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在中医范畴属于心悸、怔忡、喘证、痰饮等,所以中医在治疗心律失常时候根据中医分型而采取辨证论治原则。在临床当中,心悸、心律失常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心虚胆怯型心律失常:这类病人临床比较常见,多因受到惊吓或者大的精神刺激引起,遇事心慌意乱,不能自拔,常常伴有失眠多梦等症状,常用方剂是以安神定志丸加减。常用中草药有龙齿、琥珀、磁石、远志等;
2、心血不足型心律失常:这类病人多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老年患者,由于血管硬化、血脂高等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引起心慌、胸闷、气短等。在临床当中常用方剂以炙甘草汤加减,常用中草药炙甘草、人参、桂枝、麦冬、地黄等;
3、阴虚火旺型心律失常:患者多见于久病阴虚患者,由于阴虚不能压制心之火,导致心悸不宁、心烦少寐,常用方剂主要以天王补心丹加减。常用中草药有生地、麦冬、玄参、天冬、当归、丹参等;
4、心阳不振型引起心律失常:病人以久病体虚而损伤心阳,心失温阳引起心律失常。临床当中常用方剂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常用中草药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人参、附子等;
5、心血瘀阻引起心律失常:这一类病人多数是临床上比较常见患者,严重的往往需要住院治疗。临床表现主要为心悸不安、胸闷不舒,伴发有心前区闷痛,口舌紫绀,舌质绛甚至有瘀斑,常用方剂以桃仁红花煎来加减。常用中草药有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地龙等。此类型患者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且要尽快治愈,因为常常伴有一些危及生命因素。
心律失常的中医范畴比较大,有很多药物和中药的一些特色治疗都可以治疗心律失常,比如根据辨证论治,中医采用药物治疗,主要是炙甘草汤等。其次还有一些中药特色治疗,包括耳穴治疗,通过一些穴位贴敷,可以得到症状改善。但有些患者如果有器质性心脏病,比如室速或者是房颤等引起的心肌梗死,必须要通过比较规范西医治疗,不能单纯通过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必须要进行正规西医治疗,来真正控制心律失常患者心率,以达到正常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