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西河医生
孙西河主任医师放射科
三甲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
  1. 研究生导师
  2. 教授
脊柱常见病、多发病,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结核、腰椎后缘软骨结节、脊柱转移瘤等疾病进行影像学研究,探讨其发病机制和早期诊断
孙西河,主任医师,教授,科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会员,山东省司法鉴定专家,潍坊医学院影像研究室副主任,潍坊中西医结合放射学会委员,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磁共振室主任。1986年7月毕业于潍坊医学院,留校从事影像诊断工作。1991年考入青岛医学院影像科,师从全国著名骨关节病专家曹来宾教授,1994年7月毕业回潍坊医学院工作。2003年到世界著名的比利时鲁汶大学出国留学1年。主要成果如下:脊柱方面:针对脊柱常见病、多发病,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结核、腰椎后缘软骨结节、脊柱转移瘤等疾病进行影像学研究,探讨其发病机制和早期诊断,比较各种影像学检查的价值和限度,共发表论文16篇,其中影像核心期刊6篇。获奖成果3个,另有2个待鉴定。卫生厅资助课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解剖影像因素的逐步判别研究》,研究成果为国内领先水平,获2001年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腰椎间盘突出不同时期的组织学变化与影像学相关研究》的研究课题正在进行中,旨在为法医学的伤情和伤残鉴定提供理论依据。对腰椎后缘软骨结节、脊柱结核和脊椎转移瘤等疾病进行研究,从疾病的各种检查诊断价值评估、影像学表现特别是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进行研究,发表论文6篇,研究成果尚待鉴定。对脊柱后部结构与脊柱退变,椎间盘突出相互关系的研究为国内领先水平,对椎间盘突出后不同时期的组织学变化和影像学变化也作了深入研究,成果尚待鉴定。骨缺血坏死的影像学研究:以孙西河教授为主完成《非潜水性骨梗死临床与MRI研究》课题,研究论文在中华放射学杂志等期刊发表,研究结果尚待鉴定。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诊断及病因学进行研究》,从本病的核素显像、MRI诊断及早期诊断、动物模型建立、发病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发表研究论文4篇,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膝剥脱性骨软骨炎的X线与MRI诊断》的研究论文在中华放射学杂志等期刊发表,其动物实验研究《骨软骨损伤愈合过程的实验与MRI相关性》已在核心期刊录用。在骨关节病影像学诊断与研究领域,立足于上述两个方面,对疾病的各种影像学诊断和早期诊断以及病因和预防等角度进行研究。与国内同行相比,处于先进水平,并在某些方面处于领先水平。该成果获得2005年山东省科技成果三等奖。另外,通过国外的学习和合作研究,掌握了目前最新MRI进展及其应用技术,特别在弥散成像和灌注成像方面的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先后在Radiology等国际高影响因子的杂志上发表SCI收录的文章5篇。在20年的临床实践中,全面掌握了X线、CT和磁共振成像诊断技术,每年参与兄弟医院疑难病例会诊达200人次,参与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等司法部门的司法鉴定每年达120人次。特别是在骨关节影像诊断领域,在省内享有盛誉。以不断的进取心、对医学的敬业精神和饱满的热情服务于病人。1998潍坊医学院先进工作者;2005年为潍坊医学院优秀教师,并获教学优秀奖。科技成果:(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解剖影响因素逐步判别研究,山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类三等奖,第一位(2001.12)(2) 剥脱性骨软骨炎磁共振成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山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类三等奖,第一位(2004.12)(3)《实用体质骨病学》,山东省教育委员会理论成果一等奖,第二位(1999.12)(4) 肝脏局灶性小占位磁共振成像定量指标与病灶性质的相关研究。山东省教育厅一等奖,第四位(2004.12(5〕门静脉主干直径正常与异常测量及门静脉侵犯与癌栓形成的CT研究,获1998省科委三等奖,第四位(6) 脂肪肝CT、MR定量诊断的实验研究,山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类三等奖,第五位(2001.12)发表的论文:(1)颈椎关节突关节形态和水平倾角的CT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1996, 第一作者(2) 骨梗死的临床与MRI探讨,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第一作者(3)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与CT观察,临床放射学杂志,1999;第一作者(4) 脊柱结核的MRI表现及早期诊断,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第一作者(5)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和NRI诊断价值,医学影像学杂志,1999;第一作者(6) 脊柱结核的MRI诊断价值与脊椎转移瘤对照研究,医学影像学杂志,2000,第一作者(7) 腰大肌横断面积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关系,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0,第一作者(8) 骨软骨损伤愈合过程的MRI与病理对照研究初探,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第一作者9)Liver Tumor Model with Implanted Rhabdomyosarcoma in Rats: MR Imaging, Microangiography, andHistopathologic Analysis. Radiology. 2006 Mar 16;10) Effect of vascular targeting agent in rat tumor model: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versus 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ing. Radiology. 2005 Nov;237(2):492-9..11) Rat cerebral ischemia induced with photochemicalocclusion of proximal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 stroke model for MR imagingresearch. MAGMA. 2004 Dec;17(3-6):103-8. 12)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llows noninvasive in vivo monitoring of the effects of combretastatin A4phosphate.Neoplasia. 2005 Aug;7(8):779-87.13)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f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n a rodent model of liver tumor: tissue characterization using a novel necrosis-avid contrast agent.Eur Radiol. 2006 Jan 21;:1-10
医生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和互联网搜索结果
纠错

孙西河医生的问诊服务

预约挂号
暂未开通挂号服务
挂号指引
极速问诊
根据病情智能推荐医生
去问诊
全国医生随机分配
孙西河的预约挂号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
第一执业
孙西河医生最新的出诊信息请参照医院官网
孙西河的挂号方式
1.
公众号: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搜索“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预约;
2.
微信小程序: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预约;
3.
电话:可拨打0536-3081100进行预约;
4.
现场:可通过人工窗口或院内自助机进行预约挂号。
孙西河医生未在本平台开通挂号服务 向您推荐所在医院官方挂号方式
挂号方式可能会存在更新不及时 具体以医院官方渠道为准
孙西河同科室医生

放射科相关科普

医生本人未创作科普,推荐医生同科室相关内容
dr和x光片有什么区别
2024.03.08
DR是X光检查的一种,又称为数字化X光检查技术,和X光片都是基于X射线成像技术,但两者在成像方式、成像质量、检查速度、应用范围、辐射剂量等方面存在区别。 1、成像方式: DR采用数字化摄影技术,将X射线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计算机处理生成数字图像。而X光片使用传统的摄影术,在胶片上记录X射线通过物体后的影像,但一般无法进行数字化处理; 2、成像质量: DR的图像质量通常较高,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够捕捉到更细微的病灶。DR还可以进行多种数字化处理,如图像增强和缩放,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诊断。而X光片的成像质量相对较差,清晰度也较低; 3、检查速度: DR实现了快速成像和处理,影像一般可以即时显示,无需等待化学冲洗液显影,从而节省了检查时间,检查结果还可以方便地传输和存储,提高了工作效率。而X光片通常需要等待一定的时间才能成像; 4、应用范围: DR通常用于全身各部位,特别是骨骼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的检查,在骨折、肺部疾病、胃肠道病变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X光片主要用于检查骨骼和关节,对于骨折、脱位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某些细微病变的诊断可能不如DR准确; 5、辐射剂量: 相较于X光片,DR需要的辐射剂量较低。DR具有更高的探测灵敏度,可以在较小的X射线剂量下获得清晰的图像,从而减少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辐射暴露风险。而X光片辐射量相对来说通常大一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DR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X光片在许多医院和诊所中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检查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李康安主任医师
3406
PET-CT是什么,为什么辐射小
2023.12.28
对于PET-CT检查,其中的PET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是核医学的代谢、功能、分子成像的 检查 技术。而CT是计算机断层成像,是影像学检查的技术,主要能提供解剖结构的结构成像技术。而PET-CT是将两种技术同机融合,即将PET的代谢、分子、功能信息叠加在CT的解剖图像上。 CT有辐射损害,但PET-CT检查辐射的实际总体水平较低,完全在安全范围内,其原因有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1、示踪剂用量小及半衰期短:即所用PET成像的示踪剂18F-FDG,其用量较小,同时F-18的半衰期仅为109分钟,即在109分钟后,辐射变成原来的一半,24小时辐射几乎没有; 2、低剂量CT:PET-CT虽然是全身的CT检查,但采用的CT扫描技术是低剂量CT,即通过降低管电压、管电流来控制CT辐射剂量,全身低剂量CT的辐射剂量只是正常CT的1/5。所以PET-CT的整个辐射剂量较小,完全在安全范围之内,据统计是相当于做胸部、腹部普通CT的平扫加增强扫描的剂量,所以1年内做1-2次PET-CT比较安全。
卜丽红主任医师
7.51万
62
CT检查哪些地方需要空腹
2023.08.28
CT检查需要空腹有两种情况,具体如下: 1、怀疑有消化道疾病时:人体的消化管道从上到下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以及大肠,当临床怀疑患者存在上述器官的疾病时需要做CT检查,这些患者在检查前需要进行空腹准备。因为在正常情况下消化管道里边会存在着食物残渣以及粪石,这些结构可能会干扰对邻近器官病变的准确定位以及定性判断,所以在检查前必须使这些空腔器官的内容物排除干净才能够进行检查; 2、怀疑有胆囊病变时:因为在正常情况下胆囊储存着胆汁,患者进食后胆汁会分泌出去,从而导致胆囊体积缩小,这样会影响对胆囊疾病的判断,所以在检查胆囊疾病之前也需要患者进行空腹准备,除此以外的其它CT检查可以不进行空腹准备。
郭永梅主任医师
17.23万
75
如果您的问题未能解决,您还可以选择:
三甲医生

极速问诊

3万名三甲名医
7*24小时极速响应
1对1

找专家

放射科专家
对症找医专科专治

全国放射科可咨询医生

更多
  • 0~50元
  • 50~100元
  • 100~200元
  • 大于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