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门脉高压症外科-脾部分切除断流

张鹰普通外科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三甲

  作为一个肝病相关的外科医生,面对和解决门脉高压症问题是没法避免的。门脉高压症患者引起的两个问题需要引起临床医生关注: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脾大脾功能亢进。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往往是导致肝硬化患者急诊就诊的首要且最为严重的原因,其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其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如果救治不及时,往往会出现失血性休克,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患者只要有过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经历,一般终生难忘,想想都后怕。其求治的意愿急切而且强烈,重视程度高,所以及时就诊的比例也相对较高。而对于门脉高压症导致的脾大脾功能亢进问题,就好像不那么引起患者重视。脾大脾功能亢进问题早期往往没有什么特异的临床表现,仅仅是体现在血常规化验中,白细胞、血小板降低,腹部B超报告显示是脾脏增大。患者主观感受上往往意识不到。随着病情的进展,后期表现为脾脏显著增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腹腔压迫症状。白细胞、血小板显著降低,患者表现出机体免疫防御能力降低及易出血表现,比如:患者容易感染加重、牙龈出血、周身皮肤容易起瘀点瘀斑……这个时候部分严重患者可表现为肝功能差、凝血功能差。如果患者同时发生肝脏肿瘤、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状况,因为脾大脾亢导致的血小板低、凝血功能差等问题,使得比如外科手术、内镜下治疗、介入治疗等诊疗手段存在相对禁忌,部分患者会因此无有效治疗手段而延误诊疗、加重病情……到这个时候再去想办法处理脾大脾亢,往往是束手无策,或者是事倍功半……脾大脾亢早期好像不是问题,但是任由其发展,到后期它所引起的问题往往是让你没法处理别的致命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说的有点绕口,但是道理不难理解。有点像温水煮青蛙,早期不警惕,后期就成青蛙汤了。在临床诊疗中会见到一定比例的患者,发现门脉高压症很多年了,未采取针对性的治疗,任由其发展,到后期肝功能很差了、凝血功能很不好了、血小板非常低了、出血了、长肿瘤了才去就诊,其结果是治疗棘手、治疗效果差、病人又花钱又遭罪,还不一定能救命。
  门脉高压症引发的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脾大脾功能亢进,外科有很好的治疗方式,即能降低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近远期风险,又能解决脾大脾亢,维持持久的疗效。比如脾部分切除断流术,该术式通过切除脾脏大部分,保留一小叶脾脏,既消除了脾亢导致的白细胞、血小板降低问题,使得白细胞、血小板恢复正常,同时还保留了脾脏部分功能。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离断了门静脉系统通过食道胃底的曲张血管向腔静脉系统的分流通道,使得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缓解或消失,大大降低了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风险。与分流血管的栓塞方式不同,外科的方式是彻底离断门静脉向腔静脉的分流通道,其疗效立竿见影,效果持久。
  下面的图片展示的就是应用脾部分切除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合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脾大脾亢患者的术前术后对比图片。术前巨大的脾脏变成了小小的一叶脾。术前粗大的胃冠状静脉形成的重度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术后完全消失。术前显著降低的白细胞、血小板术后恢复正常。术前差的凝血功能术后基本恢复正常。这就是外科手术的疗效,目标明确,解决问题立竿见影。
  我国大部分门脉高压症是由肝硬化导致的,门脉高压症只是一个表现,其本质原因在肝硬化上。外科方式治疗门脉高压症仅仅是治疗门脉高压症引起的问题,其对肝硬化没有治疗作用。现阶段,肝硬化没什么太好的治疗方法,现有的诊疗手段均在于控制及延缓肝硬化的进展,还没见到什么办法能够逆转肝硬化的。虽然外科手段治不了肝硬化,但是在没有有效手段治疗肝硬化的情况下,外科方式通过降低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解决脾大脾亢,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同时为肝病的其他治疗创造了条件,这个是外科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意义所在。

2021-10-18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普外科医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