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焦虑症会让我们走向失败吗?

岳婷焦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有来心理诊室普通

很多朋友有这样的困扰,焦虑症之前活蹦乱跳,定制各种目标,计划,但得了焦虑症之后,每天没精打采,对各种事情没有兴趣和信心。面对这种情形,有些人会抱怨,感叹焦虑症来的不是时候,有些人会自责,觉得自己不该就这么放弃。那么,我们该如何处理这种矛盾呢?

躯体化的潜台词是什么?

大多数人都是:你如何看待自己永远都比不上别人如何看待你更重要。

面对女朋友的邀请,你会说身体不适不想出去;面对老婆安排的任务,你会说身体不适难以完成;面对考研,你会说身体不行,估计考不上了;面对带孩子,你会说每天症状一堆太难了,没人能帮助自己。

是的,躯体症状真的很难受,它的潜台词好像在说:不是我不愿意去做,是身体不允许。我心向着光明,可是真的很抱歉,身体实在难受,失败、拒绝、无法达成并非我的本意。

这并非是在说躯体障碍只是假象,它当然非常真实,但它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心理舒适区,就是外界在评价我们的时候,我们内心能够安稳一些,这其实是躯体化带来的一种防御机制。

生活是自己的课题

我们理解了躯体化的带来的舒适区,那么就理解如何处理文章开头的矛盾了。

首先,没人能替你生活,过程由自己负责,结果只能自己来承担。

就拿考研为例。一方面,考研的压力固然是存在,如果你希望达成目标,那么就需要克服种种困难,除了不断的备考,还要带着症状去面对,无论成败,自己努力过也无遗憾,何必自责呢?另一方面,如果你希望躯体症状是你失败的安慰,也是有意义的,它能让自己的内心安稳,来日方长,何必抱怨呢?

自责是忽视了躯体化的意义,抱怨则是不承认生活是自己的课题。两条路其实都是在为自己负责,只要你理解自己就好。

无限游戏

不妨把生命当成一场无限游戏,一两次的失误不代表整个游戏的终结。而无限游戏最迷人之处在于它的过程,目标虽然不停的涨落,但达成目标的路上,你可能会重新认识身边的人,发现以前忽略的风景,也可能结识新同伴,发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2022-12-30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