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原生家庭特别不幸福,缺爱怎么办?

代娟婚恋情感心理咨询师
有来心理诊室普通

“原生家庭”这个词如今已经成为了不幸福的代名词,背锅侠。这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心理创伤十有八九跟原生家庭有关。但,你的优点也是原生家庭带给你的,毕竟,我们要看到,凡事都有两面。

缺爱的人有的很独立,在工作上能够取得出色的成绩,在工作和事业中获得安全感;

另一部分缺爱的人,心会很柔软,心细,敏感,不容易伤害到他人。

这些都是他们身上很大的优点。


一、原生家庭的概念

原生家庭相对于新生家庭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还没有结婚的时候,与其父母或者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时的家庭,也就是他出生以及成长的家庭环境。

在这个模型中,一般有着爸爸和妈妈,以及你。三个人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家庭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的三个人会相互作用,并且产生意识上以及潜意识上的规则,并且最终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

在这样的结构中,三个人之间会形成独有的交流沟通模式,也就是这些交流与沟通的模式,将家庭里的一些独特特质,无论好坏,都一点点的刻入你的性格和行为模式之中,让你成为你如今的你。


二、代际遗传

原生家庭作为一个稳定的结构与系统,那么它的第一个功能从你刚出生的时候就应该开始启动了,那就是:保护还是婴儿的你。或者咱们换句话说——提供安全(感)。从你呱呱坠地开始,你的人格性格就已经开始与原生家庭挂上钩了。

温尼科特说:孩子在从母亲带着笑意的瞳孔倒影中,才能找到自我的存在。

在你还在襁褓的时候,还没有那么多自我意识的时候,原生家庭就已经开始对你产生深刻的影响了,可想而知,在你有了自我意识之后,原生家庭对你的性格、信念乃至于人格的刻画,将会是多么的不可磨灭与深远了。

我给我的来访者解释原生家庭的影响时,我常会用到一个词:代际遗传。

也就是说你在这个家庭中所遭遇的一切,往往就是你的父母所遭遇的一切;你在这个家庭中所受的创伤,往往你的父母身上也有同样的烙印。


三、案例分析

我的一位来访者,28岁,女性。她告诉我,她是独生女。从小老爹就去了西藏工作,她一年都见不了她爹几次,记忆中,“爸爸”就是很遥远的一个概念。

在初中的时候回来的次数稍微多了一些,但是每次回来都不会说什么话,爸爸也只是在书房里做自己的事情,没有亲子互动,没有亲子活动,更别说什么聊天交流了。

而妈妈呢,是个典型的急性子,只要她有什么东西没有做好,妈妈马上就要生气;再做不好,就要开骂;再做不好,就要动手了。但是每次动了手之后,妈妈又特别后悔。她印象最深的几次,妈妈在下了重手之后,又流着泪给她道歉。

所以她从小一直都很乖,成绩也很好,一直到初中,到高中。一直都属于那种“别人家的孩子”,她就这么一直到读大学,到工作,都比较顺利,没有让家里人操过心。

但是,在大学和工作的几段极不成功的爱恋,让她觉得自己身上有太多的问题。其实她和我一些其他的来访者有点不同:很多来访者过来的时候都是很急的,要么有着很棘手的事情亟待处理,要么情绪已经濒临崩溃。

而她不一样,我们第一次面咨的时候,她的情绪非常平静,好像一切都能够理解,都能够看开———然而这种淡定的外表下,却埋伏着一层绝望的悲戚。

她告诉我,她自从进入大学之后,她的父母就不那么管她了。她有了一种自由的感觉,但是这种感觉很快被一种莫名的恐惧感所包围了——她的三次恋爱,耗尽心力,全心全意为男生着想,但每次到了关键的时候,明明关系需要更近一步的时候,她就感到莫名的恐惧,产生各种各样的迷惑行为:

1.随时随地的监视对方的私生活,管得很严;但是当对方也这么做的时候,她就全部拒绝;

2.非常希望对方能一些惊喜,一些浪漫,但真到了那个时候,又故意表现的没有感觉;

3.拼命的给对方自己觉得好的东西,还不准对方不喜欢。

4.遇到矛盾,永远就是讲道理,从不顾及对方的情绪与感受,实在不行就冷战。

还有很多……

这是常见的缺爱的行为:

①入侵对方的生活

②封锁自己的生活 

③过度的期望 

④不愿表达

⑤一厢情愿的付出

⑥要求对方回报 

⑦沟通模式堵塞。


四、安全感:

这些问题,最终都指向了同一个词:安全感。

因为没有安全感,你总是害怕对方会离开你,会抛弃你,所以你会想要掌控对方的生活。

这种掌控往往就会过度,过大的压力会让对方感受到无比的窒息。因为从小你的父母就是这样侵入你的世界的,你已经很熟悉这样的相处模式了,所以现在你也很自然地套用在现在的关系之中。

但是,对于你自己而言,正是缺乏安全感,所以你在潜意识中觉得必须要保护好自己,你不能、也不敢让对方触碰到你心里最柔软的部分,所以谁都不能进入你的内心世界。这是你从小就学会的事情——保护自己,而这个蜗牛壳是从小就一点点铸成。

在恋爱中的期望,归根到底,全都是对安全感的期望——或者说,对爱的期望。因为童年的原生家庭中没有给到足够的安全感与被爱的感觉,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仅次于家庭的亲密关系,那就得加倍的在这里讨回来。

但是同样的,你也在原生家庭中学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不要轻易表达爱。父母从来不会主动的来体谅你,——因为父母更在意他们的情绪,而不是你的。

以至于到现在,你会觉得轻易地表达就会让自己陷入劣势一样,甚至真实自我的表达,在你眼里是一种极度危险的事情。

你在童年学到了一件事:我觉得这是对你好的,那就是好的;我觉得你应该开心,你就该开心。

在心理动力学中是这样说的,很多时候孩子成为了家长的一种工具——一种体现自己爱的工具。

父母对你的好,并不是设身处地的为你着想,而是居高临下地帮你规划。

这种爱是不能拒绝的,是容不得商量的。所以你也就习惯于这种:只要我的出发点是好的,那么这个事情就是好的,重要的是心意,至于对方是否觉得好,那并不重要。

但真到了自己这边,那就不一样了。就像前文说的那样,你在小时候就已经接受过太多这样的“爱意”了,这很多时候让你很疲惫。现在刚好,来了这么一个喜欢你的,爱着你的人出现,这不得好好地让他给你一些你最想要的东西?

一旦对方没有做好,那么你所感受到的就是巨大的失望,甚至会出现难以理解的愤怒——为什么?这都是因为这个期望的背后承接了太多太多的不安、恐惧以及对爱的渴望,不是吗?

 

五、沟通模式

而至于沟通模式,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无论从纵向谈技巧,还是横向谈理论,都可以出好几篇专题,在梦令在以前的文章中有详细描述。在这里,依然要提及沟通的核心,当知道了这个核心,很多沟通的模式都不用记了。

核心在于——转变角度。能够更多的换位思考,接纳对方的思维逻辑以及理解自己的反应。

沟通模式其实就是我们思维习惯的外显,这些习惯可以反映出我们从小的遭遇、从小的生活环境,也就是我们原生家庭的缩影。

有些原生家庭亲子沟通模式,就是吵架,不吵架不行,因为只有吵赢了对方,才能让另一方软下来,才能获得安全感;也有的家庭的沟通模式也是吵架,但是这个人从小就吵不赢,那怎么办,那只能自己服软,这就成为了讨好型;当然还有的家庭的沟通方式就是冷战,用情绪控制对方和保护自己来获得安全感。

那么两个习惯于吵架的人在一起,你要想要吵赢,我也想要吵赢,底层逻辑是什么?吵赢才有安全感。

你缺乏爱,想要他身上索取,不巧的是——他也缺乏爱,想在你身上索取,这一来二去,两个人都匮乏得很,这样的沟通模式必然只会加快关系的崩溃。

沟通模式、缺爱、吵架等等,都是指向“安全感”。

在原生家庭中缺爱的人,在长大之后必然是缺乏安全感的。那么这样一个人,要怎么才能让自己在新的亲密关系中,不再受到这些过往经历的控制呢?

 

六、解决方案

第一,正视自己的原生家庭。

首先,想要完全不受其控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形成你现有人格的基石部分,你的行为模式都伴随着你的经历而成长,就像骨和肉一样不可分离。

其次,原生家庭带来的不仅有糟粕,同样还有精华。

没有安全感的人往往对一些东西有着更强的执着与动力,就算是在原生家庭中学会讨好的人,也会附带着更擅长思忖和更加敏感的心理资源。

所以我们要做的并不是一昧地否定自己的过去,更不是一股脑把所有的锅甩给父母,甚至反目,骨肉分离。而是慢慢的锻炼自己的内心,把不需要的累赘给去除掉,保留自己从小就帮助我们成长的心理资源。

不是怨天尤人式的推卸责任,而是打从心底里想要变好,行动上去治愈自己——要知道,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于:只有自己下决心去改变的时候,才会真正的起作用。

第二,察觉自己的不安全感。

我们在亲密关系中做的很多蠢事,都是没过脑子的。这个没过脑子指的是,不经过意识层面的,熟悉情景触发的自动行为。

这些行为就像条件反射一样,你没有办法控制这个行为的冲动,因为它就是像是膝跳反射,所以直到做了很久之后,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己做的不对。

那么怎么有效察觉呢?注意记笔记咯,看准一个标志点———情绪。

你的行为是自动发生的,同样,你的情绪也是自动发生的,而且情绪永远是在行为之前。只要你在和他相处中,产生了极大的情绪波动,无论是伤心,生气,又或者是愤怒,甚至是狂喜,那么你要注意了,这可能就是你的不安全感在作祟了,而每当这类情绪波动出现之后,你要知道,你很可能就要做蠢事了。

第三、通过亲密关系来疗愈。

这是一个很大很深的话题,但也是原生家庭与亲密关系永恒的话题。道理其实很简单,亲密关系是通往新生家庭的必经之路。一个是原生,一个是新生,两个家庭结构之间有着相互对抗的拮抗作用,但同时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协同作用。

同时,没有比一段亲密关系更适合给你带来安全感的东西了。他是你最信任的人,而你也是他最爱的人,只有在这种关系和氛围中,你才有可能脱离原生的家庭,从而进入一个新生的家庭之中,同时这也意味着一个新生的你。

所以在关系中,你不妨用原生家庭与新生家庭的视角去看待你俩的关系。你的愤怒和他的不解,很多时候并不是你们两个人的矛盾,而是你们身后两个家庭的矛盾。而你们要做的并不是代表你们的家庭,为你们的父母而战——而是你们两携手,一起解决对方与自己家庭的问题,很多时候你们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七、总结:

第一,正视自己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带来的不仅有糟粕,同样还有精华。

第二,觉察自己的不安全感。

觉察不经过意识层面的、熟悉情景所触发的自动行为。

第三、通过亲密关系来疗愈。

亲密关系是通往新生家庭的必经之路。一个是原生,一个是新生,两个家庭结构之间有着相互对抗的拮抗作用,但同时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协同作用。

原生家庭不幸福,并不是洪水猛兽,而是生命中的曲调。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接纳并正视,让自己获得疗愈,我们才能够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力量和人生路径。

(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2022-12-29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