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如何科学的帮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

尹建民青少年情绪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有来心理诊室民营医院

首先说一下我最近咨询的案例。小A,三年级,男孩,品学兼优,之前上过学而思网课,仅使用PAD上课。疫情期间跟小伙伴一起开始玩吃鸡、王者游戏,家长用过正面管教、规则管理、时间管理等方法都无效。

孩子会用摔东西、不写作业、关门等激烈行为来表示抗拒,也会用道理来跟父母争辩。比如说:你们也都在玩啊,凭什么不让我玩。你怎么知道我就是在玩呢,我还学习呢。很明显父母也用过打骂的方式进行过教育,但也是基本无效。但经过一个月后,发现玩手机PAD电子设备的时间越来越长,带来的后果就是作业开始写的拖延,老师批的错也不改。

家长通过朋友介绍开始来找我咨询。现在由于疫情孩子们的假期已经三个月了,疫情期间用电子设备学习娱乐已经被培养成功。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孩子逐步脱离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依赖呢?

首先大家认真客观地思考一下,手机游戏真的一丁点优点都没有吗?

如果我们孩子把相同的时间用在其他游戏上,比如说下棋、街舞、溜冰等等,我们是不是也会这样焦虑呢?我们家长如此的焦虑,有没有可能和我们对网络游戏或者网络存在某些偏见有关呢?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总受打击?家庭氛围让孩子不安全?等等。

游戏之所以吸引孩子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孩子能够在游戏中找到发泄点,或者找到自我价值。

游戏过关成功了,孩子很兴奋,但你看到孩子兴奋的手舞足蹈时,有没有想过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有多久没有出现这样的表情了?伴随着这些思考我们也要采取一些科学的方法来帮助孩子逐步脱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步入学校的正轨学习中来。

首先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发现手机等电子产品中除了游戏,视频外其他好玩的有意义的软件。

也就是帮孩子科学合理的运用手机,而不是暴力的夺取孩子的手机。例如利用手机的拍照录像功能记录家庭中某一位成员的一日生活,也许孩子会发现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的辛苦之处。教孩子利用手机做闹铃提醒自己到什么事件该做什么等等。

其次让孩子去跟这个现实世界去互动,然后让他去接受现实世界的刺激。

比如说妈妈带着孩子去商场,妈妈可以让孩子帮我们去挑选酱油盐。然后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个架子上酱油盐品牌十几种二十几种,在这种情况下,妈妈就可以很容易去引导。再比如说可以让家长给孩子50块钱逛商场,让孩子去购买,在这50块钱里他认为可以买的东西,孩子就会去考虑,我要去看什么,买什么等等。

第三:家长要以身作则,你不要拿着手机天天在刷,然后回头跟你孩子说你不能天天玩手机,孩子肯定不是能接受的。

比方说制定一个规则,爸妈下班回家以后手机都扔在一边,至少两三个小时大家都不要碰手机。一起做饭,一起吃饭,一起收拾筷子碗盘,一起去看电视,有一个高质量的陪伴时间是离开手机的。这样孩子就会有一种认知,爸爸妈妈这一段时间是在陪我的,我也应该跟妈妈在一起,我应该放下手机。

第四:跟孩子沟通收集的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情绪。

要耐心的跟孩子沟通,认真听取孩子的想法,如果和孩子大吵大嚷,那么孩子又会很快的进入到手机游戏的世界中去寻找心理安慰了。这样会起到反作用,让孩子更加的沉迷于手机沉迷于网络世界。

第五:科学的制定规则,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理念。

我们轻易不要给孩子规则,一旦决定制定规则,就要选一个日子,要有仪式感,让整个过程大家都很重视,孩子也很重视,父母也很重视。让孩子感觉这件事爸爸妈妈不是随便说说的,搞一个隆重的仪式来选了一个日子,然后大家坐在一起签字画押写下来。所以制定规则不要轻易的制定,一旦要制定规则一定要隆重,让孩子首先尊重这件事情。

他只有尊重了制定规则的形式才有可能尊重这个规则的内容。然后违反或者破坏这个规则的可能性才会减少。

最后,对于年龄大一点的孩子要有耐心,我们要去跟他进行认知的工作,要谈话要讲道理,要开诚布公的和孩子聊天。

因为孩子大了是可以讲理的,我们家长要有耐心的去帮助孩子找到玩手机停不下来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我们知道玩手机是一个结果,我们要耐心的去了解孩子背后的原因,去帮助孩子去分析,分析完原因以后还要去帮助孩子面对他的困难。

( 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2023-01-09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儿童青少年心理医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