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内科科室相关科普
新生儿喝多少毫升奶粉
罗智花
副主任医师
儿科
新生儿奶粉的喂养量因人而异,需要综合考虑新生儿的体重、年龄、消化状况以及个体差异等,通常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逐渐增加。如果家长有任何疑问或者不确定的地方,建议及时咨询医生或者专业的营养师的建议。 在新生儿刚出生的前几天,由于胃容量较小,其奶粉喂养量一般较低。根据临床经验得出,通常在30-50毫升之间。随着日龄的增长,奶粉的摄入量会逐渐增加,到出生一周后,每次喂养量可能达到60-90毫升。 一般在新生儿满月之前,每公斤体重每天需要喂养的奶粉量在100-150毫升。如果新生儿的体重为3公斤,则每天需要的奶粉量大约为300-450毫升,然后分为6-10次喂养。 在喂养过程中,家长需要注意观察新生儿的反应和大便情况。如果新生儿在喝完奶粉后能够安静入睡,并且大便性状正常,则说明喂养量合适。如果新生儿出现哭闹、不安或大便中出现未消化的奶瓣等情况,可能是喂养量过多或者过少,需要适当调整。 此外,家长还需要注意奶粉的冲泡比例和温度。奶粉的冲泡比例应该按照说明书上的建议进行,不要过浓或者过淡。同时,奶粉的温度也要适宜,一般在40℃左右,避免烫伤新生儿的口腔和食道。
3236
2024-06-04
小孩乙流用药
张继要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乙流即乙型流感,若小孩患上乙型流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布洛芬混悬液、复方氢溴酸右美沙芬糖浆、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利巴韦林颗粒等。 1、磷酸奥司他韦颗粒 这是治疗乙型流感的首选抗病毒药物,它能有效抑制流感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酶,从而阻止病毒从感染细胞中释放及播散。适用于1岁以上的小孩,需遵医嘱按剂量服用; 2、布洛芬混悬液 可用于缓解小孩高热症状,当小孩体温超过38.5℃时,可考虑使用。但需注意,退热药物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根治乙型流感; 3、复方氢溴酸右美沙芬糖浆 乙型流感的小孩常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复方氢溴酸右美沙芬糖浆可有效缓解这些症状; 4、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 主要用于治疗成人及7岁以上小孩的甲型和乙型流感。在使用时,应留意可能出现的呼吸困难等副作用,特别是对于有哮喘病史的小孩,应谨慎使用; 5、利巴韦林颗粒 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来治疗乙型流感。 总之,当小孩患上乙型流感时,家长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建议选用合适的药物治疗。同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保持小孩充足休息和饮食营养等,也是促进病情恢复的重要措施。
3376
2024-06-04
宝宝吸手指怎么解决
刘华卫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宝宝吸手指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行为之一,如果过于频繁,可以通过寻找代替品、转移注意力、增加陪伴时间、补充微量元素、保持手部卫生等方法处理,也可前往医院小儿内科就诊处理。 1、寻找代替品: 当宝宝过度吸手指时,家长可以尝试提供安全的替代品,如安抚奶嘴、咬咬胶等,上述物品可以模仿母乳或奶瓶的吸吮感,同时满足宝宝的吸吮需求,减少对手指的依赖。 2、转移注意力: 可通过与宝宝进行互动游戏、讲故事、唱歌等方式,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减少对手指的关注,同时家长也可以为宝宝提供有趣的玩具,使其忙碌起来,忘记吸手指的行为。 3、增加陪伴时间: 家长应该尽量增加与宝宝的互动时间,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陪伴,不仅可以增强宝宝的安全感,还可以减少他们因孤独而吸手指的行为。 4、补充微量元素: 有时宝宝吸手指可能是因为体内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如铁、锌等,家长可以带宝宝去医院做微量元素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不仅可以满足宝宝的身体需求,还可以改善食欲和生长发育情况。 5、保持手部卫生: 家长应该定期为宝宝清洗双手,尤其是在他们玩耍后或吃东西前,可以减少宝宝因吸手指而摄入细菌的风险,维持身体健康。 此外,还可能是喂奶方式不正确等原因导致的,需要及时处理,以防出现其他口腔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带宝宝到户外活动,保持愉快情绪。
3922
2024-06-04
为什么新生儿吃奶特别疼
刘华卫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新生儿吃奶特别疼,可能是吸吮力较强、吸吮姿势不对、奶水不足导致的,也可能与乳头破损、乳腺炎等情况有关,具体可以前往医院新生儿科、产科等相关科室就诊,明确诊断。 1、吸吮力较强: 新生儿的吸吮力通常较强,因为需要通过强有力的吸吮刺激乳房分泌更多的乳汁,如果妈妈的乳头或乳晕部分较为敏感,强烈吸吮可能会带来疼痛感。 2、吸吮姿势不对: 新生儿在吸吮时,如果没有将乳晕部分也含在口中,而只是紧紧地吸吮乳头,可能会受到过度的挤压和摩擦,从而产生疼痛。正确的哺乳姿势,应该是让新生儿尽量将整个乳头和大部分乳晕都含在口中。 3、奶水不足: 当乳汁分泌不足时,新生儿需要更加用力地吸吮才能获取足够的乳汁,会给乳头带来更大的压力。建议适当进食排骨汤、猪蹄汤等食物,促进乳汁分泌。 4、乳头破损: 由于新生儿的吸吮力较强,加上不正确的吸吮姿势或过度使用吸奶器等工具,乳头可能会出现破损或裂口,会使哺乳变得更加疼痛。此时,需要暂停哺乳并使用适当的药物或护理措施促进乳头的愈合。 5、乳腺炎: 通常是由于乳腺管堵塞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可能会导致乳房肿胀、疼痛、发热等症状,在哺乳时疼痛可能会更加明显。建议遵医嘱使用硫酸镁溶液纱布冷敷,起到消肿、缓解疼痛、辅助控制炎症的作用。 此外,还可能与乳头凹陷、乳腺癌等疾病有关,平时应注意每次哺乳时充分吸空乳汁,同时增加哺乳的次数,每次哺乳至少20分钟,哺乳后应充分休息。
4974
2024-06-04
小孩发烧39度抽搐是什么原因
宋善路
副主任医师
儿科综合内科
小孩发烧39℃抽搐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较为常见的是热性惊厥,还有可能是低钙血症、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中毒性脑病等疾病所致,应立即前往儿科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1、热性惊厥: 因小孩年龄较小,其大脑尚未发育完全,当体温过高时可刺激大脑皮层异常放电,可见有抽搐。对于此种情况,应立即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等退热药物。 2、低钙血症: 小孩体温升高至39℃,可能有大汗淋漓的情况,而钙可随出汗而排出,从而出现低钙血症,表现为肢体的抽搐。建议保证小孩的安全,待抽搐停止后遵医嘱使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维生素D滴剂等药物治疗。 3、病毒性脑炎: 病毒侵袭小孩脑部,可引起小孩发热、咽痛、恶心、呕吐,甚至可有肢体抽搐,应密切关注小孩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并使用冰毯降温。 4、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细菌损伤小孩的脑组织,可有剧烈头痛、高热、喷射性呕吐等情况,并且皮肤上可见有弥漫性丘疹,也可能出现癫痫发作,建议立即拨打120,并前往儿科就诊。 5、中毒性脑病: 因病原菌毒素或毒物进入脑部,引起脑组织损伤,可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抽搐的症状,应为小孩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避免不良刺激,以免抽搐反复发作,并及时就医,以免耽误治疗。 此外,癫痫、脑瘤等疾病也可能有类似的情况。需注意,在孩子出现抽搐时,不要马上抱住孩子,以免出现骨折的情况,应立即拨打120。
3330
2024-06-04
小孩额头不热太阳穴两侧发热是怎么回事
宋善路
副主任医师
儿科综合内科
小孩额头不热但太阳穴两侧发热可能有多种原因,有可能是生理现象,还可能是环境温度过高、发热所致,不排除毛囊炎、过敏的可能,建议前往儿科,以辅助诊断。 1、生理现象: 小孩额头有额骨保护,对内部温度的感知能力有限,而太阳穴的皮肤较为菲薄,而且有较多的缝隙,则温度可能较高。属于生理现象,无须进行特殊治疗。 2、环境温度过高: 由于外界温度过高,或小孩盖被过厚,使得小孩的体温出现升高。而太阳穴两侧也有散热的作用,有可能出现温度比额头高的情况。建议调整室内温度,控制在22-24℃,并适当减少盖被和衣物。 3、发热: 可能是小孩由于遭受了病原微生物感染,而体温处于上升期。额头感觉不敏感,可能会有此类情况,建议使用温毛巾对腹股沟、额头、颈部、腹部进行擦拭,促进降温。 4、毛囊炎: 小孩的免疫功能相对较差,有可能太阳穴附近遭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有灼热感,若不影响小孩的睡眠和饮食,多无须处理。但若因疼痛而出现哭闹不止,可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药物治疗。 5、过敏: 小孩太阳穴附近接触过敏原,有可能出现局部发热,并伴有红斑、脱皮的情况,建议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并使用丹皮酚软膏、氧化锌软膏等药物治疗。 对于上述情况的小孩,应进行体温测量,以确定是否出现了发热。若有发热应及时进行血常规、病原菌检测等检查,以确定病因,避免耽误治疗。
3442
2024-06-04
小女孩出现性早熟应该怎么办
刘华卫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小女孩出现性早熟,此时应该及时就诊、远离诱发因素,还应该控制体重、避免滥用药物以及配合医生用药等。如果发现小女孩出现上述异常,应该引起注意,避免置之不理,以免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1、及时就诊: 如果家长发现小女孩存在乳房提前发育、月经来潮等,应该立即带其前往医院的儿童保健科,通过检查明确诊断,以便于开展后续处理。 2、远离诱发因素: 可能与小女孩吃补品、使用化妆品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对此需要立即停止食用补品,并且避免再次使用化妆品,以免异常情况加重。 3、控制体重: 出现性早熟之后,建议适当控制体重,比如减少高脂、高糖的食物摄入,还可以适当运动,以免出现肥胖。 4、避免滥用药物: 如果与滥用药物有一定的关系,比如含有雌激素的药物,需要及时停药,家长应该将药物放在其无法接触的位置,以免出现此类情况。 5、配合医生用药: 为了改善病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醋酸曲普瑞林注射液等药物,效果相对比较理想。 除此之外,如果与肿瘤有关,还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对于此类情况,早发现、早治疗十分重要,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对身体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4772
2024-06-04
孩子半夜总是翻来翻去怎么回事,怎么办
刘华卫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孩子半夜总是翻来翻去,有可能是室内温度不适宜、饮食因素引起的,还有可能是缺乏钙质、急性胃肠炎、过敏性鼻炎等因素导致的,需要及时到医院小儿内科就诊,请医生进行判断。 1、室内温度不适宜: 睡眠环境温度比较高或者比较低,会使得孩子感觉不舒服,就有可能会出现翻来覆去的情况,需要注意调节室内温度,一般建议调节到26℃左右。 2、饮食因素: 如果睡觉之前一次性进食过多,或者进食过少,就有可能会使得胃部出现不适感,建议在晚上的时候,让孩子适量进食,如果进食比较多,可以用手顺时针按摩腹部来缓解不适。 3、缺乏钙质: 平时比较挑食,可能会使得孩子缺乏钙质,就会出现容易惊醒的情况,醒来的时候有可能会翻身,伴有容易抽筋、磨牙等症状,建议多吃豆腐、小油菜等食物。 4、急性胃肠炎: 胃肠道受到感染之后,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睡觉的时候抵抗力较弱,症状更加明显,也容易有上述表现,需要配合医生使用阿莫西林颗粒、蒙脱石散等药物。 5、过敏性鼻炎: 环境中有柳絮、动物毛发等过敏原,孩子会流鼻涕、打喷嚏等,也会经常翻来翻去,可以听从医生建议杜勇氯雷他定糖浆、盐酸西替利嗪口服溶液等药物。 此外,还有可能是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管反流病等引起的。在恢复期间,建议注意帮助孩子补充营养,可以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比如鸡蛋、胡萝卜等。
3598
2024-06-04
孩子总是不专心精神不集中怎么办
刘华卫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孩子总是不专心精神不集中,需要针对原因进行处理,可能是环境因素、独立性不好引起的,还有可能是睡眠不足、受到关注较少、多动症等因素引起的,需要及时到医院小儿神经内科就诊,请医生进行处理。 1、环境因素: 如果孩子周围的环境比较嘈杂,就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出现不专心的情况,建议保持环境安静,可以帮助孩子缓解症状。 2、独立性不好: 孩子平时总是寻求家里人的帮助,如果出现问题,就会经常求助,此时会出现精神不集中的情况,家长需要注意锻炼孩子的独立性,比如让孩子做一些家务,比如叠被子、扫地等。 3、睡眠不足: 经常熬夜的话,会使得孩子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脑子就会比较疲劳,也会有以上情况,建议每天让孩子保持8-10小时的睡眠时间。 4、受到关注较少: 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比较少,为了得到家长的关注,孩子就会有一些异常的表现,比如不集中注意力等,建议家长每天抽出30-60分钟陪孩子玩耍或者学习。 5、多动症: 是神经因素、遗传因素等导致的,会出现小动作比较多、不能集中注意力等表现,需要配合医生使用盐酸托莫西汀口服溶液、盐酸哌甲酯缓释干混悬剂等药物。 此外,还有可能是运动能力不协调等因素导致的。在恢复期间,建议家长温柔、耐心地引导孩子,不要经常批评孩子,以免孩子出现逆反心理。
4782
2024-06-04
满月宝宝总是使劲扭动哼唧怎么回事,怎么办
刘华卫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满月宝宝总是使劲扭动哼唧,有可能是进食因素、睡眠环境引起的,还有可能是缺乏钙质、消化不良、接触过敏物质等因素导致的,需要及时到医院小儿内科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判断。 1、进食因素: 宝宝进食的时候,如果有较多的气体进入胃部,就会使得胃部饱胀,宝宝就会哼唧、扭动,在喂奶之后,可以用手拍打宝宝的后背,有助于缓解症状。 2、睡眠环境: 环境温度过低或者过高的时候,宝宝都会感觉不舒服,也可能会出现以上症状,建议将室内温度调整到26℃左右,不要让温度过高,也不要过低,以免宝宝感冒。 3、缺乏钙质: 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没有注意补充钙质,宝宝就会缺钙,从而影响到神经功能,就会容易惊醒、哼唧、磨牙、扭动等,建议妈妈多吃豆腐、小虾皮等食物。 4、消化不良: 宝宝一次性进食过多,会使得奶水堆积在胃部,引起腹胀、腹痛等症状,也会有上述情况出现,建议用手顺时针按摩宝宝的腹部,可以帮助促进胃肠道蠕动。 5、接触过敏物质: 环境中有花粉、动物毛发等过敏物质,宝宝会觉得瘙痒,就会扭动、发出声音等,需要及时检测宝宝的过敏物质,并且避免进行接触。 此外,还有可能是脑部发育不良等造成的。在恢复期间,建议注意给宝宝做好保暖工作,不要让冷空气刺激到宝宝。
3510
202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