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囊尾蚴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复杂多变,取决于囊虫数目和位置所致的机械效应及囊虫引起的炎性和中毒反应。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局灶神经体征、癫痫、精神障碍等,以癫痫发作最为常见。占囊尾蚴病总数的60%-90%,根据囊尾蚴寄生部位及病理变化的不同分为以下4型:
1、皮质型:占脑囊尾病84%-100%,多寄生在运动中枢的灰质与白质交界处,多无症状。若寄生在运动区,以癫痫为突出症状,可出现局限性或全身性短暂抽搐或持续状态。严重感染者颅内压升高,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病程达数月至数年不等。
2、脑室型:以第四脑室多见,囊尾蚴阻塞脑室孔,早期表现为颅内压升高,囊尾蚴悬于室壁,患者在急转头时刻突发眩晕、呕吐或循环呼吸障碍而猝死,或发生小脑扁桃体疝,称活瓣综合征(又称布伦斯征,Brun征)或体位改变综合征。
3、蛛网膜下隙型或颅底型:主要病变为囊尾蚴性脑膜炎,局限在颅底后颅凹。初期低热、头痛、呕吐、颈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症,以及眩晕、听力减退、耳鸣及共济失调等,预后较差。
4、混合型:以上三型混合存在,其中以皮质型和脑室型混合存在的症状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