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孩子遇到了校园霸凌该如何处理?(内附解决办法及案例)

尹建民青少年情绪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有来心理诊室普通

“有些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些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校园生活并非时时刻刻充满阳光,校园霸凌就是一抹触目惊心的黑暗。

校园霸凌对一个人的负面影响,可能是终生性的。很多人看似已经摆脱阴影,但在成年后还是会被噩梦惊醒,甚至可能会走上自杀的道路。

让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大大小小的发声、《少年的你》等文艺作品的传播、社会舆论的关注,越来越多人开始注意到这个阴暗的角落。

“校园霸凌”不仅仅是青少年心理问题,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是有来心理认证的青少年领域咨询师,下面我将以系统知识结合自己的咨询经验,来谈一谈校园霸凌。

根据反校园霸凌组织的定义,校园霸凌是指不被对方接受的攻击性行为。一方长期反复地受到另外一方或多方的负面行为的影响,被霸凌者受到了来自他人言语或行为上的伤害,感觉非常痛苦糟糕却又无能为力。

校园霸凌是孩子与孩子之间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表现为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互动中的抗拒及排挤,也有可能是类似于对身体部位的嘲讽、评论或讥笑。

这种行为不仅会给被霸凌者留下身体伤害和浓重的心理阴影,影响其成长发展,还会使同为青少年的霸凌者的心理畸形发展,霸凌者在施暴的过程中获得快感,心理会逐步变得扭曲,据调查,小时候曾作为校园欺凌者孩子,在长大后有更高的风险参与暴力事件、酗酒、吸毒以及犯罪行为。

表现

心理霸凌,言语霸凌

包括嘲讽、叫绰号、威胁、辱骂、勒索金钱、使用性暗示语言、恶毒评论、中伤、性别侮辱、恶意戏弄、散布不利谣言等。给处于初高、中小学阶段的青少年带来了无法言说的心理伤害,这种伤害甚至会深远的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及发展。导致一些被霸凌的孩子自我价值感低,产生抑郁情绪,更甚者被霸凌者会产生轻生的想法。

非言语霸凌

包含破坏人际关系、故意孤立被害者(此亦称为关系霸凌)、不让别人跟某个人交朋友、在公共场合羞辱某个人、拍裸照等。此外,近年来通过电子邮件、网络、移动手机等科技途径进行恶意骚扰的网路霸凌,在数量上已快速增加,这种霸凌虽然不会给孩子造成身体伤害,但是带来的心理创伤严重程度较严重。

肢体霸凌

肢体霸凌包含打、踢、捏、掐、绊、用力猛击,向人吐口水、拉头发、反锁房间、扒衣服等其他对被霸凌者的身体攻击。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被欺凌者孤立无援、极度压抑,害怕被报复,不敢告诉家长,整日惶恐不安,做噩梦、失眠等,严重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而霸凌者在施暴的过程中获得快感,心理会逐步变得扭曲,很多霸凌行为的实施者同时也有可能是被欺凌的对象。

原因

霸凌者的心理因素

校园霸凌行为中的霸凌者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不当教育的被霸凌者。首先,凌者父母可能经常通过霸凌解决问题,通过模仿学习,霸凌者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侵犯行为是解决冲突的最好方法,其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低。其次,霸凌者自己没有得到过他人的温柔对待,缺乏同理心,所以会粗糙、暴力地对待他人,缺乏对他人最基本的尊重和理解,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伤害。最后,他们第一次犯错时,其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制止,没有人很严肃地告诉他们打人是不对的等最基本的是非观,他们也没有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和后果,零成本的犯错行为,致使他们会以开玩笑、闹着玩等心态不断地霸凌他人。

被霸凌者的心理因素

校园霸凌行为中的被霸凌者往往都比较内向、势单力薄,主要表现低自尊、低自信心、孤独、胆小怕事、不善人际交往、社会支持系统薄弱。在回应攻击时表现消极,不敢向老师、家长报告,有的青少年家庭支持系统弱,告诉家长后可能被家长理解为小事或者忍一忍就过去了,甚至有些家长会表现出别人这样对你是不是你有什么错这样的负面评价,更加重了被霸凌者对自我的消极想法。被霸凌者常表现为抑郁、焦虑、进食障碍、酒精、物质滥用等症状,甚至出现自杀,校园霸凌行为中的被霸凌者在应对和处理问题时往往表现出应对能力较差,有较强的无助感。

学校教师的心理因素

学校对霸凌行为的容忍和不重视也助长了校园霸凌行为的不断滋生。教师对校园霸凌行为缺乏了解,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的严重后果,作为教育主体,没有对霸凌行为进行严加管束,毫无原则地容忍和纵容,出现了霸凌事件也没有严肃地正视和处理,漠不关心,听之任之,更没有抓住每一个教育机会,帮助那些霸凌学生建立社会交往原则和同理心、是非观。 

家庭的因素

教养方式存在偏差。研究发现,专制型及放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都容易引发学生的不良行为。在专制型教养方式下,父母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要么模仿父母的攻击行为,习得暴力和攻击行为,要么习得消极忍受的应对方式;而在放任型教养方式,父母对孩子无限宠溺,没有底线和原则,孩子变得目无法纪、冷漠残酷,甚至以欺负弱小者为乐。

成长在不完整家庭环境的孩子,如父母离异、重组家庭、家庭暴力等,孩子的感受被忽视,遭遇敌意排斥,对孩子过度控制和约束,都会增加孩子在学校成为被霸凌对象的风险。

解决

被霸凌者方面

首先,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要杜绝“这只是同学间小打小闹”、“骂几句就这样你也太脆弱了”之类的论调。要知道,在这个时期很多青少年还没有建立完善的道德观,散发的恶意是带有野性的,成人眼中不知其细枝末节的“小打小闹”,实际上对被霸凌者同样正在建立中的自尊心造成了严酷的打击。

作为成年人,该做的是认识到校园霸凌的严重性,细致了解被霸凌者的具体的情况,对被霸凌者进行心理辅导,与其一起应对校园霸凌带来的情感上及心理上的伤害,帮助其舒缓情绪,建立内心安全感,消除症状。与被霸凌者一起建立强大的自我,教导其如何应对校园霸凌,学会保护自己,如何利用身边可用的内外部资源,寻求家长及学校的保护。

霸凌者方面

面对具有暴力行为的青少年,除了教育、批评、惩罚外,更应该仔细调查他们为何会产生暴力行为。识别暴力的产生的因素,如是否有学习困难,是否有家庭暴力等,然后有针对性的处理和改善有暴力倾向的青少年的外在不利环境及内在的“暴力能解决问题”的错误认知,从而彻底改变其不良的行为模式。

家庭治疗

无论是被霸凌者还是霸凌者,一般都存在着家庭问题,要么是之间关系问题,或者父母对孩子是忽视的、专制的教育方式。家庭治疗帮助父母认识到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恰当的自尊自信,遇到事情时如何寻求帮助。让父母参与到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父母与孩子之间多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案例

14岁的童童是一名初中二年级学生,同时也是班里的班长,平时学习成绩好,性格较内向。平时在班里也有要好的朋友,一次班里有几个同学谈恋爱被老师知道并批评了这几个同学。被批评的同学中有一人说是童童告诉老师的,这几个同学开始孤立童童,并让班里的其他人也孤立她。分座位的时候没人跟她坐一起,班里发生点什么事情大家都说是她向老师报告的。班里的同学还威胁童童的好朋友不跟她玩,并警告如果再跟她玩她们就连她也孤立,导致班里没人敢跟童童说话。被孤立后童童成绩开始下降,在家里经常哭,失眠,在学校越来越内向退缩,不敢跟人说话,感到自卑,没有价值。

如有需要,可到有来心理预约咨询,有来心理甄选领域内top咨询师,进行专业科普和预约咨询服务。

(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2023-02-09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