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分享至
  • 复制链接
取消
点击这里 让更多人看到

孩子抑郁了父母应该做什么

李德勤普通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三级
咨询

抑郁症不仅仅会影响孩子的心理精神状态,还会出现一些躯体不适症状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比如睡眠障碍、头晕想吐、胸闷、心悸等症状。那么孩子抑郁了,父母可以通过以下这些方法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1、多关注陪伴:关注孩子的情绪和行为,注意孩子是否有异常行为,耐心倾听孩子的问题,避免让孩子把情绪问题藏在心理,规律孩子的生活作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避免让孩子受到刺激;

2、定期治疗:带孩子定期做心理治疗,必要时父母也要接受家庭治疗,重视与孩子之间亲子关系的重塑,父母可以根据心理治疗师的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将治疗延展开,为孩子创造一个稳定良好的家庭治疗环境;

3、带孩子去建立社交关系:多带孩子参加社交活动、户外活动,鼓励孩子结交新朋友,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寻找到适合孩子的解压方式。

孩子患抑郁症,父母的关爱和陪伴是十分重要的,父母可以通过以上方式尝试帮助孩子,不要言语打压、讽刺孩子,给孩子制造更多的心理负担。

2023-07-14浏览88381次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精神科医生推荐

相关推荐

曲姗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三甲全国第21
孩子抑郁了父母应该怎么做
孩子抑郁,父母应该尽快送去就医,因为医院会给一个比较个体化的明确方案,比如是不是需要药物的干预、心理治疗。其次绝大部分孩子抑郁的问题,需要辅助心理治疗,这时父母会被邀请参与这个过程。所以如果父母有这个意愿,可以陪着孩子一起做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从思想上、观念上要科学认识抑郁这个问题,既不是特别可怕的病,也不是可以不管、可以忽略的病。应该尊重科学、尊重医学的态度,对这个病有一些了解,然后以一个教练员或者陪伴人的身份,帮助孩子度过这个难关。可能其中很多的是鼓励、支持、安慰、陪伴,可能建议减少指责,或者是特别严格的要求,让孩子能够意识到不管是医生,还是父母、周围的人,跟自己站在一起,能够一起对抗这个疾病,共同把疾病战胜。这样就可以比较好的帮助孩子,从抑郁的困境里面走出来,开始迎接新的生活。而大部分的抑郁孩子可以获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也非常好,85%的人可以获得临床痊愈。
历见伟主治医师
日照市中医医院三甲
父母没有乙肝孩子有
父母没有乙肝,而孩子有乙肝,说明孩子所患的乙肝并不是由母亲传染,不是母婴传播,也不是由父亲传染,说明孩子所得的乙肝是通过其他途径传染。乙肝除了通过母婴传播,还有可能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孩子得了乙肝,只能通过这两种途径传染。 一般是由破损的伤口传染,如果仅仅是与其他人共同进食接触了唾液,或者接触完整皮肤,一般不会造成传染。 如果出生之后孩子就注射了乙肝疫苗,并且在1个月和6个月的时候也各注射过一针完整的乙肝疫苗,一般能让孩子产生乙肝表面抗体,产生对乙肝病毒的免疫能力,保证孩子不会传染上乙肝。孩子得了乙肝,说明之前没有做好相关的免疫工作。
邱仲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有来心理诊室民营医院
家有青少年抑郁,父母该怎么做?
在去医院配药的过程中,经常发现不少年轻人来看病,其中更多的是女生。面对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抑郁焦虑自残行为,为人父母的到底该怎么做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青少年抑郁的主要症状有哪些。1、悲伤或无望感2、易激惹、愤怒或敌意3、易哭泣或时常哭泣4、与家人、朋友停止交流5、对参加活动失去兴趣6、在学校表现不佳7、饮食或睡眠习惯的改变8、烦躁和躁动不安9、无价值感和内疚感10、缺乏热情和动力11、虚弱或精力缺乏12、注意力难以集中13、无法解释的隐痛或疼痛14、 死亡或自杀的想法 表现在情绪上易激惹或愤怒情绪。爱发脾气、有敌意、易受挫的,或者很容易就爆发怒火。对于批评的极端敏感。抑郁的青少年被“无用感”所困扰,他们会觉得自己的存在没有价值,这让他们十分容易因为被批评、拒绝和失败而感到受伤。对于高成就学生来说更容易如此。顺带会出现一些躯体症状,查不出原因的疼痛。然后不愿意跟外界联系,习惯独来独往,在社交上出现各种问题。那作为家长,在孩子抑郁之后,需要做些什么,能帮助孩子走出低谷,慢慢好起来呢。首先,面对孩子的抑郁症状,不要犹豫去就医,受过良好训练并在青少年治疗领域有经验的精神健康专家可以提供你需要的专业帮助。是通过药物治疗还是先通过心理调整治疗,医生相对会有更多的更全面的经验。不要避讳就医,要让孩子理解,心理疾病就医是很正常的事情。其次,停下脚步,反思自己之前的教育行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出问题了,是来提醒家长,之前定是在错位的道路上走得太远了。家长要学习,要了解和挖掘孩子生病的真相。直面矛盾,伤疤挖得越深,越容易治愈。抑郁有时候是一种自我保护,停止对自己的攻击。阅读心理学书籍、参加亲子关系培训,与老师取得联动,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等等。跳出家长的层面,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倾听去理解。这个时刻,相信每位家长都是异常焦虑,这是人之常情。但焦虑更容易将事情推向更远的方向。家庭要协调一致,理解包容生病的孩子。都说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父母自己首先调整心态,摆正三观,不焦虑、不迷失。孩子慢慢也会修正过来。第三、给予孩子最大的耐心和陪伴。曾经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会叫妈妈了,会走路了,认识字了。我们都认为是他们成长的一大步,给予了很大的肯定和喜欢。但当孩子逐渐进入学生角色的时候,往往是有了更多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孩子处处优先,觉得他们应该努力、应该对他们严厉。但往往每个孩子发展的节奏是不一样的。就像治疗抑郁症的过程也不一样,所以家长要保持耐心。让每个微小的进步都成为值得快乐的事情,也要为病情可能会不时发生反复做好心理准备。最重要的是,不要随意批评自己或者与其他家庭进行比较。只要你在用最大的努力为孩子提供帮助,你就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第四、锻炼好身体,有规律地生活。身体和精神的健康是密不可分的。抑郁会因为缺乏运动、睡眠不足以及营养不良而加重。不幸的是,青少年的不良生活习惯是普遍存在的:熬夜、喜欢垃圾食品、长时间使用手机和电子设备。作为家长,你应该通过建立一个健康的、充满支持的家庭环境来消除这些不良习惯。 让孩子运动起来。运动对于精神健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你需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孩子运动起来。理想状况下,青少年应该每天至少运动一小时,但锻炼并不一定是无聊或是不愉快的。跳出来思考一下:遛狗、跳舞、投篮、爬山、骑自行车、滑滑板——只要他们在运动,就可以从中获益。同时设置在屏幕前的时间限制,提供有营养的均衡膳食并鼓励充足睡眠。让孩子吃好睡好,有个更好的心情。 第五、抱团取暖,依靠同伴支持,鼓励进行社会链接。心理疾病跟身体疾病一样,不是一日形成的,一定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被抑郁症困扰的青少年有社交退缩的倾向,他们减少与朋友的联系,对于以往喜欢的活动也很少参加。但是孤立的状态只会让抑郁更加严重,所以尽你所能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连接。需要同龄人的共情和同伴支持。鼓励他们与朋友出去玩或者邀请朋友到家里。参加有其他家庭共同参与的活动,给孩子一个机会去与其他孩子见面和建立联系。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减少无意义感。建议孩子参与他们擅长或感兴趣的活动,比如体育运动、课后俱乐部,或者艺术、舞蹈、音乐课程。尽管一开始孩子可能缺乏动力和兴趣,但是当他们重新参与到活动中,他们会开始感觉到变化并重获热情。陪伴道路曲折而漫长,是一生需要修的课程。抑郁孩子的家长们也需要抱团,彼此鼓励前行。最后,分享一些抗抑郁的小知识,给各位家长做些参考。1、青少年患者怎样区分是抑郁症状下的焦虑、烦躁,还是双相的混合特征“郁里有躁”? 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在抑郁时,焦虑烦躁的表现是什么样?双相的混合特征是什么表现?这个问题的重心在后面,我先普及一下双相的混合特征,常见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情况是,在抑郁心境的基础上出现三个以上的躁狂症状,或者是在躁狂心境的状态下出现三个以上的抑郁症状。第二种情况是,躁狂和抑郁发作的快速转换非常的短。国际精神行为障碍分类,这也算作一个双相混合发作。抑郁症状下的焦虑,烦躁,与双相的混合特征不是一回事。焦虑、烦躁,指的是焦虑症状,焦虑症的表现。双向的混合特征“郁里有躁”的躁,它不是烦躁,指的是躁狂。 2、青少年抑郁症不吃药可以自愈吗?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办法,可以有效地缓解抑郁症或防止复发? 为什么我们把抑郁症比作心灵的感冒?感冒的特点就是经常复发,时不时地波动,着凉了病情就会加重甚至发展成肺炎。所以,抑郁症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容易复发。可以不用药物去维持治疗,但是一定要做好非常有可能再次复发的准备。 抑郁康复之后要想保持良好的状态,就要多参加一些活动,比如多和别人对话交流,这个对于抑郁患者是很有帮助的。人与人之间心与心的沟通是排第一的,只有谈心了交心了,我们的心理上才有了真正的温暖和依靠,我们才更不容易抑郁复发,或者说不会得抑郁。第二个是音乐和运动,这两个也非常非常重要,第三个是规律的作息和良好健康的饮食。3、双相共病焦虑、强迫的时候无法用抗抑郁药。单用情感稳定剂可以达到治疗效果吗?不管是焦虑还是抑郁,假定患者是一个双相抑郁,对于强迫症状的改善,都需要用抗抑郁药物。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发现过单用稳定剂就能够治疗双相抑郁共病焦虑、强迫的情况。 很多家长甚至医生都认为,双相抑郁或者共病焦虑、强迫的时候,不能使用抗抑郁药,这是一个误区。当然可以用抗抑郁药物,只是在使用抗抑郁药治疗的过程当中,用药剂量起始的剂量、加药的速度,比治疗单向抑郁要更加的谨慎。(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司振阳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中医院三甲
如何防止孩子抑郁
"如果要防治儿童的抑郁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措施:1、给儿童建立一个自信的心理,之所以发生抑郁大多和不太自信等因素有关系,如果有自信、乐观的心态很少会有抑郁。2、要给儿童多创造丰富多彩的活动,有些儿童出现抑郁的情况是和生活比较单一有关系,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后注意力就会分散在各个事物上,这样也很少会出现抑郁。3、可以应用药物来预防,比如应用逍遥散等药物。"
聂志扬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三甲全国第60
父母是双眼皮为什么孩子是单眼皮
单眼皮和双眼皮属于基因遗传性的一种外形特征。双眼皮属于显性基因,单眼皮属于隐性基因。双眼皮的人可能会同时携带有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单眼皮的隐性基因。 如果父母双方都是这种杂合子,生出来的孩子就有1/4的概率是单眼皮,有1/4的概率是纯合子的双眼皮,有1/2的概率是杂合子的双眼皮。所以父母双方表现为双眼皮的情况下,生出来的孩子有可能是单眼皮。 如果父母双方有任何一方是双眼皮的纯合子,生出来的孩子肯定是双眼皮。如果父母双方都是单眼皮,生出来的孩子肯定是单眼皮。
张建宏主任医师
河南省精神病医院三甲
孩子谈恋爱父母怎么引导
早恋是青春期孩子常见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媒介越来越发达,孩子性发育比以前明显提早。早恋问题越来越突出,孩子也许并不懂得感情,可能盲目追求学习好、长得漂亮、谈得来的异性。作为家长,要做好和孩子的沟通、交流工作,发现有早恋倾向的苗头,不能极力呵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孩子,而是要注意保护孩子的情感隐私,要和孩子耐心交流、沟通。比如孩子将要长大,但是还没有长大,所以现在的想法和长大后的想法很可能会不同。因为人生前方的道路,也许有很多意外或不确定性,将这份美好的感觉珍藏、封存,或将这种力量升华成追求卓越、努力学习和快速成长上,让鲜花盛开在适宜的季节,岂不更好,注重沟通的细节,才会让孩子产生相应的情感反应。
司振阳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中医院三甲
孩子有强迫症父母怎么做
"针对儿童的强迫症,父母可以给予心理安慰、正性鼓励,带其到医院就诊,具体如下:\n1、给予心理安慰:儿童患有强迫症以后心情非常急躁,甚至出现自卑心理,有些还会有自伤行为,这个时候父母要有耐心,让儿童逐渐改变这种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这对于强迫症的好转大有裨益;\n2、给予正性鼓励:如果强迫症症状有所好转,要及时进行鼓励,形成强化的正性作用;\n3、及时到医院就诊:有些儿童强迫症非常严重,影响到了学习和生活,要应用抗强迫的药物,比如舍曲林等。"
孙玲娣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甲全国第78
父母什么血型孩子容易溶血
"ABO溶血主要发生在母亲O型,而胎儿A型或B型,如母亲AB型或婴儿O型,则不发生ABO溶血。新生儿溶血病即指母亲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在已经发现的人类25个血型系列中,以ABO血型不和最常见,Rh血型不和较少见。\n有报道ABO溶血占新生儿溶血的85.3%,Rh溶血占14.6%,MN溶血病占0.1%。由于父亲遗传而母亲所不具有的显性胎儿红细胞血型抗原,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血型抗体。当不完全抗体IgG进入胎儿血循环后,与红细胞的相应抗原结合,即致敏红细胞,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被破坏,引起溶血。若母亲血型不合的胎儿,红细胞在分娩时进入母血,则母体产生的抗体不使这一胎发病,而可能使下一胎发病,血型与上一胎相同。40%-50%的ABO溶血发生在第一胎,其原因是O型母亲在一胎妊娠前已受到自然界A或B血型物质,比如某些植物、寄生虫、伤寒疫苗、破伤风及白喉类毒素等的刺激,产生抗A或抗B抗体,也就是IgG。在母子ABO血型不合中,约1\/5发生ABO溶血病,其原因为胎儿红细胞抗原性的强弱不同,导致机体产生量的多少不同,血浆与组织中存在的A或B型血型物质可与来自母体的抗体结合,使血中抗体减少。"
门光国副主任医师
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三甲
父母都没有蚕豆病为什么孩子有
"父母都没有蚕豆病而孩子有,这是由于本病的遗传方式所决定的。蚕豆病是由于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所导致的一种疾病,又称为G6PD。G6PD的基因位点在X染色体上,长臂2区8带,男性患者由于只有一条X染色体,故称为半合子。女性2个X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条X染色体上有G6PD的基因缺陷,称为杂合子。如果半合子的男性与正常女性婚配所生的儿子全部正常,女儿中有50%的概率为杂合子。女性杂合子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子女中,儿子将有50%的概率获得此基因突变,表现为G6PD,女儿中只有1\/2为杂合子。所以男患者只传女儿,女患者传男孩、又传女儿。"
李霁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三甲
父母什么血型孩子容易溶血
新生儿溶血有两大类,一个是ABO溶血,一个是Rh溶血。如果新生儿的母亲是O型血,爸爸是A型、B型或AB型,可能孩子会容易发生ABO溶血或者Rh溶血,也就是平时说的熊猫血,但是还要看孩子是什么血型。如果母亲是Rh阴性,父亲是Rh阳性,孩子也是Rh阳性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发生Rh溶血。孩子是否溶血关键还要看母亲的血型是不是O型或者是不是Rh阴性,另外一个关键就是要看孩子的血型是哪种。所以家长不要因为自己的血型就恐慌,关键还是要看孩子的血型是什么。如果家长是Rh阴性,一般在住院的时候医生就会做好准备,考虑到孩子有没有Rh溶血的现象。在出生的时候就会及时的做检查来看一下孩子出没出现新生儿溶血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