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青少年情绪困扰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内附详细案例)

尹建民青少年情绪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有来心理诊室普通

青少年时期遭遇的心理困扰,往往留痕至深,而他们的情绪却因为被当成“小孩”而常常不受重视。

我是有来心理认证的青少年领域咨询师,走进青少年的心,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你会发现——解决青少年的情绪困扰其实没有那么难。

青少年情绪困扰,是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遇到困难和挫折产生的一系列情绪问题。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不平衡的阶段,个性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定型,对不良情绪的处理经验不足,这个时候的情绪困扰非常值得重视,否则会对其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其情绪变化的开始也许只是源于一个很小的诱因,但若未经妥善处置,就很可能会进一步造成病态情绪,甚至出现不可挽回的破坏性局面和损失。

青少年时期主要发生的不良情绪以焦虑、自卑、易怒、强迫、恐惧、抑郁、冷漠为主。一般来说,不良情绪会随着青少年身心成长、心智完善而逐渐得到改善,但如果情绪困扰的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给青少年本人和家长带来困扰,就需要即使采取干预措施,常用的干预手段包括调整环境,正确教育,行为治疗和心理治疗,很少会用到药物治疗。

表现

一般来说青少年的不良情绪困扰常以单一的症状为主,相对轻微,随着年龄的增长常可自行改善。

抑郁

抑郁,也就是指人们常说的忧郁,是一种以情感低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状态。应该说,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正常人也有抑郁的时候。通常情况下,受抑郁情绪困扰的青少年总是显得内心愁苦,缺乏愉快感,思维迟钝,主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动作缓慢,疲乏无力,常感到不顺心,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缺乏信心,有时还伴有失眠或昏睡、体重下降、饮食过多或过少等生理变化。

焦虑

焦虑是应激状态下的人的一种最常见的情绪反应。但当焦虑情绪到达了较高点,形成病态情绪困扰,就会对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削弱他们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常表现为出现过度的焦虑感,心烦意乱、思虑过重,沉浸在焦虑的痛苦中,而无法对情绪进行自我控制。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效率下降。常常无法屏除杂念专心进行思维活动,因此也会产生记忆力下降的问题,学习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可能受到影响。也有可能出现入睡困难、辗转反侧、多梦,运动性不安等表现。

还可能出现心慌、胸闷、浑身疲劳、呼吸困难、消化不良、腹泻等一系列躯体症状。

自卑

自卑情绪的出现是个人情绪的一种体验形式,自卑的青少年对自己的能力、学习、品质评价较低,多以自我否定较多。他们通常都会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相比,总是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长此以往,就会产生一种悲观厌世的情绪。因为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所以容易对生活失去希望,严重甚至会有轻生的念头。

易怒

青少年出现容易冲动、急躁,爱发脾气等现象。从心理学上讲,这是由于兴奋过强或紧张过度而出现的心理异常,具体表现为情绪反应过敏,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减退,激惹性增高,即使是轻微的刺激,也容易引起强烈而短暂的情绪反应。由于青少年正处于情感非常敏感、身心活跃的阶段,又受到家庭方面、人际方面以及升学的压力的影响,往往容易因为一些小事就引发强烈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强迫

强迫情绪主要是指出自内心,虽无意义却反复出现,但有时也能克制和摆脱的某些观念和行为。它属于一种意志上的心理问题。有这种心理问题的青少年,经常莫名其妙地出现某些不必要的观念和行为,所以常常被紧张不安和内心冲突所困扰。造成自我强迫多是由于性格过于内向和拘谨,自我封闭,使心中的想法不能宣泄于外,或是过分注意细节,责任感过强,追求十全十美所致。

恐惧

是指对某种特定对象或境遇产生了强烈、非理性的害怕。而实际上这类引起害怕的对象或境遇,一般并不导致危险或威胁。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如怕黑、怕孤独、怕一些小动物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恐惧感会逐渐减弱或消失。

冷漠

是指情感冲动强度较弱、情感表现灰冷、漠然的心态。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亲友冷淡,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贫乏,严重时对一切都漠不关心,与周围环境失去情感上的联系。造成情感冷漠的主要原因是外界刺激、打击或遭受挫折。有些青少年,由于在现实生活中碰了几次钉子,受到些挫折和打击,就变得心灰意冷了,原来生活的热情消失了,对一切事物的兴趣也没有了,对周围一切都漠然处之,他们看不到生活的本质和人生的真谛,看不到希望和曙光,不能寻觅到挚友和知音,也激发不起生活的热情和兴趣。

原因

家庭因素

青少年的情绪处理方式正确与否、能力是否足够,主要与父母或其他抚养者有关。有些家长过于严厉,要求很高,孩子总是达不到要求;或是喜怒无常,迁怒于孩子,导致孩子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掌控感、自信心建立不起来。有些家长过于放任,没有较好的规则,导致孩子缺乏动力、经常陷入无意义感。还有些家长父亲母亲之间、父母和爷爷奶奶之间在教育方式方面不一致,孩子无所适从,心理长期波动较大,影响了正常的人格发展。

父母感情破裂或者父母长期吵架造成家庭气氛非常不和谐,矛盾冲突不断,可能对孩子的安全感、自信心都造成影响,也有可能让孩子养成冲动易怒、缺乏沟通的行为特点。

与很多人认知相左的是,家庭的形式本身对孩子的情绪处理能力的影响是很微小的。在父母离异或是单亲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受到的消极影响一般是来自与之相关的其他不足,例如经济条件差、陪伴时间少……等等。

社交原因

主要是在学校与同学相处,可能出现一些纠纷、摩擦,孩子不会沟通和交流,造成无同伴,被孤立等,对孩子的情绪和人格发展造成影响。

孩子在学校里面受到恐吓、威胁,或长期没有得到伙伴的陪伴或者个人受伤害,也有可能导致情绪困扰。

还有一种趋势就是,在青少年中,出于对权威的逆反心理,同学中往往不流行“好学生”、“乖孩子”,一些优秀的如勤奋好学、善良谦卑、成绩优秀等品质反而会遭到耻笑,虽然孩子内心并不完全认同,但在同辈压力下就选择遵从这种价值观,一来压抑了内心真实的情感感受,而来在行为模仿下建立了不良习惯,都对情绪健康产生了消极影响。

学业压力

功利的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学生的学业压力剧增。学校要出政绩,要提高升学率,家长也抱着望子成龙的期望。所有成人的焦虑和压力,会层层传递到孩子身上,使青少年在多方重压下形成不良情绪,又或是处于一种自我保护,而过度压抑了自己的情绪,成绩优异,在家长看来很听话,但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患上“空心病”。

社会氛围

现在青少年的信息获取渠道越来越丰富,除了传统的电视、书籍报刊等途径,还有几乎人手一个的智能手机,经常接受到大于自己认知能力的复杂社会现象和与家庭教育、学校传达的相左的形形色色的价值观标准。

这些纷繁杂乱的信息、复杂的社会氛围对青少年来说,既能拓宽他们的眼界,增长认知能力,又会给他们带来困惑,甚至带来阶段性的“试错”,这种“试错”趋向是几乎每个人成长中都会经历的,常表现为因世界观、价值观受冲击,出于模仿和获取身份认同而对自己认知不全面的这个世界抱有一元的、偏激的观点。

解决

适当表达情绪

愤怒、焦虑等情绪体验的出现是很常见且合理的,但它们从程度上有强弱之分,譬如愤怒可分为不满、气恼、生气到愤怒、暴怒、狂怒等。当感受到强度在自己无法自我排解的情绪时,首先要接受自己的感受是正常的,其次要适当表现出来、提出异议和不满,相当于用及时的沟通和表达对后续可能出现的更多应激事件布下减速带,必要时可以以暂时的抽离来转移注意力。

面对自己难以排解的情绪时,青少年如果无法自控、合理排解,便会一发不可收拾,过去经历中的被伤害记忆所遗留下来的不良情绪发生转移,结果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

学会调节

在过度应激状态下,青少年在某种外界环境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反应状态,往往会伴随着多种负性情绪,例如在应激产生的同时附加着失望、震惊、厌恶、恐惧、痛苦等情绪感受。对此类问题的解决,可以采用系统脱敏、认知改变等心理调节的方式。

1.系统脱敏:

又称暴露治疗,是在出现焦虑和恐惧刺激的同时,施加与焦虑和恐惧相对立的刺激,从而逐渐消除焦虑与恐惧,不再对有害的刺激发生敏感而产生病理性反应。基本原则是交互抑制,即在引发焦虑的刺激物出现的同时让病人做出抑制焦虑的反应,这种反应可以虚弱、直至最终切断刺激物与焦虑的条件联系。

2.认知改变: 

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替代思维,将消极想法替代为积极想法,比如:“我就是个失败者”—“我有时候会犯一些错”,“我必须通过面试”—“我尽力尝试在面试中表现好”。通过调整错误的两极化思维,激发心理活动的灵活性,避免思维的极端和僵化。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庭作业反复练习,调制常年累月形成的不合理的认知。认知行为治疗不是单纯的改变认知,而是在行动中体会和调整认知。

主动寻找帮助

曾经有过被伤害经历而常有焦虑、抑郁、愤怒情绪的人,应主动寻求帮助,进行心态调整,早日解脱情绪的阴影;情绪表达过激和方式不当者,应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学会采用心理调节的方法,缓解自己的冲动情绪。

寻求帮助的对象,可以是同学朋友、家长或老师,也可以是学校内的心理咨询室、或者校外的心理咨询机构、医院的精神心理科等等。

如有需要,可到有来心理预约咨询,有来心理甄选领域内top咨询师,进行专业科普和预约咨询服务。

案例

双双(化名)14岁,女,从小学习自觉,成绩优秀,性格开朗,爱帮助同学,和同学相处融洽,深得老师和父母喜爱。考上重点初中后,因为离家远,在校住宿。在班里和宿舍都与同学相处融洽。初一成绩还是不错的,但自从进入初二以后,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她很着急,告诉妈妈,于是妈妈周末在家给她请了私教,专门补英语、数学,可是三个月后的平时小测试,依然不理想。妈妈很生气,责怪双双不努力,双双觉得非常委屈,和妈妈吵了起来。从那天起,双双不再和室友说笑,独来独往,一天到晚就看书,做题,和室友的关系也很疏远,经常不允许室友在自己看书的时候说话,室友向老师反映,希望把她调到其他宿舍。老师把这一情况告诉其父母,建议其做心理辅导。

主要成因:

1.自我增压。升入重点中学后,学习难度加大,以前的学习方法也可能不适应初二,导致成绩下降严重。孩子的心理压大加大。

2.家长施压。家长及时为双双请了家教,但补课效果不好,妈妈的责备让双双更加觉得委屈,负面情绪加重,花了那么多的钱成绩没有提高,也让双双内疚。

3.同伴关系。回到宿舍,室友们聊天影响她看书、做题,压抑的情绪一下子爆发出来,导致同学之间的友谊受到影响。

心理辅导方法:

1.与双双和父母有效沟通,寻找共同目标。经过和双双的单独交流,通过与其父母的沟通,先让父母把期望值放低,和双双分析成绩提不上去的原因,调整学习方式方法,减轻缓解孩子压力。

2.与双双进行放松训练,正念冥想练习,双双专注力提升了很多,学习效率也有很大提升。

3.通过和双双的心理辅导,调整认知角度,让她觉得不执着于认为只有成绩好父母才喜欢自己。

4.建议双双多参加同学的活动,一起学习,促进她与同龄人的交流互动,缓解紧张的人际关系,疏解内心压力。

经过五次心理辅导,双双情绪困扰的症状有很大改善,学习和人际关系都变好了,家长反馈很有效果。

(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2023-02-09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