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习得性无助所导致的厌学怎么破?

葛娟青少年情绪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有来心理诊室民营医院

造成孩子“厌学"的原因有很多,有孩子好逸恶劳品行障碍造成厌学的;有婚姻家庭不和谐影响孩子心理造成厌学的;有迷恋网络游戏造成厌学的;有家长或老师太看重分数而致孩子压力太大怕失败厌学的;也有心智发育迟缓造成厌学的……但其中“习得性无助”导致孩子厌学尤其值得家长和学校关注。

“习得性无助”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习惯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在1967年研究动物时发现,他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施加难以忍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于是在笼子里狂奔,屎滚尿流,惊恐哀叫。

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狗就趴在地上,惊恐哀叫,也不狂奔。后来实验者在给电击前,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倒地呻吟和颤抖。它本来可以主动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在人类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一项工作上失败。他就会在这项工作上放弃努力。甚至还会因此对自身产生怀疑,产生一种消极否定的习惯思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无可救药。而事实上,此时此刻的我们并不是“真的不行”,而是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定势中。

在我看来,在现行应试教育体制下,现实生活中有太多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的心理氛围。

从家庭看,中国父母以批评为主,美国父母以鼓励为主。批评是孩子自信心最大的敌人。尽量强调孩子的优点,忽略他的缺点,孩子的自信心才会提高。这点中国父母要好好向美国父母学习。

有些学生的家长,在教育孩子上他们除了供吃穿外不能对孩子的成长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在教育孩子上不能以身作则,对孩子要求却很高,把过高希望寄托希望在孩子身上,以他们实现自己当年未能实现的梦想。

这种要求与现实的反差,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挫折感。这些家长又习惯用否定的语言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注入“你不如谁谁”、“你看看人家如何如何”、“你咋这么笨”、“早知道这样,当初就不生你”等等消极否定评价,极易形成“习得性无助”,进而破罐破摔,导致厌学。

从学校看,不少学校单纯最求成绩排名,使学生很小就进入残酷的分数竞争中,学习压力很大,要取得好排名实属不易,相对落后是大概率的事件。一旦学生在学业竞争状态中的长期落后,就会导致了非智力品质的弱化。

据我了解,一部分厌学学生曾经努力过,也曾经洒过汗水,但一次次的失败,促使他们对此做出了错误的归因。认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智力低下,不是学习的材料,从而主动地放弃了努力和追求。

还有的学生同样努力过,也曾经取得过不错的成绩,但是不如其他尖子,很少得到班主任老师和家长的表扬,长期被忽视,便逐渐丧失了自信,认为自己不行。就这样,他们在经过无数次的重复、无数次的打击以后慢慢“习得”了无助感,养成主动放弃的习惯心理。

我们要做的是把“习得性无助”变为“习得性乐观”。好孩子是夸出来,必须向美国父母学习,多鼓励,多给孩子信心。在鼓励声中成长的孩子才会充满自信不断进步。对孩子,我会用古今中外走过同样心路历程的成功者的励志故事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给以自尊和自信。让孩子知道读好书是他的责任不是家长的责任,前途和生活是属于孩子自己的,只要不断努力,总有成功的那一天。让孩子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学习。

现在中国教育“应试教育”“填鸭式教育”,太看重结果,看重分数,而我喜欢关注过程:一,你上学去了吗?二,你听了吗?三,听不懂敢于问吗?四,回家作业按时做了吗?你这4点过程做好,结果自然有了。

中国的孩子大都很聪明,只要自信了,情绪端正了,其学习的积极能动性就会激发出来,有的甚至会有超常发挥,给家长一个大大的惊喜。

(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2023-01-03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儿童青少年心理医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