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科科室相关科普
肺动脉干起始于哪里
付庆林
主任医师
心血管外科
肺动脉干起始于右心室。肺动脉干位于心脏底部,连接着右心室,从右心室流出道发出后,向上、向左、向后呈弓状走行,随后分为左、右肺动脉,分别进入左、右肺,位置对于理解心脏和肺部的血液循环起着关键作用。 肺动脉干的主要功能是将右心室射出的静脉血输送到肺部,在肺部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排出二氧化碳,吸收氧气,然后通过肺静脉回到左心房,完成整个血液循环过程,肺动脉干的正常功能对于维持身体的氧气供应至关重要。 肺动脉干与主动脉等大血管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心脏和全身血液循环的重要通道。肺动脉干的起始位置决定了其在血液循环中的独特作用,与其他血管相互配合,确保血液在身体内的正常流动。 对于肺动脉干相关的健康问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避免高盐、高脂肪食物,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适度运动,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要定期进行体检,关注心脏和肺部的健康状况。 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患者可到医院心血管科检查心脏超声、心电图、血常规等内容,明确身体状态。如果有基础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应积极控制原发疾病。只有做好日常护理,才能更好地维护肺动脉干及整个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798
2024-09-06
安装起搏器后睡觉姿势
付庆林
主任医师
心血管外科
安装起搏器后一般建议采取平卧位或右侧卧位,在睡眠时还应注意保持床铺的平整和舒适,避免使用过高或过硬的枕头,睡觉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突然翻身或大幅度的身体移动。 1、平卧位: 是安装起搏器后较为安全的睡觉姿势之一,在平卧位时身体处于较为舒展的状态,起搏器受到的压力相对较小。同平卧位有助于保持心脏和起搏器的相对稳定,减少因身体移动而对起搏器产生的不良影响,还可以避免对起搏器植入部位的过度压迫,有利于伤口愈合。 2、右侧卧位: 也是安装起搏器后可以选择的睡觉姿势,当采取右侧卧位时心脏和起搏器相对远离身体的左侧,减少对起搏器的挤压和干扰。与左侧卧位相比,右侧卧位对起搏器的影响较小,能够降低起搏器移位或功能异常的风险。右侧卧位也有助于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提高睡眠质量。 3、避免左侧卧位: 安装起搏器后应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为在左侧卧位时,心脏和起搏器靠近身体的左侧,容易受到身体的压迫,可能会影响起搏器的正常功能,甚至导致起搏器移位或损坏,左侧卧位还可能使患者感到不适,影响睡眠质量。 对于安装起搏器后的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确保起搏器的功能正常。同时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以促进身体的康复。只有做好睡眠护理和日常护理工作,才能更好地保障起搏器的正常运行,提高生活质量。
929
2024-09-06
先天心脏病会遗传吗
付庆林
主任医师
心血管外科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遗传因素只是其中之一,因此不一定会遗传。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只有做好护理工作,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1、遗传因素: 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具有遗传倾向,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可能导致心脏发育异常,例如综合征型先天性心脏病,如唐氏综合征、特纳综合征等,常伴有特定的心脏畸形,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即使存在遗传因素,也并非一定会遗传给下一代,遗传的概率因具体疾病类型和基因突变情况而异。 2、环境因素: 在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母亲在孕期的感染、接触有害物质、服用药物、营养不良等都可能增加胎儿患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例如母亲在孕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可能影响胎儿心脏的发育。孕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化学毒物等也可能对胎儿心脏造成损害。 3、多因素共同作用: 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可能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可能使个体对环境因素更加敏感,而环境因素则可能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诱发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例如有家族遗传史的孕妇,如果在孕期又接触了不良环境因素,胎儿患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就会增加。 对于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的人群,在生育前应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检查,以降低胎儿患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做好护理工作。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注意饮食营养均衡,控制盐分摄入。
1374
2024-09-06
年轻人心电轴右偏属于正常吗
付庆林
主任医师
心血管外科
年轻人心电轴右偏不一定属于正常情况,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如果心电轴右偏是由疾病引起的,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定期进行复查,密切观察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情况。 1、体型因素: 如果年轻人身材瘦高,可能会出现心电轴右偏的情况,这是因为瘦高体型的人心脏呈垂直位,心脏在胸腔中的位置相对较高且偏右,从而导致心电轴发生一定程度的右偏。这种情况下的心电轴右偏通常是生理性的,一般不伴有其他异常症状。 2、心脏位置异常: 先天性心脏病或其他心脏疾病可能导致心脏在胸腔中的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心电轴右偏。例如先天性右位心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心脏位置异常情况,心脏完全位于胸腔的右侧,心电轴必然会出现明显的右偏。一些心脏大血管畸形等疾病也可能影响心脏位置,导致心电轴右偏。 3、肺部疾病: 肺部疾病也可能引起年轻人心电轴右偏,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等,会导致肺组织的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进而影响心脏的位置和电活动,导致心电轴右偏,患者可能会伴有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肺部疾病的症状。 对于年轻人心电轴右偏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做好护理工作。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只有做好护理工作,才能更好地维护心脏健康。
538
2024-09-06
心脏先天性闭合不全的症状
付庆林
主任医师
心血管外科
心脏先天性闭合不全可出现多种症状表现,包括呼吸困难、心悸、乏力等。日常应注意观察身体反应,怀疑有异常,尤其是有疾病可能,应积极就医进行相关检查。 1、呼吸困难: 心脏先天性闭合不全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引起呼吸困难,当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出时,会导致肺部淤血,影响气体交换。患者可能在活动后出现气短、喘息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在休息状态下也会感到呼吸困难。 2、心悸: 心脏先天性闭合不全可能使心脏的节律发生改变,导致心悸,患者可能会感到心跳加快、心跳不规律或心跳过强等,心悸可能在活动后加重,也可能在安静状态下突然出现。 3、乏力: 由于心脏功能不全,身体各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患者会感到乏力,这种乏力可能表现为身体虚弱、容易疲劳、活动耐力下降等,患者可能在进行日常活动时感到力不从心,需要频繁休息。 4、生长发育迟缓: 对于儿童患者,心脏先天性闭合不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由于心脏功能不良,身体的营养供应和氧气供应不足,会导致儿童生长缓慢、体重不增、身高低于同龄人等。 5、发绀: 在严重的心脏先天性闭合不全病例中,可能会出现发绀,这是由于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不足,导致皮肤和黏膜呈现青紫色,发绀可能在口唇、指甲等部位较为明显。 对于心脏先天性闭合不全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做好护理工作。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注意饮食营养均衡,控制盐分摄入。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866
2024-09-06
左房增大能恢复正常吗
付庆林
主任医师
心血管外科
左房增大有可能恢复正常,但具体情况因个体差异和病因不同而有所不同。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治疗,定期复查,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1、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 如果左房增大是由可逆转的因素引起,且病情较轻,恢复正常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例如因高血压导致的左房增大,如果能及时有效地控制血压,减轻心脏负担,左房有可能逐渐恢复正常大小。但如果是由于严重的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引起的左房增大,且病情已经发展到较为严重的阶段,恢复的难度就会增加。 2、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如果在发现左房增大后,能够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并且治疗效果良好,左房恢复正常的机会就会增加。比如对于由冠心病引起的左房增大,通过积极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脏负荷,有可能使左房大小逐渐恢复。而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左房增大可能会持续进展。 3、个体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方式 身体状况较好、年龄较轻、没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恢复的可能性相对较大,良好的生活方式也对左房增大的恢复有积极影响。如果患者能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从而增加左房恢复正常的可能性。 4、定期复查和监测 通过定期进行心脏超声等检查,可以及时了解左房的变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如果在复查过程中发现左房有缩小的趋势,说明治疗有效,应继续坚持治疗;如果左房继续增大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对于左房增大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做好护理工作。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只有做好护理工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左房的恢复,维护心脏健康。
772
2024-09-06
开胸手术后多久可以侧身睡觉
付庆林
主任医师
心血管外科
开胸手术后一般在1-3周可以尝试侧身睡觉,但具体时间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在恢复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身体的反应,如有不适及时调整姿势或咨询医生。同时要积极配合康复治疗,逐步恢复身体功能,以促进身体的全面康复。 1、手术类型及复杂程度: 不同的开胸手术类型对身体的创伤程度不同,影响侧身睡觉的时间,例如较为简单的肺部手术,可能在1-2周,患者身体恢复较好的情况下可以尝试侧身睡觉。而复杂的心脏手术等,可能需要2-3周甚至更长时间。 2、患者身体恢复状况: 患者自身的身体恢复能力是决定何时可以侧身睡觉的重要因素,如果患者体质较好,术后恢复较快,伤口愈合良好,可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就能侧身睡觉,比如1周左右。但如果患者年龄较大、身体虚弱或有其他基础疾病,恢复时间会延长,侧身睡觉的时间也会相应推迟,比如3周左右。 3、术后护理及康复进展: 术后的护理和康复措施对侧身睡觉的时间也有影响,如果患者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护理,保持伤口清洁、避免剧烈运动、合理饮食等,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会更快,侧身睡觉的时间可能提前,可能是1周左右。如果护理不当,出现伤口感染等情况,侧身睡觉的时间会延迟,可能需要2-3周。 开胸手术后侧身睡觉的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具体应咨询医生。对于开胸手术后的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在合适的时间尝试侧身睡觉,确保手术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795
2024-09-05
心脏手术后吃什么恢复得比较快
付庆林
主任医师
心血管外科
心脏手术后应合理饮食促进恢复,可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在饮食方面还应注意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控制食物的摄入量,避免过度进食加重心脏负担,根据个人情况调整饮食,如有特殊饮食需求应遵循医生的建议。 1、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营养素,心脏手术后患者身体需要足够的蛋白质辅助修复受损的组织和促进伤口愈合,可以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食物。 瘦肉富含优质蛋白质,且脂肪含量相对较低,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鱼类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优质蛋白质,对心脏健康有益。豆类如黄豆、黑豆等也是良好的蛋白质来源,同时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 2、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维生素对于身体的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心脏手术后,患者应多摄入富含各种维生素的食物,以增强体质、辅助促进伤口愈合和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是维生素的良好来源,如橙子、柠檬等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胡萝卜、菠菜等富含维生素A对视力和皮肤健康有益。谷类食物如燕麦、糙米等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族,有助于辅助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3、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心脏手术后患者的消化系统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消化系统负担,可以选择米粥、面条、蒸蛋等食物。 米粥容易消化吸收,同时还能为身体提供一定的能量,面条可以煮得软一些,搭配清淡的蔬菜汤,既营养又易消化。蒸蛋口感嫩滑,富含蛋白质,是心脏手术后患者的理想食物之一。 对于心脏手术后的患者,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以确保身体的恢复和健康。只有做好饮食和护理工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心脏手术后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1203
2024-09-05
肺动脉栓塞的栓子一般来自于哪里
付庆林
主任医师
心血管外科
肺动脉栓塞的栓子一般来自于下肢深静脉、盆腔静脉等部位,要密切观察身体状况,如有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只有做好护理工作,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肺动脉栓塞,维护身体健康。 1、下肢深静脉: 下肢深静脉是肺动脉栓塞栓子的主要来源之一,长时间的卧床、久坐、下肢活动减少等因素,容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流缓慢,血液在静脉内淤积,形成血栓。当血栓脱落时可随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引起肺动脉栓塞,例如外科手术后患者、长期卧床的病人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较高。 2、盆腔静脉: 盆腔静脉也是肺动脉栓塞栓子的常见来源,盆腔内的手术、分娩、妇科疾病等情况,可能会损伤盆腔静脉,导致血栓形成。脱落的血栓可进入下腔静脉,进而到达肺动脉,引发肺动脉栓塞。盆腔肿瘤等疾病也可能压迫盆腔静脉,影响静脉回流,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3、上肢深静脉: 虽然相对较少见,但上肢深静脉也可能成为肺动脉栓塞栓子的来源,上肢的创伤、静脉置管、过度活动等情况,可能导致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栓子脱落后可进入上腔静脉,最终到达肺动脉。 肺动脉栓塞的栓子主要来自于下肢深静脉、盆腔静脉和上肢深静脉等部位。对于肺动脉栓塞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做好护理工作,避免长时间卧床或久坐,适当进行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如手术后、长期卧床等,可采取预防性措施,如穿弹力袜、进行下肢按摩等。
851
2024-09-05
动脉血管硬化怎么办
付庆林
主任医师
心血管外科
动脉血管硬化的治疗需综合施策,从生活方式调整、危险因素控制、医疗干预到护理预防等多方面入手,以减缓硬化进程,保护心血管健康。 1、生活方式调整 合理饮食:保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习惯,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如减少红肉和加工食品的消费,以控制血脂水平,预防动脉硬化进一步加重。 规律运动: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同时有助于减轻体重,减少脂肪堆积,对预防和改善动脉硬化具有积极作用。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是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可以降低血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限制酒精摄入则有助于维持血脂和血压的稳定。 2、控制危险因素 血压管理:高血压是动脉硬化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和必要的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有效减缓动脉硬化进程。 血脂调控:高血脂也是动脉硬化的重要诱因,通过饮食控制和适当的药物治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以减少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防止斑块形成。 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以减少高血糖对血管壁的损伤,降低动脉硬化的风险。 3、医疗干预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血脂、血糖、血压等指标的检测,以及颈动脉超声等影像学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评估动脉硬化的程度。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等,以预防血栓形成,稳定斑块,减缓动脉硬化的发展。 介入治疗与手术:对于动脉硬化严重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可考虑介入治疗如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或手术治疗,以恢复血管通畅,改善器官供血。 4、护理与预防 动脉血管硬化的治疗不仅仅是医疗干预,更需要长期的护理与预防。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如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减少精神压力等。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也是预防动脉硬化加重的关键。 动脉血管硬化作为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治疗与预防需从多方面入手,旨在减缓硬化进程,保护心血管健康。患者应注意观察自身情况,如果有身体不适,尤其是持续不缓解,应积极就医。
605
202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