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脚后跟肿痛

贺斌骨Ⅳ科(手足踝-显微骨科)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全国第40

脚后跟肿痛可能是外伤所致,也可能与足底脂肪垫萎缩、足跟骨骨质增生、足底筋膜炎、肿瘤,以及其他情况有关,临床需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外伤:如果脚后跟部位发生磕碰等急性外伤,局部软组织发生损伤,可出现脚后跟部位肿痛的情况,还可能伴有淤血等症状,此时可先制动休息,受伤48小时内可先冷敷,48小时后局部热敷,也可遵医嘱外用云南白药气雾剂,能够消肿止痛。如果受到严重外伤导致足跟部骨折,也可引起脚后跟的肿痛,可通过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严重时需进行跟骨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2、足底脂肪垫萎缩:多见于老年人,足底脂肪因年龄增长逐渐萎缩,足底缓冲震荡的作用减弱,易出现脚后跟的肿痛情况。通常无需特别处理,可选择松软厚实的鞋垫,穿宽松舒适的鞋子,也可进行局部烤电,用热水泡脚,尽量避免长时间走路。

3、足跟骨骨质增生:由于跟骨的退行性病变,可导致足跟骨骨质异常增生,长期刺激周围组织,会影响无菌性慢性炎症,可引起脚后跟的肿痛现象。患者可遵医嘱口服骨刺胶囊等药物,若疼痛严重,还可以口服布洛芬片进行止痛,如果药物治疗无效,还可以选择进行微创的小针刀行骨刺切除术。

4、足底筋膜炎:如果长时间劳作、走路,足底的筋膜在负重下出现微损伤,反复刺激形成的无菌性炎症,可引起脚后跟的肿痛。日常患者可先减轻足跟部压力,穿宽松舒适的鞋子。若疼痛严重,也可遵医生使用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等药物治疗,配合局部烤电。

5、肿瘤:如果出现跟骨骨肿瘤,由于肿瘤压迫足根部周围组织,导致跟骨骨质被破坏,可引起脚后跟红肿、疼痛的情况。此时需要采取手术治疗,如肿瘤切除术。

6、其他情况:还可能与跟腱炎、痛风、跟骨后滑囊炎、跟骨骨膜炎等疾病有关,以及和扁平足、足弓结构发育等有关。如跟骨骨膜炎患者,发病时骨膜及骨膜血管扩张、充血、水肿,骨膜增生及炎症性改变,也会出现疼痛。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跟骨骨膜炎患者可遵医嘱外用伤湿止痛膏,也可以使用非甾体类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布洛芬缓释胶囊等。

如果长时间出现脚后跟肿胀、疼痛的情况,建议患者前往医院手足外科就诊,可进行视诊、触诊、X线检查等,能够明确情况,然后进行专业处理。

2024-06-26 发布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