毒抗体测定IgG130怎么回事,怎么办
邬喆斌
副主任医师
感染性疾病科
风疹病毒抗体测定IgG130指风疹病毒抗体测定IgG达到130U/ml,而正常的风疹病毒抗体IgG为0-13U/ml,如果风疹病毒抗体测定IgG达到130U/ml,属于风疹病毒感染,常见原因有直接接触感染者、未接种疫苗、孕妇暴露于感染环境、免疫系统较弱、国际旅行,具体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面诊后听从专科医师意见。 1、直接接触感染者: 风疹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病毒会通过空气传播,健康人吸入后容易感染,导致IgG达到130U/ml,确诊风疹感染者应隔离,避免与他人特别是孕妇接触,直到病毒不再具有传染性,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咳嗽和打喷嚏。 2、未接种疫苗: 未接种风疹疫苗的人群对风疹病毒没有免疫力,容易感染病毒,出现风疹病毒抗体测定IgG达到130U/ml的现象,建议按照国家免疫规划接种风疹疫苗,通常在儿童时期接种,但未接种者也应尽早补种。 3、孕妇暴露于感染环境: 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可能导致胎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严重影响胎儿健康,而且自身检查时会出现风疹病毒抗体测定IgG130U/ml的情况,计划怀孕前进行风疹抗体检测,确认免疫状态,必要时接种疫苗,孕妇应避免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地方,减少感染风险。 4、免疫系统较弱: 免疫系统较弱的人,如老年人、婴幼儿或患有免疫缺陷疾病的人,容易感染风疹病毒,此时检测会出现IgG达到130U/ml,建议通过接种疫苗、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等方式增强免疫力,免疫力较弱的人应避免与风疹患者接触,尤其是在流行期间。 5、国际旅行: 风疹病毒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仍然流行,国际旅行者可能接触到风疹病毒,带回本国传播,自身被感染后会出现抗体测定IgG130U/ml,国际旅行前,特别是前往风疹流行地区时,应接种风疹疫苗,旅行期间,注意个人防护,避免与疑似感染者接触,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为了预防风疹病毒感染,在生活中建议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特别是在触摸公共物品后,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增强免疫力。
1142
2024-06-25
AST范围有男女区别吗
魏艳艳
副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AST即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在临床上针对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范围没有男女区别,具体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全面检查后明确自身情况。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是一种常用的肝功能检测指标,主要用于评估肝细胞的损伤程度,在肝脏中高度集中,当肝细胞受损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在临床实践中,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正常参考范围通常为8-28U/L,该范围对男女来说没有区别。 因为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主要反映肝细胞的功能状态,其浓度主要受到肝细胞损伤程度的影响,而非性别差异。在进行肝功能检测时,医生会根据标准范围来评估患者的肝脏健康状况。 如果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超出正常范围,医生会进一步检查其他肝功能指标,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以全面评估肝脏功能。 在生活中为了保护肝脏,建议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全谷物,减少高脂肪、高糖和高盐食物的摄入。避免过量饮酒,因为酒精是导致肝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
527
2024-06-25
打防疫针的灭活针剂后是如何在身体里吸收的
魏艳艳
副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打防疫针的灭活针剂通常是指注射灭活疫苗,在注射灭活疫苗后会被局部免疫细胞吞噬、吸收,从而激发身体的免疫应答,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 灭活疫苗通常是指病原体已经通过特定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使其失去了致病能力,一般注射在上臂的三角肌。 在注射后疫苗中的灭活病原体与局部的免疫细胞接触,免疫细胞会将灭活病原体上的特定部分呈递给T细胞。此时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淋巴因子,可以在刺激下开始增殖和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会制造和释放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随后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在全身范围内寻找并结合相应的病原体,起到抵抗病毒的作用。 灭活疫苗主要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发挥作用。即在人体未感染疾病的情况下,获得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力,不仅能帮助人体抵抗相应的病原体,还能在病原体再次入侵时迅速产生大量抗体,迅速清除病原体,防止疾病的发生。 对于已经接种灭活疫苗的患者,接种后需在接种点停留观察一段时间,确保没有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不适症状,同时接种后的几天内也要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1066
2024-06-25
敏感菌试验需要多长时间
邬喆斌
副主任医师
感染性疾病科
敏感菌试验所需的时间因多种因素而异,但通常在24-72小时。若患者存在相关的疑问,则建议到医院咨询医生。 敏感菌试验也称为药物敏感实验或药敏试验,是临床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主要用于检测细菌对特定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从而指导医生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敏感菌试验通常包括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两个主要步骤,细菌培养是将疑似致病菌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上,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以鉴定其种类。药敏试验则是在细菌培养的基础上,检测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这两个步骤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 一般敏感菌试验的时间范围在24-72小时,此范围涵盖了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所需的大部分时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此时间范围并不绝对,可能会受到细菌生长速度、实验室条件等的影响而有所变化。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感染症状严重或病原体耐药性高时,可能需要紧急报告药敏试验结果,以指导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此情况下,实验室可能会采取加速试验进程的措施,如增加培养温度或使用更高效的抗生素等。 在等待药敏试验结果期间,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或其他可能影响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的药物。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1132
202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