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分享至
  • 复制链接
取消
点击这里 让更多人看到

如何与老年人沟通?

肖桂荣针灸科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三甲
咨询

  成功地完成与老年人的沟通,首先要了解老年人的心理。

  老年人的心理是非常矛盾的。不可否认,老年人在记忆、思考、反应等各方面都下降,当他想要的精神世界和存在的生活状态不匹配时,老年人很悲观。随着社会角色的淡化,老年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认可度降低,对于一些原来在社会工作中小有成就的老人,失落感更强。人,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有尊严的存在。这种表现不仅希冀衣食无忧,更需要精神愉悦。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有时更甚于物质的渴望,尤其对于生活平静的老年人。老年人如果既不能从自身进行调节,又得不到社会的关爱,不能平稳地完成从中年到老年的过渡,必然由精神因素而可能导致身体疾病,或者使已有的身体疾病加重,使老年生活雪上加霜。

  老年人如何顺应自身的身体状态,顺利完成身心的过渡,心境平和、身心合一地接受自己的逐渐衰老,平静地走向死亡,优雅地完成人生的谢幕是每个人都要学习的最后一课。

  在日益忙碌的社会背景下,每个人都要提前进行自我的心理调整。科技日新月异,每天的变化层出不穷,不要说老年人,就是年轻人,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这种情况下,经验优势荡然无存,千万不要说“我吃过的盐多过你吃过的米”,年纪增长只会增加患病的概率。随着小农经济的瓦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打破地域界限,以血缘维系的亲情、友情关系日渐疏远,取而代之的是陌生人之间的交往,更多的是依靠制度、法律和法规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这种依靠规定、规则、规范对群体的约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单纯,也更加功利。这就要求我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不仅学习专业知识,更需要学习人文知识。从而在陌生人之间建立起彼此间的信任,这是沟通的前提。

  与老年人沟通,与人为善是第一位的。心地善良,体谅老人的难处是必须的修养。人老了,的确很难。做事情力不从心,经常丢三忘四,随着人际关系简单,老人越来越孤独。在这种情况下,老人更多的是需要关心,关爱和关注。但无论我们到了什么岁月,也是一个社会人,法律、道德、规范对于人的约束是必不可少的,并不因成为老年人而拥有特权,这是要深入到灵魂的观念。也就是,什么时候也不能倚老卖老。当然,国家步入老龄化,老年人数激增,光靠家庭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与老年人沟通,还要对老人的思想进行引导。认同老人的某些难处,引起双方的共鸣,仅仅是为下一步引导老人的思想奠定基础。人老后,随之相伴而来的,就是疾病。对待疾病的态度,尤其是对于老年人身上已有的长期慢性病,必须树立长期与疾病共存,随时关注病情变化,时刻不忘提高生活质量的方针,此理念不仅要接受,而且要长期贯彻执行。我们每个人都要认识到,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过程,我们所做的只是顺势而为。有些外部环境根本无法改变,我们所能改变的只有对待机体衰老的态度和做能持有的平淡豁达心态。人生无论精彩,还是平常普通,总是走一遭,无悔无怨。

  最后,与老年人的沟通中,我们一定要做到,耐心地聆听,善意的微笑,坚定的支持,真诚的陪伴。只有平静、安静地度过人生最末的一段时光,才算给人生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在陪伴别人的时候,也逐渐净化、洗涤我们的心灵,每个人都会老。

2023-02-23浏览53423次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针灸科医生推荐

相关推荐

周佳男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安定医院三甲
如何与精神病患者沟通
"与精神病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应该有明确的诊断。如果是诊断精神分裂症,这一类的患者比较猜忌,对周围的一切不信任,可能会对提问者抱有敌意,此时应该更加耐心、细致的与患者进行沟通,消除患者的疑虑。如果是针对抑郁症的患者,因为抑郁症患者往往封闭,不愿与人交流,如果使用开放式的提问,可能患者不会给予太多的回应,此时应使用封闭式的提问,比如只需患者回答是与不是,这样能够更加快捷的收集想要得到的信息。如果与精神发育迟滞的患者进行沟通,因为患者的智能下降、思维理解、判断能力下降,一些常见的问题可能患者无法理解、无法判断,所以一定要注意提问的难易度,将要沟通的内容以最简单的形式作陈述,尽量让患者加以理解。所以与精神病患者沟通,要根据患者所得的疾病进行特殊的沟通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王灵强主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九六四医院三甲
如何与精神病患者沟通
"精神病患者是一类特殊的人群,精神疾病分很多种,如果是抑郁症的病人,在跟他们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谈及自杀、自残等倾向的时候,一定要引起注意,及时就诊,改善他们的这种想法、行为。如果是与精神分裂症病人交流的情况下,多数存在幻觉妄想,会支配他们的思维、活动,所以在与他们交流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如果患者有敌对情绪、攻击情绪,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不要单独与这类病人接触。\n如果是其他精神病患者,如焦虑症、神经症的这类人群,一定要更耐心的倾听他们的诉求,根据自己所学知识,与他们正常交流,不要过分夸大,也不要一味跟着他们的想法而来。所以每种类型的精神病病人,精神疾病交流的方式也不一样,希望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来提高与精神病患者交流的能力。"
罗国帅主治医师
天津市安定医院三甲
怎么跟孩子沟通
"跟孩子的沟通一定要掌握以下的方法和技巧:1、一定要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沟通,千万不能高高在上,甚至总不理解孩子已经成熟、长大,有可能让孩子觉得没有办法与父母交流、沟通,甚至觉得父母无法理解自己。2、一定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耐心,尤其是当孩子已经有独立意识时,一定要多包容孩子的念头,然后让孩子勇敢表达,有更多的机会表达。3、也要使用技巧与孩子沟通和交流,有效缓解沟通不畅的问题,比如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同时对孩子的意见和建议多给予一定的肯定,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同时当孩子有一些非常好的念头时,这时一定要鼓励孩子勇敢去做,而不是总给孩子破冷水。"
庞吉成主治医师
淄博市妇幼保健院三甲
如何和孩子沟通
"在临床上和孩子有效的沟通是一门艺术。首先一点要俯下身来和孩子平等的交流,非常重要的一个动作,蹲下来和孩子平视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是对孩子的尊重,也给孩子减轻压力。在孩子交流过程当中,要把自己的想法降到和孩子同等年龄的水平。因为作为家长来说,往往以成人的思维去考虑孩子的问题,总感觉孩子与自己的想法不在一条水平线上,这本身问题出在家长这一方面,所以当你与孩子以同一个年龄阶段进行沟通,使孩子会感觉到有安全感。\n另外,要学会倾听,多去听孩子去讲述,而并非是指导式的、控制式的讲解,给予孩子更多的压力,对孩子来说非常的不舒服,所以这是在临床上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另外,也要给予孩子尊重,与孩子多去讨论,对某个问题以寻求的方式来寻找共同的共情的话题,孩子与家长成为朋友,会有更多的内心体验暴露在家长面前,家长也更容易和孩子进行沟通,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罗国帅主治医师
天津市安定医院三甲
如何与抑郁症人沟通
我们与抑郁症患者的沟通主要有理解、温暖、接受,同时还要给予鼓励。理解的原则主要就是和抑郁症患者沟通过程中一定不能排斥他,因为抑郁症是一种疾病,要理解这件事情,同时给予病人更多的理解态度,让患者知道我们试图、努力的理解他,非常关键。 同时还要给予温暖以及更多的接受,温暖和接受的原则主要就是和抑郁症患者沟通中,把爱心、善意还有耐心表现出来,不能着急,也不能无缘无故的呵斥他们,甚至提些无理的要求,甚至有时候会让他们去做完全达不到的事情。 尤其是让患者做违背本心和做不到的事情,甚至会加重他的病情,让关系变得特别紧张。一定要给予抑郁症的患者足够的鼓励,鼓励患者努力的与疾病进行斗争,支持患者适当的缓解压力,积极的转移注意力。只有综合运用以上方法,才能够跟抑郁症的患者沟通的更好。
有来医生主任医师
有来医生健康科普平台民营医院
如何与医生有效沟通
请您在进入诊室前做好以下准备,以方便医生能够更准确、高效、全面的了解您的病情,为您做到更加精准、确切的诊断。第一、准确描述病症包括发病时间、发病症状、发病的持续时间、发病前有无诱因、因什么症状来看病(症状从重到轻描述,描述症状时避免夸大感受)。第二、就诊史如果此前看诊过相关疾病,要想医师说明情况,建议携带病历一同就诊。第三、检查史如果患者进行过相关检查,或者近期做过体检,可携带报告一同就诊。第四、用药史如果在就诊前服用过相关药物,建议携带药盒一同就诊,并向医师阐述清楚服药效果。第五、过敏史如果之前发生过药物过敏,一定要与医师说明,避免因药物过敏引起不良反应。第六、手术史如果之前做过手术,不管大小都要及时与医师说明情况,方便医生对疾病的诊断。第七、家族病史如果家中有直系亲属曾患此病,建议与医师说明。诊疗后,记得与医生确定是否需要复诊及复诊时间。复诊时一定要携带医生开的病例和检查报告,并告知医师治疗效果。
罗国帅主治医师
天津市安定医院三甲
怎样和孩子沟通
如果要和孩子沟通,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和技巧,一定要平等的对待自己的孩子,将自己的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与孩子沟通的时候一定不能将孩子看作附属自己的个体,学会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的交流,才能收获孩子的信任和友谊。一定要学会包容,尤其是出现冲突以及矛盾的时候不能批评、嘲讽、否定孩子,要学会包容孩子的不同意见,甚至尊重孩子的意见。也应该学会与孩子建立友谊,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加信任自己。
杨荣旺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三甲全国第66
孩子恋物癖怎么沟通
儿童恋物癖和成人恋物癖不同。儿童恋物通常指儿童特别喜欢某些小毛巾、小毛毯,家长拿开小毛毯等物体后,则会表现烦恼,属于缺乏安全感的表现,相应儿童情感需求比较高。常在儿童比较小的年龄段,父母陪伴相对较少,未建立安全依恋关系,儿童即可能将小毛巾、小被子视为最爱的人的替代品。所以,睡觉时摸着入睡比较安心。遇到上述情况首先家长应避免强行拿开,避免强行破坏依恋关系。小毛巾、小被子实际为儿童的安慰,可促使感到安全。因此,避免嘲笑儿童或批评、责罚儿童,而是应该帮助儿童建立安全感,多陪伴儿童,白天可以陪伴儿童多做运动,增加互动机会,多做游戏,则儿童入睡相对比较容易。此外,儿童睡觉前需注意多陪伴,和儿童一起读故事、看图片,陪伴较多后,儿童安全感即会增加。同时需让儿童增加掌控感,如可以让其做简单的家务。获得家长认可后,儿童就会有成就感。因此,帮助儿童拿开毯子属于很重要的方面,若暂时无法拿开,在不影响儿童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让其保持到到完全建立安全感。
王灵强主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九六四医院三甲
如何与抑郁症儿童沟通
"抑郁症儿童有典型的持续性心境低落,严重者可能有自杀、自残的行为,所以在与他沟通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其言谈举止,并多培养兴趣、爱好,具体如下:\n1、观察其言谈举止:特别注意在谈及自残、自伤等话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他的言谈举止。通过面部表情或言语,看是否存在自残、自杀的倾向或者行为。如果发现有类似的消极观念,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到医院找医生复诊,接受专业的评估,避免意外的发生。\n2、培养兴趣、爱好:在与抑郁症患儿沟通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他的感受,尽量劝导他多与人交流,找到他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让注意力转移到兴趣、爱好身上。也可以鼓励他多做体育锻炼,多尝试着参加集体活动,或者培养写日记、饲养宠物等爱好,这样都可以帮助改善抑郁、焦虑的情绪。"
幸兵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三甲全国第1
颅骨修复术前沟通
总是有各式各样的意外毫无征兆的“光顾”自己,例如重大的交通事故又或者高楼不慎坠落。多方面的原因导致颅骨缺损,由于脑组织失去了正常的颅骨的屏蔽作用而容易第二次受伤,且颅骨缺损会引起各种症状和影响外观,这就需要进行颅骨修补术。  什么时间进行手术会比较好?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的情况下,就可尽早行颅骨修补手术。我院提倡早期行颅骨修补术,即在颅骨缺损处由膨起变平或凹陷时就做修补。早期颅骨修补不仅保护大脑避免意外伤害,减轻心理压力,而且可避免脑皮层折返运动,改善皮层供血,有利于脑功能的改善,对患者功能康复有益。  早期颅骨修补不仅保护大脑避免意外伤害,减轻心理压力,还可以避免脑皮层折返运动,改善皮层供血,有利于高压氧治疗。  在术前,所有患者均无手术禁忌证,均行头颅CT及额骨X线拍片检查。数字化成型组常规行薄层CT扫描,层厚2mm,并进行额骨三维重建,然后用“钛网数字化成型机”对二维钛网进行成型加工,制造出与患者额骨缺损完全一致的二维个性化钛网修复体,灭菌备用;三维易塑型组选取比缺损边缘大2cm以上的三维易塑型钛网,用传统模具进行预塑,灭菌备用。  对每个颅骨修补的患者术前做最详细的准备,确保手术顺利进行。过程中会采用最新进的修补材料,性能稳定,让患者治疗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