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科室相关科普
阴囊感染怎么回事,怎么办
张新华
主任医师
泌尿外科
阴囊感染可能与不注意卫生、作息不规律、存在不洁性生活有关,也可能和致病菌侵袭、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患者可以前往医院就诊,明确具体病因后积极治疗。 1、不注意卫生: 日常不注意卫生护理,汗液、污物等在阴囊部位堆积,可造成阴囊感染,引发急性炎症反应。患者应定期用清水清洗阴囊并注意勤换洗内裤,有助于预防感染。 2、作息不规律: 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可能会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出现免疫力下降的情况,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出现阴囊感染。患者应注意养成规律的作息早睡早起,保证充足休息,还应该按时进餐,确保能够补充足够的营养物质。 3、存在不洁性生活: 若患者经常存在不洁性生活,且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性生活前后也没有对阴囊等部位进行清洗,则容易造成阴囊感染。建议避免不洁性生活,并注意性生活的卫生,正确使用避孕套等措施,合理控制性生活的频率。 4、致病菌侵袭: 主要与细菌感染有关,此时患者应注意加强锻炼,以提高身体素质,同时可以遵医嘱口服盐酸米诺环素胶囊、左氧氟沙星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免疫功能异常: 也可能是自身免疫功能系统异常,如长时间使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造成免疫功能受损等,诱发阴囊感染。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多锻炼身体,进行适当运动,减少感染的风险。对于原本就在使用药物的患者,应咨询医生是否调整用药方案。 此外,还可能与先天发育畸形等因素有关,需要听取医生的建议进行针对性治疗。用药方面需要特别注意,不可以盲目用药。
3888
2024-05-31
小便的时候腿为什么会酸
张一帆
副主任医师
泌尿外科
小便的时候腿酸可能是过度劳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缺钙、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等原因导致的,建议及时就诊,遵医嘱进行热敷、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1、过度劳累: 长时间过度劳累可能导致腿部肌肉产生大量乳酸,乳酸堆积在肌肉中会引起酸痛感。小便时肌肉收缩,可能会加重腿部酸感。适当休息和放松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减少乳酸堆积。遵医嘱热敷或按摩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乳酸的代谢和排出; 2、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精神过度紧张、焦虑等原因可能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四肢发麻、头晕、小便时腿酸等症状。可遵医嘱进行心理治疗,如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缓解焦虑和压力; 3、缺钙: 可能导致肌肉痉挛和酸痛,包括腿部肌肉。排尿时肌肉收缩,可使腿部酸感更严重。建议遵医嘱使用牡蛎碳酸钙片、法莫替丁钙镁咀嚼片等药物补充钙质,增加户外活动和阳光暴露也有助于促进钙质的吸收; 4、尿路感染: 通常由细菌引起,会刺激尿道和周围的神经,引起尿频、尿急等症状。当尿道受到炎症刺激时,神经信号可能会传递到腿部,导致排尿的时候,腿部比较酸。建议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诺氟沙星胶囊等药物治疗; 5、泌尿系统结石: 结石可能堵塞尿道,导致排尿困难。长时间站立或排尿不畅可能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造成腿部出现麻木、发酸。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结石通胶囊、排石颗粒等药物治疗。 不良的坐姿和站姿可能会导致腰部和腿部肌肉紧张,增加腿酸的风险。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4988
2024-05-31
为什么吃完蒜苔之后排尿有蒜苔味
张一帆
副主任医师
泌尿外科
吃完蒜苔之后排尿有蒜苔味,可能是蒜苔中的挥发性化合物、蒜苔摄入过量、尿液浓缩、尿道炎、膀胱结石等原因导致的,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 1、蒜苔中的挥发性化合物: 蒜苔含有一种大蒜素的挥发性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具有强烈的气味。大蒜素会被身体吸收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最终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导致尿液出现蒜苔味。建议多喝水,有助于加速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减少尿液中大蒜素的浓度; 2、蒜苔摄入过量: 如果一次性吃大量蒜苔,身体需要更长的时间来代谢其中的大蒜素,因此尿液中的蒜苔味可能更明显。适量减少蒜苔的摄入量,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同时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多种食物,可以通过喝牛奶、咀嚼柠檬或橙子皮等方法来中和小便蒜苔的气味; 3、尿液浓缩: 如吃了蒜苔后,体内水分摄入不足,尿液会变得浓缩,此时小便中的蒜苔味可能更加突出。建议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喝1500-2000毫升水,有助于稀释尿液,减轻尿液的蒜苔味; 4、尿道炎: 是尿道黏膜的炎症,通常是细菌引起。吃完蒜苔的同时,如果尿道受到感染,可能会导致尿液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变化,使尿液带有蒜苔味。尿道炎的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建议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胶囊和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药物治疗; 5、膀胱结石: 是在膀胱内形成的结石,可能由饮水过少、尿路感染等引起。吃了蒜苔的膀胱结石患者,结石可能会刺激膀胱黏膜,导致尿液中的菌群紊乱,产生蒜苔的气味。对于较大的膀胱结石,可以遵医嘱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膀胱镜大力碎石等方法将结石击碎,再排出体外。 蒜苔在生吃的情况下,其中的辛辣素可能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腹痛等症状,因此胃肠道疾病患者应避免生吃蒜苔。
4790
2024-05-31
停用阿斯美后排尿困难什么时候可以消除
张一帆
副主任医师
泌尿外科
阿斯美通常是指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停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后,排尿困难症状通常在1-4天可以消除。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用药。 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是一种复方制剂,主要含有盐酸甲氧苯丙甲胺、那可丁等成分,具有止咳、平喘、抗过敏等作用。但该药物可能会影响膀胱的收缩,特别是抑制膀胱逼尿肌的收缩,从而导致排尿困难的不良反应。 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在停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后,排尿困难的症状会在1天左右逐渐缓解或消失。因为药物在体内逐渐被代谢,其对膀胱逼尿肌的抑制作用也逐渐减弱。 但由于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有些患者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恢复膀胱的正常功能。对药物敏感性较高的患者,在停止使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后,可能需要2-4天时间,才能完全消除排尿困难的症状。 停药后,要仔细观察自己的排尿情况,包括排尿频率、尿量以及是否伴有疼痛等不适感。在未经医生允许的情况下,不建议使用利尿药物来帮助排尿,可能会增加膀胱的负担,加重症状。
4050
2024-05-31
输尿管支架取出后腹部胀痛的原因和治疗
张一帆
副主任医师
泌尿外科
输尿管支架取出后腹部胀痛的原因,可能是正常生理反应、心理因素、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肾积水等,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休息、放松情绪、药物治疗等。 1、正常生理反应: 取出输尿管支架后,由于局部受到刺激,患者可能会出现短暂的腹部胀胀的痛。通常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无需特殊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一般会在2-3天内自行缓解。患者在此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2、心理因素: 部分人群对于异物比较敏感,在输尿管支架取出过程中会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出现腹部有胀痛感等症状。患者可通过听音乐、适当休息等方法缓解紧张情绪,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 3、尿路感染: 如果在输尿管支架取出术后,患者不注意局部清洁卫生,可能会导致尿路感染。腹部位置胀痛可能会伴随尿频、尿急等症状。可以遵医嘱口服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4、尿路结石: 如果结石未完全排出,可能会导致尿路梗阻,引起输尿管支架取出之后腹部出现胀痛。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排石药物(如排石颗粒、枸橼酸氢钾钠颗粒等)促进结石排出,或者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进行治疗; 5、肾积水: 在进行输尿管支架取出后,由于局部刺激可能导致肾积水,进而引起腹部胀痛。积水量较少时,可通过多喝水、多运动促进积水排出;肾积水积伴有感染时,可能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治疗。 建议患者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大蒜等辛辣食品,以免加重腹部胀痛。保持会阴部清洁,每天用温清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避免细菌感染。
4400
2024-05-31
生完孩子喝完水很快小便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张一帆
副主任医师
泌尿外科
生完孩子后喝完水很快小便,可能是正常代谢、心理因素、盆底肌松弛、尿道损伤、膀胱炎等原因导致。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遵医嘱根据具体情况控制饮水量、康复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正常代谢: 在产后,身体逐渐恢复到非孕期状态,代谢速度可能有所加快。因此喝完水后,身体可能更快地吸收并代谢水分,导致尿液生成增多,引发饮水后比较快想要小便的情况。通常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需特殊治疗。产妇可以适量控制饮水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减少尿频的发生; 2、心理因素: 生孩子对于女性来说是巨大的生理和心理挑战,产后由于身体不适、疼痛以及对新生儿照顾的焦虑等心理因素,可能导致产妇的排尿反射异常敏感。即使在少量饮水后,也可能因为心理因素而比较快产生强烈尿意。建议进行深呼吸、冥想等放松训练,也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改善尿频症状; 3、盆底肌松弛: 分娩过程中可能会对盆底肌造成一定的损伤,导致盆底肌松弛,影响生孩子后的排尿控制,饮水后较快容易感觉想小便。建议遵医嘱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如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肉张力,提高肌肉对压力作用的反应性收缩力; 4、尿道损伤: 怀孕期间胎儿压迫尿道,分娩时可能损伤尿道,导致排尿功能受影响。分娩之后,饮水完没多长时间就有尿意。若损伤较重,可能需要遵医嘱进行经会阴尿道修补、耻骨上膀胱造瘘术等; 5、膀胱炎: 是常见的尿路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产后由于身体抵抗力下降、尿道易受损伤等原因,容易发生膀胱炎。膀胱炎会导致膀胱壁充血水肿,膀胱容积减少,从而引起饮水后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建议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胶囊、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药物治疗。 产后要注意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卫生,避免细菌感染。使用温水清洗外阴部,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清洁剂或香皂。及时更换内裤,保持干燥舒适。
3758
2024-05-31
输尿管结石的CT表现是什么
张一帆
副主任医师
泌尿外科
输尿管结石的CT表现可能是高密度影、框边现象、结石上方输尿管扩张、肾积水、梗阻性肾实质像等。建议患者及时就诊咨询医生,由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和自身情况进行综合诊治。 1、高密度影: 输尿管结石在CT图像上呈现为明显的高密度影,这是由于结石的密度高于周围软组织。高密度影是输尿管结石最直接的CT表现,有助于医生快速识别结石的位置和大小; 2、框边现象: 输尿管结石患者的CT可表现为结石及其周围水肿的输尿管壁形成框边现象,表现为结石周围有一圈较淡的阴影,有助于判断结石是否对输尿管壁造成损伤或压迫; 3、结石上方输尿管扩张: 由于结石阻塞,CT图像上可见结石上方的输尿管出现扩张现象。输尿管扩张的程度可以反映输尿管结石的阻塞程度,有助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4、肾积水: 由于结石阻塞,尿液无法顺利排出,导致CT表现出肾盂、肾盏出现积水现象。肾盂、肾盏积水是输尿管结石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受损; 5、梗阻性肾实质像: 在输尿管结石的CT图像上,梗阻侧的肾脏实质可能出现密度降低、体积增大的现象。这是由于尿液无法排出,导致肾脏内压力升高,肾实质受到压迫所致。 金属物可能在CT扫描中产生伪影,干扰检查结果。患者在检查前应去除扫描范围内的金属饰品、手表等物品。
4592
2024-05-31
女生排尿的地方有一点凸起吗
张一帆
副主任医师
泌尿外科
在正常情况下,女性尿道口是短小且平滑的,不会出现明显凸起。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尿道口息肉或尿道炎症等,可能会导致尿道口出现凸起的现象。因此女性应该关注自己的尿道健康,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女性的尿道口位于阴道口的上方,是相对短小且平滑的开口,其主要功能是排尿。由于其功能单一且结构相对简单,在正常情况下,尿道口并不会出现明显的凸起。 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女性尿道口可能会出现凸起的现象,常见的原因之一是尿道口息肉。尿道口息肉是良性病变,通常表现为尿道口周围的软组织增生,形成小凸起。 这种情况可能是慢性炎症刺激、内分泌失调或遗传等因素引起,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息肉可能会逐渐增大,甚至影响排尿功能。 除了尿道口息肉外,不注意尿道卫生也可能导致尿道口出现肿胀的现象。当细菌或病毒在尿道内部滋生时,会引起尿道炎症,导致尿道口周围的组织充血、水肿。长期下去,这种炎症可能会使尿道口看起来像是凸出来一样。 为了避免尿道口出现凸起或其他异常现象,女性应该注意保持尿道口的清洁和干燥,避免使用过于刺激的清洁产品。 此外,还需避免长时间穿着紧身裤或内裤,以减少对尿道口的摩擦和刺激。如果出现尿道口疼痛、瘙痒、红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得到及时治疗。
3712
2024-05-31
尿拭子后尿道一直刺疼的原因及治疗
张一帆
副主任医师
泌尿外科
尿拭子后尿道一直刺疼的原因常见于尿道损伤、细菌感染、膀胱炎、尿道结石、输尿管结石等。具体情况建议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检查,明确病因后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尿道损伤: 尿道拭子检查时,如果医生操作不当或用力过大,可能会损伤尿道黏膜,导致尿道疼痛,通常不伴有其他特殊不适。建议遵医嘱多喝水,多排尿,以冲洗尿道,促进尿道黏膜的恢复; 2、细菌感染: 尿道拭子检查后,尿道受到细菌感染可能引发炎症,导致尿道疼痛,并可能伴有尿频、尿急等症状。需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来治疗感染,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等; 3、膀胱炎: 膀胱炎是膀胱内发生的炎症,可由细菌感染引起。尿道拭子检查后,如果细菌上行至膀胱,可能引发膀胱炎,导致尿道疼痛、尿频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遵医嘱应用青霉素V钾片、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治疗; 4、尿道结石: 尿道结石是在尿道内形成的结石,可能导致尿道阻塞,排尿时疼痛。尿道拭子检查可能刺激到结石,导致疼痛,甚至是血尿等。如果结石较小,可以遵医嘱尝试通过多喝水、多排尿等方式自然排出。如果结石较大,可能需要遵医嘱通过手术或体外碎石等方式来移除结石; 5、输尿管结石: 在进行尿拭子检查或日常排尿时,输尿管结石的位置可能会发生变化。位置移动可能会划伤尿道上皮,造成尿道损伤,从而引发疼痛和血尿表现。建议及时就医,遵医嘱应用输尿管镜取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等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患者要严格遵医嘱服药,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常见的包括恶心、呕吐或腹泻等,发生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告知医生。
3036
2024-05-31
尿管引流袋不流了怎么办
张一帆
副主任医师
泌尿外科
尿管引流袋不流了的处理办法与诱因相关,常见诱因包括患者无尿、尿袋软管夹子夹闭、导尿管入口处被堵住、尿袋破损、尿道狭窄等。具体可前往医院就诊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处理,如调整引流袋、手术治疗等。 1、患者无尿: 可能是饮水量不足、肾功能异常或处于脱水状态等原因导致。当尿液生成量不足以充满引流袋时,会表现出引流袋不流尿的现象。建议日常增加患者的饮水量,以促进尿液的生成; 2、尿袋软管夹子夹闭: 尿袋软管夹子可能被不慎夹闭,导致尿液无法流入引流袋中,常见于患者或家属在操作过程中不小心夹闭了软管夹子。建议日常检查尿袋软管夹子是否处于夹闭状态,如果是则打开夹子,使尿液能够顺畅流入引流袋; 3、导尿管入口处被堵住: 导尿管入口处可能被炎症细胞、絮状物堵住,导致尿液无法经过导尿管流入引流袋。建议可在告知医生后,由医生挤压尿管与尿袋连接部位,通过压力排出堵塞物,如果挤压无效,可以考虑更换导尿管,并重新留置; 4、尿袋破损: 尿袋可能由于材料老化、使用不当或意外碰撞等原因导致破损,使尿液无法被正常收集。建议由医护人员立即更换新的尿袋,确保尿液能够正常收集; 5、尿道狭窄: 可能是先天性发育异常、炎症等原因导致的。尿道狭窄会使尿液引流不畅,甚至导致尿潴留,表现为引流袋不流尿。对于轻度尿道狭窄的患者,可以遵医嘱尝试进行尿道扩张术或尿道内切开术等手术治疗。对于重度尿道狭窄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尿道成形术等更为复杂的手术治疗。 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早拔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日更换尿袋,长期留管者每周更换导尿管一次,留管期间建议多饮水。
3964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