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强迫症的森田疗法初步

张仲成焦虑心理咨询师
有来心理诊室普通

森田疗法又称禅疗法、根本的自然疗法,森田疗法虽也受过西方当时流行的心理分析、精神医学及治疗的一些影响,基本思想却是源自大乘佛学智慧与日本传统文化,尤其是禅的思想文化对此治疗法的影响格外深刻,森田疗法可谓是以大乘佛教与禅为思想源头的东亚文化的产物。

森田疗法强调患者对症状“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在治疗过程中,要求患者对症状采取顺其自然等态度,先面对现实,不强求改变,一方面学会接受症状,不予抵抗;另一方面带着症状逐渐适应工作和学习。


森田疗法中的神经质

神经质的实质,主要包括疑病性素质和精神交互作用,并解释认为神经质是由于过分看重疾苦、总是疑虑和担心患病这种基本精神状态引起的。由于过分在意症状和痛苦,从而将注意力经常集中在这些感觉上。越是关注就会越敏感,症状和感受越是强烈,注意力便又更加集中于此,就这样恶性循环地逐渐将这种异常感觉增强起来,恶化下去。

例如,有的人看到新闻广告上说脑出血十分危险,血压高的人必须警惕,或者熟人中有的患了中风。把这些见闻聚集起来后,就有可能成为他平日发生恐怖的原因。倘若某一天因为学习太累,感到头脑有些涨疼,这时如果他不以为然,也还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但在后来一旦出现一种不好的苗头,并想到自己不会也“中风猝倒”吧,从而受到惊吓,被惊愕包围时,这就是神经质表现的开始,越恐惧就越是害怕。

比如早晨起床时,太阳照晒头顶时,突然被别人呼喊时,都会似乎感受到什么而晕晕乎乎,越是体会这种感觉,检查或测试自己大脑与心情的状况,越觉得大脑迟钝、思路糊涂、处处心不在焉,头顶上像是蒙了件什么东西,看东西时模模糊糊、摇摇晃晃。就这样,经常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感受,不断被一种莫名其妙的不快感纠缠着。

出现上述情况,我们越发觉得自己面临的是生命攸关的重大事件。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命,只有舍车保帅,哪里还管什么职业,社会交往和个人前途等等问题。于是,历来一贯保持的兴趣和欲望丧失殆尽,看书也看不懂,看不下去,与人讲话也觉得心烦意乱,嘈杂难忍。想要消愁解闷,一活动、散步,马上就又疲惫不堪。连一直喜爱的活动现在也索然乏味,只好提心吊胆,战战兢兢地摸着跳动的脉搏和加剧的心悸去医生面前倾诉症状,请求诊断。

医生可能会告知患者:“请注意身体,多多保重,但也不必担心。”于是,患者越是不想担心,却越是思念不已,越想放松自己,却越是对自己的精神不振感到悲观。这样下去,越忧虑,越发觉得病情加重,从而又更加忧虑起来。


治疗原理

针对以上的原因,森田心理疗法与其他疗法不同的是,它不以直接消除各种神经症性症状为主要目标,而是通过灵活地运用森田心理疗法的各种方法打破被束缚状态、恢复身体社会功能为主要治疗目标。提高患者的身体社会功能和对症状的耐受度,切断精神交互作用,打破过分关注症状的状态,缓解思想矛盾。 以前,患者为了消除症状,慢慢放弃了工作和生活。现在,患者慢慢学会和不安打交道,带着不安去做事,如外出购物,做必要的家务等。

比如,由于受强迫观念的影响,我们的反复确认影响了生活中的某一个行动,这时我们要明白,反复检查和确认是痛苦不堪,坚持继续行动也是痛苦,前者是死路一条,而后者是朝向成功的方向,我们选择哪一种痛苦好呢?当我们勇敢地继续行动时,要积极看到自己做了什么事情,而不是过分关注症状出现了没有,要反复体验通过继续行动带来的快乐。

还有,对很多来访者来说,一旦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立即认为自己完蛋了,这时候我们要理解到,不能把目标设定到100点,达到60点就及格了,就该满足了。通过以上的纠正,我们的视野会开阔,生活范围扩大,强迫症状的烦恼减轻。


森田疗法的实施

1.森田心理疗法咨询   

心理咨询主要通过咨询师与来访者一对一的交谈方式进行,一般一周一次。治疗者应注意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在掌握来访者生活史的基础上,尽可能详细了解患者的现实情况。

在了解患者以症状为核心的生活的同时,对其生活减少了什么,改变了什么,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子都应加以关注。

并且不以症状作为讨论的重点内容,鼓励患者放弃排斥和抵抗症状的态度,采取接受症状、放下消除症状的想法和做法,或者不是把消除症状作为首要任务,而是首先面对现实生活,承担自己在生活中应承担的责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治疗中,治疗者应尽可能用提问的方式启发患者对问题的理解,而不是过多地采用说服的方式。

治疗的关键是帮助患者理解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原理,教导患者具体可行的行动方案,就是具体应怎样去生活,怎样去做人、做事,使患者在各种具有建设性的、有意义的行为之中获得快乐,将注意力逐渐转向这些行为、事物中来,打破患者注意固着于症状的状态,从而打破“被束缚”状态。

2.住院式森田心理疗法

这种疗法的基本方法是住院治疗。有些被束缚状态和神经症症状严重的患者,进行单纯的门诊治疗、生活发现会治疗比较困难,效果往往也不够理想,因此对这部分患者应要求住院治疗。

(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2022-12-28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